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神经性厌食 > 厌食症状 > 挑食太矫情或许是基因惹的祸

挑食太矫情或许是基因惹的祸



每个人对于食物都有不同的偏好,这本来是很平常的一件事。有这样一类人,他们对某些食物的厌恶能够到达目不忍视、鼻不忍闻的程度,如果不小心吃到更是如同中毒了一般痛苦。

然而对于同样的食物,另外一群人却喜爱有佳。对此,科学家们表示,你们这些挑食的家伙已经成功地引起了我的注意。你们身边有没有不吃香菜、甘蓝,或者厌恶水果和猪肉的人呢?

香菜

香菜是一个评价趋于两极分化的食物:喜欢它的人恨不得每样菜里都加点香菜来提味,而讨厌它的人甚至听到香菜的名字就会犯恶心,他们通常这么形容香菜的味道:“令人作呕的放屁虫味。”

据加拿大LilliMauer等人的研究,各个民族对香菜的讨厌是有差别的。研究者对个年轻人做了统计,发现各个民族对香菜的讨厌程度是这样的:

▲东亚裔有21%,白种人有17%,非裔14%,南亚7%,西班牙裔4%,中东3%不喜欢香菜

一般我们认为,人们对食物的喜好往往带有童年的烙印——也就是说,妈妈(或其他家人)亲手做的饭菜的风格奠定了“我们会喜欢什么样的食物”的基础,而且这种喜好也很有可能受到后天环境和经历的影响。但现在这种观点得到了来自遗传学家的挑战——最近的一些研究认为,有些食物的偏好,例如喜欢或讨厌香菜,很有可能跟基因有关!

年,NicholasEriksson等人做了一项研究,考察了名讨厌香菜和名喜欢香菜的人,用统计方法试图找到相关基因——他们发现在11号染色体上有一个基因,名字叫OR6A2,这个基因是和鼻子里的嗅觉感受器有关的。这个基因中位点rs的核苷酸碱基对如果有A,就不会讨厌吃香菜,否则,就有很大几率讨厌吃香菜。

▲“抵制香菜”网站截图

或许表示,自己以前讨厌但是现在喜欢吃了。这说明,基因只能部分解释人们对香菜的态度。人们对于食物的喜好很大程度上是受环境和文化因素影响的。

水果

相比香菜,水果可以算得上是最受欢迎的健康食品之一。难得的是它们还兼具美味的特质,所以几乎人人都有那么几种自己最爱的水果。然而,在人群中,却有一类人并不觉得水果好吃,而且一旦吃到就会反胃。水果中到底含有什么物质让他们如此厌恶呢?答案竟然是果糖。

众所周知,水果中含有丰富的果糖,这也是它们之所以尝起来甜美可人的原因。不过,这种美味可不是每个人都能消受的。果糖不耐症的患者就是与水果无缘的一类特殊人群。他们体内缺乏一种在果糖代谢中起着关键作用的酶--ALDOB,果糖二磷酸醛缩酶B。

因此,果糖不耐症患者无法有效分解果糖,还会造成果糖分解的半成品--果糖-1-磷酸大量在肝脏积累,对肝脏造成严重的毒副作用。这些患者对水果的厌恶之情正是大脑发出的危险信号。

甘蓝

很多人喜欢甘蓝特有的清新爽口的味道,也常用来制作减脂健身餐。不过也有不少人对无法欣赏这种味道,在他们看来,甘蓝有着强烈的苦味,令人难以下咽。

研究发现,甘蓝中含有苯硫脲和丙基硫氧嘧啶这两种物质,会产生苦味。美国康奈尔大学营养与心理学教授李维斯基(DavidA.Levitsky)医生表示,个人的味蕾感觉不同,会对口味造成一些影响。

人感知苦味的能力有差别,有的人能觉察出相当微弱的苦味。有趣的是,这些人大都不喜欢吃十字花科的蔬菜,像十字花科的球芽甘蓝(Brusselssprout)就带有些许苦味。

猪肉

前面举的都是蔬菜的例子,其实同样的情况也存在于肉食中。正如很多人因为讨厌羊肉的膻味所以不吃羊肉,有些人对猪肉的态度也是如此。他们不仅不喜欢吃猪肉,就连闻到猪肉的气味都会作呕。

其实,这种令部分人产生厌恶的气味来自于猪肉中的雄烯酮。芹菜、猪肉、松露蘑菇、人体汗液中都有雄烯酮,这是一种明显影响气味的芳香化合物。一半的人讨厌这种味道,15%的人认为它的味道类似于木头或花,其余的人觉得它闻起来像放久的小便。这就是造成一部分人不能接受猪肉的原因。

为什么不同的人对猪肉会有不同的感受呢?答案还是在基因里。杜克大学研究人员松南宏明(音译)和同事首先选择了种已知能够辨别气味的感知基因,并对它们中分辨男性汗液气味(含雄烯酮)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

他们随后发现,一种名为OR7D4的基因表现突出,对随汗液分泌的男性荷尔蒙雄烯酮反应强烈。经过对名测试者血样中的脱氧核糖核酸(DNA)进行排序比对,研究人员发现,基因OR7D4的个体差异决定着人们对雄烯酮气味的感受。

这也正是为什么对于同一种汗液,有人会觉得刺鼻,有人会觉得像香草般香甜,而有人则什么感觉也没有。研究表明,体内含有两份OR7D4基因的人对雄烯酮十分敏感,不喜欢闻到培根和猪肉的味道;拥有1份或者没有这种基因的受试者对雄烯酮较为迟钝,可以忍受、甚至非常喜欢猪肉的味道。

不过,研究人员尚不太清楚雄脂酮在人类身体内的具体作用方式,以及OR7D4在这其中起了什么作用。

许多生理和心理因素也可能让人挑食,如心情沮丧、消化不良、神经性厌食症。我们不能一味根据大众的观点“多吃水果好”、“多吃蔬菜”、“不能挑食”等便强迫少数因基因而导致的挑食人群。

我们现在常说“个性化医疗”,推而广之,也应该提倡“个性化健康”。从出生开始,每个人的基因就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什么是对自己身体最好的生活方式。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个性化健康”将慢慢成为可能。

编辑

朱敏紫

排版

黄天书

图片来源于网络









































北京治疗白癜风到哪家医院
治疗白癜风最专业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pzegp.com/yszz/117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