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神经性厌食 > 患病危害 > 神形分治论我对疑难重症的一个突破性思路

神形分治论我对疑难重症的一个突破性思路



“神形分治”对我来讲是一个最具有创新性的东西。神形分治这篇文章实际上原来以《神器分治论述要》在《中西医结合学报》上发表过,现在考虑起来我觉得还是叫“神形分治”比较好,这样的话就能和我们前面讲的“形神气”这种思想能够有机的统一在一起了。

传统中医的脏腑学说认为,特定的神志活动与特定的脏腑是密切相关的,在《素问?宣明五气论》已经讲得很清楚了,说“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脏意,肾藏志”。在《阴阳大象大论》里面记载说“心在志为喜,肺在志为忧,脾在志为思,肝在志为怒,肾在志为恐”,它里面所说的“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怒伤肝,恐伤肾”,主要是阐明过度的神志活动对具体脏腑的影响。由于传统中医习惯将五脏之神和五脏之形混为一谈,就是不把它们分开来谈,对具体脏形组织的病变和与之密切相关的神志活动之间的规律性联系和差异的研究就比较欠缺,所以不便于有效的指导临床的辨证治疗。正因为存在这样一个遗憾,所以我在这方面就做了一个仔细的研究,然后根据自己的认识,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形神分治理论”能够有效的指导我们的临床实践。

基于传统的中医形神相关思想,吸收现代心身相关医学的认识以后,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些体会,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提出了比较简便、实用的“形神分治理论”。下面我就给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因为整个这个内容如果展开来讲,应该是一本书的形式才可以,为了把这个思想精华在这个书里面能够让大家明白,先做一个简要的讲解。

先讲一下形神的概念。

就是什么叫形?什么叫神?

神就是指的人的神志活动,神志活动可以高度概括为被动的感知、主动的思维、欲望三个方面。由于思维是复杂的神志活动,与各个具体脏形的关系不是十分明晰,所以形神分治理论重点讨论的就是具体各个脏形关系明晰的感知和欲望这两个方面,主要是谈感知、欲望和具体的形态器官组织之间的关系。

形,泛指人体各个脏器、组织,所有的这些都称之为形,就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比如说心、脑、胃、皮肤等等,这都可以看得见,这都属于形。

形神的关系是指什么呢?就是具体的脏形组织与特定的神志活动密切相关,例如胃与食欲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生殖器与性欲之间的感到是非常密切的,皮肤与冷热的感觉和痛痒的感觉之间的关系也是非常密切的,所以说我们讲的形神之间的关系主要是指的这些有特定密切相关的方面。

我在长期的临床中发现,感知和欲望与具体组织器官的生理、病理状态的不同组合具有不同的临床意义,根据它的临床规律可以很方便的来判断病变的部位、性质,能够有效的指导临床实践,无论你是用药物治疗还是用针灸治疗,都可以给予一个有效的指导,因为在疾病的诊断上、定位上更准确了。

临床上常见的感知和脏形组织之间的关系基本上可以高度概括为以下四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就是“不应觉而不觉”。什么意思呢?就是本来就不应该感觉到,你也没有感觉到,这是一种情况。它的意思就是说具体的脏形组织本身没有病变,人就不应该感觉到有什么不舒服,而且这人确实也没有感觉到不舒服,这种情况实际上就是健康状态,没病不应该有感觉,也确实没感觉,就是脏形组织没病,这就属于一种健康状态。

第二种情况,就是“应觉而觉”。就是应该感觉到他感觉到了,也就是说脏腑组织受到刺激或者患病的时候,人应该有相应的感觉,他确确实实也感觉到了,这就叫应觉而觉。它的临床意义就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提示什么呢?就是神形是处于这种健康协调的状态,首先健康状态肯定是这样的,比如说我用针刺你皮肤,你感觉到刺痛,用冰雪刺激你感觉到寒冷,这都很正常的,这就是应觉而觉。第二个就是提示神无病而形病。就是人的神志没有疾病,但是形体却是病的,就是当脏腑组织有病的时候,神形关系处于病变协调状态,也就是在生病的时候它们之间还处于一个协调状态,比如说皮肤长癣了感觉到瘙痒,心脏缺血了感觉到胸闷胸痛,胃肠道有炎症了感觉到腹痛,这类情况你治疗的时候就不需要治神,只需要治具体形态的疾病就可以了,具体脏器的病变就可以不需要调神,只需要调形。“应觉而觉”有的两种,一个是神形处于健康的协调状态,一个是神形处于病变协调状态。

第三种情况,就是“应觉而不觉”。就是你应该感觉到但是你没有感觉到,它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当脏腑组织有病变的时候,患者应该有相应的感觉,但患者又恰恰没有任何痛苦的感觉,这种情况在临床上也很常见。这些情况提示是什么呢?就是神形俱病,也就是神和形同时得病了。比如说皮肤长癣了,应该是痒的,如果没有感觉到瘙痒,这就是应觉而不觉;胃肠胀气了,应该感觉到腹胀,如果没有感觉到腹胀,也是应觉而不觉;膀胱充盈饱满,应该有尿意,如果没有尿意,也叫应觉而不觉;长期没有进食,但又不知道到饿,这也是应觉而不觉。所有的这些情况在临床治疗的时候,因为形神都病了,就要形神并治,既要治它的形,又要疗它的神,同时来调理。

第四种情况,就是“不应觉而觉”,就是不应该有感觉,不应该觉知到,但是觉知到了。这是指脏腑组织没有任何病变,所以说不应该有任何感觉,但是患者却有相应脏腑组织不适的感觉,感觉痛啊、痒啊、冷啊、热啊,这种情况在临床上更是常见。那么这种情况提示我们是神病形无病,也就是脏腑组织的形态上根本没病,是神本身病了,也就是说某一个形态的脏腑之神有病了。比如说在临床上这个病人心率是正常的,但是老感觉到心慌,这就是不应该有感觉缺感觉到了;皮肤没病老感觉这个皮肤疼痛,你看上去什么病都没有,这也是不应觉而觉;还有腹部根本就不胀,但是他自己老觉得胀满,这也是不应觉而觉;还有就是足量的进食以后,仍然感觉到饥饿,就是吃饭吃了那么多,按说不应该感觉到饿,但是偏偏还是有饥饿的感觉,他本来不应该感觉饥饿的,还是感觉到饥饿,这些都是不应觉而觉。这种情况在治疗的时候就不要去治具体形态的脏腑组织病变,而是应该去治神,只要调神就够了。

这是说从“感知和形”之间的关系上来概括的话,大概就是这四种情况。

第三个方面,就是欲望的变化和神形病变定位诊断及治疗。

因为人的欲望和脏形组织之间基本上也有一个密切的对应关系,那么它们之间的关系失调可以概括为五种情况,下面我们就一种一种的来讲。

第一种情况就叫“欲而能”。什么意思呢?就是有某种欲望,而且这个脏腑组织的功能足以使这个欲望得到满足,能够得以实现。就是说想吃,吃完了不难受,那么这就说明胃的形和胃的神不但是协调的,而且还是正常的,这种情况提示就是神形正常,这叫欲而能。

第二种情况就是“欲而不能”。就是有某种欲望,但是相对应的脏腑组织不足以使这个欲望实现,不能够得到满足,这种情况提示的是什么呢?就是神没病,因为能想,有这个想法,是什么病了呢?是形病了,这就是神无病形病。就是具体的某一个脏腑组织本身有了病变,但是它相应的密切相关的神是正常的。比如说自己感觉到饥饿,但是又不能吃,因为吃完了肚子不舒服,这就说明他的神是没有问题的,他的胃有问题了,这就是饥饿而不能食,这是欲而不能。还有像糖尿病阳萎的病人,有性生活这个欲望,但是他阴茎不能勃起,这也是欲而不能,它也是提示你神是正常的,阴茎功能是不正常的。这些情况应该去治什么呢?不是治神,而是应该去治形,只需要治形就够了,“欲而不能只需治形”。

第三个情况就是“不欲而能”。就是说他没有这方面的想法,是没有这种欲望,但是相应的脏腑、脏形却能够实现相应的功能。首先说这种现象的意义,这种现象提示神病形未病,就是说没有这方面的欲望,是神有病,又能够实现,这说明形没有病,表示脏腑组织没有病变,相应的神有病变。我们可以举例子来证明这个,比如说好多阳萎的病人,他来看阳萎,他没有性生活的欲望,所以在清醒状态下是一个心因性阳萎,勃起不了,就是没有欲望,但是睡眠的时候阴茎能自然的勃起,这就是不欲而能,说明他有这个功能,说明这个功能形态上没有问题,只是欲望上不行,这就是不欲而能。另外不想吃,但是强行进食胃还不难受,比如说神经性厌食,一看吃的东西就没有食欲,但是让他吃进去还不难受,这也是不欲而能。这类临床情况,因为脏器本身形态组织没有问题,所以说这种治疗只需要调神,所以说“不欲而能只需调神”。

第四种情况是“不欲不能”。就是没有这种欲望也确实不能够实现这个欲望,就是没有这种欲望相应的脏形组织也不能实现这种功能,它的临床意义是什么?就是形神俱病。比如说这病人不想吃,但是你让他强吃以后他的胃脘也不舒服,像胃炎、肝炎的时候,不但是吃进去难受,根本连吃的欲望都没有,连吃的想法都没有,这就是不欲不能。而且还有的人没有性欲,但是在任何情况下阴茎都不能勃起,这也属于不欲不能,都属于形神俱病,治疗的时候就需要形神并调,同时来治疗,不能够只治一个方面,“不欲不能需要形神并调”。

第五个情况就叫“强欲强能”。就是某种欲望特别强烈,而与它相应的脏形组织也能够实现他这个欲望,这就叫强欲强能。这种情况提示神形俱超正常,都是超常的。比如说多食易饥,吃多少都不难受,吃了还想吃,这就是神形功能都超正常,这类情况治疗的时候也需要“强欲强能需要神形并治、损其有余”。

我在临床上从感知和欲望,根据两者和脏形之间的关系来确定病变的部位,高度的概括成以上的这些内容。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较好的医院是哪家
白癜风多少钱能治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pzegp.com/hbwh/12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