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神经性厌食 > 厌食病因 > 熟悉的食物,不熟悉的性用半饱最健康

熟悉的食物,不熟悉的性用半饱最健康



半饱最健康(下)

何时少吃最适宜?

很多人为了减肥瘦身拼命节食,常常从晨起就不吃饭,这样一来,时常饿得头晕眼花,有气无力,不仅感觉不到身体的健康活力,甚至饿出很多疾病。那到底何时少吃为好呢?古人有句养生口诀,就告诉了我们适当的少食时机——“避风如避箭,避色如避乱,加减逐时衣,少吃申后饭”。

申时即下午3~5点,这实际是建议我们晚饭要少吃或不吃。当然,古代科技不发达,没有什么照明设备,天一黑就早早上床睡觉,所以吃了东西很难消化。我们现在虽然夜生活较长,但晚饭后的工作量、活动量相比白天要少很多,所以,建议晚饭少吃一些。

哪些人更应少吃?

孔子在《论语》中有一段话:“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这里的“斗”,是争斗的意思,而“得”是摄入的含义。年少之时,人的性欲旺盛,自制力差,意志薄弱,很容易沉迷于女色之中,但少年之时,肾气未达到最充盛的时段,所以色欲过度,肾精流失,就会导致体质的衰惫与虚弱,对人体健康影响甚大;中年人处于事业的巅峰阶段,心性争强好胜,人与人之间的明争暗斗、情志内伤,都会导致气机郁滞,疾病丛生;老年人则生机衰退,机体代谢能力低下,同时活动减少,所以最怕饮食过多,大量的饮食不仅直接伤及脾胃,出现脾胃不适的症状,而且摄入的营养不能及时代谢排出体外,反而会变成有害物质大量堆积,成为痰、湿、淤等附着在人体内,加重脏器负担,加快人的衰老。《黄帝内经》中的“年长者求之于腑”,即对老年疾病的治疗及保健的关键,在于保持腑气的通畅,促进代谢产物的排出。

少食的误区——禁食之害

我们强调饮食过饱、肥甘厚味太重对身体存在伤害,提倡少食、适宜饮食对健康的价值,但这并不意味着饮食可以无限制地节制,很多女性为减肥瘦身而采取节食,不吃主食、肉食,只吃水果、蔬菜,其结果同样会出现很多疾病。

1.神经性厌食

神经性厌食症,往往见于节食的女孩,在认为自己胖、自己不够漂亮时,想通过节食来达到目的。开始是有意识地控制饮食,但逐渐地把对胖的厌恶转移到食物上来,这种意识就变成一种身体的本能反应,见到食物就出现排斥反应,最后即使是自己想吃东西,身体的神经系统也无法同步,这就形成了神经性厌食症。很多得这种病的女孩,最后都活活饿死了。

有一个女孩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原因是她瘦得出格,1.64米的身高,却只有70多斤。原来她在高中时为了减肥而节食,最后得了厌食症,不能进食一点食物,食入则吐,最后因营养匮乏生命垂危,不得不依靠输液补充水分和营养品维持生命。在医院住了近半年,才逐渐恢复了一点饮食,总算保住了命,但依然无法恢复到正常的状态。

2.月经紊乱甚至闭经

由于五谷类食物、肉类食物都是温热之性,而蔬菜、水果类则为寒冷之性,所以,很多过度节食的女孩,一方面会出现气血不足,另一方面会出现阳气虚损的寒冷症,在出现头晕眼花、记忆力减退等症状的同时,还会出现月经紊乱,如月经后期、月经量少,甚至闭经。更为严重的,出现第二性征退化的征象,表现为胸部平坦、阴毛腋毛稀疏等。因此,过度节食,对追求美丽的女孩来说,是最不适宜的。

漫谈“辟谷”

说到控制饮食摄入的话题,就不得不谈谈中国传统文化中流传久远的一种养生方法——“辟谷”。辟谷又称为断谷、绝谷,“辟”通回避的避,即通过在一定时间内,不食五谷类食物,达到清理肠道、排除毒素、保健或治疗疾病的目的。严格说来,儒、释、道三家均有辟谷的记载,但是世人多数以为辟谷是道家的发明,原因是道家书籍中有很多辟谷的方法。

辟谷分为几种,一种是辟谷期间除了水,什么都不吃,纯粹的绝食;一种是仅仅不食谷物,水果、蔬菜等可适量摄取;还有一种是以上两种方法结合的食气法,即仿照乌龟、蛇等吞食空气的方法。如苏东坡在《辟谷说》中就有“引首东望,吸初日明光咽之”的食气之法。

辟谷的时间、频次因人而异,道家练功可能辟谷时间会很长,一次就半个月、一个月的,但我们为了健身进行的辟谷就没有必要这么长时间,可以一次辟谷1天,也可以2~3天,每个月1次,或半年1次。辟谷并非人人都能进行,老弱者、儿童,均不宜辟谷。

历史上通过辟谷来健身疗疾的名人很多,如西汉初刘邦的大将张良,晚年曾闭门谢客,专心于断食辟谷。《史记》记述:“留侯性多病,即导引不食谷。”大诗人白居易活到了75岁,这在唐代诗人中是极其少见的。白居易的长寿得益于“休粮清肠”。他自己力行断食后体会到:“自觉心骨爽,行起身翩翩。始知绝粒人,四体更轻便。初能脱病患,久必成神仙。”

贺娟教授出诊信息

时间:每周日上午,周二晚上

地点: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







































白癜风怎么办
白癜风专科医院哪里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pzegp.com/ysby/10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