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神经性厌食 > 厌食症状 > 家有儿女过大年孩子ldquo食滞

家有儿女过大年孩子ldquo食滞



北京治白癜风去哪家医院最好 http://pf.39.net/bdfyy/xwdt/

  春节过完,在大人们大快朵颐的同时,“小吃货”们的胃口也不能小觑,可他们一旦吃撑了,脾胃更容易受伤。中医指出,小儿积滞如果不及时处理,有可能会演变成严实甚至疳积,“小馋猫”变成怎么哄都不愿开口吃饭的“小皮包骨”。

  孩子过年食滞应怎么处理?孩子不爱吃东西又该这么办?如何区分厌食症和“疳积”?记者日前专门采访了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中医儿科主任医师李蔷华。专家还特别推荐了几款暖心健脾养胃的小儿食谱和小儿推拿手法,家长们赶紧收藏了备用。

孩子不吃饭、脾气暴就是“疳积”?

  “医生,我家孩子总是不爱吃饭,你看看他是不是‘生积’啊?”这是儿科中医在门诊听得最多的询问。在不少“老广”的传统观念里,谁家孩子不爱吃饭、“发烂渣”(脾气臭),很有可能就是“生积”。这里的“生积”,又称“疳积”、“疳证”,中医学的观点来看,是一种由于小儿的脾胃受损,营养不良,而出现形体消瘦、面色无华、毛发干枯、精神不振、烦躁不宁或饮食异常的证候。

  “孩子不爱吃饭就是‘生积’?其实不然。”李蔷华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及人们的保健意识加强,疳证的发病率大大降低,特别是重症明显减少。现在常见的孩子不吃饭案例,多是由于积滞或厌食症导致的。”

  中医学认为小儿厌食症、疳证都是由小儿脾胃运化功能失常引起的,病因多与喂养不当、疾病影响、先天禀赋不足等有关。其中以喂养不当引起者最为常见。“乳贵有时,食贵有节”。中医学认为小儿脏腑娇嫩,脾常不足。如果家长缺乏喂养知识,在婴儿期未能按时添加辅食,往往就会导致小儿断乳后不能适应普通饮食。

  还有的家长过分担心小儿营养不足,片面强调高营养饮食,给小儿过食肥甘厚味的食品(如糖类、煎炸、炒香食物,或者是滥服补品),超过了小儿脾胃消化能力。如果过分溺爱小儿,投其所好,生活无规律,进食不能按时,贪吃零食,养成挑食、偏食的不良饮食习惯,致饮食饥饱无度,均可损伤小儿脾胃功能,影响食欲。

妙用保济口服液缓解孩子“食滞”

  “每年春节前后,我们出门诊都会碰到很多‘食滞’的孩子,一些有经验的家长则会在节前就带上‘小吃货’来求诊,让我们开几剂开胃健脾的食疗方,未雨绸缪。”李蔷华指出,每逢佳节,餐桌上少不了大鱼大肉、肥甘厚腻的大菜,不少人都会“热气”或消化不良。“尤其是小孩。节日期间家长忙着走亲访友,对他们饮食的监督和照料肯定会比较疏略,一些平日里不准吃的煎炸热气食品过节期间也被尽收口中,所以特别容易食滞和上火。”

  李蔷华指出,春节期间如果孩子吃过饱、太滞,建议1~3岁的幼儿在成人监护下,可适当吃一些保济口服液,一般每次服用1/3支,每日2~3次,一天的服用量不超过一支,“如果是一般的食滞,服用两日左右即可见效,年纪稍大的孩子可适当加量。如果孩子年纪过小未满1岁,或家长对用量把握不准,可咨询医生的专业意见。”

  此外,捏脊疗法也是提升小儿脾胃机能,预防食滞的好方法之一。李蔷华介绍说,捏脊具有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健脾和胃,调节脏腑功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的作用。亦可作为预防保健之用。“而且操作手法简单,家长稍加学习自己在家里就可以帮孩子做。”

  手法:小儿俯卧。双手半握拳,两食指抵于背脊之上,再以两手拇指伸向食指前方,合力夹住肌肉提起;而后食指向前,拇指向后退,作翻卷动作,两手同时向前移动,由下而上连续地沿脊柱向上提捏肌肤,如此反复5次,捏到第三次后,每捏3下,将皮肤提起1次。每日1次。

  注意事项:

  1.高热、心脏病、脊背皮肤感染、或有出血倾向者慎用。

  2.饭后不宜立即捏脊。

  3.小儿治疗后注意背部保暖,治疗后2小时内不适宜洗澡。

“厌食症”VS“疳积”你会区分吗食欲亢进也可能是疳症

  李蔷华指出,厌食患儿虽然有食欲不振,进食偏少,但形体正常或略偏瘦,精神尚好,而无其它疾病或明显不适症状,一般预后良好。

  疳证患儿有食欲不振者,也有食欲亢进或嗜食异物者;疳证患儿常形体明显消瘦,体重比正常同龄儿童平均值低15%以上,常兼有好发脾气、烦躁易怒或精神不振等症状。

  厌食症在中医学上认为是病在脾胃,一般不影响其他脏腑。疳证也病在脾胃,但随着病情演变,由浅入深、由轻至重的过程,疳证病可涉累及五脏,出现眼疳、口疳、疳肿胀、骨疳等病症。

  李蔷华还提醒,“先天不足的小儿脾胃较弱,往往出生之初就表现为不喜欢吃奶,如果后天又失于小心护理和调养,那么脾胃就更加虚弱,奶量就更难增进,营养缺乏,亦可演化为疳证。”

专家介绍

  李蔷华,儿童中医科主任,主任医师,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从事中医儿科临床工作近30年,对消化、泌尿、呼吸系统疾病及温热病、中医儿科疑难杂证的中医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治疗小儿发热、厌食、泄泻、疳积、汗证、肾病、遗尿、咳喘、紫癜等疾病。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来源:广州日报黎蘅李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pzegp.com/yszz/181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