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神经性厌食 > 患病危害 > 吃撑了还想吃,根本停不下来我是肿么了

吃撑了还想吃,根本停不下来我是肿么了



                      

最近,胖编的一位网友妹子忧心忡忡地来找胖编:“胖编啊,你说我最近是不是有病了啊?”

胖编很诧异,印象中妹子开朗热情,怎么突然就说自己有病了?胖编急忙问:“怎么了?哪儿不舒服吗?”

妹子继续忧心忡忡:“最近我吃东西总是停不下来。明明都已经饱了,我还是一直要吃,甚至有时候吃到胃都痛了,还是停不下来。我根本控制不住我的食欲,我这样是不是有问题?”

其实吧,不管是什么也不想吃,还是吃不下了还想吃,或许都是病!不信?不妨来看看大夫给大家分享的这个故事!

                                          因一场“怪病”,一家三口来就诊                    

一年前,张先生一家三口走进了我的诊室。最显眼的是他们的正处于青春期的女儿,瘦得皮包骨头、两眼深凹、面色苍白。我一边邀请他们随意坐下,一边仔细打量着他们:

夫妻俩看上去都五十多岁,比同龄孩子的父母年纪要大些,他们看上去很普通,衣着朴素,不像来自大城市;女儿穿着时尚,打扮精致,举止得体,显得很有修养,即便如此营养不良,但依然掩盖不了原先的美丽。乍一眼,我会对如此普通的父母竟能培养出这么一位精致的女儿感到很惊讶。

坐下后,我开场就问他们:“谁能先告诉我你们今天为何要来见我?”

母亲首先开始诉说女儿的病情,“我女儿安妮真是个不幸的女孩,才16岁,正是花季年龄,却得了这个让她变得骨瘦如柴的怪病……”

安妮妈妈是一位中年知识女性,在地方上的一所重点中学教数学。她表述女儿病情时十分有条理,并始终面带微笑,虽然她说她“为女儿的病感到无比痛心”,但也没像别的母亲会轻易动情,甚至要流泪,一看就知道她是位理性、很有克制力和忍耐力的女性。

                      要么不吃,要么暴食,她怎么了?                    

从妈妈那里得知,安妮虽然只有16岁,但被“怪病”折磨却有3年了。本来她应该在一所重点中学读高一,可是碍于这场“怪病”,才读了3个月就无法继续,只好休学。

我问安妮:“你能告诉我你妈妈说你得的怪病到底是怎样的怪病呢?”

安妮显得挺合作的,没有像我见过的很多青少年会当场抗拒我,她微笑着告诉我:“我的怪病就是怕胖,平时要么不吃,要吃就会控制不住暴食,暴食完还要吐掉。进了高一后每天晚上都会吃、吐好几小时,没精力做任何其他事了,学也不能去上了;但呆在家里更感觉空虚,没事可做,每天从早吃到晚、吐到晚,心情糟糕时,吃、吐更严重。”

我感到纳闷的是,如此大的生活影响,理应深感痛苦,可她竟然像在说别人的事一样,令我感受不到她的痛苦。我不免心中疑问:“她的痛苦到哪里去了?为何看不到?”

                      父母万千宠爱埋下怪病隐患                    

虽然了解了安妮的怪病,我依然很好奇,问他们夫妇:“你们女儿如此有修养、漂亮、聪明,也许胖一些还会更漂亮,她怎会把自己变得这般瘦骨嶙峋、而且持续三年时间也没起色呢?”

母亲立刻接话,很自豪地说:“我们的安妮的确生下来就人人夸她漂亮聪明,简直人见人爱,她是我们的掌上明珠,也是我们的骄傲,小时候她要什么我们就给她什么。

“尤其她爸爸万般宠爱她,我们生她时都有三、四十岁了嘛!她爸爸办了个外贸企业,我们的计划是好好培养她,高中毕业把她送出国念书,回来再帮她爸爸做事的。

“这孩子小时候还一直都很乖巧听话,对自己要求一直都很高,读书从来都很自觉,很有控制力,学习成绩也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

“到了初中就有很多男孩子追求她了,生病前一段时间她还谈了一个男孩子,我和她爸爸是坚决反对的,怕她耽误了前途。为这事她开始不睬我们,闹别扭,甚至还出走……”

                      糖尿病拉开“怪病”序幕                    

这时一旁一直还未说话的父亲叹息说:“要说这个生病原因,得怪我的遗传基因不好,我有糖尿病,我的安妮不幸早早地就遗传上了我的糖尿病……”父亲无比内疚地谈着从发现女儿糖尿病后她的生病历程。

原来,安妮三年前还长得胖乎乎,挺可爱的,一次学校体检查出有血糖增高,医院检查,医生说她患上了“Ⅱ型糖尿病”,病因很可能与家族遗传有关。

但医生也安慰他们好在他们发现早,目前血糖也不算很高,治疗上可以先不必服药,只需饮食控制,限制食物卡路里摄入,应该会有良好效果。

哪知道此后安妮非常严格地执行起了“控制饮食计划”。每餐吃任何东西都要计算卡路里,自己限制饮食,一个月下来安妮瘦了4斤。

                      成就感作祟,“怪病”越来越重                    

安妮瘦了以后,同学们说她瘦了漂亮、脸小一些好看多了,甚至向她取经如何瘦身。安妮为此很有成就感和满足感,就想再瘦,甚至摄入量远低于医生的建议。

可两个月下来人就变得消瘦,甚至月经也停了,家人心疼她一直劝她多吃一些,她就拿出医生的糖尿病治疗需要饮食控制的指令来对抗,甚至为此常常和妈妈起冲突。

从此每到吃饭时吃与不吃问题成了饭桌上的主题,家也变成了战场,然而在这场战争中,安妮获得了绝对的胜利,父母对她竟束手无策,眼看着她继续消瘦。

半年后,安妮出现了暴食、呕吐,他们依然无法帮她阻止这个既伤身体又影响生活的行为,直至现在休学,所以只好来求助医生了。

                      过分控制饮食,患上进食障碍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咨询,我基本了解了安妮的病情和生病的缘由。可以说,安妮是因患上糖尿病、需要控制饮食而产生了进食障碍。

所谓“进食障碍(eatingdisorders,ED)”,主要指以反常的摄食行为和心理紊乱为特征,伴发显著体重改变和(或)生理功能紊乱的一组综合征,主要包括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和暴食障碍。

患者虽然主要表现为进食行为的紊乱,例如限制进食、过度运动、暴食、暴食后呕吐、禁食、滥用减肥药或泻药等,但这些紊乱进食行为的背后反映着他们的心理障碍,故又称之为心理行为障碍。

不少进食障碍患者对自己的体重、体形、身体尺寸等存在感知障碍,为了适应对身体的歪曲感知,故在行为上采取各种紊乱进食行为来控制或减轻体重。

                      进食障碍基本与糖尿病无关                    

根据我的分析,安妮的“进食障碍(神经性厌食)”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1、饮食行为问题:过度控制饮食,禁食和暴食、呕吐交替;2、怕胖:害怕体重增加;3、消瘦:体重低于身高相对应的标准体重的85%,体重指数仅14.5,远低于健康人的下限17.5;4、出现3个月以上闭经。

但实际上,我们发现糖尿病患者患上进食障碍的并不多见,实际上糖尿病和进食障碍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那什么样的人有可能在控制饮食中产生进食障碍问题呢?

从安妮身上,我们发现她有以下一些特点:

1、对自身要求高,过分追求完美,不仅学业要优异,外貌也是漂亮了还想更漂亮;2、过度需要获得成就感、满足感;3、从小乖巧听话,到了青春期,当自我发展开始有自己主见时(如谈恋爱),遭到父母的坚决反对,开始变得任性,用行动“说话”、对抗父母(如不理睬父母、出走),而不是和父母交流、谈判;4、心情糟糕、空虚时进食行为问题加重。

                      发生进食障碍,家庭也是帮凶                    

在接下来和家庭的访谈中,我发现张先生的家庭还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父母从小对女儿过度保护:父母过度的保护和宠爱在安妮日渐长大后感觉到的是控制,她在青春期的恋爱遭到父母的反对便是重要的导火索,于是开始用行动反控制。过度控制饮食、不吃饭也是她无意识用以反抗父母控制的方式之一,也是最强烈的一种反抗;

2、回避冲突:父母声称家中除了因女儿的病有冲突,否认其他任何冲突存在,家庭在外人面前维持着“好家庭”的形象,而在女儿的体验中父母并没有像他们说的那样“感情很好”,相反他们自打安妮上幼儿园开始就常常吵架或冷战;

3、家庭成员间关系纠缠:家庭成员界限模糊,彼此过度涉入且过度反应,从小父母争吵安妮便充当他们的调解员,因为她不忍心妈妈伤心、爸爸无奈,日积月累,父母的情绪便成了安妮的情绪,安妮生活中最担心的问题成了父母的关系而不是她的学业和交友,安妮的个人自主性受到家庭系统的严重限制;

4、家庭僵化:安妮明确表达了她并不想改变,父母虽然意识到了他们对女儿的过度保护有问题,但依然用过度宠爱、过度保护的方式保持着和安妮的沟通方式。

安妮想要什么他们就满足她,怕不满足她会不高兴、会加重暴食行为,安妮的进食行为问题似乎成了她可以获得满足的武器。

                      治疗进食障碍,需多方共同努力                    

从以上对安妮一家的观察、访谈,以及从中所了解的安妮的个人问题和家庭问题,我和家庭共同制定了治疗方案。

在之后三个月的治疗中,我一直和家庭保持着密切的合作,他们逐渐认识到安妮糖尿病后控制饮食并不是产生进食障碍的真正原因,那只是个诱因而已,真正的原因有安妮个人的问题,也有家庭的问题。

他们每个人开始勇敢地面对存在的问题,并慢慢地尝试改变,期间我始终给予家庭支持和鼓励,在此基础上不断挑战他们,例如夫妻的关系问题、女儿的调解员角色,等等。

他们每个人开始勇敢地面对存在的问题,并慢慢地尝试改变,在此过程中,他们逐渐体验到了改变所带来的好的感受。

三个月后,安妮的过度饮食控制、暴食、呕吐行为问题大大减少,每周偶发一、两次,并逐渐建立了健康的饮食方式,杜绝了过度节食;并发展了替代暴食、呕吐的新的行为方式,比如喜欢和他人一起进餐、定时定量进餐,餐后用自己喜欢的兴趣爱好替代呕吐;发展生活中的友谊,设定生活的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等,排除空虚感。

安妮的体重三个月涨了10斤,虽体重指数从14.5增至16.6,虽尚未达17.5,但已有了良好的增长趋势。她的血糖也基本在正常范围。

当然,安妮的父母也是受益者,他们说:“通过帮安妮一起治病,我们看到并修复了家庭中潜在的问题和冲突,在此过程中,我们也获得了成长,所以应该感谢我们的安妮给了我们机会来共同讨论家庭问题。”

的确,家庭的改变是改变病症的根本所在,家庭的意识会让他们在今后生活中不断觉察、反思、讨论,而我们治疗师只是当家庭在前进过程中受阻时的一个扰动者、陪伴支持者。

                      测一测:我有没有进食障碍?                    

其实,安妮只是进食障碍的其中一个案例,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都可能出现诸如“减肥过程中食欲降低,看到什么都不想吃”或“没食欲,一吃东西就想吐”的情况。

还有更多的则是“明明已经吃饱了,明明已经吃不下了,明明都吃到胃痛了,可是我还是想吃,根本停不下来”的情况。

这些情况究竟是不是进食障碍,究竟是否需要找到心理健康专家进行治疗?别着急,胖编为大家准备了一套测试题,您可以先自行评估!现在,请先拿出一张纸,把你的测试结果记录下来,再根据答案进行比对吧!

饮食态度调查表(EAT-26)

姓名:性别:年龄:身高:m

目前体重:kg(年月日)

过去最重的体重:kg(年月日)

成年后最低体重:kg(年月日)

理想体重:kg

请回答下列各项问题,并圈选最符合的选项:

一直

总是

经常

偶尔

很少

完全不会

1.我担心体重过重。

2.我空腹时也不吃东西。

3.我满脑子都是跟食物有关的事。

4.我无法克制自己大吃大喝。

5.我把食物切成小块来吃。

6.我很在意食物的卡路里。

7.我特别避免吃碳水化合物多的食物(例如面包、芋头、饭等)。

8.别人都叫我多吃一点。

9.我吃过东西之后会吐。

10.吃东西后,我的心情很糟。

11.我满脑子都想再瘦一点。

12.我想运动可以消耗卡路里。

13.大家都认为我太瘦。

14.我觉得我的身体都是脂肪。

15.我需要的用餐时间比其他人多。

16.我避免吃加糖的食物。

17.我正在吃减肥餐。

18.我的人生被食物掌握了。

19.我正在做食物方面的自我控制。

20.我觉得大家都给我压力,要我吃。

21.我花在思考食物方面的时间太多。

22.吃过甜食之后,我的情绪低落。

23.我正在努力减肥。

24.我喜欢肚子空空的感觉。

25.我吃完东西之后有呕吐的冲动。

26.我喜欢尝试营养价值高的新产品。

EAT-26分数

EAT-26的得分系统

一直

总是

经常

偶尔

很少

完全不会

1-25的得分

3

2

1

0

0

0

26的得分

0

0

0

1

2

3

把各项所得分数相加得出总分即为EAT-26得分。

您的进食态度测试(EAT-26)分数是:______

分数在20或以上:表明个体可能存在较严重的节食、低体重及有问题的进食行为。

如果您的分数超过20,您应该咨询专业健康专家以确定您的分数是否反映了您对于体重、体形和进食存在过分







































白癜风多少钱能治好
白癜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pzegp.com/hbwh/9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