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神经性厌食 > 患病危害 > 景昱神经科学专栏脑深部电刺激D
景昱神经科学专栏脑深部电刺激D
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景昱—神经科学专栏”第七十一期,医院周倩主治医师带来的“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肌张力障碍及1例病例分析”,内容精彩,欢迎阅读。
作者介绍周倩,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医学博士。曾先后在美国罗兰·医院学习,并在医院实习,医院,主攻功能神经外科,包括:帕金森、肌张力障碍等功能神经外科的治疗。工作期间发表本专业论文30余篇,其中SCI8篇,主持及参与国家级课题多项,拥有国际发明专利1项,国内发明专利2项,多次获得中南大学医疗新技术成果奖,并获得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
早在年,Tulpius就初次对肌张力障碍症状之一的痉挛性斜颈做出描述。随后医学界对该疾病进行漫长地研究,直到年,国际肌张力障碍医学研究基金会顾问委员会提出肌张力障碍的定义:肌张力障碍是一种因不自主、持续性肌肉收缩引起的扭曲、重复运动或姿势异常的综合征。在不断地对该疾病研究和治疗中,发现这种疾病有多种分类分型方法,患者临床表现各异,需要采取针对性地治疗。
肌张力障碍是世界排名第三的运动障碍疾病,患病率约/万,世界范围内约有万人患病。根据流行病学统计,年,孤立型肌张力障碍的患病率约16.43/10万。中国约有40万患者,原发性肌张力障碍约占70%,继发性占30%。年MDS对该疾病提出全新分类方法,放弃原发性和继发性概念,按照临床特征和病因两个方面进行分类。
(肌张力障碍患者出现姿势异常,书写和其他运动都严重受影响)
肌张力障碍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这也是治疗比较困难的原因。
肌张力障碍属于锥体外系疾病,但是这个区域结构很复杂,有多个环路。经过系列研究的环路包括:
(1)皮质-新纹状体-背侧丘脑-皮质环路;
(2)新纹状体-皮质环路;
(3)苍白球-底丘脑环路;
(4)皮质-脑桥-小脑-皮质环路。
上述所列环路中出现异常会出现导致共济失调的肌张力障碍。但是,肌张力障碍的具体发病机制仍然是谜。不过,已经明确的是基底节-丘脑-皮质环路功能异常是肌张力障碍发病的主要部分。
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brainstimulation,DBS),在年被美国FDA批准用于肌张力障碍治疗,年我国CFDA也批准该技术应用于肌张力障碍患者的临床治疗。此后,DBS治疗肌张力障碍的研究论文数量出现井喷。
目前,DBS治疗肌张力障碍的主要方法是双侧DBS-Gpi,即手术靶点为苍白球内侧部(Gpi)。临床研究已经证实,高频电刺激苍白球可以有效改善原发性、全身性以及节段性肌张力障碍的运动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一例GPI植入DBS的患者
以往认为该靶点对于DYT1阳性的患者疗效较好,但最新研究显示DBS对DYT1阳性和阴性患者的治疗效果无统计学差异。除苍白球内侧部,还有其他靶点,如丘脑腹中间核(Vim)、丘脑底核(STN),治疗效果也在研究中。其中,DBS-STN较DBS-Gpi在某些方面有潜在优势,如减少或避免运动徐缓等副作用发生,程控后中轴症状改善明显、更低的刺激参数可以延长电池寿命。
湘雅二院收治的一例肌张力障碍的患者:
患者女,36岁,以全身多肌群不自主扭转、重复运动2年收住入院,患者以头面颈部及上肢肌群为主,嘴角右偏,颈后仰右偏,脊柱前凸、侧弯,四肢活动正常,肌力、肌张力正常。可因情绪激动等致症状加重,入睡后症状消失。情绪显焦虑,躁动不安,易激惹。头部MR平扫及动态脑电图示未见明显异常。基因分析显示发现SLC2A1基因的1个变异,关联疾病为:肌张力障碍9型(OMIM:)。于年1月3日在湘雅二院行DBS手术。
术前计划
术后复查CT
手术后一周,因患者不自主活动扭动较为严重,提前开机,开机后患者情况得到改善。该患者因为病程较短(1-2年),手术效果比较理想,但是很多肌张力障碍的患者需要6个月到1年以上才能获得比较稳定的效果。且原发性肌张力障碍的患者效果优于继发性肌张力障碍的患者。
双侧DBS-Gpi是治疗肌张力障碍常用的刺激靶点,尤其针对原发性肌张力障碍患者。另外也在包括部分继发性肌张力障碍患者,如迟发性肌张力障碍、肌张力障碍型脑瘫、泛酸激酶相关性神经变性疾病、X连锁隐性遗传肌张力障碍-帕金森综合征,不过后者的研究结果还需要大样本临床数据来支持。
参考文献
1.Vidailhetetal.,NEJM,.(IF:72.)
2.Castelnauetal.,AnnNeurol,(IF:9.9)
3.CaoC,PanY,LiD,etal.Subthalamusdepbrainstimulationforprimarydystoniapatients:Along-termfollowupstudy[J].MovDisord,Jul16[Epuba-headofprint]
4.HollowayKL,BaronMS,BrownR,etal.Deepbrainstimulationfordystonia:ameta-analysis[J].Neuro-modulation.,9(4):~
5.NaderPouratiaN,M.d.,Ph.d.,1davisL.reaMes,M.d.,etal.Comprehensiveanalysisofriskfactorsforseizuresafterdeepbrainstimulationsurgery.JNeurosurg,11(5):–
往期回顾
多图详解美国的DBS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帕金森
相对于清醒DBS手术,全麻DBS手术有哪些优势?
脑深部电刺激(DBS):恒压刺激与恒流刺激的比较
DBS手术后的帕金森患者如何进行康复训练
NATURE、CELL最新研究或许要改变帕金森病与多巴胺的关系!DBS手术或许是帕金森患者更精确的选择?
脑深部电刺激治疗Meige综合征
脑深部电刺激(DBS)术中纤维束成像的前瞻性研究
电刺激大细胞基底核可改善痴呆鼠模型的记忆功能
星形胶质细胞在DBS治疗抑郁症中的作用
丘脑前核DBS治疗难治性癫痫的新靶点
STN-DBS对帕金森病患者情绪、工作记忆的影响
DBS治疗对帕金森病精神症状的影响
脑深部电刺激的迟发性并发症
DBS有望改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远期功能
DBS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成本效益
如何精准地定位苍白球内侧部(GPi)
STN-DBS治疗PD的疗效可能与术前儿茶酚胺水平有关
海马回低频或高频电刺激治疗颞叶内侧癫痫
DBS治疗帕金森病选择哪个靶点效果好
更换DBS脉冲发生装置手术,如何避免感染?
在STN-DBS围手术期对帕金森患者进行心理教育的意义
DBS术中借助CT精准调整电极位置
脑深部电刺激程控:展望篇
脑深部电刺激的程控:基础篇
脑深部电刺激程控:实践篇
TheSafetyandEfficacyofaNovelDBSSystem
适配性深部脑刺激的研究进展
强迫症治疗最新进展--华西研究团队病例报道
精神疾病的手术方法:精神外科的全球文献概述
STN-DBS手术中的“延迟反应现象”
Vim-DBS可有效控制外周神经性震颤
局部应用万古霉素能否预防脑深部电刺激手术部位的感染?
帕金森病电治疗的奇迹和价值
帕金森病DBS手术靶点应该因人而异
低频深部脑刺激可缓解帕金森病患者的慢性疼痛
陈帆教授:帕金森病老年患者有必要行DBS治疗吗?
STN-DBS对桥脚核神经活动的影响
小电影:异频治疗神曲---谨以此片献给年抗击帕金森病年纪念日
对DBS治疗基底节源性运动障碍的作用研究
多一个选择——异频刺激的应用体会
双侧穹窿植入DBS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安全性评估
DBS手术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
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双相障碍患者的抑郁症状
双侧内侧苍白球电刺激可增强丘脑底核电刺激的疗效
不远万里的追随--巴基斯医院神经外科学习
3.0T与7.0TMRI对DBS靶点定位的精确性比较
DBS疗法远程随访先行者:医院李楠
DBS电极置入部位与帕金森病治疗效果的相关性
新型的脊髓电刺激方式治疗慢性疼痛
王学廉教授详解“脑起搏器手术”
难治性神经性厌食症DBS治疗的围手术期特点
万水千山,一触即达:新疆帕金森患者术后程控的解决方案——远程程控
睡眠状态下与唤醒状态下STN-DBS电极植入术的效果比较
国产脑深部电极刺激术治疗Meige综合征
难治性神经性厌食症的DBS治疗(附:孙伯民主任专访视频)
远程程控,方便不止一点点
丘脑底核脑深部刺激治疗对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影响队列研究
帕金森病脑起搏器植入后注意要点
脑深部电刺激在新领域的临床应用进展
帕金森病及其手术治疗23问
我在美国学习的DBS手术
DBS术中电生理测试能告诉我们什么?
王学廉教授团队:海洛因成瘾患者伏隔核/内囊前肢场电位特征与植入脑深部刺激电极定位的相关分析
记住这六点,科学掌握帕金森病手术时机
帕金森病人什么时候手术最好?——理论篇高国栋教授:与景昱公司在国产DBS研发中的合作孙伯民教授:双功能区联合电刺激治疗难治性强迫症及物质依赖临床预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