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神经性厌食 > 饮食调养 > 病案分享中医治疗神经性厌食症验案
病案分享中医治疗神经性厌食症验案
编者按:
本病案患者为一年轻女性,因减肥而导致神经性厌食症,中医治疗的亮点在于应用经方(金匮方为百合地黄汤与内经方为四乌鲗骨一芦茹丸)与时方(一贯煎)相结合,中医辨证治疗与灸法、热熨疗法等色疗法结合,配合心理疏导与适应体力锻炼,取得了满意效果。
病案:方××,女性,18岁,大学生,于年11月,因“食欲减退2年余,明显消瘦1年半”,在父母陪伴下来院求诊。患者4年前因体型肥胖常被同学及朋友提起,当时即有强烈减肥欲望,开始尝试控制饮食,2年余前因节食致食欲减退,长期仅进食少量水果、鸡蛋,并养成每日凌晨3点起身称体重习惯,一旦运动必锻炼至大汗淋漓,家人劝说无效,体重由4年前的63公斤降至目前29.7公斤。来院时精神疲倦,形似骷髅,面色虚浮少华,形体消瘦,肌肤甲错,头晕乏力,关节酸痛,精神焦虑,有强迫行为,性格孤僻,食而无味,见到肉类即恶心欲呕,腹胀,睡眠差,大便少,月经已2年未至。舌红少苔,脉细数。根据病史,符合现代医学“神经性厌食症”诊断,且因此导致重度营养不良。
入院后即心理科协助心理疏导,并与家属沟通,配合治疗。嘱适当体力锻炼,如散步、慢跑等,同时予中药治疗,中医诊断“不食”、“虚劳”,辨证肝阴血两虚,治法滋阴养血舒肝,拟方如下:
百合30g生地黄20g北沙参15g麦冬15g
当归10g枸杞10g川楝子15g陈皮10g
柴胡15g白术15g白芍15g砂仁10g(后下)
紫苏梗15g上方水煎少量频服,日1剂,共3剂。
中医特色疗法:督脉行雷火灸,四子散(白芥子、吴茱萸、苏子、莱菔子)温熨四肢关节。
二诊:服上药后,患者精神好转,胃纳明显好转,睡眠亦有改善,舌上渐有薄白苔,舌质转润,诉颈部不适,原方百合加量至50g,川楝子减量至5g,加葛根30g,续服6剂。
三诊:服上药6剂后,胃口大开,眠转佳,大便量增多,关节疼痛缓解,诉少许反酸,双下肢轻度浮肿,原方去川楝子、陈皮、紫苏梗,加海螵蛸20g、茜草10g、益母草20g,再进10剂,面色较前红润,肌肤甲错消失,情绪好转,纳眠可,二便正常,体重已增至35公斤,嘱其门诊继续治疗,随访患者仍坚持中医治疗,对疗效十分满意。
按语: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与初会压力的加大,大量心身疾病涌现,其中神经性厌食症因其对患者的身心健康有破坏性的影响,该病好发于14-18岁的青少年,该患者就是因为高中时身体略胖而减肥过度出现本病。中医强调天人合一的整体性,故在治疗神经性厌食症方面有其独到之处,通过中医辨证对证治疗,疗效显著。另外还要配合生活调摄,减轻精神负担,注意身体锻炼,保持健康体质,以利身心健康。
《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并治》云:“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然,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而身形如和,其脉微微。”该患者“精神焦虑,强迫行为,性格孤僻,睡眠差,食而无味”与《金匮》中所云“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然,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之百合病何其相似!且患者消瘦、舌红、苔少,其病邪少虚多,属阴虚内热之证,用养血凉血之百合地黄汤再合适不过。且患者长期厌食致形体极度消瘦,亦已属“虚劳”之范畴。患者因素体肥胖而自卑或受讥笑,心情抑郁不舒,肝气不能疏泄条达,致使脾土壅塞,痰湿内生,痰迷心窍而致进食障碍。且长期节食,水谷不充,胃阴亏虚,胃失濡养,不能受纳腐熟,加之气血生化乏源,不能濡养肝体,又致肝阴亏虚。津枯血燥,日久成瘀,故闭经。故在百合地黄汤基础上,合用滋阴疏肝之一贯煎化裁。一贯煎记载于《柳州医话》具有滋阴疏肝之功效,主治肝肾阴虚,肝气不舒证,正符合本例患者病证。同时,第三诊时,考虑患者经血二年未至,考虑肝肾血枯,参考《内经》方四乌鲗骨一芦茹丸,加用海螵蛸、茜草、益母草以益精补血,活血化瘀,待精血充足,以希冀治愈其闭经。应用中医特色疗法配合治疗,四子散即白芥子、吴茱萸、苏子、莱菔子四种药物混合加热后热熨,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散寒、通络止痛的作用。雷炎灸督脉灸以强壮真元、舒经活络。诸法合用,效如桴鼓。
编辑:李际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