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神经性厌食 > 厌食症状 > 女性厌食症是一个性别哲学话题
女性厌食症是一个性别哲学话题
女性厌食症是一个性别哲学话题
如今在学术界,“厌食症”不但成为一个医学课题,更是一个性别哲学话题。无论是“骨瘦如柴”的骨感还是“厌食症”的障碍都是权利和文化为女性穿上的“束身衣”,表面上看来只是束缚了女性的身体,实则是对女性自由、权利,和身体体验、自主性和主体性的限制。
作为女性,没有人不希望有一副好身材,在今年举行的记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成功70周年大阅兵中,意气风发的中国女兵形象成为中国女性的自满。但是,在梦想好身材的人生中,有一些女性却走了极端,她们不是通过科学锻炼和饮食的方式,而是通过节食、厌食等不良方式来减肥,不但伤害了身体和健康,乃至患上“厌食症”,终究骨瘦如豺、形如枯槁。
多国对体型过瘦模特下禁令根据中国经济的报导,今年4月,法国通过了一项新的法律修正案,制止模特经纪公司和时尚品牌起用过瘦的模特走秀,这项法案的主要目的是减缓厌食症的发病率。由于时尚圈“以瘦为美”的圭臬不但使许多模特由于过度减肥而患上厌食症,而且在法国的普通人中,每一年也大约有3万至4万人遭受心理性厌食症的困扰,其中青少年的比例高达90%。该修正案还规定:若经纪公司或时尚品牌违法,将被处以最多六个月的监禁和欧元的罚款。如今在学术界,厌食症不但成为一个医学课题,更是一个性别哲学话题。
毫无疑问,厌食症产生于一个人对自己身体的不满,和对“理想”的寻求。根据哲学现象学理论,身体障碍是许多更加复杂的障碍的反应,倘若我们试图分析厌食症这类身体障碍,就必须先了解身体意象(bodyimage)的概念。身体意象是一个人自我概念的基础部份,在自我意识中最早萌生,表现为个体对自己身体的认知和评价,由人们对自己身体的知觉、情感态度、概念和信仰系统构成。身体意象更多地来自社会和文化的影响,例如在父权制文化中,女性会不自主地接受男性对女性身体形象的认知或期待,或是把“三寸金莲”“螓首蛾眉”,或是把“杨柳细腰”“丰乳肥臀”作为理想身体的摹本来仿效。即使在当代社会,一些时尚媒体还在逢迎男性对“骨感美”的喜好,迫使女性为了就业、婚恋和着装而不停地节食和减肥。
虽然目前尚没法证明欧美国家厌食症发病率的爬升与时尚媒体塑造的女性“以瘦为美”的形象有关,但从公共健康,特别是女性健康着眼,社会和女性必须改变这1观念。年3月,以色列正式通过法律制止体重过轻的模特在广告中出现,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有相干立法的国家。尔后在西班牙、意大利、巴西和智利等国的时尚界也都出台规定,限制模特体型过瘦。在当代学术界,如今,身体意象已成为一个被心理学、医学、精神病学、哲学和性别研究广为接受的概念,人们常常用它来分析神经性厌食症和饮食失调等障碍。
探究女性“厌食症”的社会文化因素女性主义学者苏珊·波尔多认为,在西方文化中,厌食症体现出三个文化轴线:其一是身心二元论轴线。在从柏拉图到笛卡尔以来的西方哲学概念体系中,身体一直被看成是外在的和邪恶的,具有难以克服的局限性。其二是控制轴线。西方哲学一直教导人们努力地控制自己的生活,而事实上这类生活在许多方面是失控的。女性为何会患上厌食症?由于她试图通过控制饮食来取得在其他方面没法得到的成就感。其3是性别和权利轴线。在西方“父权制”文化中,具有一种赞美女性身材的修长,并把它与女性的性感联系在一起的偏向。而肥胖通常是“懒散”“愚昧”和“生活不控制”的代名词。
波尔多的这1观点与女性主义哲学家琼·斯科特对社会性别的解释不谋而合,后者认为社会性别具有四个相干因素——具有多种表现形式的文化意味;对象征意义作出解释的规范;社会的组织形式和主体的认同。因此,无论是“骨瘦如柴”的骨感还是“厌食症”的障碍都是权利和文化为女性穿上的“束身衣”,表面上看来只是束缚了女性的身体,实则却是对女性自由、权利,和身体体验、自主性和主体性的限制。使人遗憾的是,许多女性却在不自觉中盲目地跟风减肥,并不惜以伤害健康为代价。
美国哲学家肖恩·加拉赫和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女教师梅特·韦弗认为,对身体意象的研究需要辨别3种意向因素:主体对自己身体的知觉体验;主体对身体一般概念的理解,包括民间看法或科学知识;主体对自己身体的情感态度。明显,其中的概念和情感因素是受各种文化和人际关系因素影响的,但在许多方面,它们的内容却来自知觉体验。根据国内学者的最新研究,知觉是指我们通过各种感觉器官所取得的对事物和外部世界的意识感知。而知觉经验则具有某种现象特点,使人能够体验到一种“那究竟像甚么”的感觉。这类现象特点与意识及意向性之间具有深入的内在关联。
在当代哲学对知觉体验的讨论中,
治疗白癜风多少钱哈尔滨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