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神经性厌食 > 厌食病因 > 小儿厌食症
小儿厌食症
涉及疾病类描述和医疗建议仅供参考,如遇医院就医。
通俗的理解就是食欲好的孩子,视进食为乐事,到时间就想进餐。食欲不好的孩子,厌倦进食,视进食为负担,即使色香味均好的美食,也没有兴趣,这种饮食状态,就叫厌食。如果厌食持续时间较长,就会影响小儿身高、体重的正常增长,称为厌食症。某些慢性病,如消化性溃疡、慢性肝炎、结核病、消化不良及长期便秘等都可能是厌食症的原因(仅占9%)。但是,大多数小儿厌食症不是由于疾病引起(占86%),而是由于不良的饮食习惯、不合理的饮食制度、不佳的进食环境及家长和孩子的心理因素造成的。
1病因病理①胃肠道疾病:如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肝炎、慢性肠炎、各种原因的腹泻及慢性便秘等都是常见的原因。②消化道变态反应及服用易引起恶心、呕吐的药物如红霉素、氯霉素、磺胺类药物以及氨茶碱等也可导致厌食。③全身性疾病如结核病、胶原病、贫血、及一些慢性感染等。④锌缺乏和缺乏某些内分泌时,如甲状腺功能低下等。⑤其他如肝功能不全、高血压、酸中毒、尿毒症、以及心功能不全消化道淤血。⑥近年来较多增加的维生素A和/或维生素D中毒等。
除以上疾病外,应注意小儿情绪变化可引起厌食。特别是因家长溺爱对小儿进食采取不适当的态度,反而引起神经性厌食(参阅精神疾病篇)。不良的饮食习惯常是厌食的主要原因,高蛋白、高糖的饮食使食欲下降;两餐之间随意吃糖果、点心、花生、瓜子等零食,以及吃饭不定时、生活不规律都影响食欲;夏季气候过热,湿度过高以及过多的冷饮都影响消化液的分泌,而影响食欲。长期厌食可致营养不良和体质减弱。
长期厌食可致小儿营养不良和体质减弱。小儿厌食症一般由于以下疾病引起:
1、胃肠道疾病如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肝炎、慢性肠炎、各种原因的腹泻及慢性便秘等都是常见的原因。
2、消化道变态反应及服用易引起恶心、呕吐的药物,如红霉素、氯霉素、磺胺类药物以及氨茶碱等也可导致厌食。
3、全身性疾病如结核病、胶原病、贫血及一些慢性感染等。
4、锌缺乏以及缺乏某些内分泌时,如甲状腺功能低下等。
5、其他如肝功能不全、高血压、酸中毒、尿毒症、心功能不全以及消化道淤血。
6、近年来较多增加的维生素A或维生素D中毒等。
除以上疾病外,应注意小儿情绪变化也可引起厌食。特别是中老年人对小儿进食采取不适当的溺爱态度,反而可引起小儿神经性厌食。
不良的饮食习惯常是厌食的主要原因。高蛋白、高糖的饮食使食欲下降;两餐之间随意吃糖果、点心、花生、瓜子等零食,以及吃饭不定时、生活不规律,都会影响食欲;冷饮及饮料均影响消化液的分泌,进而影响食欲。
2病因1.身体原因
(1)某些胃肠道疾病的影响: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肝炎、慢性肠炎以及各种原因的腹泻及慢性便秘等都可能会引起小儿厌食症,应具体排查找到原疾病;
(2)某些药物的副作用会引起消化道变态反应,易引起恶心、呕吐等,如红霉素、氯霉素、磺胺类药物以及氨茶碱等药物会导致食欲不振,厌食。维生素A或维生素D中毒也表现有厌食。一些抗癌药物更容易引起厌食。
(3)身体缺乏某种微量元素及某些内分泌素不足也有可能引起厌食。如缺锌常表现有厌食,某些内分泌素如甲状腺功能低下、肾上腺皮质激素相对不足也可表现厌食。
(4)全身性疾病如结核病、胶原病、贫血、及一些慢性感染等。
(5)其他如肝功能不全、高血压、酸中毒、尿毒症、以及心功能不全消化道淤血。
2.父母方面的原因
(1)喂养不当
因为家庭经济改善、市场儿童零食供应增多,小孩子容易受不了诱惑乱吃零食,高蛋白、高糖的饮食使食欲下降,两餐之间随意吃糖果、点心、花生、瓜子等零食,以及吃饭不定时、生活不规律都影响食欲;
(2)错误教育的影响:
家长对儿童要求过高,限制自由,阻止与其他儿童玩耍,或限制他想去的地方,影响其情绪,使食欲降低。
家长过分注意儿童进食,容易因为一次的进食不成功而对孩子发脾气,反复诱导或以威胁手段使小儿容易患上厌食症;
(3)家长本身有厌食偏食的习惯,给孩子留下不良的印象。3.小儿情绪的影响
(1)因家长溺爱对小儿进食采取不适当的态度,反而引起神经性厌食。
(2)夏季气候过热,湿度过高以及过多的冷饮都影响消化液的分泌,而影响食欲。
(3)急性精神刺激:如小儿受到强烈惊吓之后,精神萎靡、活动受抑制,食欲降低。这种厌食,往往时间不会太长,恐吓心理过去食欲也就会恢复。
(4)亚急性或慢性精神刺激:离开亲人及熟悉的环境进入托儿所或其他新环境时,对新环境不适应,情绪低落,食欲降低。家庭不幸或父母离异等情况都有可能是厌食症的原因。
3检查1.胃肠道出血时胃管内抽出咖啡样物质及粪便隐血试验阳性,血红蛋白水平降低;
2.血清电解质、血糖、血气、血浆渗透压反映机体内环境是否平衡;
3.腹胀者肝肾功能、血清心肌酶谱等监测观察全身各脏器功能损伤程度;
4.纤维胃镜检查是早期确诊应激性溃疡的主要方法,选择性血管造影可见造影剂外溢成一团积聚在血管旁而久不消散,X线平片见腹腔内有游离气体时提示溃疡穿孔,超声图像可有胃壁增厚、粘膜皱襞肥大等。
4诊断方法厌食是儿科经常遇到的主诉。要弄清是否确系厌食。有的家长过分要求小儿进食,有时小儿食量变化较大或偏食,可误认为厌食。要从病史、体检和必要的化验检查深入了解,以除外消化系统疾病和全身性疾病对消化道的影响。详询小儿家庭和学校环境,有无影响进食习惯的因素。
临床上,常有家长自诉小朋友食欲不好,是不是得到“厌食症”呢?其实,并不是凭“食欲不振”就诊断为“厌食症”;所谓的厌食症,必须先排除宝宝是否罹患有感冒或内科慢性疾病(例如:长期泄泻、慢性肝炎、肺结核),如果是因为上述原因,此时的厌食是自然的,等到疾病痊愈后,厌食应该会改善;真正的厌食是指小朋友长时期食欲不振、看到食物也不想吃、甚至拒吃,这种情形一般连续两个月以上,如此,才符合所谓的“厌食”。
5改善方法1、定时进餐,适当控制零食。
定时进餐就是要求小儿按时吃饭,包括早餐、中餐、午后点心和晚餐,只有三餐形成规律,消化系统才能正常工作。决不让孩子不吃零食是不可能的,但关键是不能吃得过多,不能代替正餐。
2、节制冷饮和甜食。
冷饮和甜食是小儿的最爱,但这两类食物对食欲影响很大。中西医均认为冷饮会导致脾胃消化异常,影响消化道功能。而甜食吃得过多也会有害肠胃。另外,这两类食物饱腹作用强,会影响正餐,因此,食用时要谨慎。
3、饮食合理搭配。
小儿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多半来源于食物,但这些营养素并不是等量分配的。因此,作为父母要了解营养素间的搭配比例,帮助孩子均衡营养。每天不仅吃肉、乳、蛋、豆,还要吃五谷杂粮、蔬菜、水果,做到荤素搭配。此外,父母还要了解各种食物的禁忌,比如橘子吃多了"上火",梨吃多了损伤脾胃,柿子吃多了便秘。这些东西,孩子不能多吃。
4、讲究烹调方法。
专家解析:烹饪手法会影响食物结构,小儿在发育期间,消化能力还比较弱,因此要把饭菜做得细、软、烂一点,帮助肠胃消化,避免口臭。随着年龄的增长,咀嚼能力增强了,饭菜加工方式和搭配可以适当调整。
5、防止挑食和偏食。
专家解析:挑食和偏食会影响小儿对营养的吸收,对健康十分不利。因此,父母要做到引导孩子正确饮食,不要强迫孩子吃当时不喜欢吃的东西,也不要给孩子吃过多喜欢吃的饭菜,防止过食损伤脾胃。同时还要经常变换饭菜花样,增进新鲜感,提高孩子的食欲。
6、改善进餐环境。
专家解析:父母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安详、和睦的家庭气氛,对小儿进食,父母不要过分干涉,也不能强迫其吃东西。此外,进餐时不要过多说笑,看电视,让孩子吃饭时能更专心,另外,尽量让孩子与大人共餐,这样可以提高小儿进餐的积极性。同时,父母要保证孩子充足睡眠,适量活动,合理的生活制度有助于诱发、调动、保护和促进孩子的食欲。
6治疗措施应正确诊断病因和治疗原发病。对症治疗应着重恢复小儿的消化功能。主要用中医疗法、针灸疗法、捏脊疗法。在此同时注意改善饮食内容和习惯,建立良好的生活制度并纠正家长对小儿饮食的不正确态度。必要时可给硫酸锌10mg,放糖浆内饲婴,每日1~2次。如检查血锌低下,可用硫酸锌2~3mg/kg·d,疗程1~3个月。锌能使味蕾细胞迅速再生,改善味蕾的敏锐度,又能提高消化功能,对缺锌的患儿有效率高达90%以上。
中医疗法中医称厌食为纳呆,主因脾胃功能失调。由于脾胃素虚,或喂养不当、饮食不节、伤及脾胃所致。临床分为虚、实两证:偏实证者治以消导为主;偏虚证者治以调补为主,并结合临床随症加减。
实证因停食停乳引起脾胃失调,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手足心热,睡眠不安,腹胀或腹泻。舌苔黄白腻,脉滑数。治以消食化滞化,常用保和丸方加减。
处方举例一:藿香9g,胡连3g,陈皮6g,建曲9g,焦山查9g,茯苓9g,鸡内金9g
处方举例二:山药9g,川明参9g,鸡内金9g,苡仁9g,稻芽9g,麦芽9g。
虚证体质虚弱或久病元气耗伤,致使脾胃消化无力,食欲不振,面黄肌瘦,精神倦怠,乏力,或大便溏稀。唇舌较淡,舌无苔或少苔,脉细弱无力。治以健脾益胃法。常用理中汤加减。
处方举例一:党参9g,白术9g;茯苓9g,草蔻3g,干姜3g,生谷,麦芽各9g。
处方举例二:党参9g,茯苓9g,焦术3g,甘草3g,焦查6g,川朴3g,生麦芽9g。
加味法以上二证均可随证选加下列药物:①潮热加骨皮9g,白薇9g;②腹泻加山药9g,莲肉9g;久泻加赤石脂9g,诃子6g;③消瘦不思食加启脾丸继服;④气逆加砂仁3g,千年健9g;⑤虚甚加黄精9g;⑥腹胀加莱菔子3g;⑦厌食顽固者加丁香1.5g;⑧婴幼儿停食停乳或便秘加一捻金,每次0.3~0.6g,日2~3次。⑨出汗多者加生牡蛎15g,浮小麦9g。
针灸疗法可灸足三里、合谷、中脘、梁门穴。
捏脊疗法对厌食效果好,特别是对虚证。方法参阅医护治疗专节。
中医治法:
方剂名称:加味桂枝汤
组成:桂枝3克,白芍6克,生姜2片,红枣3枚,清甘草3克。
功能:调和营卫,促醒胃气。
主治:腠虚汗多,纳呆厌食。
用法:本方量少味不苦,每剂煎一次,约小半碗,分二次温服,患儿喜饮。
加减运用:见有不同的兼证,须加味处理。如舌红花剥,阴液不足者,加养胃生津之品,玉竹、百合、石斛、麦冬、生扁豆、生地等斟酌选入;鼻衄加白茅花、藕节;便秘加生首乌以润之,切忌泻剂;寝汗淋漓者,加麻黄根、糯稻根以止汗;舌淡阳虚,可入附子;虚寒腹痛,倍芍药加饴糖等等。至于新邪感袭,须辨其轻重而别作化裁。
体会:目前流行的小儿厌食症,是由于家长对独生子女的溺爱,加上喂养不当,漫进滋补,久之脾胃生化机能失常。有的父母还要强喂、打骂,更造成小儿精神紧张,营养紊乱,出现形体更弱,腠虚汗多,面色不华症状。经仔细观察,发现患儿大多舌净苔少,腹软无积,大便坚硬,容易感冒发热。凡此种种,都因食养不当,营养过剩之故。此症既无积可消,又胃不受补。从中医“脾胃主一身之营卫,营卫主一身之气血。”的理论考虑,分析此病是由脾胃不和而影响营卫失调,需采用鼓舞营卫的方法来振奋胃气,于是投以桂技场加味治疗,数剂后营卫和,胃纳开,疗效满意。在长期实践观察中,验明此方实为一个体质改善剂、强壮剂、神经安定剂,或里虚里寒、中焦化源不足、潜在虚质的一贴调节剂。尤在泾说;“此汤外证得之,能解肌去邪气,内证得之,能补虚调阴阳。”此方能调和营卫,促醒胃气,使之思食,故称此为“倒治法”。
7并发症状本病长期得不到缓解,可并发疾病小儿营养不良,甚至引起发育障碍等。小儿处于不断生长发育中,相对比成人需要更多的各种营养素供给。如果各种营养素供给不足,不但会影响小儿的正常生长发育,严重时使生长发育停滞,体内脏器萎缩,这样必然会影响小儿的正常免疫系统。如由于厌食导致的严重的蛋白质--热能不足营养不良患儿,可出现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和血清抗体减少,因而容易发生各种细菌、病毒和真菌等感染,且感染往往持续,迁延不愈,甚至危及生命。表现为反复感冒、发烧,或反复咳嗽、不吃、不好动,体重不增,个儿不长。
1.厌食:厌食,其实是指由于不良的饮食习惯或各种急、慢性疾病引起的食欲不振,食量显著减少。严重的厌食,可影响生长发育,造成营养不良。以长期不思乳食为主,一般情况尚好,无腹部胀满、呕吐腹泻等症。
2.疳病:可由厌食或积滞发展而成,以面黄肌瘦,毛发稀疏,肚腹膨胀,青筋暴露,或腹凹如舟等为特征,病程较长,影响生长发育,且易并发其他疾患。
3.畏食:厌食还要与畏食区别开来,虽然这两者都是食量减少,但畏食者的食欲正常,饥肠辘辘。只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譬如口咽溃疡、牙痛、吞咽困难或腹痛等原因,进食时觉不适,畏惧和拒绝进食而致食量减少。这些患者在消除了上述病因后,食量便可恢复正常。
8预防措施首先要保持合理的膳食。建立良好的进食习惯。动物食品含锌较多,须在膳食中保持一定的比例。此外可增加锌的摄入量,于g食盐中掺入1g硫酸锌,使锌的摄入达到标准用量(约每日10mg),食欲可以增加。如有慢性疾病和营养不良,须及早治愈。
对孩子厌食的心理矫治,应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1.给孩子做出好榜样。事实表明,如果父母挑食或偏食,则孩子多半也是个厌食者。
2.注意引导。当孩子不愿吃某种食物时,大人应当有意识有步骤地去引导他们品尝这种食物,既不无原则迁就,也不过分勉强。
3.创造好的吃饭气氛。要使孩子在愉快心情下摄食。
4.不要使用补药和补品去弥补孩子营养的不足,而要耐心讲解各种食品的味道及其营养价值。
北京治白癜风去哪家医院最好哪家白癜风医院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