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神经性厌食 > 厌食症状 > 实用临床儿科学之消化系统疾病一
实用临床儿科学之消化系统疾病一
济南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第六章消化系统疾病
第一节厌食
厌食是指长期的食欲减退或消失。临床主要表现为无食欲,伴生长发育落后。厌食在中医学中亦称“厌食”。
(1)局部或全身因素影响消化功能如急慢性感染性疾病,消化系统本身疾病,某些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低,肠道微生态失调,微量元素缺乏,气温高,湿度大等均可使胃肠平滑肌张力降低,消化液分泌减少,酶的活性降低。
(2)家长缺乏科学喂养知识,小儿乱吃零食,冷饮、高糖、高蛋白食品均可抑制食欲。
(3)强烈惊吓、急慢性精神刺激、错误教育、限制自由、强迫进食等均可引起神经性厌食。
(1)情志失调:小儿神气怯弱,易受惊恐,若惊吓打骂,或所欲不遂,或思念压抑,或环境变更均可导致情志抑郁,肝失调达,气机不畅,乘脾犯胃,导致厌食。
(2)喂养不当:小儿脾常不足,乳食不知自节,家长哏养不当,过食肥甘、恣意零食,冷热无度、饥饱无度,或滥用滋补制品,均可损伤脾胃。
(3)先天不足或他病所伤:误用攻伐,或过用苦寒之品损伤脾胃;或过用温燥耗伤胃阴;或夏伤暑湿,脾为湿困等均可使运化受纳失常导致厌食。
病史
(1)排除贫血、胃部炎症、消化性溃疡、蛲虫病、肝炎以及某些药物及全身性疾病导致的消化功能减低。
(2)常伴有不良的饮食习惯,如食高蛋白、高糖浓缩的含有防腐剂的食品;进食、生活无规律;家长过于溺爱或其他精神刺激等诱因。
2.临床表现
食欲减退或消失,摄食量明显小于同龄正常儿童,查体面色无华,长期消瘦者常伴生长发育落后。
3.辅助检查
D-木糖吸收排泄率降低;尿淀粉酶降低;血或头发中锌、铜、铁等微量元素含量降低,具备病史与临床表现即可临床诊断,辅助检査阳性可助确诊。
1.去除各种诱因,改变不良饮食习惯。
2.增加味觉
若血清锌11.47mol/L,应鼓励小儿多食富含锌的食品,如肝、牡蛎、鱼、虾、瘦肉、禽蛋等食品;并服用锌制剂,用法见第8章第6节;待查血清或发锌达到正常值以后可停用。
3.促进消化功能及食欲
(1)给予多种维生素口服,特别是B族维生素,胃蛋白酶、胰酵、乳酶生、酵母片等以助消化。
(2)促进蛋白质合成:苯丙酸诺龙0.5~1mg/kg,每周1~2次肌内注射,连用2~3周。
(3)刺激食欲:普通胰岛素2~3单位,皮下注射,每日1次,连用1~2周,注射前先口服葡萄糖。
[辨证论治]
(1)脾运失健
主证:厌恶进食,食不知味,常伴嗳气,胸闷脘痞,大便不畅,进食或偶食过多则脘腹胀满,苔白腻或微黄。
治法:调脾助运消食。
方药:不换金正气散加减。常用药苍术、陈皮、佩兰、藿香、半夏、枳实、神曲、鸡内金、麦芽等。暑湿困阻者,加青蒿、大豆黄卷、荷叶;热象著者,加黄芩、生薏苡仁、六一散;脘痞腹胀者,加木香、莱菔子;苔厚腻者,加厚朴、草豆蔻;食滞中阻者,用曲麦积术丸加减,常用药神曲、山楂、枳实、槟榔、苍术、香附、茯苓、谷芽等;乳积者,加砂仁;食积化热者,加连翘、胡黄连。
(2)脾胃气虚
主证:不思进食、形体偏瘦。常兼面色少华,精神不振,便中含未消化食物,舌体肥嫩,舌淡,苔薄白,部分患儿易出汗,易患外感。
治法:补脾益气兼运脾。
方药:异功散加味。常用药党参、茯苓、白术、甘草、扁豆、陈皮、砂仁、山楂、神曲。苔腻便溏者,白术易苍术,加薏苡仁;大便稀溏者加煨姜、益智仁;汗多易感者,加黄芪、牡蛎、防风、浮小麦;情志抑郁者,加柴胡、郁金、川芎。
(3)胃阴不足
主证:纳谷呆钝,食少饮多,常伴面色萎黄,皮肤失润,大便偏干,小便短黄,舌偏红少津,苔少或花剥,分小儿手足心热,烦躁少寐。
治法:益胃养阴,佐以生津运脾。
方药:养胃增液汤加减。常用药沙参、山药、麦冬、玉竹、石斛、乌梅、白芍、甘草、谷芽、麦芽、香橼皮等,脾气不足者,加太子参、茯苓、扁豆;便秘者,加火麻仁、郁李仁;口渴烦躁者,加天花粉,胡黄连、芦根;手足心热,夜寐不宁者,加地骨皮、酸枣仁、丹皮。
[秘方及验方]
(1)健脾开胃散:饭锅巴、面锅巴各g,淮山药15g,莲子薏苡仁,白术各10g,山楂、麦芽、神曲各9g,砂仁6g,甘草3g,水煎,每日1剂,5日为1疗程。
(2)健运思食方:生黄芪、白术、白茯苓、木瓜各6g,石斛、谷芽各5g,神曲3g,冰糖8g,水煎,每日1剂为1疗程。
(3)化疳消积汤:川朴、槟榔、陈皮各4g,鸡内金、薏苡仁、淮山药各9g,神曲、炒麦芽、茯苓、枳壳、山楂各6g,有蛔虫腹痛者,加乌梅4g;气虚者加黄芪、党参各9g,水煎,每日1剂,频服。配合7号针头直刺双侧四缝穴2~3mm,并挤出少许组织液,每周1次,1周为1疗程。
(4)小儿厌食方:白术4~6g,大枣3枚,神曲、扁豆、麦芽各10g,陈皮,香附,莱菔子各6g。口干便秘者加大黄2g(后下);气虚者,加太子参8g;阴虚者,加乌梅5g,白芍6g,每日1剂,3日为1疗程。
(5)厌食去瘀汤:赤芍、桃仁、连翘各6g,川芎、红花、甘草各3g,大黄2g,山楂8g。此为3-6岁小儿剂量,可随年龄增减剂量。每日1剂,煎2次,混合成m,分3次饭前1小时口服。
(6)黄金汤:焦三仙各12g,大黄9g,金钱草30g,每日1剂,水煎2次,混合后分2次口服。
[中药外治方]
(1)芒硝、大黄、桃仁、杳仁、山栀各等份研末过80目筛装瓶备用,用时取药末10g以鸡蛋清调成膏状敷神阙穴上,以纱布敷盖,胶带固定,每晚睡前敷,保留3日,休息4日再敷,3次为1疗程。
(2)双穴贴:党参、白术、山药、炒神曲、炒麦芽、焦山楂、萝卜子、鸡内金、陈皮、木香各等份,低温烘干,研末过筛,紫外线灯照射30分钟消毒装瓶备用。用时取药3g时加3:7甘油醋混合液5~7ml调成膏状,敷于中脘、神阙穴,隔日交替敷贴,1周为1疗程。
(3)消化散敷神阙:焦三仙各10g,炒莱菔子6g,炒鸡内金5g,共研成细末,过80目筛,加面粉
用温水调成糊状,敷于神阙穴,外用纱布固定,晚睡前敷貼,次晨取下,每日1次,连敷5日,休息2日,4周为1疗程。
(4)厌食散贴脐片:苍术g,厚朴30g,藿香50g,鹅不食草50g.上药共为细末过80目筛,每份5g,装入5cm×4cm双层纱布袋内敷于脐部,外用胶布固定,每日1次,7日为1疗程。
[食疗方]
(1)消食导滞饼:炒二丑、酒炒川军,炒莱菔子,焦山楂、鸡内金各30g,研末过筛,加芝麻、红糖适量,白面0.5kg,加水和面,烙焦饼30g/张。3岁患儿每次食1张;3~6岁每次2张,6-10岁每次3张,10岁每次4张,每日3次,1周为1疗程。
(2)肥儿饼:党参、云苓、厚朴、苍术、陈皮、甘草、焦山楂、焦麦芽、槟榔各15g,鸡蛋5个,白糖50g,面粉g。将上药研末过筛与面粉加水和面,再将鸡蛋、白糖加温水少许,加苏打粉少量,再加入面团中和匀,使面团较硬,分为20个,压成薄饼,文火烙15分钟,3~5岁患儿每次食1个,最多2个,每日2次,饭前食,3~5周见效。
(3)韭菜籽面饼:将韭菜籽g研末,调入面粉制成饼、蒸熟食用,每日3剂,连用3~5日,有健脾益胃之功。
(4)萝卜馅饼:鲜萝卜g切丝,加瘦猪肉g剁馅,再加葱、姜等少许及各种调料拌馅,面粉适量和成面团,做成馅饼油锅中烙熟后食用,有行气、开胃、消食之功。
(5)番茄汁:将番茄0g洗净,开水泡过去皮,用干净纱布绞汁,每次50~m饮食,日3~4次,有健脾开胃之功。
[针灸疗法]
(1)针刺疗法
取穴:双四缝
方法:刺四缝出血,隔3日1次。
(2)灸法
取穴:双足三里
方法:艾条熏灸30分钟,每日1次。
(3)耳压法
取王不留行籽,用胶布粘贴于一侧耳的脾、肾、神门、皮质下等穴。每4日交换1次。
(4)推拿疗法
①补脾土次:脾土位于拇指外侧缘(桡側)从指尖到指根成一直线。医者用拇指外侧缘沿患者拇指外侧缘从指尖向指根方向推次,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②推三关次:三关位于在前臂桡侧缘从腕关节到肘关节成一直线。医者用食、中二指从腕关节向肘关节直推次,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③揉中脘5分钟:中脘位于脐与剑突连线中点。医者用掌根紧贴穴位顺时针方向旋转5分钟,手法宜轻柔,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④按揉足三里:以拇指指腹紧贴足三里穴位上,用力按揉10次,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⑤清大肠;大肠位于食指桡側缘,从指尖到指根成一直线。医者用拇指桡側缘从指根向指尖方向推次。10次为1疗程。
西医补充锌剂增加味觉、给予蛋白合成制剂及胰岛素等治疗确能增加食欲,但未能从病因上予以彻底治疗。中医辨证论治、秘方及验方、食疗方、针灸及按摩等方法疗效显著,某些方剂不仅能增加消化酶的分泌,促进蛋白质等物质合成代谢,有些方剂还含有大量的锌、铁、钙等元素,更重要的是大部分方剂能保护肝胆功能,促进胆汁分泌,促进胃肠运动,保护胃肠黏膜,促进消液分泌,促进吸收,还有的对胃肠运动有双向调节作用;对于原发的胃炎、胃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有治疗作用,对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有良好的调节作用。针剌四缝对于厌食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已为众所周知的方法。因此,在治疗该病时应当十分重视中医疗法。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