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神经性厌食 > 厌食症状 > 洛杉矶时报中国人的进食障碍旁观日记8

洛杉矶时报中国人的进食障碍旁观日记8



很多人都说,中国人日常打招呼的方式就是问对方“吃了没”。不过《洛杉矶时报》的记者JessicaMeyers发现,在如此“民以食为天”的中国,现在却有越来越多的人遇到了进食障碍。

Meyers医院的一角:看到单调逼仄的病房里,灰色的墙面显得没有一丝生气。一位母亲站在病床前,听着医生描述自己的女儿患了饮食失调症。一位青少年称自己是第四次住院,而她唯一的希望就是可以在吃饭时不再呕吐。另一个女人正在祈求医生救救自己皮包骨头的孩子。

上世纪80年代,医学学者张大荣开始从事进食障碍方面的研究。当时,西方的医学专家们质疑她是否有在中国研究的必要,因为进食障碍看上去似乎是一种“西方病”。但是现在质疑声没有了了。五年前,张大荣任医院成立了以收治进食障碍为主的专科病房,去年一共收治了名患者。

曾经有医生来北大六院的专科病房取经,但不幸的是,他们得出的结论往往都一样:医院没有足够的资源来建立像六院这样的进食障碍专科病房。

Meyers的评价是,这种病是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媒介作用混杂形成的副产品。她援引了哥伦比亚大学全球精神健康项目执行主任KathleenPike的观点,对女性“理想体型”的评价标准一部分来自于西方审美,但也一部分源自中国近些年来的社会变迁。

随着互联网传播能力的不断放大,宣称有减肥功效的泻药和社交网络上的“A4腰大赛”很快流行起来,而节食和整容手术早已非常受欢迎。网络上的观点会对青少年产生极大的压力,甚至塑造一种病态的心理。从14岁开始就患有神经性厌食症的宁亚娴(音译)在接受采访时就认为,如果一个人是骨瘦如柴的,那就意味着她取得了非常巨大的成功。

在亚洲,日本是最早有进食障碍病例的国家。20世纪60年代就有日本病人患上进食障碍。到了90年代,韩国、新加坡和香港也相继开始出现这种病例。但是当时的患者一直没有将自己的病情与对发胖的恐惧联系起来,直到关于这种疾病的知识逐渐传播开来。

中国和全球医疗卫生系统的官员们现在都将大量的医疗资源投入到超重、肥胖相关的疾病治疗当中,因为它们在表面上确实更加明显。但进食障碍这样的病症,也可能悄无声息地侵袭更多的中国人。

旁观中国由财新传媒出品,其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新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







































白癜风哪里权威
治白癜风的偏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pzegp.com/yszz/10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