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神经性厌食 > 厌食症状 > 著作荐读医学人类学参考书目之一
著作荐读医学人类学参考书目之一
一、陈华《医学人类学导论》
作者:陈华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年:-8页数: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最早出版的医学人类学教科书,以民族医学、民族精神病学、营养人类学、生命周期等问题为要点,探讨了医学人类学的源流、理论和方法。
作者简介:
陈华,又名陈琦元。英文名DavidChen。广州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教授,体育人文社会学博士。中山大学"健康与人类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解剖学会会员。广东省解剖学会理事。美国"医学人类学会"(SocietyforMedicalAnthropology)下属"人类学与生育理事会"(CouncilonAnthropologyandReproduction)成员。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UniversityofCalgary)人类学系访问教授(年)。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民族医学
第三章中国民族医学
第四章民族精神病学
第五章营养人类学第六章人类的适应性与健康
第七章人类的生命周期与保健
二、《中国巫蛊考察》
作者:邓启耀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年:-12-01页数:
内容简介······本書從歷史學、考古學、民族學和自然科學中汲取營養,運用多學科的比較研究,解釋了巫蠱的現實意義等,是中國第一部研究巫蠱的學術專著。本书获“中华发展基金”资助出版(,中华发展基金委员会);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学术著作一等奖(,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本书应是我国第一部研究巫蛊的学术专著。作者进行了大量的田野调查与资料整合,若说系统与全面,可能当时的同类著作无出其右者。虽然是一本民族学专著,与其说写的是巫蛊,不如说写的是人心,这在作者开篇的采访手记中已比较明确了。邓启耀教授略带感性的叙述使得本书并不如它的题目一般阴冷神秘,反倒很能提起人的阅读兴趣——惟有单纯猎奇者恐怕会失望。所谓的“前综合思维”与“非常意识形态”或“非常文化心态”的推论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巫蛊所涉及的学科颇为驳杂,而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与某些传统事物的渐佚,再做此类考察的难度可想而知。比较推荐去读弗雷泽的《金枝》与本书相互参照,前者是理性的煌煌巨作,后者则更偏感性一些,乃至于可从中感觉到作者的感慨与嗟叹。
邓启耀先生的《中国巫蛊考察》一书对西南傈僳族、怒族、傣族等少数民族巫蛊文化和信仰进行了深入考察研究,对其存在历史、产生原因以及文化分类等方面作了深刻阐释,对于认识巫蛊这一神秘文化现象和思维结构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该书还以此为切入口深入探讨了中国传统的思维结构,提供了一个瞭望中国文化的平台。
目录
三、陈华《寻找健康:医学人类学调查研究》
作者:陈华
著作名称::《寻找健康:医学人类学调查研究》
出版社:,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出版时期:年。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陈华的4篇论文和他的学生的4篇论文,针对中医、草药疗法、藏医传统、影响流动人口健康的社会文化因素、乡村卫生保健体系以及农村女性生殖健康等问题给予了相当细致的分析。
目录
四、席焕久《医学人类学》
作者:席焕久编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发行部出版年:-7页数:
内容简介······
《医学人类学》书内容涉及广涉,全书共14章,从一般的人类学概念到医学人类学的理论,从人种医学、人种精神病学到人种药物学,从医学人类学与医学生态学、流行病学、行为医学、营养科学的关系到医学人类学与政治经济、伦理学的关系,从医学人类学与国际公共卫生事业到酗酒、药物滥用、吸烟、国际健康问题都做了详细的叙述。
参加《医学人类学》编写的专家都是具有丰富经验和较高学术造诣的教授,他们把多年来的研究成果与国内外最新的信息有机结合起来,使《医学人类学》具有内容新、信息多、应用性强这样一个特点。
《医学人类学》既是医学及人类学研究生的教材,又是医学人类学工作者的参考用书,内容力求简捷明了,理论联系实际,少而精,达到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同时又有一定的理论高度。
作者简介
席焕久,男,年生,辽宁医学院院长,人体解剖学教授,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全国九届及省九、十届人大代表,年被国家人事部和国家教委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优秀归国留学人员"称号,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年为辽宁省优秀专家,获锦州市科技进步特别贡献奖,是省、市优秀共产党员,,年院士有效候选人。中国解剖学会副理事长兼人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辽宁省解剖学会副理事长,《人类学学报》、《解剖学报》、《解剖学杂志》、《解剖学进展》杂志主编。从事教学工作多年,曾担任《人体解剖学》、《局部解剖学》、《医学人类学》的教学工作。先后发表有价值的学术论文90余篇,其中10篇在国外发表,关于人的骨骼年龄一文在美国《体质人类学杂志》发表之后,受到美、类、德等12个国家20多所大学(如美国加州大学、杜克文学、耶鲁大学、伦敦大学、波恩大学等)的著名专家和学者的兴趣和赞扬,或来函索取资料,或来电希望合作。出版专著着14部(如《人的骨髓年龄》、《医学人类学》等),其中《医学人类学》是迄今为止我国第一部系统介绍这门新兴学科的专著,开展医学人类学、肥胖、人的骨骼还龄方面的研究,一直承担国家、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先后获得四项国家、省、市重大种研成果、国家人事部、国家教委授予有突出贡献的归国留学人员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目 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概述 一、人类学 二、医学人类学 三、医学人类学与其相关学科 第二节医学人类学的发展简史 第三节医学人类学的教育 第四节医学人类学的理论来源 一、体质人类学 二、人种医学 三、文化和生态学 四、心理、精神性格与行为方面的研究 五、国际公共卫生 第五节医学人类学的应用和研究价值 一、适应现代医学模式转变 二、促进公共卫生和精神健康 三、推动人类学本身的发展 四、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产物 五、更深入地理解健康与疾病 六、医学人类学是一种职业 七、促进国际卫生事业发展 第六节医学人类学的研究方法 一、研究设计 二、搜集信息 三、资料分析 第二章人种医学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人种与民族 一、人种 二、民族 第三节疾病理论 一、病因理论 二、治疗过程 三、养生保健理论 第四节民族医学的地位与作用 一、医学体系的分类 二、民族医学的生存与发展 第五节几种民族医学 一、体液病理学 二、生命吠陀医学 三、中国传统医学 四、顺势疗法 五、美国民间医学 第三章人种精神病学 第一节人类学与精神病学 一、概述 二、精神疾病的文化相关概念 第二节精神疾病的症状学 一、概述 二、修饰性术语 三、精神分裂症症状学研究 第三节精神障碍的病因学 一、病因学的理论模式 二、病因的分类 第四节精神疾病的治疗 一、精神医学模式 二、发展历史 三、药物治疗 四、心理治疗 五、社会控制与社会支持 第五节与文化相关的精神障碍 一、文化休克 二、气功偏差 三、杀人狂症 四、缩阴症 五、北极圈癔病 六、马来模仿症 七、威铁柯 八、伏都与着魔状态 第六节社会文化与精神卫生 一、概述 二、文化与人格发展 三、社会文化与精神异常 四、迁移与精神异常 五、社会动荡、隔离与精神疾病 六、库鲁病 七、自杀学的研究 第四章人种药物学 第一节药物的人种区别 一、中国人与中药学 二、印度人与印度药学 三、希腊人与希腊药学 四、阿拉伯人与阿拉伯药学 第二节人种药物学在医学人类学中的位置 一、早于民族医学的产生 二、促进了民族医学的形成 三、推动民族医学的发展 四、助长神、巫文化 五、受宗教文化的影响 六、自身发展 七、在医学人类学中的位置 第三节植物药的应用 一、植物药的应用 二、植物药应用的背景 第四节药物实验与文化 一、药物实验与东方文化 二、药物实验与西方文化 第五节中国药物学 一、中药学 二、藏药学 三、蒙药学 四、维吾尔药学 五、苗药学 六、朝药学 七、傣药学 八、瑶药学 第五章医学人类学与医学 第一节医学系统 一、医学系统与社会文化 二、疾病理论和卫生保健系统 三、医学系统的普遍性 第二节治疗与治疗者 一、黄教、巫医和其他治疗者 二、治疗者的一般特征 三、治疗者的专业化与培训 四、专业形象 五、报酬 六、对治疗者的评价 七、医疗方式 八、医患的相互作用 第三节医学与人类学 一、医学对人类学的贡献 二、人类学对医学的贡献 第六章医学人类学和生态学 第一节生态学与生态系统 一、生态学 二、生态系统 第二节疾病生态学 一、理论来源 二、疾病与生物文化进化 三、疟疾与人类行为 四、病因学 第三节饮食、疾病与进化 一、饮食的进化 二、疾病的进化 第四节生态学与人类健康 一、生态学及发展 二、发展性疾病 三、生态学与人类健康 第五节人类对环境的适应 一、人类的进化与生物生态的适应 二、人种的形成与环境 三、人的体质变化 第六节古病理学 第七章医学人类学与流行病学 第一节流行病学方法及发展 一、流行病学方法 二、流行病学发展 第二节 现代疾病与疾病的现代化 第三节艾滋病 一、艾滋病的发现 二、艾滋病的流行过程 三、艾滋病的流行状况 四、艾滋病的社会行为因素 第四节行为流行病学 一、行为与死亡率 二、行为流行病问题 第五节医学人类学家与流行病学家 第八章医学人类学与行为医学 第一节行为科学与行为医学 一、行为科学 二、行为医学 三、行为医学的生物学基础 四、健康行为 第二节疾病 一、疾病行为 二、疾病的社会角色 三、疾病阶段 第三节医学职业 一、医生 二、护士 第四节病人角色 一、帕森斯的病人角色理论 二、标签理论 第五节医患关系 一、医患关系 二、医患交流中的文化差异 三、现代医患关系 医院 一、医院的角色变化 二、医院的社会化 三、医院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四、领导层内指挥过程中的冲突 五、医院的封闭式流动 六、医院的处境 七、医院治疗形式的变迁 第九章医学人类学与营养科学 第一节营养人类学 一、概念 二、营养节省 三、营养与生殖 四、营养不良 第二节食物与营养 第三节人类的食物系统 一、狩猎社会的营养问题 二、 第一次食物转变——种植业和饲养业兴起 三、 第二次食物转变——外来食物输入 四、 第三次食物转变——食物的商品化 第四节食物营养与文化 一、文化与合理的营养 二、食物的文化属性 第五节限制营养的文化因素 一、食物与健康的关系 二、儿童的必需营养品 第六节饮食与疾病 一、文化变化引起的营养问题 二、饮食与现代疾病 三、现代社会的营养不良 四、饮食的致病和治疗作用 第十章医学人类学与政治经济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健康、疾病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一、经济增长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 二、健康、疾病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三节卫生服务公平性的政治经济分析 一、世界范围内卫生资源分布不平衡的现状 二、影响卫生服务公平的因素及其国家政府的作用 第四节卫生立法的政治经济学 一、卫生团体的利益及其对立法的需求 二、卫生立法的类型及其经济作用 第五节医学文化冲突中的政治经济问题 一、西方医学的文化霸权主义与殖民化 二、后殖民主义批评与本土传统医学的兴起 第十一章医学人类学与伦理学 第一节伦理学的发展与多种文化的挑战 一、医学伦理学的进化 二、东西方文化的差别与伦理 三、不同文化对医学道德发展的影响 第二节人类学与生殖 一、人类生殖的本质和社会意义 二、文化对人类生殖的影响 第三节人口的老龄化 一、老龄的社会解释 二、世界人口老龄化的概况及特征 三、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概况及特点 四、老龄文化 第四节人类学与死亡 一、死亡的本质与意义 二、临终关怀 三、安乐死 第十二章医学人类学与国际公共卫生事业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对卫生保健工作的抵制和阻力 一、对新的医疗保健计划的抵制 二、克服卫生保健工作的阻力 第三节医疗方式与医疗体系 一、医疗方式的选择 二、各医疗体系之间的作用 三、民间治疗者的作用 四、多种医疗体系的结合 第十三章酗酒、药物滥用与吸烟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酗酒 一、酗酒的疾病概念 二、饮酒的文化背景 三、饮酒的药理作用 四、酒精的戒断反应与预防饮酒过量 五、对酗酒者的诊断和治疗 第三节吸烟 一、烟草危害 二、吸烟的行为心理研究 三、人类吸烟的历史 四、戒烟 第四节药物成瘾性行为的临床预防 一、概述 二、药物滥用的原因 第十四章国际健康问题 第一节 第三世界的健康问题 一、粮食缺乏 二、净水缺乏 三、移民引起的疾病增加 四、政治迫害、暴力和战争 五、跨国企业利益 六、大规模发展计划(见第六章) 第二节国际间卫生工作组织 一、世界卫生组织 二、WHO与其他国际组织间的卫生合作 第三节国际健康倾向和人类学展望 一、国际健康 二、世纪的卫生保健 第四节人类学在国际发展中的应用 一、未来的工作方向——健康促进与健康保护 二、对生命全程提供卫生保健服务 三、《健康新视野》策略的实施 参考文献
五、张有春《医学人类学导论》
作者:张有春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年:-10页数:
作者简介······张有春,人类学博士,曾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任职,现为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副教授
目录······第一章 什么是人类学第一节 人类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 人类学的研究领域第三节 人类学的认识论与方法论主题第二章 医学人类学基础第一节 医学人类学的兴起与研究取向第二节 医学人类学的关键概念第三节 医学人类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第三章 医学人类学的理论视野第一节 社会文化视角第二节 生物文化视角第三节 批判视角第四章 民族医学第一节 民族医学的疾病认知与治疗第二节 民族医学研究的历史脉络第三节 民族医学的理性与效用第五章 医学体系第一节 医学体系的分类第二节 医学体系的特征与功能第三节 医学多元与求医行为第六章 跨文化精神病学第一节 跨文化精神病学基础第二节 文化特有的综合征第三节 精神病学研究的人类学反思第七章 疾病、生态与人类行为第一节 疾病、健康与文化适应第二节 生计、人口与流行病第三节 文化变迁及发展项目的健康影响第八章 出生、死亡与人口控制第一节 出生、生育与生殖健康第二节 临终与死亡第三节 人口控制第九章 医学人类学与流行病学第一节 什么是流行病学第二节 流行病与文化第三节 医学人类学与流行病学的关系第十章 中医的人类学研究第一节 作为医学体系的中医第二节 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医第三节 中医的人类学研究第十一章 医学人类学与生物医学第一节 人类学视野下的生物医学第二节 生物医学技术的人类学研究第三节 工业制药的人类学研究第十二章 应用医学人类学第一节 临床应用医学人类学第二节 人类学与国际卫生第三节 中国人类学的公共卫生实践第十三章 人类学与艾滋病第一节 艾滋病第二节 人类学的艾滋病研究第三节 中国人类学与艾滋病防治第十四章 瘾品的使用与滥用第一节 瘾品使用的历史与现状第二节 烟酒的人类学研究第三节 毒品的使用与滥用第十五章 人类学与生命伦理学第一节 伦理学第二节 生命伦理学基础第三节 文化、语境与生命伦理学
六、张实《医学人类学理论与实践》
作者:张实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副标题:医学人类学理论与实践出版年:-5页数:
内容简介······《医学人类学理论与实践》从人类学、医学和文化相结合的视角,研究与健康、疾病有关的问题,并运用人类学的理论来分析研究少数民族传统医药文化功能、意义及价值;从文化主位研究的视角对少数民族求医行为模式进行深描。《医学人类学理论与实践》作者张实十多年来,多次深入少数民族村寨进行田野调查,从医学与文化结合的视角,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医疗体系、疾病与健康等问题进行了调研。
《医学人类学理论与实践》一书,是笔者张实20多年来从事医学人类学教学与科研的成果。该书对医学人类学理论体系进行了阐释,并综述了当代中国医学人类学研究的现状。在本书的撰写过程中,笔者多次深入少数民族村寨进行田野调查,从人类学、医学和生态环境相结合的多学科视角,探讨了少数民族的健康、疾病、医疗体系和求医行为等问题
作者简介
张实,女,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教授、博士,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高访学者。研究重点为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医学人类学、藏文化等,近年来多次深入藏族、畲族、摩梭人、德昂族、阿昌族、景颇族、傣族、拉祜族等少数民族村寨进行田野调查已在云南大学从事民族学、人类学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目前,在公开刊物发表论文50多篇,已出版著作4本,即《云南藏医史》、《体质人类学》、《云南少数民族村寨调查----藏族》、《中国少数民族村寨调查---畲族》;主持和参与国内外科研课题11项。
目录
第一章医学人类学理论及研究方法……1
一、医学人类学概述……………1 二、医学人类学关键词………4 三、医学人类学主要理论……19 四、医学人类学研究方法……29 五、医学人类学的研究视角…32 第二章当代中国医学人类学研究综述…37 一、中国医学人类学现状………………37 二、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研究………45 三、医学人类学在中国的实践…………51 第三章少数民族医疗体系的医学人类学研究………60 一、医疗体系的文化意义………………60 二、医疗体系的多元共存………………62 三、多元医疗体系的人类学分析六行…71 第四章中国少数民族村寨医疗卫生现状研究…78 一、中国少数民族村寨医疗现状……78 二、中国少数民族村寨卫生状况……88 三、少数民族村寨医疗卫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95 四、改善少数民族村寨医疗卫生条件的对策……98 第五章云南少民族村寨医疗卫生现状研究…… 一、现行医疗卫生体系在云南少数民族社区的建立及运作 二、乡村医疗卫生工作现状及问题分析…… 三、传染病和流行病在少数民族社区的现状… 四、多种分娩方式在云南少数民族社区的并存及成因分析 五、少数民族社区的公共卫生状况分析… 六、云南少数民族社区的传统医疗…… 七、加强云南少数民族村寨医疗卫生工作的若干思路及对策 第六章医学人类学视野下的云南藏医文化…… 一、藏族传统医学中的病因观念… 二、云南藏族、摩梭人和普米族社区的医疗行为… 三、云南藏区寺院藏医诊所…… 四、藏族医疗体系的文化分析… 第七章小凉山彝族疾病文化的人类学研究… 一、小凉山彝族人的疾病观……………… 二、彝族村寨三种不同医疗体系的并存与互补… 三、彝族人对不同治病方式的选择和诠释…… 四、“疾病”的背后:一个族群对其文化的集体认同… 第八章福建省罗源县八井村畲族医疗卫生个案调查… 一、八井村医疗卫生的历史与现状…………………… 二、八井村民间畲医…………………………… 三、畲族传统诊治方法………… 四、畲族常用草药……………… 五、畲族常用的单方验方……… 第九章女性高危人群预防HIV/AIDS知识的认知研究… 一.研究背景……………………… 二.女性高危人群HIV/AIDS知识的认知度调查…… 三.女性高危人群预防艾滋病知识培训后的认知度态度… 四、结论……………………… 第十章福建省罗源县八井村畲族体质调研……… 一、田野调查点概述……………………………… 二、人体形态观察与分析……………………… 三、头面部测量与分析………………………… 四、体部测量…………………………………… 五、生态、文化因素对畲族体质的影响………… 第十一章论人类身高的发展趋势及其影响因素… 一、从古人类化石看人类身高的发展趋势……… 二、影响人类身高的遗传因素…………………… 三、影响人类身高的环境因素…………………… 四、影响人类身高的社会经济、文化因素因素…
七、陈世贤编《法医人类学》
作者:陈世贤编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年:-10
内容简介······
法医人类学是运用体质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解决法律中涉及人的种族、性别、年龄、身高以及面貌特征的一门新兴的应用科学。它是现代法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法律制定、侦查、审判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法医人类学都是十分活跃的领域,是现代法医工作者必须掌握的一项专门知识。
《法医人类学》系第二轮法医学专业教材十种中新增编写的一《法医人类学(供法医学类专业用)》。编写者均为国内有一定实践经验和专业理论造诣的法医人类学专家。编写中遵循先进性、系统性、实用性的原则,而且考虑到人类种族间的差异,故书中所述的技术方法和统计数据,尽量采用国内资料。全书分十五章。约27万字,6年完成初稿,次年第四季度定稿,内容基本上反映了法医人类学形成以来到本世纪90年代中期该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
目录······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概念 第二节 历史 第三节 对象、任务与内容 第四节 研究方法第二章 测量仪器与测量方法 第一节 骨骼测量仪器 第二节 颅骨测量方法 第三节 体滑测量方法第三章 现场骨骼的发现、收集和处理 第一节 现场骨骼的发现 第二节 现场骨骼的收集 第三节 现场骨骼的处理第四章 骨骼种属鉴定 第一节 骨骼的大体形态学检查 第二节 组织学种属鉴定 第三节 生物学种属鉴定第五章 一个骨或多人骨检验 第一节 骨骼的形态学检查 第二节 人类学指标检查 第三节 X线检查 第四节 血清学检查 第五节 分子生物学检查第六章 骨骼性别确定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骨盆及其组成骨确定性别 第三节 颅骨确定性别 第四节 躯干骨确定性别 第五节 四肢骨确定性别第七章 根据骨骼推断年龄第八章 骨骼推算身高第九章 颅骨面貌复原第十章 颅相重合技术第十一章 牙齿鉴定第十二章 咬痕及其个人识别第十三章 法医人类学中X线技术的应用第十四章 骨骼人士时间的鉴定第十五章 毛发检验主要参考书目
八、张继宗《法医人类学经典》(一套共三册)
作者:张继宗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年:-5页数:
内容简介······《法医人类学经典(套装共3册)》是以常规测量工具为主、以国人资料为核心、以人体测量学方法为基础的法医人类学参考书。《法医人类学经典(套装共3册)》作者以其多年的法医人类学研究、教学、办案实践经验为基础,从理论及应用两个方面,将法医人类学的学科内容进行全面翔实地介绍,希望对国内的法医实际工作有所帮助。
《法医人类学经典》是一部全面介绍有关法医人类学基础理论与应用的专著,由《法医人类学基础》、《人体骨骼测量方法》和《骨龄鉴定中国青少年骨骼X线片图库》三册组成。《法医人类学基础》系统地介绍了有关骨骼鉴定的方法,包括人类骨骼与动物骨骼的区別,骨骼残片的鉴定,骨骼损伤与白骨化的时间判定,骨骼种族、年龄、性别、身高的鉴定,牙齿与毛发的鉴定,颅相重合及颅骨面貌复原等。 《人体骨骼测量方法》是一册以骨骼标本实际测量为基础拍摄的图谱。《骨龄鉴定——中国青少年骨骼X线片图库》,主要介绍了骨骼年龄判定常用的方法,附有大量的X线骨骼生长发育的原始图片,其丰富的图片,使难度很大的专业问题通俗易懂。《法医人类学经典》是第一部面向法医鉴定人员的专著;同时,对基础医学、人类学、考古学及学校卫生学工作者,也是一部很好的参考书。
目录······前言第一章概述第一节概念Concept一、法医人类学的概念Theconceptofforensicanthropology二、法医人类学研究方法Theresearchmethodsofforensicanthropology第二节法医人类学的相关学科Therelateddisciplinesofforensicanthropology一、人类骨骼生长发育的研究Studyofdevelopingofhumanskeleton二、骨骼发掘、收集、修复方法的研究Studyofexcavated,collectedandrepairedmethodsofbones三、基础医学的研究Studyofbasicmedicine第三节 法医人类学的鉴定工作程序Procedureofidentifiedworkofforensicanthropology一、骨骼的现场检验 Examinationofbonesinfield二、骨骼的实验室检验Examinationofbonesinlaboratory第二章动物骨骼与人类骨骼的区别Distinguishedbonesbetweenhumanandanimal第一节概述Introduction一、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Humanpositioninnature二、人类与动物骨骼的比较解剖学研究Bone 内容简介:
本书在萨满文化世界关的背景下探讨疾病与治疗现象,主要通过以萨满神召疾病为主的疾病表现来揭示“患病”的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多维视角,在此基础上以内就萨满文化的病因观念以及与此相关的疾病防御方法和治疗模式,探讨萨满-医者的特殊性和社会作用以及社会群体互动和公开的治疗仪式在治疗疾病方面的价值。本书从文化的视角对人类疾病的复杂性作了独特的分析,对我们认识医疗文化的多样性和现实作用有所推动。
目录
绪论
一,世界医疗文化的多元性
二,疾病与治疗的文化维度
三,医疗文化自我实现的规律
四,人类学与生物医学的对话
第一章疾病问题的文化视角
第一节萨满文化中的“萨满病”
第二节社会文化对疾病现象的制约
一,疾病与社会地位、身份之间的关系
二,社会变迁与社会分层与疾病的关系
三,萨满病与社会权力的关系
第二章疾病的理解与处理的萨满文化方式
第一节疾病观念与萨满教信仰
一,文化的产生
二,宗教的产生
三,疾病观念与萨满教信仰
第二节查找病因
一,梦占——获取神灵建议或病人信息
二,根据病人反应确定作祟的精灵
三,萨满入迷旅行寻找病因
第三节病因类型与疾病处理模式
一,侵入型疾病与驱除致病的实体
二,失魂型疾病与收复失魂
三,违背道德型疾病与忏悔治疗
四,巫术伤害型疾病与祛除有害物
第四节疾病观与防御疾病
一,各种仪式中的防病元素
二,防御巫术
三,禁忌
第三章萨满文化中的萨满—医者
第一节关于萨满—医者的看法
一,关于萨满的看法
二,萨满文化中医者类型的丰富性
三,信仰萨满—医者是古老的传统
第二节萨满-医者身份的获得传统
一,萨满身份的获得习俗
1,天生的与神灵沟通的人
2,家族性遗传
3,自愿寻求神召
4,突然遭遇神灵
二,神秘知识的获得习俗
1,死亡与再生
2,入迷或昏迷
3,萨满梦
第三节萨满的身份确定与培训
一,人间萨满师傅的训导
二,确定萨满身份的仪式
1,远离社群的秘密仪式
2,在社群中举办的公开仪式
三,社会变迁中的萨满角色
第四章萨满文化治疗的作用
第一节萨满治疗效果的主位看法
一,一个自我治疗的仪式
二,被治愈的病人、家人的看法
三,萨满自述或民众口碑中的治疗效果
四,药物疗效
五,普通民众对萨满医疗的看法
第二节疾病治疗中的社会作用
一,道德病的社会化解
二,亲属互助疗法
第三节萨满治疗仪式的功效
一,萨满医疗仪式的象征系统
二,医疗仪式上的歌舞
三,萨满治疗仪式的作用
第四节西方的现代萨满文化运动
一,寻找神圣的蘑菇
二,萨满的意识状态研究
三,新萨满教与核心萨满教
结语
作者简介
孟慧英,女,年3月在辽宁省沈阳市出生,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专业方向:萨满教与原始宗教、民俗学、文化理论等。
8年考入辽宁大学,获得辽宁大学文学学士;大学毕业之后继续攻读民俗学专业,获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期间攻读宗教学专业,获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博士。年至今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做研究工作,期间多次出访,曾经做过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美国印第安那大学访问学者(-3),韩国汉阳大学访问学者()、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访问学者()、匈牙利国家科学院访问学者()等。
吴凤玲,博士,助理研究员。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民族系,现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文化研究室,主要从事民族宗教文化研究,尤以仪式象征、北方民族宗教为研究重点,曾发表《象征在旅游业中的运用》《萨米人萨满教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象征:萨满鼓》《达斡尔族萨满文化传统的当代变迁——以斡米南为例》等多篇学术论文,以及《达斡尔族斡米南文化的观察与思考——以沃菊芬萨满为例》(合著)、《死亡与右手》等专著和译著。
二十一、徐义强《哈尼族疾病认知与治疗实践的医学人类学研究》
作者:徐义强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10-01
内容简介:
徐义强编著的《哈尼族疾病认知与治疗实践的医学人类学研究》以人类学的视野,对中国云南省境内哈尼族的疾病信仰与治疗实践进行研究。旨在解读这一古老族群的疾病认知体系、治疗体系以及与之紧密相关的宗教信仰生活和宗教仪式治疗,力图展示一个西南古老族群宗教信仰、仪式展演与治疗实践之间相互交错的文化图景。并探讨在社会变迁的大背景下,哈尼人的疾病信仰与治疗实践乃至社会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该书主要采用“以个人为中心的田野民族志”调查与写作,兼顾相关文献资料的搜寻梳理。数年来,作者跟踪了多位职能各异、角色不同的哈尼族民间草医、土俗医生和仪式专家(师娘莫、莫批、咪谷)。通过大量的接触,记录了各种各样的治疗方法、治疗仪式并描画他们的个人生命史和心路历程。
作者简介
徐义强,男,博士,副教授,安徽岳西人,曾先后在安徽大学社会学系、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学习。现任职于红河学院人文学院,年开始受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于加拿大麦吉尔大学(McGillUniversity)地理系从事博士后研究,方向为东南亚山地民族研究。在宗教人类学、医学人类学及区域文化研究上略有心得。其论文在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主持*项目、获得奖励若干。近年曾赴加拿大、美国、韩国、泰国、越南、台湾、香港、澳门等进行学术交流与文化考察。
目 录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选题缘起第二节学科背景及相关研究动态一宗教信仰与治疗仪式研究:从“仪式中的治疗”到“仪式治疗”二医学人类学的视角:从医学的文化研究到多元医疗体系并存三心理治疗与精神医疗的视角四仪式治疗与身体观的讨论第三节研究视角、方法、关键概念与研究架构一研究视角二研究方法三关键概念四研究架构第二章红河哈尼族概述第一节哈尼族简况第二节主要田野点情况介绍一大龙二登云三哈普第三章宗教信仰观念与体系第一节哈尼族宗教信仰概述第二节自然、灵物崇拜第三节神灵的观念与体系第四节鬼的观念与体系第五节祖先的观念与体系一日常生活中设置神龛祭祖二年岁节日祭祖三父子连名制的实行四人生礼仪中的祖先崇拜习俗第四章疾病认知第一节身体灵魂观一哈尼人身体灵魂的关键词:“约拉”二宗教祭词中蕴含的生命观与灵魂观第二节传统病因理论一精灵与疾病二梦与疾病三祖先与疾病治疗实践第三节对疾病的分类和看法一自然、文化环境与疾病二疾病的分类三对于疾病的看法第四节祭词《斯批黑遮》中蕴含的哈尼人疾病认知体系第五章宗教仪式治疗实践:类型与方法第一节占卜仪式一鸡骨卜二米卜三鸡蛋卜四猪肝卜五山草卜六羊肺卜第二节叫魂仪式一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叫魂仪式二个案1:一次具有保健治疗功能的“所拉枯”叫魂仪式三个案2:一次具有预防功能的叫魂仪式四个案3:幼儿受惊吓的叫魂仪式五个案4:年轻男孩子受惊吓的叫魂仪式六周边地区的叫魂仪式:哈尼族糯比支系的“约拉库”仪式第三节祛除禳解仪式一刹黑扑二约擦突三有关冲犯死牛烂马鬼所致疾病的治疗仪式第四节保健保护类仪式一保命延寿“者查”二认干爹三建指路碑或搭桥四为病人祈福的仪式第五节村寨公共仪式一为村中打工的人保佑平安的仪式二送病神三为村中饮水健康而进行的祭水井仪式第六章宗教仪式治疗者第一节莫批一神话古歌里的贝玛二现实生活中的贝玛三莫批的生活第二节咪谷第三节师娘莫一师娘莫的家庭二师娘莫的个人经历三师娘莫的仪式第四节莫批、咪谷与师娘莫的比较第七章与宗教仪式治疗并存的多种治疗实践第一节西医生化医疗第二节大众家庭治疗第三节民间草药第四节多种医疗方法的重叠与结合第八章社会变迁中的宗教仪式与治疗实践第一节变迁中的哈尼村寨第二节社会变迁与宗教仪式治疗趋势第九章关于信仰与宗教仪式治疗疗效的讨论第十章结语参考文献附录部分田野照片后记
二十二刘谦《面对艾滋风险的自律与文化》
作者:刘谦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副标题:对低交易价格商业性行为的人类学研究出版年:-6页数: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疾病与文化;“板板茶”:作为文化的组织;自律:作为预防性病艾滋病的另一种策略;求医:作为社会文化心态及社会设置的一种映像等
作者简介:
刘谦,女,满族,获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学位,专业方向:文化人类学。年赴英留学,取得国际健康促进专业硕士学位,此前在中国政府与英国政府合作的艾滋病防治合作国际项目,从事项目管理工作多年。现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主要从事医学人类学、教育人类学、人类学研究方法等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曾在《人民日报(理论版)》等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并主持完成教育部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应用性研究等课题。
目录······
序前言第一章导论一、研究缘起二、研究问题的界定三、研究方法
第二章疾病与文化一、文化视野下的医学二、性交易研究中的娼妓与客人三、以资借鉴的社会学、人类学理论视角四、小结
第三章“板板茶”:作为文化的组织一、“五脏俱全”的“板板茶”组织二、“板板茶”所映射的时代风貌三、小结
第四章自律:作为预防性病艾滋病的另一种策略一、性病艾滋病防治中自律问题的缘起二、伦理学及更广泛意义上的自律三、性自律的合理性四、客人找小姐时考虑的因素五、自律的可行性和一个小型宣传六、小结
第五章求医:作为社会文化心态及社会设置的一种映像一、求医中的思维结构二、“板板茶”社区所呈现的健康服务三、“板板茶”社区中的健康教育外展队伍四、小结
第六章反思与展望一、观点回顾二、方法反思三、人类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价值附录附录一中国社会学人类学参与公共卫生领域研究回顾附录二健康促进评估的模式转变和两个原则参考书目后记
复旦人类学之友每周一书集锦:医学人类学之一:哈佛学派:《艾滋与责难》
复旦人类学之友每周一书集锦:医学人类学之一:哈佛学派:《重新想象全球健康》
复旦人类学之友每周一书集锦:医学人类学之一:哈佛学派:《艾滋与责难》
复旦人类学之友每周一书集锦:医学人类学之一:哈佛学派:《重新想象全球健康》
复旦人类学之友每周一书集锦:老龄化:《孝顺:当代东亚社会的实践与话语研究》
复旦人类学之友每周一书集锦:老龄化:《印度的非老龄化》
复旦人类学之友每周一书集锦:精神卫生:《同情的重负:患者家庭如何应对精神疾病》
复旦人类学之友每周一书集锦:医学人类学之公共健康与伦理:《上帝的实验室》
复旦人类学之友每周一书集锦:医学人类学之公共健康与伦理:高危人生复旦人类学之友每周一书集锦:医学人类学之公共健康与伦理《第二人生的成年》
复旦人类学之友每周一书集锦:医学人类学之公共健康与伦理:《日本战时医学暴行》
复旦人类学之友每周一书集锦:老龄化:《孝顺:当代东亚社会的实践与话语研究》
复旦人类学之友每周一书集锦:老龄化:《变老与生命历程的数码化》
复旦人类学之友每周一书集锦:老龄化:《老龄新时代》
特此说明:
整理过程中难免有所疏漏,欢迎读者指正补充。
本平台推荐著述或文章只供参考阅读学习之用,如需学术引用请查阅原文发表期刊或原著作。
资料图片来源:豆瓣读书;百度百科;百度图片;当当图书;亚马逊图书
约稿事宜:知识的传播与分享是实现知识价值的有效途径,也是知识时代的一种有效的社会行为。小夏努力使应用人类学知识和成果得以传播,实现其应有的价值和意义,而不是仅作为束之高阁的学术成果。推广知识性社会公益行为是本平台的努力方向之一。小夏需要各位人类学学者、学生和广大人类学爱好者的支持和关心,我们期待着您的来稿,将您的成果分享给大家。投稿请寄
qq.中科白癜风医院微信北京那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