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神经性厌食 > 厌食症状 > 脑起搏器为中晚期帕金森患者带来福音丨
脑起搏器为中晚期帕金森患者带来福音丨
核心提示:
生活中,大家总能看到一些老人行走时姿势步态怪异,他们动作缓慢,手脚或身体的其它部分震颤抖动,身体失去柔软性,变得比较僵硬,面部也没有任何的表情,这些异常的举动正是帕金森病的典型症状。
帕金森病是中老年好发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帕金森病的发病率为1.7%,目前国内帕金森患者已超过万名。随着人口老龄化,帕金森病患者的数量会越来越多,预计到年,中国帕金森病人数将超过万。
那么,如何帮助广大帕金森病患者减轻震颤,缓解肢体及躯干僵硬,提高生活质量呢?对此,擅长帕金森病及神经系统疑难危重症诊治的徐医附院神经内二科主任崔桂云给出明确答案:脑起搏器(DBS)手术是目前治疗帕金森最为先进的手术方式,是帕金森病等运动障碍病治疗的革命性手段。
典型病例
67岁老人术前全身僵直不能动,术后生活完全自理
崔桂云,徐医附院神经内二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美国哈佛医学院博士后,,江苏省六大高峰人才,江苏省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人民卫生出版社《神经病学》课程课件副主编,参编《缺血性脑血管病学》《临床脑电图速成指南》,担任多家SCI杂志审稿人。她目前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两项、江苏省临床重点专项1项。擅长脑血管病的个体化病因筛查与诊治、帕金森病、癫痫的个体化诊治及术前评估、及神经系统疑难危重症的诊治。
采访时,崔主任讲述了曾收治的一个典型病例:家住市区的彭师傅,今年67岁,患帕金森病多年,如今已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医院时整个人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全身僵直,甚至连睁眼、闭眼都很困难,严重肺部感染,只能借助呼吸机辅助呼吸。面对被病痛折磨得痛苦不堪的老人,儿女们多次找到崔主任,向她咨询治疗的相关事宜,寻求最佳的治疗方案。
崔主任介绍说,帕金森病是目前仅次于脑卒中、老年性痴呆,严重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第三大杀手。
对于像彭师傅这样经药物治疗疗效降低,严重影响正常生活的患者,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尤为重要。为了帮助广大帕金森病患者减轻震颤,缓解肢体躯干僵硬,恢复运动,显著提高其生活质量。在徐医附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创建国际先进的诊疗新模式,组建了一支由神经内、外科、影像、康复专家共同组成的技术一流、实力过硬的帕金森病诊疗团队,实现集药物治疗、术前评估、影像定位、精准手术、术后程控及康复治疗的疾病全程管理模式。同时,值得一提的是,在诊疗上,由徐医附院副院长、影像科主任徐凯教授带领的技术团队、医院于如同院长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形成多学科无缝隙连接的高端诊疗模式,与国际精准医学接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服务患者,让更多帕金森病患者的获益。目前,脑起搏器(DBS)手术是治疗帕金森最为先进的手术方式,该技术十分成熟,能大大缓解帕金森症状,显著改善生活质量,为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带来福音。”崔主任说,经过徐医附院神经内二科帕金森病专家的精心诊治,在神经影像团队的通力协助下,功能神经科领域学术带头人肖其华主任术前详细的准备和评估,并且亲自给老人施行了脑起搏器植入术,术后该团队又进行了细致的程控与治疗。1个月后,奇迹出现了,老人能独立行走,和家人一起到公园散步,身体恢复得很好,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了,还打算和儿女们一起外出旅游。
专家建议
对于药物治疗反应下降并出现副作用的帕金森病患者,尽早实施外科手术治疗
据了解,为老人实施手术的肖其华主任,医学博士后,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功能神经科带头人。他曾留学于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UCLA),师从国际著名神经外科专家Marvin及Bergsneid教授,重点学习脑功能外科疾病的微创外科技术。长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学习及工作。江苏省神经外科学会功能学组委员。
采访时,肖主任介绍说,帕金森病是因中脑黑质大量多巴胺神经元死亡而引起肢体肌强直、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及姿势障碍的慢性病。如果不及时治疗,患者生存期会明显缩短,晚期因长期卧床易出现肺炎、尿路感染等并发症。
“大部分帕金森患者初期选择药物治疗,但药物只能暂时减轻症状,但无法阻止疾病本身的发展,绝大部分患者在服药一段时间后,药物疗效会逐步下降甚至无效,或出现较明显的毒副作用。所以,对于早期药物治疗效果良好,但3—5年之后患者对药物治疗的反应下降,并出现明显的药物副作用的帕金森病患者,应尽早实施脑起搏器外科手术是必要的。”肖主任强调说。
专家解读
神奇的脑起搏器植入术,为徐淮地区中晚期帕金森患者带来福音
那么,被称作“脑起搏器”的神奇手术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肖主任介绍,将一个针灸针大小的电极通过微创手术埋进患者的大脑内,刺激特定的“穴位”,就可缓解或解除帕金森患者手抖、身体僵硬、行动迟缓的症状。脑起搏器植入术是一种微创手术,脑起搏器是一套精致小巧的微电子装置,包括一个脉冲发生器、一根电极和一根延伸导线。手术中,先在患者头顶打一个1厘米大小的小孔,利用立体定位架以及核磁共振显影(MRI)、计算机断层扫瞄(CT)等显影技术,精准定位病灶所在的神经核团,并植入电极。在胸部的皮肤下面植入脉冲发生器(刺激器),再经皮下通过导线把脉冲发生器与电极连起来。脉冲发生器通过设置合适的放电参数释放高频电刺激,重建神经传导通路,抑制因多巴胺神经元减少而过度兴奋的神经元,达到缓解或者消除患者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的作用,植入体内的部件不会影响日常生活。
“脑起搏器植入术核心是靶点定位准确,几乎达到%准确定位。因这部分手术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所以患者可以明确知道症状改善。术中患者症状便即刻消失,效果立竿见影。术后1个月皮肤愈合后开机,对电量的多少进行调控、跟踪,达到最佳状态,从而帮助帕金森病患者重归健康生活,可以说改变了患者乃至其家庭的命运。”肖其华表示,脑起搏器植入术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已被普遍采用,徐医附院已经引进全进口的立体定向设备,从年开始,目前已开展30多例手术,其中年纪最大的患者80多岁高龄,最年轻的患者30多岁,通过手术取得了良好疗效,目前该技术十分成熟,能解除90%以上的帕金森症状,为患者带来福音。
对于脑起搏器手术适合的人群,肖主任强调说,脑起搏器手术尤其适合以下三类患者:1、原发性帕金森病,服用左旋多巴曾经有效;2、药物疗效已逐渐降低或出现副作用;3、疾病已开始严重影响正常工作生活。
科室实力
徐医附院为淮海经济区首家且唯一开展医院
据了解,脑起搏器技术是目前治疗帕金森等运动障碍疾病的最为先进的手术方式和革命性手段,年获得了代表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代表了神经手术最高的水平。徐医附院是淮海经济区唯一医院。
崔主任表示,徐医附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影像科的高超诊治水平以及良好的护理,为该技术的成熟开展、推广提升提供了良好的保障。整个手术过程基本无风险和后遗症,手术在局部麻醉过程中进行,大部分时间患者是清醒的,医生可以通过影像技术获得清晰的定位图像,随时观察和评估电极放置的位置和治疗的效果。术后伤口愈合后,医生会采用计算机遥测技术在体外对脉冲发生器进行调控,以寻求最佳的效果,这也是无痛苦的过程。
“脑起搏器系统的电池一般可以使用5—10年,如果电池耗竭,需要更换脉冲发生器,可以通过简单的外科手术进行更换。而置于脑部的电极和导线则不需更换。因为是微创手术,又有医保的支持,花费比长期服药等其它治疗方式大为减少。”肖其华主任介绍说。
技术推广
“脑起搏器”前景广阔,可治疗多种功能疾病
脑起搏器治疗对医疗硬件设施、手术医生的医技水平都有严格的要求。据了解,肖其华主任致力于癫痫外科及功能神经外科手术研究20年,曾长期在北京、成都医院工作及学习,临床经验丰富。徐医附院的医疗设备已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让病灶无所遁形,使医疗诊断和治疗如虎添翼;fMRI(功能磁共振成像)是大脑成像技术,让医生能观察到“活动中的大脑”,实时对患者的记忆、注意力、决定和内心世界进行分析。先进设备的应用,使神经手术越来越“精准”,不会导致患者神经功能的损害。
除了治疗帕金森病效果显著,“脑起搏器”还可以治疗哪些疾病呢?肖主任补充说,脑起搏器植入术还可以治疗特发性震颤、顽固性癫痫和强迫症、严重抑郁症、神经性厌食症、痉挛型脑瘫等功能疾病。可以刺激脑部神经,让细胞元重新工作,让患者重获健康的生活。与国际水平接轨的徐医附院帕金森病诊疗团队,将为淮海经济区的广大病患提供高端技术服务。”肖主任表示。
策划:赵芃
来源:于虹
编辑:王梦琳
如有任何健康问题,请拨打徐医附院健康
?:-
北京白癜风治疗一般多少钱北京那家医院专治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