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神经性厌食 > 饮食调养 > 吃的停不下来说你呢

吃的停不下来说你呢



-

我怎么就管不住我的嘴呢?

读者土豆说:“我经常会觉得‘嘴痒’,总是想吃东西。每次写论文或看肥皂剧的时候,嘴巴根本停下来。尤其是焦虑的时候,就更要找东西吃,但每次吃完又会后悔。

你是不是也和土豆有共同的困扰——管不住自己“来者不拒”的嘴,而且偏爱高热量的甜食,但每每吃下肚子都是罪恶感重生,恨不得剁了自己的手,封住自己的嘴巴,悲叹距离瘦成一道闪电又更远了一步。我就想抓住青春的尾巴瘦一次怎么那么难呢?

那么,我们为什么对食物如此缺乏自制呢?秀个高逼格,我们先追根溯源,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说这个问题。

在远古时代,人类获取食物很困难,于是我们的祖先就需要高热量高糖的食物能保证我们最大可能的存活下去,所以呢,我们人类天生就会对这样的食物有喜好,这也是高热量的冰淇淋炸鸡腿等美食更加好吃更加吸引人的原因。

原来是本能所为啊!是不是瞬间觉得一天吃三个冰淇淋找到了合适的好借口?别天真了,今非昔比,在那个衣不遮体,食不果腹,还常常面临生命威胁的时代,想要变成一个胖子是很难的。

抛掉这个自欺欺人的借口吧,小key建议用以下这个借口更好:

现代研究表明,当我们摄入高糖食物时,能激发大脑的奖励机制。也就是说一吃甜食,大脑就会分泌多巴胺,而多巴胺是一种使人有愉悦感的神经递质。这下你是不是明白了为什么不开心的时候吃点巧克力和蛋糕之类的食物能让心情愉悦起来?

大脑喜欢。说到底,还是天生的。(绝望)

同时,这种奖励机制也是毒瘾的原理,所以有人也认为,吃甜食跟服用毒品一样能使人上瘾。不过你也不用害怕,在非临床的实验中,大约只有28%的人表示自己有食物成瘾的。

到底该不该戒?该怎么戒?

其实,感到焦虑就想要吃东西,只要适度,这并不是一件坏事,反而还有一定的益处。细心的朋友们肯定会发现,NBA篮球赛中奔跑的球员嘴巴里都是不断地嚼着口香糖。脑电图(EEG)技术显示,咀嚼可使α脑波数量增多、波幅增大。α波是精神处于平静状态时的一个标志。因此,咀嚼会使你的情绪状态相对放松。

另外,研究还发现咀嚼能提高大脑海马部位的信号活跃性,而海马区与情绪调节密切相关,它可以通过调控血液中与压力相关的激素水平,从而使情绪得到放松。所以焦虑时吃东西其实的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放松情绪的作用,而在学习时吃东西则能使工作效率提高。看到这里,是不是又帮你减轻了一些负罪感?

尽管如此,吃太多的零食或咀嚼太多的口香糖都对身体无益,热量超标必然胖,而且万一口香糖嚼多了,咀嚼肌还变大了,可就真瘦不下来了。

那么,究竟要怎样才能让自己少吃点呢?

小key说

1.不要特意去控制自己吃零食

对进食欲望的压抑往往会通过其他的途径发泄出来。研究表明,压力与对食物的渴求有相关关系,所以当你过分控制自己而引起了压力,反而更容易引起想吃的欲望,简直就是个无限恶性循环。最好的方法就是放轻松,想吃的时候就吃点,当嘴巴得到满足,自然放松下来,反而不会引起狂食。

2.尽量把零食放在远离自己的地方

一项调查发现,一个将巧克力就摆在自己桌上的人每天平均吃下9块,而一个将巧克力摆在离自己6米远处的人每天平均只吃下4块。

3.转移注意力

通过用运动、唱歌等其他方式来缓解压力。尤其是运动,能分泌多巴胺,和吃甜食有异曲同工的功效。

警惕进食障碍

与食物相处,是门技巧,也是种艺术。

食物本是最满足和抚慰人心的自然资源,然而在这个物质极为丰富的时代,却有一些人每天都在与自己的食欲搏斗。他们一方面对食物充满恐惧与排斥,一方面又只对食物感兴趣。

进食障碍这个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典型的进食障碍包括厌食症(AnorexiaNervosa)、暴食症(BulimiaNervosa)和狂食症(bingeeatingdisorder)。在美国20岁左右的青年女性中,进食障碍的发病率高达15%。多达7%的女性有过暴食/催吐的经历,全球范围内,大概有0.7%-4%的人群正在遭受暴食症的折磨。

厌食症是致死率最高的心理疾病。女性患者数量高出男性约10—20倍,其中50%—75%的患者同时有抑郁症。戴安娜王妃、《泰坦尼克号》女主角罗丝的扮演者凯特·温斯莱特、“辣妹”维多利亚·贝克汉姆、美国影星林赛·罗韩等,都曾经受到进食障碍的困扰。进食障碍已成为威胁健康的隐形杀手。

什么是厌食症?

1.通过节食等手段,有意造成并维持体重明显低于正常标准。可有间歇性暴饮暴食。持续三个月以上。体重低于最低体重的85%,BMI低于17.5就算作体重不足(注:BMI=体重/身高的平方,对于亚洲人,BMI可以放宽到16)

2.病人对重量增加有极端恐惧,在情绪、行为上都有表现。

3.体重已经成为生活和自我价值的核心,拒绝承认体重过低及其风险,病人眼中的身材和现实严重偏离。

4.对于女性:因为体重过低,连续三个月月经暂停。(注:这个因人而异,有口服避孕药,可能仍有月经)

5.新的DSM加了这样一条:即使病人承认自己体重过低、不畏惧增重,只要病人继续通过节食、运动来维持极低的体重,也视为厌食症。

什么是暴食症?(BulimiaNervosa)

1.在过去的三个月内,平均每周暴食一次或以上。2.暴食之后,采取手段消除暴食中摄取的过多热量,包括:催吐、服用泻药、利尿剂、灌肠剂、减肥药、过量运动、禁食。在过去的三个月内,这样的“净化行为”(Purge)平均每周出现一次或以上。3.体重、身型成为自我价值的核心,每日全神贯注于体重。4.体重正常、不符合厌食症的诊断标准。

什么是狂食症?(BingeEatingDisorder)

1.在过去三个月内,平均每周暴食一次或以上。2.没有任何“净化行为”。3.暴食对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忧虑。

其中暴食症和狂食症的病人都进行频繁暴食,但是暴食症会采取“净化行为”来补偿暴食中摄取的过度热量,而狂食症则不会。

所以一般来说暴食症患者的体重基本正常甚至偏轻,狂食症患者偏重或肥胖。但由于暴食症的“净化行为”,对身体的伤害更大,患者在外观上会因唾液腺肿大而出现“花栗鼠面容”,食指关节会有齿痕,牙齿腐蚀。并且对消化系统、心脏、关节等等造成很大危害,死亡率也更高。

案例分析

高三女生梳子向我们讲述了她的这样一种体验:下课后她路过食堂,打包了一份面、一份饺子、外加三份菜。路过小卖部时,又进去买了几瓶可乐、一堆零食,回到宿舍她发现室友还没回来,于是迫不及待扑向食物大吃特吃,直到食物堵到嗓子眼。刚吃完她就后悔了,突然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吐出来!吐出来不就好了吗?于是跑到厕所里用手指拼命抠喉咙呕吐。当她抬起头看到镜子里自己的眼睛,充满了血点,她怕了,她只想像正常人一样,好好吃一顿饭,能够用味蕾而不是胃的胀痛感去体验食物。每次吐完她都会下定决心明天一定戒掉,然而第二天又是周而复始。

故事中的梳子就是一个典型的暴食症患者。进入青春期的梳子开始







































北京那个医院白癜风最好
北京正规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pzegp.com/ysty/9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