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神经性厌食 > 厌食症状 > 饮食障碍儿童神经性厌食症的防治
饮食障碍儿童神经性厌食症的防治
精神活动方面异常的表现称为精神症状。它是大脑功能(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紊乱的表现。儿童心理正处于萌芽阶段,心理和行为障碍表现的症状并不充分或典型。因此,家长和教师了解一些儿童心理行为异常的表现,对于早期发现儿童精神障碍具有一定的意义。饮食障碍是一组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非器质性病变的心身疾病综合征。
神经性厌食,也称神经性食欲缺乏,是由于不良的社会、心理因素等多种原因引起的长期厌食和主动拒绝进食。其特征为显著的体重减轻,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死亡。
1
什么是神经性厌食?什么原因会导致神经性厌食?
神经性厌食可由急、慢性精神刺激引起,如受急性强烈惊吓后,精神萎靡,食欲大减,活动也受抑制,但只要去除刺激,厌食的状态便会逐渐消失,故持续时间一般不会太长;但是,经常接受慢性的精神刺激,如进入新的环境或离开亲人后,小儿常常拒食,有时还伴有饭后呕吐,以至长期厌食。有些不当的教育,如对儿童要求过高,限制其自由,或过分强迫喂食等,均可使小儿情绪低落,食欲减退,发生精神受到抑制,导致顽固厌食。另外,有些青少年女孩,追求瘦形体态,有意识地长期限制进食,表现出顽固厌食,消瘦无力,全身衰弱。
2怎样防治儿童发生神经性厌食呢?
首先要消除各种能使小儿精神不愉快的因素,改变不正确的教育和抚育方法。家长不应过分强迫小儿进食,以免引起不良的反作用;若小儿拒食,可暂停进食,饥饿后血糖下降,可有食欲感。用针刺治疗配用言语暗示,效果较好;也可配合捏脊疗法。
可试用精神心理疗法,如消除错误的审美观念和过度节食行为。一般的“开胃”药物是无效的。有抑郁症状者可用抗抑郁药物,以改善患者的情绪,增加食欲。
转载是一种动力分享是一种美德
人卫儿科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