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神经性厌食 > 患病危害 > 令父母震惊的误区,喝蜂蜜红药水学步车

令父母震惊的误区,喝蜂蜜红药水学步车



市场上儿童用品琳琅满目,但是不是每一样都是适合宝宝的呢?其实不然,赶快来看看下面这些儿童用品的黑名单吧!中间大部分“黑名单”用品,也都是专家反复向家长们强调不宜婴幼儿使用的。别再让广告忽悠你,害了宝宝!

黑榜1号——儿童防侧睡枕

你也许在X东和X宝上看过这种防侧睡枕头,价格在30-80元不等,且销量不错。但近日美国CPSC和FDA警告:不要使用这种保持婴儿特定睡姿(防扁头等)的“防侧睡枕”。

这种枕头在过去的15年内导致了至少13名婴儿死亡。

此类睡姿定位器的卖点本是保持孩子平卧,防止侧翻后俯卧而窒息及猝死。可事与愿违:侧卧没防着,孩子无意中趴下更麻烦。

婴儿最好还是去枕平卧,越简单越好,画蛇添足犯不着。

黑榜2号——红药水紫药水

红药水里面含红汞,如果透皮吸收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紫药水,如果抹在破损的皮肤上面,可能会留下斑点。

轻微擦伤的话,不需要用任何消毒剂,用清水冲洗一下就好了。出血的话,可以选择碘伏,碘伏没有刺激,相对比较安全。市场上可以买到小瓶碘伏,然后碘伏再加上外带棉签,效果较好。

黑榜3号——骨密度检查

骨密度是一项放射性检查,利用很小剂量的放射线检测骨骼密度。

如果没有体重过轻、长期服用某种药物(如类固醇)以及某些疾病(如神经性厌食、风湿性关节炎、抑郁等)这些风险因素的人群,建议65岁以上女性和70岁以上男性接受骨密度检查。

孩子检查骨密度的意义也不大,因为每个孩子的骨密度值是有差异的,各医院采用的骨密度仪不同,各医院测量骨密度的位置也不同,国际上还没有儿童骨密度测量的标准数值。同时对于小婴儿来说骨密度如果是正常的,其钙吸收力就要下降,主要是被动吸收。人体对钙需要越高其主动吸收钙的能力就增强。

对于婴幼儿,体检的重点是在了解孩子"吃喝拉撒睡"的基础上,结合生长指标的测量、医生查体,给予生长发育的评估,重点在"养育"的指导。

对儿童来说,特别是生长旺盛阶段的婴幼儿,骨密度偏低意味快速生长过程,是好现象,不是补钙的指征。补钙过多会增加肾脏等器官的负担。

黑榜4号——微量元素检查

临床检测人体是否存在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风险,参考的既不是微量元素的值,也不是骨密度的值,而是血清25羟维生素D的值,数值小于20ng/ml认为是维生素D缺乏。

正常喂养的孩子,只要补充够每日生理需求的维生素D,就不需要额外补钙,也没必要用仪器或者抽血做各种检测。

盲目给孩子补微量元素

三大

危害

1

维生素D和钙过量:高钙血症、脏器组织钙化;

2

锌过量:胃肠道不适、恶心、呕吐;

3

维生素A过量:精神萎靡、呕吐,严重时还可致颅内压升高,昏迷。

黑榜5号——牛初乳

牛初乳是乳牛产崽后7天之内的入职,属于生理异常乳,其物理性质、成分与常乳差别很大,产量低,工业化收集较困难,质量不稳定,不适合用于加工婴幼儿配方食品。

儿科学家认为,牛初乳里雌激素过量,如果不能被孩子正常代谢,则会留在身体里促进性腺发育,导致孩子早熟。

黑榜6号——宝宝游泳脖圈

用脖圈的方式游泳孩子在水中的姿势是垂直的,背离了传统意义上游泳是水平进行的方式,容易给孩子造成错误的理解。

脖圈游泳为何不安全?

危害

1

小宝宝脖子很软,套脖圈容易伤害宝宝稚嫩的颈椎;

2

脖圈是塑料的,临床有见宝宝对脖圈过敏或脖圈摩擦过度导致皮炎的;

3

脖圈容易压迫气管;

4

最最危险的是,人脖子上有颈动脉窦,若不小心被压到,可发生压力感受性反射,出现心率减慢血压下降,严重者甚至休克!脖圈就有这个危险!

对宝宝来说,最好的游泳方式,是由大人抱着,用一侧前臂拖着婴儿的臀部,另一只手扶住婴儿的背部,贴紧大人身体下水。在水中,可以试试只拖着宝宝的臀部,或者双手抱住腋下,尽量让宝宝感受玩水的快乐。

黑榜7号——儿童酱油

特殊膳食用食品是指这类食品的成分或成分含量,应与可类比的普通食品有显著不同。而当今市场上的儿童酱油,与普通酱油无明显差别、并未在标签上进行特别标注,确实“枉负”了“儿童”二字。

婴幼儿及儿童需要口味清淡,是由于此时孩子的发育尚未完全,脏器很娇弱,而盐中的钠会造成肾脏负担。与此同时,婴幼儿的味觉也正处于发育过程中,对外来调味品的刺激比较敏感,加酱油、盐等调味品易造成婴儿挑食、厌食。

对1至3岁的儿童而言,饮食中酱油的添加量应控制在1克以内。

黑榜8号——学步带与学步车

核心提示:不建议孩子坐学步车。坐学步车的孩子一旦平衡掌握得不好,只要他离开学步车以后,他是站不稳的,因为学步车的框框,没有让他经受平衡训练的这种可能,所以孩子不能够坐学步车的。

用学步带等牵着孩子走路对下肢关节发育不利。走路是自然发育过程,不应过早人为干预。

孩子长期坐学步车,他没有经受爬的训练,很容易以后引发他的感觉失调。

另外,孩子坐学步车以后,他全身的重量,压在了下边,虽然他坐着,他走路,但是,他的重量压在两个双脚上,所以我们有的时候,看到孩子在坐学步车的时候,往往是马蹄足的形状走,长期下来后,一个是很容易引起孩子的下肢畸形,另外,孩子也容易养成足内翻,或者是足外翻的习惯。

黑榜9号——1岁内宝宝食用蜂蜜

婴儿肉毒中毒极少发生在1岁以上,因其肠道内的天然微生物群已发展得较为成熟,不利这些孢子发芽。婴儿肉毒中毒的早期病征是便秘,继而出现困倦、喂哺困难、肌肉普遍无力、哭声微弱。大部分患者均需接受住院治疗,但致命的情况较罕见。

仍不推荐给一岁以上小朋友喝蜂蜜水。除了奶,白水是小朋友和成人的唯一推荐饮料。建议甜饮料只是一岁以上偶尔尝尝口味。

黑榜10号——儿童眼药水

多婴儿都会有一侧眼睛内眼泪多、粘性分泌物多的现象,是因鼻泪管通畅不良所致。定时,特别是早起,用温毛巾敷眼,去除粘性分泌物。最好再用生理盐水冲洗眼睛。只要白眼球不红,就不要使用含抗生素的眼药水或眼药膏。按摩内眼角下的内眦也有一定效果。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警告:非处方眼药水含有四氢唑啉、羟甲唑啉或萘甲唑啉,小孩用量小到只有1到2mL就可能导致严重不良反应,出现恶心、呕吐、心动过速、呼吸减慢、心动过缓、低血压、高血压、嗜睡、瞳孔散大、昏迷。家长应将这些药品放到孩子够不到之处。

黑榜11号——把屎把尿

不要给宝宝把尿,给宝宝用尿不湿就好了,宝宝慢慢会自己控制排尿的,如果老给宝宝把尿,宝宝的膀胱很难有充盈的机会,宝宝也不会有尿意,这样的宝宝可能很难自己控制小便哦!

开始排便训练的时间建议为12~27个月。不建议宝宝几个月大就开始“把屎把尿”,因为孩子脊柱和髋关节等发育还不完善,长期保持“把”的体位对身体发育不利,容易造成关节松弛甚至脱位。其次,几个月大的宝宝大脑发育不成熟,吃奶后就拉,所谓“直肠子”,这时候不需定时把便。

误区大揭秘:纸尿布(尿不湿、纸尿裤)影响孩子生殖器发育是不科学的说法。

很多国家已用几十年也未发现类似问题。倒是传统的"把尿"或"把便"方式,容易造成婴儿脱肛现象,造成痔疮的前提。中国人痔疮发病率高与幼时接受"把尿""把便"有一定的关系。

黑榜12号——保婴丹

不要给孩子吃保婴丹,里面含有苦寒的药物对于孩子肝肾是有伤害的,这样用药是不对的,只能更加重腹泻。很多的中成药都含有一些对孩子身体有危害的成分,像至宝锭、保婴丹,所以无病不要随便乱吃药。

保婴丹古方:天麻、犀角、羚角、牛黄、麝香、蟾酥、沉香(牛啊,从小就吃这么权贵的药),现代配方增加朱砂、雄黄、巴豆霜、全蝎、半夏等十多味中药。(这么多剧毒药,真有家长敢给孩子吃?)

黑榜13号——猴枣散

猴枣散含马兜铃科植物细辛,有马兜铃酸,会对肾脏造成不可逆损伤。大陆产的儿科神药猴枣散一般会含有细辛,细辛则含有马兜铃酸。港版确实不含细辛,但含其他的东西。

此外,年5月6日、7月12日,香港卫生署接连召回多款儿童中成药,保婴丹、万应猴枣散等均在召回之列,原因是汞含量、药粉重量超标。

卫生署发言人表示急性水银中毒,可引发口部发炎,如长期摄入过量的汞,可引致神经系统和肾脏受损,幼儿尤其容易受危害。

黑榜14号——七星茶、开奶茶

有些妈妈偏要听信老旧习俗,例如新生儿生下来喂黄连水、七星茶、海马水、甘草水。殊不知,这些旧的习俗会伤害孩子胃肠的。

6个月内的宝宝纯母乳喂养的宝宝需要添加维生素D制剂,除此之外不需要喂其他任何东西,包括水。人工喂养的宝宝除了配方奶,其他的任何东西也不需要喂,包括水、七星茶、开奶茶之类的统统不需要。

黑榜15号—炎琥宁等中药注射剂

炎琥宁是由爵床科植物穿心莲提取物穿心莲内酯化、脱水、成盐精制而成的脱水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半酯钾盐。严重不良反应以全身性损害为主。

主要症状为过敏性休克、过敏样反应、寒战、高热等,而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主要表现为皮疹,其中,53%的患者为14岁以下儿童,38%的死亡患者因为药品引起过敏性休克。

黑榜16号——婴幼儿喂葡萄糖

有家长抱怨几个月的宝宝不爱喝水,问能不能用葡萄糖水、果汁等有味道的水来让孩子多喝水,以免“上火”?这是家长的一个常见误区,即认为一定要多喝水才是健康。

其实小宝宝喝奶为主,奶中含有相当多水分已能满足机体需要,孩子自然不喜欢再喝水。只要观察到婴儿的小便是微黄或者无色的就说明不缺水。

不主张孩子喝葡萄糖水,因为孩子对甜味亲和力最强,孩子以后就不爱喝白开水了。而且葡萄糖水是含有热量的,除了糖没有其它营养,如果糖水吃多了肯定会影响正常奶量的摄入。

黑榜17号——惊风散

有些婴幼儿服用“小儿惊风散”后会显得安静、嗜睡,中医认为这是镇住了“惊”、熄灭了“风”,家长也以为是药到病除,从孩子哭闹的烦恼中解脱出来,不由叹服中医的神奇和“博大精深”。实际上,服用“小儿惊风散”出现的“效果”正是汞中毒的症状。

黑榜18号——蜡烛包

“蜡烛包”束缚了宝宝的身体,尤其是手和脚,使宝宝在寒冷季节可因活动减少、容易导致硬肿症等寒冷损伤;如果“蜡烛包”过紧过厚,在环境温度偏高时,可能会因为散热不及时而致体温过高,甚至导致宝宝死亡。

其实,新生儿四肢蜷曲是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的表现,不必人为地去矫正。随着神经系统的成熟,四肢会自然伸直。至于打蜡烛包可以防止孩子将来多动,更是没有根据的。因此,为了婴儿的“自由”和健康,还是不要打蜡烛包为好。

黑榜19号——开裆裤

什么?开裆裤也上榜?这是要挑战爸爸妈妈们的传统认知啊,尤其是家里的老人,总是认为纸尿裤不好,自己家的“尿片”最好。

其实给宝宝穿开裆裤有两个不好的地方:一来不尊重宝宝的隐私,二来不卫生。宝宝小时候最好穿埋档裤和尿不湿,保留随时随地大小便的自由。到宝宝能表达之后,再培训宝宝自己大小便。

女童最好减少穿开裆裤,纸尿裤勤更换,不用刺激性肥皂,少穿紧身裤,保护好小PP。

黑榜20号——奶粉去火产品

“喝奶粉容易上火”的想法在一部分人中“根深蒂固”,因此催生了一些奶粉辅助产品。这类产品往往含有可以食疗的中药,诸如山楂、莲子等。

但我们认为,虽然奶粉无法母乳媲美,但不存在“喝奶粉容易上火”,因此也无需使用有“去火”作用的辅助产品。尤其是对于没加辅食的孩子,会产生额外的胃肠道负担。

有的孩子“眼屎多”、或者“便秘”、或者“口气酸臭”,妈妈就认为是“上火”了。目前很多商家抓住这些妈妈的心理,瞅准商机,大肆推销自己的产品是“败火”的、是“吃了不上火的奶粉”等。一些妈妈被误导,于是慷慨的打开自己的钱包买来给孩子食用。孩子成了“败火”的实验品,乐坏了商家,苦了孩子。

黑榜21号——嚼食喂孩子

往往孩子感染幽门螺杆菌主要是大人传给他的,例如大人嚼食喂孩子,大人用自己用过的碗等食具给孩子用,家人混吃同盘菜等。不健康的喂养方式遗害无穷。

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在幼年时较高,与喂养方式不当密切相关。喂养幼儿时,不能将咀嚼过的食物喂给孩子。

致龋菌是哪里来的捏?原来是从大人口腔中传染来的,大人要及时治疗自己的龋齿及牙周病。有健康的牙齿,清洁的口腔也是对下一代负责。

特别

提示

孩子要用自己专用的碗和勺

黑榜22号——发烧使用酒精擦浴

许多家长在宝宝发烧时都会使用酒精擦浴的方式为其降温,但对酒精擦浴的操作却一知半解,因而造成一些不良后果甚至意外的报道屡见不鲜。

皮肤黏膜可以吸收酒精和药物,虽然与口服与注射相比,其吸收能力是较弱的,但由于婴幼儿药物中毒剂量低,皮肤黏膜面积相对较成人柔软,所以婴幼儿外用药物中毒的情况经常出现。

酒精擦浴降温如果浓度较高,用量过大,擦浴方法不规范,擦浴时间过长,会导致过量酒精从皮肤吸收入血液,就会引起急性酒精中毒。

新浪新闻也曾报道男婴唐军发烧后家人用大量的白酒为其擦浴,出现呼吸不规则、全身抽搐的情况,后送医经血液检查后专家确诊为酒精中毒伴呼吸衰竭。

家庭用酒精擦浴,往往达不到理想效果,其原因是家长不容易掌握到大血管流动的部位,这样退热效果有限,反而增加孩子的寒战放射。因为酒精蒸发过程中会带走皮肤表面的热量,使皮肤收缩出现寒战反应,更不利于体内热量散发。建议家庭内还是采用温湿敷和洗温水澡,这样比较安全。

婴儿发烧用酒精推拿,酒精的量控制的不好的话容易引起酒精中毒。

婴幼儿出现发烧的状况,我们建议

建议

1

多喝水;

2

温湿敷;

3

温水浴;

4

体温超过38.5度要服用退热药;

5

最好两种退热药交替使用;

6

高烧三天不退,一定要看医生,不建议家长自行在家使用酒精擦拭等刺激性较大的方式给宝宝降温。

黑榜23号——烫伤后涂盐水、酱油、牙膏

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烫伤烧伤是威胁很大的一种常见伤害。温度超过50°C时,在数秒钟之内即可导致皮肤严重受损。不少家长对于孩子烫伤后如何处理不太了解,使用盐水、酱油或牙膏涂抹进行救治,其实这样做反而会恶化伤情。

孩子烫伤后涂盐水、酱油、牙膏都是不可取的。

1、临时制作的盐水不一定是生理盐水,浓度有所偏离,并且盐水并不能起到散热作用;

2、烫伤后也不能用酱油涂抹,首先酱油含有盐,会使创面细胞脱水收缩,加重损伤。其次,酱油不是无菌的,如果不进一步处理,有可能引起感染。再次,酱油的黑褐色覆盖了创面,影响了医生对创面深度的判断;

3、涂抹牙膏则会让热能包裹在皮肤上继续伤害皮肤。

孩子烫伤后正确的处理方式应是:“冲、脱、泡、盖、送”。这五个步骤缺一不可,顺序也不能乱。

五步骤

1

直接用缓和、流动的自来水对准烫伤部位冲,越快越好,并坚持20分钟以上。

2

边冲边用轻柔的动作脱烧伤者的外衣。当衣物与局部皮肤粘连在一起时,不要强行剥离,可剪掉粘连周围没有粘牢的衣物,而让粘牢的衣物保持原样。

3

用冷水浸泡创面,大概30分钟左右。

4

用无菌敷料包扎,可起到保护作用,同时敷料还可以吸收创面渗出的组织液体。冷却后,用干净的纱布轻轻盖住烫伤部位。

如有水泡,不可压破,以免引起感染。一般开水烫伤形成的水泡是无菌的,表皮没有破损,此时如果水泡不是很大,不需要挑破。另外,水泡不挑破,皮肤是完整的,细菌不易进入,所以不易发生感染,起泡的皮肤还能起到保护创面的作用。

5

尽快送到具医院治疗。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文章,欢迎分享留言哦——

让我们一起在这里,聊聊学习,聊聊生活

编辑/排版

柚子

图片/内容

整理自网络

▲向上滑动

长按右方







































北京白癜风医院
白殿疯可以治愈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pzegp.com/hbwh/12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