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神经性厌食 > 患病危害 > 莫把生理当病理之儿童厌食
莫把生理当病理之儿童厌食
最出名的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xwdt/
目前,在儿童厌食这个疾病上,儿科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过度医疗。究其因,除了一部分原因是个别医生追求经济效益外;另一部分是因为婴幼儿的特殊性,患儿自身情况多由家长代诉,这就导致医生对患儿的诊断很大程度来源于家长的主观臆断,家长的的错误描述会相当影响到医生的判断。
上图为今天的一个家长表述的1岁婴儿的饮食情况,这个患儿目前主要是因为腹胀、大便不佳治疗,因为我们下午沟通过,所以患儿5:30吃饭的情况我清楚。根据上图我们会发现,如果我不清楚患儿5:30患儿吃过饭,没有追问,我很可能会以为该患儿今天就吃3顿饭,以此去结合患儿目前情况做治疗,那么很有可能会消食健脾胃为主;实际上呢,该患儿目前可能需要的是消食、清大肠。
婴幼儿刚开始添加辅食,实际上如果患儿还在母乳、奶粉喂养的话,是建议白天适用辅食的,因为白天患儿会适当运动,相对胃肠功能较强,能够更好地消化吸收,减少积滞可能,从下午开始吃太多,“胃不和则卧不安”,小心小宝宝拉你起来谈心“快起来,我们聊聊,我都不睡,爸爸妈妈你们怎么能睡?”O(∩_∩)O哈哈~。
临床中在一些大的儿童当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家长,说自己的孩子在家不吃饭,也不吃零食,甚至都不怎么吃东西,也不说饿,面对这种情况我是持怀疑态度的,我觉得大部分孩子都不会亏待自己的,因为我这个大孩子从来都不会亏待自己,饿了知道吃饭,渴了回去喝水,想吃泡面了,偷偷地吃(我真是可怜,小时候没钱吃方便面,长大了买的起了,吃方便面会被说......还是不能吃)。目前临床来看,大多数孩子都是吃出来的病,反正我没太遇见饿出来的病(久病体虚腹胀导致饮食不佳的除外。)
门诊上遇到过,孩子来门诊的时候,带着面包、牛奶、糖果等,吃着推拿着家长讲着孩子不吃饭,询问家长就说孩子不吃饭,太瘦了,怕她没营养,想着他喜欢吃的能吃点吃点,别饿着孩子(你不知道的,门诊上家长看病,一个人来;孩子看病,一群人来;可能,在家里,出门去,换个人,你一点、他一点,孩子饭时就不用吃饭了,不饿他怎么会吃,老人总怕孩子饿着,信息沟通大多时候是不会真正坦诚去沟通的)。
小儿厌食症,多指在一段时间内,小儿每天进食量明显低于同龄儿童,或者进食量不随年龄增加而增加,进而影响到患儿发育。
因为我是做小儿推拿的,所以我相对会比儿科开处方的医生跟孩子和家长呆的时间久一点(小儿推拿一般25-30分钟,看病开处方,时间相对短得多,个中体会,大家心里有数),跟家长呆的久,才能聊孩子的多,相对更能细节探讨出一些问题(上图患儿的饮食就是通过发现母亲的表述细节沟通出来的)。
面对孩子饮食欠佳,处方医生给家长的几分钟时间,家长的描述很容易让医生给孩子诊断为“厌食”,并与脾虚、积滞联系到一块。这是真的,吃多了,脾胃消化不动了,那不就是脾虚、积滞从而大便不好、食欲不好了吗?开点益生菌、神曲口服液等等健脾消食的,一大部分因为家长发现孩子的问题开始给孩子忌口,然后孩子好了;一小部分,没忌口,因为孩子开的有健脾胃消食的药,孩子的脾胃功能就被推着走了,刚开始能推动,后来呢?“后来就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该罢工了,开始腹胀......
孩子,不吃饭、不吃蔬菜、挑食等,医生有办法吗?医生的办法科学,但不健康。健康的方法是什么?“与孩子斗,其乐无穷”,曾经门诊一个患儿家长说“养个儿子,多个冤家;等以后给他娶个媳妇,又多个仇家;老了养老院我都找好了......”怎么让冤家好好吃饭,这考验每一位父母的智慧。
在日常生活中,在给孩子下不吃饭的定义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明确孩子不吃主食、不吃蔬菜、不吃肉类等,那孩子吃不吃零食?喝不喝牛奶?喝不喝饮料?如果存在一定选项,那么我们就应该认识到,诊断厌食是错误的,正确的应该是引导、纠正孩子的不良饮食习惯。
不要让我们一边说着孩子不吃饭,一边孩子嘴里吃着面包,喝着牛奶,口袋里还装着糖果等......
正常的进食量不仅指的是正餐和加餐,他也包括孩子除了正餐和加餐之外的一切饮食。
两者相对比,大多时候,孩子只是处在一个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中,并非家长描述的“不食人间烟火”,面对这种情况,药石能够调节,但非药石能医,这需要父母去运用智慧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
曲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