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神经性厌食 > 厌食病因 > 浙大一院新设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为少年成
浙大一院新设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为少年成
你家里有一个让你头疼的“熊孩子”吗?他可能做作业时难以集中注意力,每过几分钟就被电视声音吸引过去;做事冲动,活动量过大,一天到晚忙个不停;老师可能会向你反映他在学校里听课不认真,上课时离开座位在教室里到处走动,在老师说话时控制不住插嘴、抢答,成绩不理想,甚至比一般孩子更容易与同学起冲突。很多爸爸妈妈可能还没意识到,这是孩子“生病”了;
你常觉得青春期的自己“天空有点灰”吗?你觉得心情总是低沉的,好像很难开心起来;对很多事失去了兴趣,有时都懒得说话,只想一个人待着;觉得自己前途迷惘、能力不足,哪里都是缺点;你可能会发现自己特别爱睡觉,一整天都是昏昏沉沉的,或者很长时间以来完全睡不着,积攒了厚厚的黑眼圈;在一些特定环境,比如学校里,常常莫名肚子痛,不得不请假回家;在一些特别严重的情况下,你可能还会有一些不好的念头,做一些危险的行为……你知道吗?这不是你太“脆弱”、太“矫情”,只是你“生病”了。
在上面的两个案例中,孩子的情况都应引起家长重视,并及时到专业的精神卫生科门诊就诊,因为他们的表现非常可能符合精神障碍的诊断:你以为的“熊孩子”可能患了“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多动症)”,“忧郁青春期”则很可能是“青少年抑郁”。只有得到精确的评估和诊断,才能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和矫正,真正帮助孩子们“好起来”。
即使在今天,我国公众对于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及心理问题的认知还是普遍不足,很多人仍抱有“小孩子什么都不懂,怎么会有心理问题”或“他们就是太调皮了,多管教就好了”等错误的精神健康理念,认为精神障碍是成人疾病。事实上,除个例(比如老年性痴呆)外,各种发生于成年人的精神障碍及心理问题均可发生于儿童青少年。
不仅如此,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健康问题在全球范围内正日益突出,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也在逐年上升。在我国,近五年资料显示,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在13.97%-19.57%之间,留守儿童、单亲儿童、独生子女的心理问题尤为凸显。由于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较难发现和诊断,国际上大约只有20%的患者得到了正确诊断和治疗,而我国情况更为严峻。
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误解和忽视可导致严重后果:世界卫生组织统计,青少年自杀位居全球青少年死亡原因的第三位;重性抑郁障碍通常起病于青少年,可导致心理社会功能的严重损害。年前全球儿童精神障碍将增长50%,成为最主要的5个致病、致死和致残原因之一。不仅如此,儿童时期的心理状态和人格养成,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将来。例如,不少儿童品行障碍就会延续至青少年甚至成人,表现为药物滥用、反社会行为、婚姻问题、工作关系不良等。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不仅危害孩子们的成长,也会成为家长和家庭头顶一朵沉重的乌云。
为了帮助孩子们有一个更加阳光健康的未来,浙江大医院精神卫生中心将新开设儿童青少年心理专科门诊,年4月21日周六上午开诊。主要针对高发于儿童及青少年群体的精神及心理障碍进行及时、准确的诊断评估,并提供专业有效的治疗方案,目前开展的服务包括:
1.常见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抽动障碍、进食障碍、强迫症状、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
2.情绪障碍:儿童青少年抑郁、焦虑等;
3.学习相关问题: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厌学、考试焦虑、转学等相关的适应障碍等;
4.行为及社交问题:冲动、易怒、逆反、网络成瘾;社交恐惧、不合群等;
5.儿童精神发育状况评估:精神发育迟滞、孤独症(自闭症)等;
6.青春期相关问题:亲子关系、性相关问题等;
7.创伤后适应障碍:如遭遇灾害、车祸、重大疾病、亲人亡故、校园霸凌及其他创伤性事件后的适应问题
精神心理问题的对症治疗,首先需要专业的评估。浙大一院精神卫生中心可进行智力、记忆力、注意力、儿童情绪行为、社会适应、感觉统合等相关测查,为多动症、神经性厌食症、青少年抑郁、精神智力发育等多种障碍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学科特色
浙大一院精神卫生中心在孤独症诊断评估上拥有全国领先诊断工具,率先使用最新版国际孤独症诊断“金标准”《孤独症诊断观察量表第二版(ADOS-2)》。该量表以半结构化的游戏互动形式对患儿进行社交能力、语言能力、局限兴趣和刻板行为等角度做出全面评估,“寓评于乐”,在让孩子放松的环境中获得更加精确的孤独症症状评估和诊断分类。我中心主治医师陆邵佳及心理测量师周笑一均已获得由该量表研发团队——美国孤独症与脑发育中心(CenterforAutismandtheDevelopingBrain,CADB)认可的临床评估资质。
在治疗方面,该中心可以提供全面的综合治疗,包括个体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如沙盘治疗、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放松训练等)、家庭心理治疗、物理治疗(如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等)。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为有需求的儿童和家庭提供专业服务。
浙大一院精神卫生中心主任许毅教授曾说过:要帮助孩子,首先要做的,是“蹲下来与孩子说话”。只有平等、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心声,我们才能明白他们的想法、感受、困惑和需要。有时我们以为的“熊孩子”、“叛逆的孩子”,当你细细探寻,会发现他们只是患上了心理或精神疾病,比起责骂和惩罚,他们更需要的是专业的帮助和治疗。新门诊聚焦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健康,秉承浙大一院精神卫生中心优良传统和专业精神,愿为孩子和家长们提供及时、精确、高水准的服务,拨开乌云,还广大青少年儿童一片健康成长的蓝天。
(图片来源于网络)
门诊时间:周六上午8:00-12:00
儿童青少年门诊专家:
周韦华,医学硕士
职称:主治医师
主攻儿童精神病学。主持和参与了国家自然基金、浙江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浙江省教育科研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科技厅等多项科研任务,发表相关文章10余篇。主要研究方向:儿童及青少年情绪障碍。
陆邵佳,医学博士
职 称:主治医师
年毕业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后进入浙江大医院精神卫生中心工作至今。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8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各1项。担任Psychiatryresearch、Plosone等杂志审稿人。擅长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抑郁症、焦虑障碍、睡眠障碍等诊治和心理咨询。
心理治疗师团队:
胡健波
职称:副主任技师
浙大一院精神卫生中心秘书,注册心理治疗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年开始在浙大一院精神卫生中心工作至今,担任浙江省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行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常务理事;浙江省心理健康促进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心理评估委员会委员等。临床擅长心理评估技术的编制和应用,儿童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的评估,青少年和成人相关心理问题、亲子关系、恋爱婚姻、家庭关系等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工作。
周笑一,心理学硕士
职称:技师
浙大一院精神卫生中心专职心理测量师、国家认证执业心理治疗师、二级心理咨询师。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曾接受儿童期创伤评估、游戏治疗、巴林特小组治疗培训、孤独症诊断观察量表第二版临床操作规范培训等。擅长领域:青少年心理问题咨询、儿童游戏治疗与游戏评估、儿童沙盘治疗等。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