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神经性厌食 > 患病危害 > 为什么越来越多人暴食进食障碍瘦到
为什么越来越多人暴食进食障碍瘦到
北京痤疮专科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210312/8740638.html
暴食是什么?
你知道吗,那些不受控制的暴饮暴食可能是一种病?
进食障碍(eatingdisorder,ED)是一组以异常进食行为为主要特征的精神障碍,主要包括神经性厌食症、神经性贪食症和未特定的进食障碍。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神经性贪食(bulimianervosa,BN)和未特定的进食障碍中的暴食障碍(bingeeatingdisorder,BED),我们将之并称为“暴食”。
首先神经性贪食和暴食障碍两者的定义和诊断标准在一些科普文章中经常被混为一谈,我们先扫个雷。
根据DSM-Ⅴ,暴食障碍的诊断标准为:
(1)在一段固定的时间内(通常2h)吃下大量食物(大于通常该时间段内和该场合所摄入的量),发作时感到无法控制进食;
(2)进食较正常情况下快得多,进食直到感到不舒服的饱胀感,在没有饥饿时进食大量食物,因进食过度感到尴尬而单独进食,进食后感到厌恶自己或内疚;(3)对暴食感到显著的痛苦;
(4)在3个月内平均每周至少出现1次暴食。
根据频率的不同,暴食障碍的严重程度也有不同。
在暴食障碍的基础上伴有不适当的补偿行为和体重控制,例如,自身引起的呕吐或过量使用利尿剂或泻药等则应被诊断为神经性贪食。
到底有多少人有暴食?
进食障碍好发于13~20岁的年轻女性,终身患病率为0.9%~3.5%。年美国的一项研究报道暴食障碍的患病率约为3%,神经性贪食约为1%,高于影视、媒体报道较多的神经性厌食(约0.6%)。
某社交媒体上暴食社区的人数及阅读量
在动物模型的研究中,雌性大鼠患暴食障碍的风险是雄性小鼠的2~6倍。换句话说,女性更容易患上暴食障碍,研究者推断是雌性激素在作祟,女性更容易通过进食获得喜悦感或兴奋感。
而在医学上有减重/减肥需求(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的人,暴食障碍的患病率更是高达20~30%,难怪不少人说“越减越肥”。
暴食愈发流行且低龄化
与此同时,不少患有暴食的病人会故意隐瞒自己的病情,则真实的患病率可能要比现存的统计数据多得多。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现在越来越多人发生暴食?
暴食流行的原因
01
大家都是演员
虽说是老生常谈,被全球化、消费主义不断侵袭下,大家不断消费包装自己形象的物质。有句话说"时尚的完成是靠脸的”,不少爱美一族十分关心自己的体重,“瘦”多了许多社会意义。现如今,“瘦”不仅成为了美的代名词,更与自律、自信、自得等生活态度相关联,大家想要把自己包装成上述的积极形象。
很常见且扯的标题却也是很多人减肥的初衷
“美”的定义是和社会背景密切相关的。唐朝以肥为美是因为那个时候体型丰腴生活富足的象征。现如今,几乎每人都能满足食饱,体型纤细背后的含义则是TA有闲钱和时间用于运动,这个人的形象仿佛就是由“不需要/”、健身卡、相对费钱的健康饮食和运动装备塑造的......与之相反,胖则与认为是生活质量低的体现。因此,不少人和影视作品谩骂肥胖,进行体型羞辱,让人“不敢胖”了。
消费主义延伸出了景观社会,人们追求瘦的背后其实是想要塑造一个有时间和金钱管理自己身材的积极形象罢了。
02
被营销的人们呐
在这个信息传播速度飞快的社会,社交媒体成了年轻人获取健康咨询的重要途径。一些新颖有效的营养和运动知识,被一些博主拿来当作增粉的噱头,比如蛋白质减肥法、生酮减肥法、间歇性断食等,没有营养学背景的人看到“一月瘦20斤”、“吃肉也能瘦那么多!!?”等高效掉体重的方式都跃跃欲试。毕竟,减肥是件痛苦的事,能短时间完成最好。
"超!级!有!效!"
的减肥方法
然而,这些超高效的方法是否正确可靠呢?它们是否已经得到一定数量横断面大样本的研究结果支持?一些短期看似有效的方法,能否长期持续使用,是否有纵向研究结果支持呢?很可惜,应该很少人会去思考这些问题。做实验还需要伦理审批呢,就凭这些博主的话,行动力极强的年轻人争先恐后拿自己的身体做实验。要知道,身体只有一副,到头来垮了博主是不会对你负责的,他们只是看准了人性的急功近利。
我们,被营销了!!
03
西方精神卫生的侵袭
《CrazyLikeUs》批判了美国精神卫生文化在心理健康领域的霸权。在一个被医学化后的社会里,许多曾经不被认为是疾病的症状被安上了xx病的名头。一切早已覆水难收了,这也是我们常常把焦虑症、抑郁症、PTSD等等心理疾病挂在嘴边的原因之一。
我们或许要反思一下,我们真的有病吗?
(推荐认为自己有心理疾病的小伙伴读一读)
有人问,大家越来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