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神经性厌食 > 厌食症状 > 精神病学

精神病学



精神障碍又称精神疾病,是指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造成大脑功能失调,而出现感知、思维、情感、行为、意志以及智力等精神运动方面的异常,需要进行治疗的一类疾病。精神障碍可自幼便持续存在,如精神发育迟滞,也可自青少年开始表现明显且持续存在,如人人皆知障碍。

探索发病的因素通常可以从两方面来进行:一是从个体内的生物学;二是从个体外在环境中的心理社会因素。生物学的因素包括内因(遗传因素)和体因(躯体因素);心理因素指婚姻恋爱、人际关系、生活事件等。

双生子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的同病率在单卵双生子为47%,异卵双生子不12%;抑郁症的同病率在单卵双生子为69-95%,而异卵双生子为12-38%。虽然多家报告的结果不一致,但较为肯定是单卵双生子同病率显著高于异卵双生子。

酒精依赖最后还会伴发抑郁、自责、幻觉、偏执、自杀等。

颞叶、边缘系统损害与幻觉或幻想的出现有关。Meynert核的损伤和胆碱能神经元损害可能是AD的发病基础。隔核、蓝斑受损与精神活性物质依赖有关,涉及到的精神症状以情绪欣快为主。基底神经元受损与Huntington舞蹈症有关等。

引起抑郁症状的药物包括心血管系统的药物,如可乐定、甲基多巴、利血平、心得安、洋地黄、利多卡因等;传统的搞精神病药物,如氟哌啶醇、氯丙嗪等;避孕药;消炎痛;溴隐亭;胆碱等。可以引起躁狂的药物有苯丙胺、搞抑郁药、溴隐亭、可卡因、皮质类固醇、左旋多巴等。

精神药物可以缓冲创伤的刺激。

感觉障碍:1、感觉过敏是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性增高,感觉阈值降低,如感到阳光特别刺眼、声音特别刺耳,轻微地触摸皮肤感到疼痛难忍等。2、感觉减退是对外界一般刺激的感受性降低,感觉阈值增高,患者对强烈的刺激感觉轻微或完全不能感知。3、感觉倒错对外界刺激产生与正常人不同性质或相反的异常感觉,如对热刺激产生凉的感觉。4、内感性不适是躯体内部产生的各种不舒服和(或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如牵拉、挤压、游走、蚁爬感等。

知觉障碍:1、错觉指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可分为错听、错嗅、错触、在临床上错视最为常见。2、幻觉指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可分为幻视、幻听、幻嗅、幻触、幻味、内脏内幻觉。(当幻听到的声音与他的思想同时出现时称为思维鸣响;当声音紧随思想出现并重复他的思想内容称为思维回响;当患者听到的声音不觉得是属于自己的称为读心症。)运动性幻觉(患者坐着未动却感到自己的躯体的摇摆)、真性幻觉(患者体验到的幻觉形象鲜明,如同外界客观事物形象一样,存在于外部客观空间,是通过感觉器官而获得的。)、假性幻觉(幻觉形象不够鲜明生动,产生于患者的主观空间如脑内、体内,幻觉不是通过感觉器官获得的。)。

按幻觉产生的条件可分为机能性幻觉、反射性幻觉、入睡前幻觉和心因性幻觉。机能性幻觉:正常的知觉与幻觉并存,如听到脚步声的同时听到议论患者声音,前者是正常的知觉,后者是幻觉。

反射性幻觉:当某一感官处于功能活动状态时出现另一感官的幻觉,如听到广播声音的同时看到播音员的人像站在面前。

感知综合障碍是指患者能够正确认知事物的本质,但对它们的部分属性如大小、形状、比例、色彩或空间、时间关系却产生了歪曲的知觉。

思维障碍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思维形式障碍和思维内容障碍。一、思维形式障碍包括联想障碍以及思维逻辑障碍。

思维奔逸是一种兴奋性联想障碍,即指思维联想速度加快、数量增多。新的概念一个接着一个不断的涌现出来,但方向却不稳定,易受环境影响而离开主题转移到新接触的事物上去。有时患者的思想发展过快,以致言语加速也赶不上,患者常感到嘴巴来不及表达自己的思想,以致患者说出话来往往成了片段、没联系的语句,或者语句之间有一些偶然的联系。

思维化声患者思考时体验到自己的思想同时变成了言语声,自己和他人均能听到。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思维扩散和思维被广播:患者体验到自己的思想一出现便尽人皆知,感到自己的思想与人共享,毫无隐私可言,为思维扩散。如果患者认为自己的思想是通过广播扩散出去为思维被广播。

强迫性思维可表现为某些想法的反复回忆(强迫性回忆)、反复思索无意义的问题(强迫性穷思竭虑)、脑中总是出现一些对立的思想(强迫性对立思维)、总怀疑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强迫性怀疑)。强迫性思维常伴有强迫动作。

思维内容障碍主要表现为妄想,妄想是一种病理性的歪曲信念,是病态的推理和判断。常见有被害妄想、夸大妄想、罪恶妄想、疑病妄想、虚无妄想、贫困妄想、影响妄想(患者坚信有人用无线电、雷达或催眠、巫术影响他、控制他。)、钟情妄想、关系妄想(患者坚信周围环境的各种变动和一些本来与他毫不相干的事物都与他有关系)、释义妄想(又称特殊意义妄想,患者对外界事物赋予特殊意义或解释。)、后遗性妄想(疾病或高热时发生的幻觉或妄想,病愈后消失,但对过去的幻觉和妄想坚信不移。)、感应性妄想(患者周围的人对患者妄想内容坚信不移)、变兽妄想。

记忆障碍临床常见的有:记忆增强(对病前不能够且不重要的事情都能回忆起来,主要见于躁狂症和偏执状态患者。)、记忆减退、遗忘、错构(对过去曾经经历过的事情,在发生的地点、情节、特别是时间上出现错误回忆,并坚信不移。)、虚构、潜稳记忆(患者对不同来源的记忆混淆不清)。

情感障碍通常表现为三种形式,即情感性质的改变(躁狂、抑郁、焦虑和恐惧等)、情感稳定性的改变及情感协调性的改变。

常见的意志障碍:1、意志增强,在病态情感或妄想的支配下患者可以坚持某些行为,表现出极大的顽固性。2、意志减弱,对于周围一切事物不感兴趣以致意志消沉、不愿活动,严重时日常生活都懒得料理。3意向倒错,如患者吃一些正常人不吃的东西,如肥皂、痰甚至大小便。

常见的运动及行为障碍有以下几种:1、精神运动性兴奋,患者的随意运动及语言显著增加。2、精神运动性抑制的几种表现形式:木僵,患者经常保持一种固定姿势,很少活动或经常不动。蜡样屈曲,患者姿态经常固定不变,肢体任人摆布,即使四肢悬空或放在很不舒适的位置也能维持很久而不主动改变,如同蜡做等的人一般。3、违拗症,如让他开口反而闭口。4、被动性服从,患者对任何意见或提示都无条件接受并且立即执行,即使结果会对他造成伤害也照样去做。

自我意识包括五个方面:存在意识(对自己存在有现实的、清晰的意识)、能动性意识(自己的精神活动受自己的支配和控制)、同一性意识(意识到在不同的时间内,自己是同一个人。)、统一性意识(同一时间内自己是一个能动的统一体)、界限意识(自己和他人的明显界限)。

昼游症旧称神游症,多发生于白天或晨起时突然发作,患者无目的外出漫游或外地旅行,持续娄小时至一日或更多时间,突然清醒,事后有部分遗忘。多见于癫痫、癔症等。

谵妄状态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清晰度明显下降,定向力不佳,注意迟钝,回忆困难,思维不连贯,并伴有恐怖性的幻觉和错觉。一般以幻视较为多见,不少患者同时还会有情绪不稳、精神运动性兴奋、睡眠和觉醒障碍。起病急,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可从数小时到数天,个别可持续一个月。病程呈波动性,夜间加重,白天减轻,可有完全清醒期。

梦样状态:意识清晰状态减退并伴有丰富的情感体验,患者对外界反应迟钝或不起反应而沉浸于幻想性体验中。

定向障碍指一个人对时间、地点、人物,以及对自己本身状态的认识错误。

Sosies意思是极其类似的人,即一个人看起来很像另一个人,患者认为二人在同一时间都存在,并认为真实的人已为他人所代替,如一患者认为其母只是一个极其像她母亲的人,或是一个冒充母亲的骗子,又称冒充者综合症。属于一种特殊的妄想观念,且多涉及患者关系亲密的人。

精神自动症:在意识无明显障碍的情况下,患者的思维、情感和动作脱离了自己意志的控制,患者感到这些活动都不是自己的,而感到是由外力作用的影响所致。具有三个主要特点,即存在异已感、强制感和不自主感。

在不同患者身上相同的器质性病因可引起不同的精神症状综合征,而不同的器质性病因又可引起相同的精神症状,即器质性病因并不决定精神症状的表现形式。

精神症状与大脑解剖定位的关系:

1、额叶受损主要有两个综合征:A,前额区综合征,前额区域皮质是人类智慧、抽象思维、预见、自知力、技能掌握、经验的应用及意识的最高中枢。损伤可引起情感淡漠、动力缺乏、注意减退、运动延缓,严重者出现无情感——无动作——无意志综合征,并认为是额叶损伤的特殊表现。B、额叶眶面和内侧面综合症,此区域是调节内脏机能、内环境平衡的高级中枢。损伤可出现情绪变化与行为变化,如情绪不稳定,易激惹或欣快,自制力受损而言行越轨,甚至激情爆发与攻击行为。

2、顶叶实际上是负责认知活动的皮质区域,顶叶病变使认知活动不能正确开展及目的动作无法准确执行。优势侧顶叶主要与言语信息的认知活动有关,非优势侧顶叶与视觉-空间信息的认知活动有关,顶叶损伤除引起空间知觉和体像知觉障碍之外,还有一系列精神症状如定向障碍、非现实感、人格解体、自体变形感和缺乏自知力等,顶叶损伤引起精神症状仅次于额、颞叶。

3、颞叶:优势半球颞叶听觉区与言语理解、音素分析功能有关,非优势侧颞叶听觉区与音乐感受及理解有关,颞叶非听觉区与记忆、情绪控制、性驱力及性行为的控制、攻击驱力及攻击行为的控制、味知觉与嗅知觉及它们的解释功能有关。颞叶损伤除引起言语障碍及癫痫发作外,优势侧颞叶损伤还可引起情绪欣快、幻听、妄想及其他思维障碍,铭记障碍等;非优势侧颞叶损伤可引起抑郁、易激惹、音乐能力下降等;双侧颞叶高度重视性病变可引起痴呆。

4、枕叶损伤可引起面貌失认、空间关系失认、视物变形、视错觉与视幻觉。

当额叶眶部与杏仁复合体的联系被破坏后,将产生自学的内脏症状,当杏仁复合体受到刺激时可出现挣扎不安、恐惧等表现。

为避免精神药物加深意识障碍,应尽量小剂量、短期治疗。氟哌啶醇可有效地控制兴奋及精神症状,对肝脏影响较小,不加重意识障碍是首选药物。有肝脏疾病和酒精依赖者应避免使用氯丙嗪,以免引起癫痫发作。

接受搞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患者应监控ECG,当QT间期大于ms或大于基线25%以上时,应考虑停用搞精神药物。

约15%痴呆的病因是可以治疗的,如甲状腺机能减退,维生素B12缺乏等引起的痴呆,在脑部未发生永久性损害之前充分治疗,智能有可能恢复正常。

改善认知功能的药物治疗:1、脑代谢调节药;2、脑血管扩张药;3、精神神经递质和药物如四氢胺吖啶、哈伯因、多奈哌齐、他克林等;4、神经肽如血管加压素、缩血管素等;5、钙通道拮抗药物如尼莫地平等。

三环类药物的抗胆碱副作用可加重认知功能的损害。

遗忘综合症临床表现以近事记忆障碍、错构或虚构及定向障碍为特征。……治疗主要针对病因,硫胺缺乏所致者,应及时补充B族维生素,但酒精中毒者经B族维生素治疗很少能完全恢复。

阿尔茨海默症AD患者大脑的胆碱乙酰基转移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比正常人降低,与AD患者记忆损害有关,AchE抑制剂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记忆障碍,如多那倍佐,副作用较少,无明显肝功能异常,约三分之一AD患者有效,可使认识功能改善。胆碱酯酶抑制剂石杉碱-甲也能改善患者的记忆,副作用较少。此外,维生素E有抗氧化作用,对AD患者亦可试用。

血管性痴呆VD较多于夜间出现精神紊乱,人格改变较少,可伴有抑郁、情绪不稳或失控,晚期可出现强制性哭笑,或情感淡漠及严重痴呆。

路易体痴呆主要临床症状为,1、有痴呆症状,认知功能有明显波动,可持续数天至数周。2、明显的视幻觉。3、类帕金森病的临床症状。患者对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非常敏感,临床上应避免使用。

脑外伤PAT长度在24小时以内智力多能完全恢复,若PAT长度超过24小时情况便不容乐观。

脑震荡后综合征,这是各种脑外伤后最普遍的慢性后遗症,主要表现为头痛、眩晕、注意不集中,记忆减退、对声光敏感、疲乏、情绪不稳及失眠等。

神经性梅毒治疗首选青霉素,为预防各种治疗反应可口服泼尼松5-10mg,每日3次,连服3日,然后开始应用青霉素。

不同部位的肿瘤可产生不同种类的幻觉,如枕叶肿瘤可产生简单的原始性视幻觉,颞叶肿瘤可出现较复杂的幻视和幻听,亦可产生幻嗅、幻味,而顶叶肿瘤则可产生幻触和运动性幻觉。

额叶肿瘤患者常见的情感障碍包括易激惹、抑郁、欣快和淡漠。许多患者会出现人格改变,尤其生长缓慢的肿瘤较常见。患者的行为可变得幼稚、轻浮和不负责任,严重者可有性欲脱抑制,如猥琐行为或性欲亢进。部分患者的人格改变与上述相反,表现为缺乏主动性、淡漠和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

间脑肿瘤是指发生在间脑,即丘脑、下丘脑和第三脑室邻近结构的肿瘤。因下丘脑和中脑受到影响,部分患者除了嗜睡外,还会出现停经、阳痿、尿崩症、烦渴、贪食等症状。部分下丘脑肿瘤患者的症状与神经性厌食症相似。

一般起病较急、急性期以意识障碍为主,多性地躯体疾病的高峰期;慢性起病和疾病早期或恢复期以脑衰弱症状为主,疾病晚期可出现慢性脑病综合征,以人格改变和智能障碍为主。

躯体疾病患者常伴有情感障碍,以内分泌疾病最为常见,与甲状腺、肾上腺及脑下垂体相关的疾病均可发生抑郁。

人分泌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一、甲状腺功能亢进时的精神障碍,是由甲状腺素分泌过多引起的。

二、甲状腺功能减退时的精神障碍,是由甲状腺素分泌不足导致的。在儿童可产生汀克病,常伴有精神迟滞,除智力低下外,还表现为情感迟钝或淡漠,缺乏与情境建立情感联系的能力,寡言少动、缺乏主动性等。成人患者则为粘液水肿、常伴有呆滞、淡漠、动作缓慢、思考困难、记忆减退、思睡等;少数患者可呈抑郁状态、幻觉妄想状态。

三、垂体前叶功能减退时的精神障碍,其中以分娩大出血引起的席汉病为啼常见有类型,席汉病从大出血到精神障碍发生的时间最短一个月,最长17年。临床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无力、疲倦、失眠、迟钝、记忆减退等。),抑郁状态(抑郁、焦虑、消沉、紧张、自责、自罪等。),幻觉妄想状态,兴奋状态(躁动、奔跑、自伤等。)。

精神活性物质是指来自体外,可影响精神活动并导致成瘾的物质,常见的有烟、酒、安眠药、抗焦虑药、兴奋剂、致幻剂、大麻、阿片等。

中脑多巴胺边缘系统神经通路(犒赏通路)是自然犒赏物(食物、水、性等)、电刺激及精神活性物质产生快感的重要部位,犒赏系统起于被盖腹侧区,投射到伏隔核和前额叶皮质,有多种神经递质涉及犒赏效应,但多巴胺是主要的神经递质。

一些调查显示,近80%的酒中毒者至少同时合并一种其他精神障碍,以抑郁、焦虑和反社会型人格最为常见。

精神分裂症病因至今未明,多在青壮年发病,最常见于15至35岁,有50%的病人在20-30岁发病,少见于10岁前(儿童精神分裂症)与40-50岁以后(晚发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儿童时期就存在运动发育问题,表现在学习走路较晚,学习说话较晚且比一般人群存在更多困难,与一般人群相比有较多非常规的行为,如挤眉弄眼、上肢的抖动或动作过大等。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又称妄想型,是世界上大部分地区最常见的类型。一般起病多在30岁以后,常以偏执性的妄想为主,往往伴有幻觉(特别是幻听),而情感、意志和言语障碍及紧张症状不突出,不构成主要临床相。这类病人较少出现显著的人格改变和衰退,但幻觉、妄想症状长期保留,自发缓解者少,治疗效果相对较好。

青春型精神分裂症多始发于15至25岁,起病较急,病情发展较快,精神症状丰富易变。主要症状是思维内容离奇荒谬,幻觉妄想凌乱不固定,令人难以理解,思维破裂。情感改变突出,喜怒无常,变化莫测,表情做作,傻笑,不协调。行为幼稚、愚蠢、扮鬼脸,出洋相,不爱清洁,常伴有不协调的精神运动兴奋,本能(性欲、食欲)意向亢进。行为不可预测,缺乏目的。预后较差。

紧张型精神分裂症一般起病急,多在青壮年期发病。主要症状为病人语言运动受抑制,表现为木僵状态或亚木僵状态,紧张性木僵可与紧张性兴奋交替出现,主要症状有言语缄默,不食不动,对周围刺激(语言、冷热、疼痛)不起反应,唾液留在口中不吞咽任其外溢,僵卧于床。夜深人静时可起床解便、觅食,偶尔愚人闯入或受到外界刺激则又卧床。治疗效果较好。

单纯型精神分裂症较少见,青少年起病,发病缓慢,病情自发缓解者少。主要临床表现为日益加重的孤僻、被动、生活懒散、兴趣丧失、情感淡漠及行为古怪。在治疗上较困难,对抗精神病药物不敏感,预后差。

精神分裂症分为1型和2型两种临床类型。1型的特点包括起病较急,以阳性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对抗精神药物有较好的反应,在症状缓解以后患者的社会功能不受到明显的损害。2型的特点刚好相反,即起病缓慢,甚至在不知不觉中,临床表现以阴性症状为主,患者可出现思维贫乏、情感平淡或冷漠、主动性明显下降、退缩明显,患者对抗精神病药物一般不会有很好的反应,患者的症状很难完全缓解,在疾病发生后患者的社会功能受到明显的损害。

治疗原则:1、急性期,在用药治疗的头两周达到有效剂量,到症状控制一般需要6-8周。2、恢复期巩固治疗一般需要3-6月。3、稳定期维持治疗,首次发作者维持1-2年,多次发作者维持至少5年,具有自杀、暴力或攻击行为者更长。

抗精神病药物按作用机制可分为典型性抗精神病药物和非典型性抗精神病药物两大类。

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主要阴滞D2受体,又称多巴胺拮抗剂。按临床作用特点可分为低效价和高效价两类,前者以氯丙嗪为代表,以镇静作用强,抗兴奋和抗幻觉幻想作用明显,锥体外系副作用较轻为特点。后者以氟哌啶醇、三氟拉嗪为代表,此类药物的抗幻觉、抗幻想作用较突出,但锥体外副作用较严重,较小镇静、抗兴奋作用,对内脏功能的副作用较轻。

奋乃静适应症与氯丙嗪大致相同,仅镇静作用较差,对心血管系统、肝脏和造血系统的副作用较氯丙嗪轻,适用于老年、躯体状况较差的患者。

舒必利适用于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因该药具有兴奋、激活作用,同时具有抗抑郁作用。

五氟利多为长效口服药,适用于对治疗不合作、抗服药的精神分裂症病人,便于暗服。

非典型性抗精神病药物20世纪90年代问世,为5-羟色胺-多巴胺拮抗剂。可以治疗阳性症状,也可改善阴性症状,锥体外系反应明显低于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氯氮平比氯丙嗪更强的镇静作用,既能迅速控制急性兴奋,控制幻觉妄想,对慢性症状亦有一定疗效。主要缺点是易导致“类感染综合征”,抗炎治疗无效,停药及对症处理后好转。

丁二酸洛沙平见效快,对思维障碍、焦虑、抑郁效果好。

其他的还有利培酮(维思通)、奥氮平(奥兰扎平)、奎的平。

一些研究提示5-HT转运体基因与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有关。后来Collier等报告等位基因12与双相情感障碍有关并且被后来多位学者的研究结果所证实。

双相情感障碍与多巴胺受体关系密切,许多治疗情感性障碍的药物通过多巴胺转运体(DAT)抑制突触末端DA回吸收而发挥其治疗作用。

躁狂发作典型的临床表现为情感高涨、思维奔逸和行为活动过多症状。情感高涨病人往往评价对一切感觉良好,好像没有什么事能让其感到烦恼和忧愁,自负自信,言语风趣幽默,妙语联珠,夸夸其谈甚至夸大自己的能力和作用;讲话时面部表情丰富,眉飞色舞,喜笑颜开,两眼有神,情感高涨不仅生动、鲜明持久,而且与内心体验一致,具有感染力,常博得周围人的共鸣;有时情感反应不稳定,可因小事如要求得不到满足,意见被反驳而暴跳如雷,勃然大怒,甚至伤人毁物,怒不可遏。

抑郁发作临床上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和躯体症状。

环性精神障碍是指心境高涨与低落反复交替出现,但程度均较轻,且均不符合躁狂或抑郁发作时的诊断标准。

躁狂发作症状标准:1、注意力不集中或随境转移;2、语量增多;3、思维奔逸;4、自我评价过高或夸大;5、精力充沛、不感疲乏、活动增多、难以安静、或不断改变计划和活动;6、鲁莽行为,如挥霍、不负责任、或不计后果的行为;7、睡眠需要减少;8、性欲亢进。至少符合3至4项。

抑郁发作标准:1、兴趣丧失,无愉快感;2、精神减退或疲乏感;3、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4、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5、联想困难或自学思考能力下降;6、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自杀、自伤行为;7、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8、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9、性欲减退。至少符合4项。

心境稳定剂:1、锂盐是公认的抗躁狂药,兼有轻抗抑郁和预防抑郁复发作用,防治躁狂的作用大于抑郁,对双相作用大于单相(79%比36%);缺点是起效慢,治疗指数低,过量易中毒。2、卡马西平。3、西戊酸钠见效较锂盐快,缺点是损害肝功能。

抗抑郁药有可能诱发躁狂影响病程,故应与心态稳定剂联用。NDRI布普品诱发躁狂和快速的可能最小,可考虑为双相抑郁首选药。

抗焦虑药主要为苯二氮卓类药,用于双相躁狂期,以减轻躁狂病人兴奋、激越、躁动和改善睡眠。常用的有罗拉、氯硝西泮,见效快,常用会成瘾。

三环类抗抑郁药物作用明显,价格低廉,但具有较多缺点,如多种不良反应致使患者依从性差,使用不方便,需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至有效剂量,对环性心境障碍和心境恶劣疗效差等。常用的有丙咪嗪、阿米替林、多虑平等。

四环类抗抑郁药物比三环类见效快,副作用少而轻微。常用的有马普替林和米安舍林。

目前临床应用的SSRI有氟西汀(百忧解)、帕罗西汀(赛乐特)、舍曲林(左洛复)、西肽普兰(喜普妙)、氟伏沙明(兰释)。

抑郁发作大多数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好发季节为秋冬季节,每次发作平均6-8个月,一般认为发作次数越多病情越严重,并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年龄越大病程持续越长,缓解期也相应缩短。

焦虑症以广泛和持续性的焦虑或反复发作的惊恐不安为主要特征,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急促、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等植物神经症状和运动性紧张。临床上分为广泛性焦虑障碍与惊恐障碍两种主要形式。

神经性焦虑可为过去童年、少年或成年期未解决的冲突重新显现而激发。

广泛性焦虑表现为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难以预料的危险或不幸事件的经常担心。如果患者不能明确意识到他担心的对象或内容,而只是一种提心吊胆、惊恐不安的强烈内心体验者,称为自由浮动性焦虑。但经常担心的也可能是某一、两件非现实的威胁,或生活中可能发生于他自身或亲友的不幸事件,这类焦虑和烦恼其程度与现实很不相称者,称为担心的期待。

惊恐发作的典型表现是,患者在日常生活时突然出现强烈的恐惧感,好像即将死去,或即将失去理智,因而惊叫、呼救,或跑出室外,同时伴心悸、胸闷、呼吸困难或过度换气、头晕、非真实感、多汗、面部潮经或苍白、步态不稳、震颤、手脚麻木、胃肠道不适等植物神经症状。

强迫障碍经常继发于生活事件的应激。工作过分紧张、要求过分严格、处境不佳、性生活不满意均可造成长期的思想紧张、焦虑不安、然后可能逐渐出现一些强迫症状。重大的精神刺激更易使人忧心忡忡、惶惶不安,反复思考检点过去、揣测担忧未来,继而演变成强迫症状。

中枢神经器质性病变特别是基底节病变可出现强迫症状。

躯体形式障碍:一、躯体化障碍是一种以多种多样、经常变化的躯体症状为主的神经症。二、躯体形式自主神经紊乱,病人在自主神经兴奋症状(如心悸、出汗、脸红、震颤)基础上,又发生了非特异的但更具个体特征和主观性的症状,如部位不定的疼痛、烧灼感、沉重感、紧束感、肿胀感,经检查这些症状都不能证明有关器官和系统发生了躯体障碍。三、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四、疑病症。

癔症性意识障碍,发病突然,其言语、动作、表情反映心理创伤内容,一般历时几十分钟即可恢复,清醒后对病中经历多不能完全回忆。

癔症性身份障碍表现为对自己身份的觉察障碍,对自己原来的身份不能识别,病人的举动就像是已被另一种人格、精灵、神仙或外界力量所代替。

癔症药物治疗用氯丙嗪或合用盐酸异丙嗪各25-50mg,或安定10-20mg,肌肉注射,使病人深睡,不少病人醒后症状即消失。

应激障碍又称反应性精神障碍:一、急性应激障碍是由激烈的、异乎寻常的精神刺激、生活事件或持续困难的作用下引发的精神障碍。如果应激性环境消除常可在2-3天内(常可在几小时内)症状迅速缓解;如果应激源持续存在症状一般也可在2-3天后开始减轻,通常在一周内可缓解,预后良好。

二、创伤后应激障碍主要表现为对创伤性事件反复性再体验,回避行为/麻木情感、警觉性增高等三大症状。

三、适应障碍发病多在应激生活事件发生后的1-3个月内出现,常见症状有抑郁、焦虑或感到烦恼,感到不能应对当前的生活或无从计划未来,生理功能障碍、品行障碍等。

神经性厌食女性患者闭经而阴毛不脱是本症的特点,可据此与全垂体功能减退症相区别。

Klein-Levin综合征又称周期性嗜睡贪食综合征,表现为发作性沉睡(不分日夜)和贪食,持续数天,患者醒了就大吃,吃了又睡。

利血平可以通过血脑屏障导致梦魇而搅乱睡眠。

假性失眠又称睡眠状态误认,即将已睡误认为未睡,也有的人将疲乏误认为失眠。

失眠药物治疗选择半衰期较短的药,使用最低有效剂量以减轻白天镇静作用;间断给药(每周2-4次);短期用药(连续用药不超过3-4周);逐渐停药,半衰期短的药物应避免突然停药。复方酸枣仁安神胶囊对治疗失眠有效。

偏执型人格障碍表现为:1、对挫折与遭遇过分敏感;2、对侮辱、伤害或轻视不能宽容,容易长久地记仇,不肯原谅;3、多疑,容易把他人中性或友好的行为误解为敌意或轻蔑;4、明显超过实际情况所需的好斗及对个人权力的执意追求;5、易有病理性嫉妒,极易毫无根据地怀疑配偶或伴侣的忠诚,但不是妄想;6、过分自身和自我中心的倾向,总感觉受压制、被迫害,甚至上访上告,不达目的不肯罢休;7、将与已直接相关的事件以及世间的形形色色都解释为阴谋,因此过分警惕和抱有敌意。

分裂型人格障碍表现为:1、性格明显内向,与家庭和社会疏远,除生活或工作中必须接触的人外,基本不与他人交往,缺少知心朋友,过分沉湎于幻想和内省;2、表情呆板,情感冷漠,甚至不通情达理,不能表达对他人的关心、体贴及愤怒等;3、对赞扬和批评反应差或无动于衷;4、缺乏愉快感;5、在遵循社会规范方面存在困难,导致行为怪异;6、对与他人之间的性活动不感兴趣。

焦虑型人格表现为:1、一贯的自我敏感、不安全感及自卑感;2、对遭排斥和批评过分敏感;3、不断追求被人接受和受到欢迎;4、除非得到保证被他人所接受和不受到批评,否则拒绝与他人建立人际关系;5、惯于夸大生活中潜在的危险因素,达到回避某种活动的程度,但无恐惧性回避;6、因“稳定”和“安全”的需要生活方式受到限制。

对于人格障碍导致的焦虑和抑郁药物的疗效有限,焦虑和抑郁对人格障碍者可有一定积极意义,换言之,患者承受着人格障碍的负面后果或者在进行一些必要的自我反省。

儿童孤独症主要特征为:1、缺乏社会兴趣和反应;2、语言障碍,从无语言到语言形式独特;3、异乎寻常的动作行为,游戏形式僵硬、局限,动作具有刻板、重复、仪式性和强迫性;4、起病于出生后30个月内。

社交障碍是儿童孤独症的核心症状其具体表现在不同年龄阶段有所差别。婴儿期突出的表现是回避眼神接触,对说话声音不感兴趣,对亲昵动作反映冷淡,别人拍手要抱时不会像一般孩子那样伸手做出预期动作。儿童早期依恋行为的发育障碍逐渐显露出来,例如与父母分别时不会表现出依恋不舍,与陌生人接触时也很少胆怯不安的反应。到了儿童中期给人的印象是行为孤僻,与同伴交往或集体活动缺乏兴趣。年长患儿虽然可能与父母同胞之间建立起一定的感情联系,但依然不主动参加集体活动,特别是对接触人明显不感兴趣。

利醅酮可以改善攻击和自伤行为、暴怒、睡眠问题,副作用是体重增加,镇静和锥体外系副作用。

丁螺环酮疗效主要是改善多动、焦虑、情绪不稳、学业不良等。

儿童孤独症预后大多较差,大约60%-70%患者不能独立生活,约17%-25%的患者能独立生活但不能胜任工作,5%-17%预后良好。

氟哌啶醇是治疗抽动症的首选药物。可与氯硝西泮合用。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在母孕期胎动特别重,婴儿早期表现为好动、不安宁,喂食困难、爱哭、难入睡,易醒、早醒,而有的则睡得很死,很难叫醒。到了婴幼儿时期有一部分儿童过度活动就很明显,表现为手脚不停乱动,显得格外活泼。当他们开始学步时往往以跑代步。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药物治疗:哌醋甲酯用药后不仅注意障碍、多动及冲动等ADHD的核心症状得到改善,而且可以改善与ADHD相关的功能,如坚持性、学校功课、社交功能等。

氯米帕明治疗功能性尿床有一定作用。7岁以下10mg,7岁以后25mg,睡前服用。

发作性睡病以反复发作睡眠为特征,常伴有猝倒、睡眠瘫痪、入睡幻觉及夜卢障碍等,多数起病于10-20岁。1、睡眠发作时发言、行走、进食等均睡意袭来并入睡,每次发作睡眠数分钟到数小时不等,每天发作2-10次甚至更多。2、猝倒由强烈情感所诱发的,大笑是最常见的诱因,恐惧、愤怒、惊吓、体育活动也可引起猝倒,发作时间多为1-3分钟。3、睡眠瘫痪为睡眠刚开始或睡眠结束后持续数秒或数分钟的不能运动,发作时意识清楚,不能发声,这种发作通常可被轻微刺激所终止。4、睡眠幻觉常发生于觉醒至睡眠或睡眠至觉醒的转换时期,以视听幻觉为多见,常常有类似于梦境的稀奇古怪的画面,但环境意识通常存在。药物治疗:7岁以上儿童匹奠林75-md/d或哌醋甲酯30-60mg/d可收到满意效果。氟西汀、氯丙咪嗪和丙咪唪可以改善猝倒。

自杀的动机主要有摆脱痛苦、逃避现实、实现精神再生,通过死后进入天堂获得人世间得不到的东西,保持自己道德上和人格上的完美,作为一种表达困境向外界寻求帮助和同情的手段等。

迟发性运动障碍(TD)抗精神病药物长期治疗或撤药的患者中最严重的锥体外系不良反应,表现为口面部的不自主性运动,肢体和躯干的舞蹈样动作。病人常意识不到自己的异常运动,被别人提醒后可以有意识地减轻症状,在做其他自主运动时也可减轻,睡眠时可完全消失。TD发生率为20%-30%,且不可逆。氯氮平能够治疗TD,大剂量维生素E(-mg/日)能够缓解TD症状。

舒必利除对幻觉和妄想症的效果较好外,对冷漠、退缩、木僵、抑郁等阴性症状也具有较好的效果,肌肉注射和静脉滴注常用于缓解木僵状态。

奋乃静镇吐作用较强,镇静作用较弱,对血压的影响较小。用于幻觉、妄想、思维障碍、淡漠木僵、焦虑、紧张、激动等。

五氟利多作用强大而持续时间很长的抗精神失常药。口服维持几天至一周,具有镇吐和阻断a-肾上腺受体作用。

泰尔登抗精神病作用不及氯丙嗪,但镇静任凭较氯丙嗪强,抗肾上腺素作用及抗胆碱作用弱。对兴奋躁动不合作者可肌注。

奥氮平改善认知功能。

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阳性和阴性症状都有效,长期应用还可降低精神分裂症的复发率,改善情绪和认知功能障碍。

SSRI百忧解半衰期较长,一旦用药无效需要经过很长的药物清洗期才能安全换用其他药物。

米氮平能选择性兴奋5-HT1受体,而产生抗抑郁和抗焦虑作用,比TCAs和SSRIs的作用起效快,且不良反应少(无失眠、性功能障碍)。

曲唑酮具有抗焦虑、抗抑郁和改善睡眠障碍,因此尤其适用于伴有焦虑和睡眠障碍的抑郁症患者。有研究表明其对性功能有正向作用,可以用于性功能障碍的辅助治疗。

奈法唑能改善睡眠结构,因此可以明显改善抑郁症病人的睡眠障碍。尤其延长REM(快眼动)睡眠相,但不延长REM睡眠相的潜伏期。无镇静作用,但能减少睡眠时的转醒次数。另外,奈法唑酮与吗啡合用能明显增加吗啡的解痛作用,减少吗啡的少数有效剂量。

瑞波西汀可延长快速眼动期睡眠潜伏期。

心境稳定剂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和抑郁症状均有效。卡马西平对心绪不良性躁狂,快速循环和锂难治的心绪障碍有效。而尼莫地平对超短(一天内)循环和反复发作性一过性抑郁有中度疗效。

碳酸锂是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和预防复发的首选药物,锂的治疗窗口很窄,其有效血锂尝试范围为0.8-1.2mmol/l,过量即易中毒,不足则无效。

此外还有丙戊酸钠和拉莫三嗪。

硝基安定有安定、镇静及显著催眠作用,其特点为引起似生理性睡眠,无明显后遗效应,服药后偶有头痛。

三唑仑口服迅速吸收,半衰期短,适用于以入睡困难为主要表现的失眠症,极易成瘾,临床已限制使用。

丁螺环酮最大优点是不产生依赖,缺点是起效慢。

益智药是一类促进脑细胞恢复,改善脑功能及记忆障碍的药物。

心理治疗的共同特点是:治疗关系(移情与反移情),用心倾听,允许释放情感,提供信息及为情感的处境提供理论依据,让其恢复信心,给予权威性的暗示和建立良好的关系。

电抽搐治疗又称电休克治疗,是以一定的电流作用于大脑皮层细胞,诱发大脑皮层细胞广泛性自发放电,引起合身抽搐的癫痫样大发作。主要用于重度抑郁,其效果及显效迅速优于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尤其是对有严重拒食和强烈自杀企图和自杀行为者是唯一快速有效的治疗手段。此外,对有严重兴奋躁动或木僵等精神运动性兴奋与抑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有重要的辅助治疗作用。一般认为电抽搐治疗疗效维持时间不长,治疗后须加其他治疗或进行巩固治疗。

赞赏

长按







































北京国际白癜风医院
北京关于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pzegp.com/yszz/15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