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神经性厌食 > 患病危害 > 西药药二20题

西药药二20题



(一)习题

1.按照作用强度由小到大排序正确的是(单选)

A洛伐他汀、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

B辛伐他汀、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

C阿托伐他汀、洛伐他汀、辛伐他汀

D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洛伐他汀

E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

2.监测他汀类药所致肌毒性的临床指标是(单选)

A乳酸脱氢酶

B尿淀粉酶

C碱性磷酸酶

D肌酸激酶

Eγ-谷氨酰转移酶

3.属于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的是(单选)

A阿托伐他汀

B非诺贝特

C阿昔莫司

D依折麦布

E烟酸

4.属于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第Ⅲ类)的抗心律失常(单选)

A维拉帕米

B胺碘酮

C美西律

D拉贝洛尔

E普鲁卡因胺

5.丙磺舒属于(单选)

A抑制粒细胞浸润,选择性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药

B抑制尿酸生成药

C促进尿酸排泄药

D促进尿酸分解药

E其他类

F以下抗痛风药,根据作用机制

(一)解析

1、正确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他汀类作用强度。无论体外或动物体内试验均证明辛伐他汀强于洛伐他汀和普伐他汀,氟伐他汀和阿伐他汀均强于辛伐他汀。

2、正确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他汀类药物的用药监护。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总体安全性良好,获益远大于用药风险,但对不同个体强化他汀药治疗时应考虑肝肾、肌肉、血糖等诸多方面的副作用。调节血脂药具有肝毒性、肌毒性,长期服用者中有2%可发生肝损伤,表现为无症状性、肝脏氨基转移酶ALT及AST一过性升高,约有0.01%可发生横纹肌溶解症和急性肾衰竭。因此,服用者应定期检测肝功能和肌酸激酶(CK),长期服药者应当3~6个月监测1次,调整药物剂量者应当1~2个月监测1次。不同的他汀类药物的严重肌肉不良事件发生率存在差异,但总体发生率低。无症状的轻度CK升高常见。如患者出现肌痛、肌无力等肌肉症状并伴CK升高超过正常值10倍者,应及时停药。故答案为D。

3、正确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调节血脂药的分类。临床上供选用的调脂药物可分为:(1)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目前已用于临床的有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选项A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和匹伐他汀等。(2)贝丁酸类,目前用于临床的有吉非贝齐、选项B非诺贝特、苯扎贝特、环丙贝特。(3)烟酸类,加选项E烟酸、选项C阿昔莫司。(4)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如选项D依折麦布。(5)多烯不饱和脂肪酸。

4、正确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及代表药物。

5、正确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抗痛风药的分类及代表药物。抗痛风药根据其作用机制分为四类:(1)抑制粒细胞浸润,选择性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药(秋水仙碱)。(2)抑制尿酸生成药(别嘌醇、非索布坦)。(3)促进尿酸排泄药(丙磺舒、苯溴马隆)。(4)促进尿酸分解药(拉布立酶、聚乙二醇尿酸酶)。

(二)习题

1.易引起顽固性干咳的抗高血压药是(单选)

A普萘洛尔

B卡托普利

C氯沙坦

D氨氯地平

E米诺地尔

2.关于ARB的应用,说法错误的是(单选)

A非甾体抗炎药可以减弱ARB的作用

B麻黄碱可其降低抗高血压药的疗效

C对正在服用利尿剂的患者,开始使用ARB可能导致血压骤降

D长期使用ARB可使血钾水平升高

E肾功能减退加重(如血肌酐35%)时,需立即停药

3.下列降压药中属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的是(单选)

A左旋氨氯地平

B地尔硫卓

C坎地沙坦

D阿利克仑

E甲基多巴

4.可乐定的降压机制是(单选)

A激动中枢突触后膜和外周突触前膜α2受体

B阻断α1受体

C影响NA释放

D扩张血管

E激动外周α1受体

5.突然停药可导致反跳现象的是(单选)

A可乐定

B哌唑嗪.

C氨氯地平

D硝酸甘油

E拉贝洛尔

(二)解析

1、正确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卡托普利不良反应。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属于此类)典型不良反应:常见长期干咳(发生率约20%)、胸痛、上呼吸道症状(鼻炎)、血肌酐和尿素氮及蛋白尿高、血管神经性水肿、味觉障碍(有金属味)。对已接受多种或大剂量利尿剂(如呋塞米80mg/d),对伴低钠血症、脱水、低血容量、严重心力衰竭者在首剂治疗时可能出现严重低血压。故本题选B。

2、正确答案:E

解析:本题考查ARB的用药监护内容。ARB的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肾功能减退一过性的加重(如血肌酐35%),但不必进行处理,很快会恢复。

3、正确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抗高血压药作用机制。目前国内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angiotensionⅡreceptorantagonist,ARB)已有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替米沙坦、坎地沙坦、依普罗沙坦、奥美沙坦等,以及ARB复方制剂,如氯沙坦氢氯噻嗪、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缬沙坦氢氯噻嗪片等。AB属于钙离子拮抗剂;D属于肾素抑制剂;甲基多巴是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激活血管运动神经中枢α2受体,减少交感神经冲动传出,降低血压。故本题选C。

4、正确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可乐定作用机制。可乐定和甲基多巴是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激活血管运动神经中枢α2受体,减少交感神经冲动传出,降低血压。故本题选A。

5、正确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硝酸甘油注意事项。硝酸甘油不应该突然停药,以避免反跳现象。故本题选D。

(三)习题

1.达比加群酯的作用特点不包括(单选)

A选择性高

B不会引起血小板减少

C抗凝效果与剂量呈非线性

D可灭活与纤维蛋白结合的凝血酶

E长期口服安全性较好

2.肝素体内抗凝最常用的给药途径是(单选)

A口服

B肌肉注射

C皮下注射

D静脉注射

E舌下含服

3.下列药物中不属于凝血因子Ⅹ抑制剂的是(单选)

A依诺肝素

B磺达肝葵钠

C依达肝素

D阿哌沙班

E利伐沙班

4.关于华法林的描述,错误的是(单选)

A口服华法林真正起作用至少需3天

B应用过量易致出血

C长期服用可增加女性骨质疏松骨折的风险

D用药期间进食富含维生素K食物应尽量稳定

E不易同服部分活血化瘀的中药饮片

5.属于直接凝血酶抑制剂的是(单选)

A双香豆素

B华法林

C依诺肝素

D达比加群酯

E磺达肝癸钠

(三)解析

1、正确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达比加群酯的作用特点。达比加群酯的作用特点包括:(1)选择性高,可作用于凝血途径单酶的某一部位,同时抑制凝血酶活性时不依赖于ATⅢ和肝素辅助因子Ⅱ的参与。(2)与肝素相比,直接凝血酶抑制剂不被血小板所灭活,有抑制凝血酶诱发的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且不与血小板因子Ⅳ结合,在血栓附近仍有良好抗凝作用,治疗剂量下不会引起血小板减少。(3)对凝血酶的灭活作用和凝血酶的纤维蛋白的结合点无关,与纤维蛋白结合的凝血酶仍可被灭活。(4)较少与血浆蛋白结合,抗凝效果与剂量(以APTT为准)有较好的线性,可以预测抗凝效果,无需监测INR。(5)长期口服安全性较好,抗凝作用与维生素K无关,与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少。故选C。

2、正确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肝素的注意事项。肝素口服无效,不宜肌内注射,因肌内注射可致注射部位血肿,可采用静脉注射,静脉滴注和深部皮下注射。故本题选D.

3、正确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凝血因子Ⅹ抑制剂的代表药物。凝血因子Ⅹ抑制剂:可间接或直接地抑制凝血因子Ⅹa,并与抗凝血酶Ⅲ结合,形成构象改变,使凝血酶抗Ⅹa因子活性增强倍,阻碍凝血酶(凝血因子Ⅱa)产生。前者包括磺达肝癸钠和依达肝素,后者有阿哌沙班和利伐沙班。磺达肝癸钠不干扰血小板因子Ⅳ和血小板,致血小板减少症风险低,血浆半衰期21h,极少引起出血。A属于低分子肝素。故本题选A。

4、正确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华法林用药监护。华法林开始起效须依赖于体内已合成的凝血酶原因子Ⅱ明显下降,而凝血酶原因子Ⅱ半衰期为72h。所以,口服华法林真正起抗凝作用至少需要3天,抗凝最大效应时间为72~96h,抗血栓形成的最大效应时间为6天。因此,难以应急,对急需抗凝者应同期优选华法林+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慢效+速效),肝素最大作用时间是2min,一般在全量肝素出现抗凝作用后,再以华法林进行长期抗凝治疗。同时其疗效于给药5~7天后才可以稳定,维持量须观察5~7天。注意华法林所致的出血:华法林应用过量易致出血,当INR>4时出血危险性增加,INR>5时危险性急剧增加。如出现抗凝过度、INR超标,高危出血倾向,应减量或停服,监测INR降至目标范围再从小剂量开始应用。华法林的抗凝血作用和效应能被维生素K1(植物甲萘醌)所拮抗,大剂量维生素K1(大于5mg)可抵抗华法林的作用1周以上,聚集在肝脏的维生素K1可通过旁路被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所还原,在用药期间进食富含维生素K食物应尽量稳定。富含维生素K绿色果蔬有葡萄柚、芒果、大蒜、生姜、洋葱、海藻、海带、豆奶、豆腐、菠菜、甘蓝、胡萝卜、蛋黄、猪肝、绿茶、椰菜、芽菜、包心菜、油菜籽油、合掌瓜、黄瓜皮、芥蓝叶、莴苣叶、绿芥菜、柑榄油、荷兰芹、开心果、紫薰衣草、黄豆、豆油,长期服用可引发华法林的并发症。影响华法林的剂量。对联合具有活血化瘀功能的中药饮片,有增加大出血的风险,在服用华法林期间不宜服用。长期服用华法林者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比未用者高25%,且仅男性长期服用华法林后骨折危险增加,而女性服药后并无相关危险。故本题选C。

5、正确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抗凝血药的分类。临床上常用的抗凝血药有:(1)维生素K拮抗剂:双香豆素、双香豆素乙酯、新抗凝、华法林。(2)肝素与低分子肝素:依诺肝素、那屈肝素、替他肝素、达肝素。(3)直接凝血酶抑制剂:水蛭素、重组水蛭素、达比加群酯。(4)凝血因子Ⅹ抑制剂:磺达肝癸钠、依达肝素、阿哌沙班、利伐沙班。故选D。

(四)习题

1.多巴胺滴速必须减慢或暂停的指征不包括(单选)

A尿量减少

B舒张压不成比例升高

C心率加快

D心律不齐

E皮疹

2.强心苷中毒最早出现的症状是(单选)

A色视

B厌食、恶心和呕吐

C眩晕、乏力和视力模糊

D房室传导阻滞

E神经痛

3.血浆半衰期最长的强心苷类药物(单选)

A地高辛

B洋地黄毒苷

C米力农

D多巴酚丁胺

E毒毛花苷K

4.成人口服地高辛的常用量为()mg(单选)

A0.02~0.03

B0.03~0.04

C0.~0.5

D0.5~0.75

E0.75~1.25

5.属于钙通道阻滞剂(第Ⅳ类)的抗心律失常药是(单选)

A维拉帕米

B胺碘酮

C美西律

D拉贝洛尔

E普鲁卡因胺

(四)解析

1、正确答案:E

解析:本题考查多巴胺不良反应的监测。静脉滴注多巴胺时,应依据血压、心率、尿量、外周血管灌注及异位搏动出现与否等控制滴速和时间,当休克纠正后应减慢滴速,遇到周围血管过度收缩而引起舒张压不成比例升高以至脉压减小或出现尿量减少,心率增快或出现心律失常,滴速必须减慢或暂停滴注。

2、正确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强心苷中毒症状。胃肠道症状是洋地黄中毒的信号,用药患者出现厌食、恶心、呕吐或腹痛等消化道症状。精神-神经症状发生在胃肠道症状之后或心律失常时,少数患者主要表现为心力衰竭加重,心脏毒性的表现是发生新的心律失常。故本题选B。

3、正确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强心苷类药物作用特点。地高辛半衰期为36h;洋地黄毒苷的半衰期为7天以上,体内消除缓慢;毒毛花苷K:也属于速效强心苷。口服不易吸收,主要采用静脉给药。起效时间(10~15min)和作用持续时间(2~3h)均比去乙酰毛花苷更快,排泄也快。该药在体内不被代谢,以原形药物经肾脏排出,蓄积性低。为速效、短效型强心苷。故本题选B。

4、正确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地高辛的用药剂量。口服:成人常用量一次0.~0.5mg,一日1次,7日可达稳态血浆浓度;若快速负荷量,可一次0.25mg,每隔6~8h给予1次,总剂量一日0.75~1.25mg;维持量一次0.~0.5mg,一日1次。儿童一日总量:早产儿0.02~0.03mg/kg;新生儿0.03~0.04mg/kg。

5、正确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及代表药物。

本文章来自于网络

图片来自于网络

赞赏

长按







































治疗白癜风北京医院
北京专门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pzegp.com/hbwh/12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