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神经性厌食 > 患病危害 > 第期专访医院李锦平准
第期专访医院李锦平准
神外前沿访谈录
第期
神外前沿讯,后循环部位的脑血管病变发病率很低,而且无论开颅手术还是神经介入,都是治疗风险高,手术难度大的“准手术禁区”。但另外一方面,这类疾病往往能明显的从手术治疗中获益,这就要求术者首先要对手术适应症和手术方式有准确的判断,是否应该手术,是选择开颅手术还是介入手术?
就此话题,近日,首都医科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李锦平教授接受了神外前沿新媒体的访问,访谈内容如下:
神外前沿:以颅内动脉瘤为例,后循环在脑血管病中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李锦平:后循环动脉瘤本身的发病率比较低,在整个动脉瘤里大约占10%左右,最常见的是基底动脉顶端的动脉瘤,约占90%,手术通过翼点、额眶颧入路、颞下入路也都能达到。但因为手术位置确实比较深,手术过程中,如果术中调整动脉瘤夹或者是一些出血之后,处理起来确实比较困难和危险。
我们觉得这一部分基底动脉动脉瘤还是做介入治疗好一些,但介入的问题就是复发率比较高。对于发生率比较低的如PICA(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手术治疗还是相对较好的,因为PICA起始部的,我们通过手术是可以达到的,而且对于PICA动脉可以很好地保护,所以还是比较安全的。
神外前沿:后循环除了动脉瘤以外,还有哪些脑血管病?
李锦平:后循环动静脉畸形,我们叫幕下的动静脉畸形,发病比例也不高。幕上的动静脉畸形可能出现癫痫、头疼、神经功能障碍等症状,但是后循环动静脉畸形一般以出血和急性脑积水为主。如果早期进行及时的处理,预后还是很好的,因为它对于一些功能区比如运动区、语言区、思维等的影响都不大。即便早期病人昏迷了,但只要及早进行了血肿清除,切除畸形,病人还是可以恢复得非常好的。
前几年我们做了一例后循环动静脉畸形合并动脉瘤的病人,34岁,送来的时候已经非常危重了,处于濒死阶段。我们急诊做血管造影的过程中,病人呼吸心跳就停止了,就急诊做脑室外引流术,造影发现是小脑上动脉和PICA供血的一个动静脉畸形合并动脉瘤,于是我们急诊开颅,把血肿清除了,畸形动脉瘤也都切除了。术后病人经过大概两个月的治疗,生命体能也逐渐稳定了,后期神智也清楚了。
神外前沿:都是做了开颅吗?
李锦平:这个病人没有做介入,但是我们有介入成功的例子。病人22岁,没有脑疝,但已经是昏迷状态,我们一看就是小脑血肿,做造影发现是PICA供血的动静脉畸形。
我们先进行栓塞,但是由于栓塞材料会直接随引流静脉引流到横窦和乙状窦,我们担心阻塞重要的静脉,就停止了部分栓塞,立即去手术室进行急诊手术。我们发现一部分供血动脉是阻断了,但是还有一些残留的供血动脉和畸形,引流静脉还是红色的。我们将其在显微镜下切除之后,引流静脉就变成蓝色了。术后复查造影显示病人恢复得很好,没有任何后遗症。
神外前沿:可不可以笼统地说后循环发病率都不太高,但是对手术要求还是很高的?
李锦平:对,它留给你的时间很短,需要尽快手术,因为小脑的腹侧就是脑干,中脑、桥脑、延髓,这些都是人体最重要的生命中枢,是一个把所有中枢信号向全身传导的系统,包括呼吸心跳。如果时间长了,压到了延髓,很可能突然呼吸心跳停止,就没有任何机会抢救了。
神外前沿:后循环仍然是现在脑血管病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李锦平:确实是,特别是深部的、脑干附近的,包括脑干的动静脉畸形,仍然属于禁区,无论是栓塞还是手术,风险和难度都比较大。
神外前沿:在您的工作中,后循环动脉瘤夹闭是如何处理的?
李锦平:后循环我们做的手术例数并不多,体会就是手术位置很深,在动脉瘤夹的选择上会比较困难,因为空间非常狭小,可能你有很多想法,比如觉得用这个夹子好或者那个夹子好,但结果可能只有直夹子能用得上。
附录课件受访者简介李锦平教授,现任首都医科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医疗系,医院神经外科工作。师从著名神经外科专家赵继宗院士,年获得首都医科大学硕士学位,年获得博士学位。年作为访问学者先后在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BJC医院和圣路易斯大学医学院学习深造,深入研究颅内动脉瘤及脑血管畸形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以及颅内外血管搭桥技术。以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为主要研究方向,擅长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的手术治疗。对于颅内肿瘤、椎管内肿瘤及颅脑损伤的手术治疗有丰富的经验。年7月做为援外医疗队副队长援助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共医院半年,成功地完成了颅内动脉瘤、听神经鞘瘤、胶质瘤、髓母细胞瘤等神经外科手术,圆满地完成了援外医疗任务。在学术任职方面担任中国卒中学会外科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神经外科血管病学组委员;北京神经科学学会理事;北京医师协会神经外科专科医师分会委员;首都医科大学脑血管疾病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副主任。参编论著一部,发表学术论文数篇。
往期访谈向上滑动阅览[第期专访]医院李文斌:神经肿瘤综合病区积极发展临床试验每年计划完成10个以上
[第期专访]医院张晓龙:多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致死率为零未来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