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神经性厌食 > 厌食症状 > 精神病学总结

精神病学总结



第一章精神病学总论

1、精神障碍(mentaldisorder),旧称精神疾病(mentaldisease):是指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是伴有主观痛苦体验和社会功能损害的个人情绪、认知和行为改变。

2、精神病学(psychiatry):是医学门类中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精神障碍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和预防。医院精神病学、医院精神病学、社区精神病学。

3、精神病学简史(革命内容,代表人物,时间)

⑴第一次革命:给患者以人道对待。法国精神病学家比奈尔(Pinel,年—年)在年去掉精神病患者身上的铁链,主张人道对待患者。

⑵第二次革命:精神障碍分类体系的建立。20世纪初期,德国克雷丕林详细描述了早发性痴呆和噪狂症的临床特点、病程和预后,以及妄想痴呆与妄想狂的区别。在他所著的精神病学中,对精神疾病作了系统的分类,为精神病的分类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⑶第三次革命:心因性病因论与心理治疗。犹太裔奥地利人弗洛伊德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的心理分析学派,利用自由联想和梦的解析去了解人类的心理症结,并奠定动力精神医学的基础,弗洛伊德的成就将精神医学带入心因性病因论的研究范畴。

⑷第四次革命:世界精神卫生运动展开。美国人比尔斯(C.W.Beers),年,他写了一本自传体著作,取名为《自觉之心》年美国心理卫生协会成立,年召开了首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开始重视精神障碍的预防。①比尔斯与美国心理卫生协会;②第一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年5月5日)。

⑸第五次革命:生物精神医学发展。抗精神病药物的问世是精神病学的一个新的里程碑。自从发现了抗精神病药物,人们研究其药效机制进而研究神经介质与脑中各受体之间的关系.以及精神障碍发生的生物学机制,使得精神障碍能够以科学及客观的方法诊断和治疗。

4、不同精神障碍中,心理社会因素扮演不同角色:

①作为原因因素在精神障碍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如反应性精神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适应障碍等;

②作为相关因素影响精神障碍的发生、发展,如神经症、心理生理障碍,以及精神分裂症等;

③在躯体疾病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如心身障碍。

第二章精神障碍的症状学

1、精神症状的共同特点:

⑴症状的出现不受患者意识的控制⑵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失

⑶症状的内容与周围客观环境不相称

⑷症状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

2、内感性不适与内脏性幻觉的区别

内感性不适,又叫体感异常(senestopathia):是躯体内部发生的各种不舒适和(或)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但患者不能明确指出具体不适的部位。见于神经症,精神分裂症,抑郁状态,躯体障碍。

内脏性幻觉(visceralhallucination):固定于某个内脏或躯体内部的异常知觉,一般能确定异常感觉的部位。见于精神分裂症及抑郁症。

3、思维化声,又称思维鸣响(audiblethought,thoughtecho):旧称读心症:患者体验到自己的思想被声音重复或在头脑里回响,即思想变成了清晰可辨的言语声。

4、妄想是病与非病的“分水岭”。

妄想是在一种参照系中的僵化状态(排除了超越至另一参照系中的可能);当“哥白尼的转折”不再能实施并因而束缚住自身时,妄想开始了,患者变成了中心人物;妄想可与健康的特性并存。

5、自知力是病情变化的“晴雨表”(一般精神症状消失在前,自知力恢复在后。)

包括三个层次:认识到自己的症状不是客观现实;是由于精神疾病所致;需要治疗。

第三章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1、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组病因未明的常见精神病,具有感知、思维、情感、意志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的不协调或脱离现实为特征。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多完好,病程多迁延,部分患者可发展为精神活动的衰退。

2、临床类型和临床症状群

(1)传统临床分型

①偏执型:以相对稳定的妄想为主,往往伴有幻觉。情感、意志、言语、行为障碍不突出。较少出现显著的人格改变和衰退,但幻觉妄想症状长期保留。

②青春型:以情感改变为突出主要表现,情感肤浅、不协调。思维破裂,言语内容松散、不连贯,令人费解,有时会伴有片断的幻觉、妄想。行为不可预测,缺乏目的。病情进展迅速,预后欠佳。

③紧张型:以明显的精神运动紊乱为主要表现。可交替出现紧张性木僵与紧张性兴奋,或自动性顺从与违拗。

④单纯型:早期多表现类似“神经衰弱”的症状,逐渐出现日益加重的孤僻退缩、情感淡漠、懒散、丧失兴趣、社交活动贫乏、生活毫无目的。

⑤未分化型: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有明显的阳性症状,但又不符合偏执型、青春型和紧张型的诊断标准的一组患者。

(2)阳性及阴性症状分型(20世纪80年代,Crow提出按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分型):

 ①Ⅰ型(阳性症状为主) 

②Ⅱ型(阴性症状为主)

③混合型(Ⅰ型和Ⅱ型混合型)

3、E.Bleuler将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归纳为基础症状和附加症状。

(1)基础症状包括:联想障碍、情感障碍、矛盾症状和内向症,有4A之称(association,affect,ambivalence,autism)

(2)附加症状包括:幻觉、妄想及动作行为障碍。(除了基础症状以外的所有症状)

4、精神分裂症的诊断要点:

⑴在无意识障碍及智能缺损背景下出现以思维障碍为主的一系列精神活动紊乱。

⑵多发病于青壮年,隐袭起病,缓慢进展,呈现持续性,进行性疾病过程。

⑶临床表现具有精神分裂的特征性症状。

⑷随病程进展可出现人格改变,精神活动常有趋于衰退的倾向。

⑸自知力缺失,家族史阳性和病前的分裂性人格特征是诊断的参考依据。

⑹一般无躯体病和神经系统的病理基础,化验及特殊检查结果亦无阳性所见。

第四章器质性精神障碍

1、谵妄(delirium):是一组表现为急性、一过性、广泛性的认知障碍,尤以意识障碍为主要特征,因急性起病,病程短暂、病变发展迅速,又称为急性脑病综合征(acutebrainsyndrome)。

2、痴呆综合征(dementia):是较严重的、持续的认知障碍,临床上表现为全面性智能衰退,包括记忆、思维、理解、计算,乃至言语能力都受到损害,并因此影响到工作、社交及日常生活的功能,伴有不同程度的人格改变,但意识并无异常。因起病缓慢,病程较长,故又称慢性脑病综合征(chronicbrainsyndrome)。

3、痴呆综合征临床表现

⑴记忆障碍:近期记忆损害为主,后期远事记忆也渐衰退;严重记忆力损害造成定向力紊乱

⑵抽象思维能力障碍:包括判断、推理、概括、计算等智力活动明显减退。

⑶伴发的精神症状

①思维联想与思维内容障碍:思维贫乏、片断的妄想

②人格改变:多数为原有性格特点的病态演变,少数向相反方向发展

③情感障碍:高级情感的丧失,原始情感占优势淡漠、欣快、焦虑、抑郁、易激惹

④意志行为障碍:意志减退、本能意向占优势、各种行为障碍

⑤感知觉障碍:躯体性及内脏性感觉减退

4、原发躯体疾病的生物学因素直接作用

⑴能量供给不足

⑵脑缺氧

⑶细菌毒素作用

⑷水电解质代谢与酸碱平衡紊乱、内分泌激素的变化与维生素不足

⑸应激反应

⑹中枢神经递质改变

⑺个体易感性

5、AD临床表现

第一期(早期):1~3年,以近记忆障碍、学习新知识能力低下、视空间定向障碍、缺乏主动性,生活自理或部分自理

-CT/MRI:正常

-EEG:正常

第二期(中期):2~10年,智能与人格改变日益明显,出现皮质受损症状,如失语、失用和失认,也可出现幻觉和妄想。神经系统可有肌张力增高等锥体外系症状。生活部分自理或不能自理

-CT/MRI:正常或脑室扩大,脑沟增宽-EEG:背景节律缓慢

第三期(后期):8~12年,呈明显痴呆状态,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有明显肌强直、震颤和强握、摸索反射,大小便失禁,可出现癫痫样发作

-CT/MRI:脑室扩大,脑沟增宽

-EEG:弥漫性慢波

预后不良,部分进展较快,最终常因营养不良、肺炎等并发症或衰竭死亡

第五章心境障碍

1、心境障碍(mooddisorder)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affectivedisorder):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精神障碍。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情感异常高涨或低落,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严重者可有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大多数病人有反复发作的倾向,经治疗缓解后或发作间期精神状态基本正常,但部分患者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2、临床表现:躁狂发作;抑郁发作;混合发作;恶劣心境障碍

3、躁狂发作

⑴典型症状:情绪高涨、思维活动加快和意志行为增强(“三高症状”)。

⑵一般症状:情感高涨;思维奔逸;精神运动性兴奋;随境转移;夸大观念或夸大妄想;睡眠障碍;其他症状

4、抑郁发作

⑴典型症状:情绪低落、思维活动缓慢和意向行为降低(“三低症状”)。

⑵一般症状:情感低落;思维迟缓;精神运动性抑制;消极观念和自杀行为;思维内容障碍;生物性症状(睡眠障碍;晨重夜轻;食欲减退与体重降低;其他生物性症状);其他症状

第六章神经症性与分离性障碍

1、神经症的共同特征

⑴起病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⑵病前有一定的素质和人格基础

⑶症状表现为脑功能失调症状、情绪症状、强迫症状、疑病症状、躯体不适症状等,无器质性基础,无精神病性症状⑷有相当的自知力,疾病痛苦感明显

⑸社会功能相对完好⑹病程多迁延

2、广泛性焦虑(generalizedanxietydisorder):是一种以缺乏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提心吊胆及紧张不安为特征的焦虑症,并有显著的自主神经症状,肌肉紧张,及运动性不安。病人因难以忍受又无法摆脱而感到痛苦。

3、恐惧症(phobia):是一种以过分或不合理的惧怕外界客体或处境为主的神经症。病人明知没有必要,但仍不能防止恐惧发作,恐惧发作时往往伴有显著的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病人极力回避所害怕的客体或处境,或是带着畏惧去忍受。

4、强迫症(obsessive-







































北京白癜风医院
北京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pzegp.com/yszz/7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