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神经性厌食 > 饮食调养 > 心理学问答进食障碍因何而起

心理学问答进食障碍因何而起



QA

  问:“进食障碍”因何而起?

  答:“进食障碍”(EatingDisorder,ED)是以进食行为异常为显著特征的一组综合征。这组疾病主要包括神经性厌食症(AnorexiaNervosa,AN)、神经性暴食症(BulimiaNervosa,BN)、异食癖(Pica)、反刍综合征(RuminationSyndrome),以及其他不典型的进食障碍,属于精神类障碍。在世界卫生组织编制的《国际疾病伤害及死因分类标准第十版》(TheInternationalStatisticalClassificationofDiseasesandRelatedHealthProblems10thRevision,ICD-10)中,进食障碍为其中“精神与行为障碍”中的一个类别,代码为F50。

  其中,以AN和BN为常见,前者的主要特征是患者用节食等各种方法有意地造成体重过低,拒绝保持最低的标准体重;而BN的主要特征是反复出现的暴食以及暴食后不恰当的抵消行为,如诱吐、滥用利尿剂或泻药、节食或过度运动等。(关于AN,可参考阅读:QA《神经性厌食症是一种心理疾病吗?》;关于BN,可参考阅读:QA《无法停止的“暴食”是一种心理问题吗?》)另两类典型的进食障碍,异食癖的主要特征为持续性地摄取非营养的物质,如泥土,肥皂或冰等;反刍综合征则反映为持续或反复将刚进食、咽下不久的食物反流口中,然后吐出或重新咀嚼吞咽,多见于儿童。

  各种进食障碍具体病例的发病原因迄今仍然不是很清楚,但通常跟如下一些因素有关:

  1、个体特质性因素。各种进食障碍如果单独在精神科问诊,许多病例都可能被诊断为焦虑障碍(Anxietydisorders),如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Disorder,OCD),等。影响或可能导致进食障碍的个体特质性因素,包括生物学因素和人格因素。生物学因素反映为一定的遗传倾向(家族中有进食障碍先例,发生率要高于无先例),以及特异性的脑结构异常。人格因素反映为相当比例的进食障碍患者都表现出类似的人格倾向:追求自我控制、追求完美和独特;爱幻想,不愿长大等。在青春期即容易表现出自主性和依赖性的强烈冲突,引发进食的问题。

  2、家庭因素。常见的“进食障碍家庭”模式有类似特征:①家庭成员的情感紧紧纠缠在一起,无法分清彼此——“爱着你的爱,痛着你的痛”;②父母对孩子过度保护;③父母冲突,孩子卷入其中,背负过重的负担;④家庭模式僵化,无法适应孩子的发展——永远用对待婴儿的方式对待长大的孩子。有研究者认为,患者以进食行为代表了对父母过度控制、过度保护的反抗;或以节食为手段达到对父母的反控制,以此作为解决家庭内冲突的一种方法。也有研究者认为病人的依赖性强,多与母亲的关系过于密切、依赖,而以自我控制进食作为自己独立的象征。

  3、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流行文化鼓励女性“苗条”、“减肥”,把身材苗条作为自信、自我约束、成功、魅力的代表,因而很容易对年轻女性带来强大的心理压力和对身材的过度焦虑,再加上时尚业和减肥瘦身业的商业化炒作,所以现代年轻女性普遍地感受到强烈的体型焦虑,其中总会有部分年轻女性的焦虑投射和反映在进食障碍上面。(关于女性的身体焦虑可参考阅读:QA《为什么女性比男性有更明显的身体焦虑》)

-01-13

--------------------------------------------

PsyEyes心理学问答备份地址,添加,每天公号推送的原创心理学问答将同步在此备份地址更新。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访问心理学问答原备份地址,可查询往日发布过的心理学问答。

回复F,浏览《周末讲堂》目录;回复Q,浏览《心理学问答》目录;回复P,浏览PsyEyes本周推荐文章。









































北京哪个医院看白癜风比较好
遗传性白癜风能治好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pzegp.com/ysty/11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