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神经性厌食 > 厌食病因 > 再论胃肠道功能紊乱的诊断与治疗
再论胃肠道功能紊乱的诊断与治疗
拥有一副好胃口,面对美味佳肴“吃嘛嘛香”是每一个人的梦想。可是,总有一些患者却没有这样的福气,他们因为各种各样的胃肠道医院接受各种抽血化验、接受钡餐X射线甚至接受胃镜肠镜检查,查找胃肠道的病变。当然,这些患者的大多数最终得到的结论是未见明显异常。是什么造成了大多数患者胃肠道结构没有病变却出现各种症状,原来是胃肠道功能紊乱惹的祸。为把上述情况描述更细和便于理解,在前文“让您吃嘛嘛香....”一文基础上,对该症发生的原因、表现和药物治疗做了进一步阐述。胃肠道功能紊乱又称胃肠神经官能症,是一组胃肠综合征的总称,在消化专科患者里约占30%左右,常见于学生、白领、女性、从事技术工种或脑力劳动的人群。其中,具体又分为胃部症状为主的胃神经官能症和以肠道症状为主的肠易激综合征。根据大量临床研究证实,虽然胃肠道功能紊乱的确切病因不十分清楚,但精神因素为本病发生的主要诱因,如情绪紧张、焦虑、生活与工作上的困难、烦恼、意外不幸等均可引影响胃肠功能正常活动,进而引起胃肠道的功能障碍。研究还表明,肠道属于精神应激的靶器官,精神有害刺激容易引起胃肠动力紊乱。动物实验发现应激可引起大鼠功能性结肠动力紊乱,接受刺激后会有一些胃肠道激素的释放增加,说明神经内分泌的调节参与应激所引起的胃肠功能紊乱反应过程。另外,外部的食物、药物、微生物等刺激因素、消化过程中所产生的某些代谢产物可以激发致敏的鼠肠道可明显诱导鼠胃肠道收缩活动和产生腹泻。当这些刺激物多次作用于胃肠道时,有可能改变其感觉运动功能以及对于刺激的敏感性,从而使胃肠道产生“易激性”。胃肠功能紊乱起病多缓慢,临床表现以胃肠道症状为主。胃神经官能症的患者多表现为:反酸、嗳气、厌食、恶心、呕吐、剑突下灼热感、食后饱胀、上腹不适或疼痛,每遇情绪变化则症状加重。肠易激综合征以肠道症状为主,患者常有腹痛、腹胀、肠鸣、腹泻和便秘、左下腹痛时可摸及条索状物,腹痛常因进食或冷饮而加重,在排便、排气、灌肠后减轻。腹痛常伴有腹胀、排便不畅感或排便次数增加,粪便可稀可干等症状。除此之外,患者还伴有头晕头痛、胸闷心悸、失眠多梦、心烦意乱、紧张害怕、月经失调等胃肠道外的植物神经紊乱表现。如果上述症状得不到及时治疗,轻则造成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影响工作和休息;重则严重干扰身体代谢机能,造成能量供给不足、营养吸收障碍、贫血及维生素缺乏,甚至会形成长期精神性厌食和重度营养不良。因此,胃肠道功能紊乱不是可治可不治的问题,而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当然,在诊断胃肠道功能紊乱之前,有关检查需要完善,以便和器质性的胃肠道疾病进行鉴别。一般根据不同情况采取血生化、免疫和肿瘤标记物等血液检查、X线、胃肠镜检查、胃液分析与粪便化验等手段。必要时应行腹部超声、CT等检查以排除肝、胆、胰等腹腔脏器病变。有持续腹痛伴体重减轻者应做全消化道钡餐摄片除外克罗恩病,餐后持续上腹痛者做胆囊超声,怀疑胰腺疾患时做腹部CT及淀粉酶测定,怀疑乳糖酶缺乏症时应做乳糖耐量试验;小肠黏膜活检用于除外小肠黏膜疾病;结肠黏膜活检可以除外结肠炎或肿瘤。神经性呕吐须与慢性胃病、妊娠呕吐、尿毒症、高颅压等鉴别,神经性厌食须与胃癌、早期妊娠反应、垂体或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鉴别。胃肠道功能紊乱治疗重点不在药物,而在于平常的饮食。只有通过精神调适和改变行为等方式,才能从根本上调整胃肠道功能紊乱。应针对患者的饮食习惯及其与症状的关系,减少产气食物(奶制品,大豆,扁豆等),高脂肪食物抑制胃排空食物的摄入。可以适当增加高纤维素食物(如粗粮、蔬菜、水果)的摄入,有利于刺激结肠运动,改善便秘。提倡科学规律生活,按时作息,建立起定时排便的习惯。如发现精神状态不佳和身体不适,医院就诊。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采用个体化方案,应积极寻找并祛除诱因,减轻症状。既然精神因素为本病发生的主要诱因,对患者进行的治疗要全面,具体包括心理治疗,生物反馈疗法和各种药物治疗等。尤其要积极控制抑郁和焦虑情绪,改善失眠。随着胃肠道功能紊乱的纠正,大多数患者病情都会明显缓解或好转起来。白殿疯症状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的医院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