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神经性厌食 > 厌食病因 > 讲座回顾做智慧父母不良情绪的识别与应

讲座回顾做智慧父母不良情绪的识别与应



本文整理了7.26日由刘春文主任带来的阳光心旅公益讲座中:“情绪与不良情绪”、“不良情绪的种类”以及“五种常见不良情绪的识别”三大部分,字数较多,同样干货多多,需要耐心阅读喔~

情绪

我们了解不良情绪,首先应该了解正常情绪。

情绪是一种心理活动,并且一定伴随着生理活动,二者密切相关。当你高兴的时候,你的心跳血压都会变化;当你愤怒的时候,也会有相关的生理变化。所以情绪和生理总是相伴随的,生理疾病会伴随着情绪问题,情绪问题也会伴随着生理疾病,这两者是分不开的。

情绪具体是什么呢?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一种态度的主观体验。态度,我们知道属于一种性格特征,就是你成年到现在,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那这种态度会影响到你的情绪。现有的态度对客观事物会做出相应不同的反应,这种反应其实就是你的情绪。情绪有主体主观因素影响,也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主体因素主要是你的需要,受你的情感个性、认知、意志的影响,在成长过程中慢慢建立起来。不同的需要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有一部分自卑的人的需要就会很强大。需要决定你的情绪。

不良情绪

什么是不良情绪呢?看一下这几条:首先是与现实刺激不相符的情绪变化。现实刺激,我们通常讲情绪是由客观事物所引发的。那么这种客观事实发生之后,所带给你的情绪变化,我们大多数人会有一个简单的判断:这个情绪是否正常。比如说,家里有人去世,你会哭,哭的很伤心,但如果家里人生病了,你也哭的很伤心,哭的死去活来,就有点不太正常了。我们可以大致判断,你的情绪变化是否在正常范围之内,如果是超出了我们能够理解的正常范围之内,那可能就是一种不良情绪。

第二个是没有原因出现的,大部分情绪是受外界环境刺激,但有时候情绪波动可能是没有原因的,出现这种情绪波动,可能不是单纯心理上的问题了,我们要去追溯到生理了。或者是情绪波动比较大,难以自控,经常伴有一些冲动行为,比如说我们常见的自残行为。像这样的一些表现,我们都称它是一种不良情绪。

常见的不良情绪大概有以下几种类型:

1、焦虑和抑郁是我们常见的一些情绪变化或情绪障碍;

2、心情高涨、表现的比较愉快,这个是大家见得比较少的,有时候你见到了不一定知道他是心情高涨。因为比较明显的心情高涨,会易激惹,就是稍微一点刺激就会导致情绪大的波动,会发火,会发脾气,我们叫易激惹;

3、病理性恐惧,为什么要加上病理这两个字?因为恐惧本身是正常的,每个人都会有恐惧,就像我们在座的谁不恐惧。那这种病理性恐惧指的是超出正常范围的,大部分人都不怕的,你怕的要死,刺激与恐惧完全不相称的,我们称之为病理性恐惧;

4、情感不稳定、情绪反复无常、情绪喜怒无常;

5、病理性激情;

6、述情障碍。

01

第一种:病理性激情

它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强烈而短暂的情感爆发状态,伴有冲动和破坏性,事后不能完全回忆,这是重点。前面它的初期环境和我们平常见到的很多不良情绪是一样的,突发的暴怒、突发的情绪不良,甚至会毁物,有的会伤人,更严重的会杀人,在我之前的临床经验中就见到过,把人给杀了,过了一会醒过来:“诶,他怎么死了”。

这种情况主要见于癫痫的病人。在印象当中癫痫病人一般是抽风,其实这只是癫痫的一类大发作,癫痫有很多精神运动性的发作,也有许多单纯情绪性的问题。癫痫病人还会表现出一些,类似精神病的会出现幻觉,会妄想,会离家出走,还有被诊断为癔症。因为大脑异常放电后会表现出与脑相关的各种各样的症状。癫痫的发作时意识并不清楚,有时也会有这样的情绪波动,通常是爆发状态,常伴有冲动或破坏行为,但不是所有的都有,只是有一部分情况下。

病理性激情除了癫痫,还有一些是精神发育不全,就是大脑发育上出现一些问题,最常见的是脑炎。小孩有脑炎会影响到大脑的发育,或者其他因素影响到大脑的发育,他也会出现一些情绪上的变化,就是病理性激情。

02

第二种:述情障碍

这是8几年时精神病学家提出的概念。意思很好理解,不会表达自己的感受。我们在座的有谁不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当你高兴的时候你会笑,当你悲伤的时候你可能会哭,当你愤怒或生气的时候,可能会发泄一下,会感受到自己内心的体验是开心还是不开心的。有一部分人没有这样的体验。他们也会愤怒、喜悦、高兴,但是他们的体验不明显,或者是没有,表面上情绪平淡、波澜不惊。

一项加拿大年做的神经影像学的研究,PTSD的脑扫描研究,发现患者大脑中负责自我意识的部分没有任何活动。主要是内侧前额叶、前扣带回、枕叶、脑岛都是暗的。正常会变亮,但是受到创伤打击的人,这部分是暗的,只能有一个解释,这些受到创伤的人,会关闭这部分,避免恐惧的情绪体验。这一类的研究还发现,大概四分之三的神经性厌食症病人,包括一半的暴食症病人,都不能理解他们的情绪感受,而且在描述他们情绪感受的时候表示困难,这部分人很多都存在述情障碍。这种情感表达的欠缺也会表现在恋爱生活中,情感交流会出现一些问题。

这一部分人,当研究者展现生气或悲伤脸的图片时,他们搞不清楚这些人到底感受是什么。加拿大另一个脑扫描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一个试验者告诉他,我不知道我感受是什么,我觉得我身体和头脑是分开的,我生活在迷雾当中,感觉麻木和空虚。他们整体感觉是麻木的,生活在迷雾当中,缺乏真实的感受。述情障碍产生的原因大多是有童年的重大创伤的刺激。治疗是按照PTSD的方案进行。目前比较好的治疗方法有行为疗法、眼动脱敏再加工、暴露疗法等。

青少年有这样的情绪,或者说不会表达,那可能就存在着述情障碍的问题。不能识别自己内部的情绪状态,不能理解别人的需求,也不能很好地照顾自己,包括吃饭或睡觉。像这样的症状,在精神科叫情感平淡,或情感淡漠,这是精神病里比较严重的症状。比如严重精神分裂症的病人,可能患病久之后,可能会有这种情感,面无表情:不管家里面发生什么,都引不起他情感的变化,家里面着火了他不着急,死了人他也不悲伤,这是精神分裂症病人到了后期严重的时候会出现的情感。老人痴呆也会如此。但这种情感出现在青少年身上,它不是精神分裂症,也不是精神发育迟滞,是一个比较重的心理问题。他们可能很悲伤,或者很生气,但他们没法察觉自己的情绪。经常说的话是:“我很好”。

有一些人表现出躯体化的症状。在中学生里面常见的躯体化症状是什么呢?大家可能接触过消化道的症状,常见的是肚子疼,大家注意千万不要把所有肚子疼都可以归为这里面。还有的会发烧,我接诊过患有此症状的大学生,他的表现就是发烧。只要有不快乐的事,他就会发烧,包括考试。他的发烧很明显,小考低烧,大考高烧。这是一个代偿性的反应,自身防御机制的一种反射。美国研究者们做了一个简单的测试,假如说有一辆货车以每小时80公里的速度冲向你,你会有什么感觉?大部分人可能会很害怕和恐惧,而患有述情障碍的人会反应有点迟钝,他会说:“我会怎么样?我会怎么样?我不知道我会怎样。也许会跑掉吧。”他不会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恐惧情感。

03

第三种:情绪不稳定

第三种是情感不稳定,是比较重点要讲述的内容。门诊上比较常见的一些情绪不稳定、喜怒无常、经常要自杀、自残。这种情感不稳定主要是两大方面的原因,一个是神经发育有关的,像智能障碍、神经发育迟滞、智力低下、调控能力比较差;还有一种是智商很高,情商不够,还有一个是自闭症、多动症、运动障碍、抽动症,这些疾病都与神经发育有关。这些病人很多伴随情绪情感不稳定,最后是感觉统合失调,是一种症状,不是一种病,前面所说的病人大部分存在感统失调,但是一些正常的孩子也会有感统失调。很多心理问题存在这样的基础。感统失调主要是感觉在发育的过程中没有统合的好。

大家知道感觉有5部分,就是五官,是感觉器官,所获得的信息在大脑整合。正常人能够得到整合,但是还在在发育过程中因为一些原因会影响到这些感知觉的整合,就是感统失调。官方数据,一年级学生约有三分之一是感统失调。现在社会上也有一些感统失调的培训班,这个培训有必要但是现在很多不完善。比如多动症的孩子,主要特点是注意力不集中,然后是多动。多动症还在很多在17、18岁有情绪上的波动(早的15、16岁),比如冲动性的发作、暴怒,事后会后悔,想控制控制不住,但是多动症孩子进行早期的感统训练会有一些帮助。一些运动障碍的孩子,就是运动不协调,走路快了会摔跤,之前被诊断为艾斯伯格。大部分是可以协调过来的,部分需要训练。这是神经发育的因素;

还有与环境教育相关的人格障碍,早年的创伤、自卑、依恋问题。抑郁障碍最常见的有重性抑郁症、持续性心境障碍(抑郁性神经症)、经前期烦躁障碍。

先来看一下破坏性心境失调,是抑郁障碍的一种亚型。青少年比较常见的是破坏性心境失调。诊断年龄在6-18岁。我今天讲的主要涉及到病,但是大家不需要非得往病上卡。“疾病”是要进行调查才会做出诊断,但发病过程都是长期的。所以我们在咨询过程当中,或者是生活过程中总是会遇到这样的情况。18岁之前有一部分孩子会出现这样的特点:出现与情境不相符合的、不受控制的暴怒等情绪行为的障碍,没有什么太大的刺激,会突发控制不住的暴怒,甚至会虐待动物,打人也有。这个症状和间歇性暴怒障碍很相似,但是不同的地方是:间歇性暴怒障碍在暴怒期间是正常的,而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是持续的,在发作期间心情处于低落状态,比较压抑。过几天,可能又要发作,所以我们称它是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

像这种抑郁障碍怎么治疗?药物治疗加上心理治疗,单纯心理治疗是不够的,因为这种抑郁障碍是跟自身的生理相关,要加强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是抗郁药,我们常用的是氟西汀加上CBT,最好是药物治疗为主,认知行为辅助。

然后是双相情感障碍。特点是在抑郁症状态下既有躁狂发作也有抑郁发作,躁狂发作的特点非常明显:三高,思维变得非常快、情感高涨、意志行为增强,简称三高症状。三低正好是反过来的,如果是三低的话,那就是抑郁发作。在一个人身上,如果一段时间低落的一段时间高涨的,高涨和低落来回的波动的话,我们就称它为双相情感障碍。表面看起来这个很好诊断,也很好理解,但是实际上不容易,因为大部分来访者我们看到的只是抑郁情绪,躁狂发现不了。典型的躁狂很容易识别。可是,在现实生活当中,在临床中看到的不是明显的躁狂,根本就判断不出来,有好多的躁狂表现是什么呢?就是一种容易发怒、情绪波动比较大,有时候会挺好,但是下一句就会发怒。所以,青少年的躁狂、双相障碍大概是百分之一。躁狂发作的主要特点是症状不典型,一般是行为障碍比较突出,永远记得这是主要特点。

双相情感障碍有的有神经发育的基础,就像前面的例子,有的可能会有运动障碍;还有的是小时候有一些创伤,但这种创伤只是诱因而已,真正的原因是生理上的问题。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应该是药物治疗为主,还要用心情稳定剂治疗,有时是心情稳定剂和抗郁药联合使用。必须是专业的精神科医生才能给出有效的方案,其他医生都做不出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案。青少年里这个问题我们发现越来越多,误诊率非常高,误诊的原因是大部分人只看到抑郁。所以很多孩子,临床医生给他用的是抗抑郁药,有一部分用抗郁药后会导致病情加重。因为他抑郁药用了之后会导致这种波动增大,本来就躁狂,又诱发他的躁狂。所以我强调遇上青少年的抑郁,一定要让专科医生诊断一下,他到底是哪一种抑郁,是不是双相情感障碍。

04、

第四种:间歇性的暴怒障碍

第四个是间歇性的暴怒障碍。间接性暴怒障碍和破坏性心境失调两个症状类似,都是不符合情景、突发的、没法控制的一种情绪和行为障碍,这种冲动多数带有攻击性,没法预知,看起来都是过度反应,大家觉得没有什么事,他怎么会发这么大的火,没有太多的刺激他会发这么多火,跟现实本身和受到的挑衅不成比例,这是我们共同的感受。这种暴怒障碍如果比较明显、符合标准,就可以做出诊断,这是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里比较常见的一个诊断。在美国的调查是,间歇性暴怒障碍年患病率是2.7%,终生患病率是5.4%,这个比率还是蛮高的。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一般在儿童晚期或是青少年时期开始发病,特征就是反复的行为爆发、言语攻击或是对财产、动物或其他人的身体攻击。攻击强度超过激惹,比激惹要厉害的多,不能预测,个人也会感到痛苦,但控制不了。如果是能控制的暴怒,那就属于教育的问题了,娇生惯养。

暴怒障碍一般是大于6岁,个性特征是偏向性高、情绪不稳定性高、负性情绪反应大、情绪强度大,具有更多的不成熟防御机制,表演、解离和投射。这个暴怒障碍很多和童年的创伤、虐待或忽视有关。感统失调有些会表现智商很高情商不足,神经发育方面很容易影响情绪调控能力,很容易与人交往时有缺陷,别人发火了自己意识不到,有些孩子是不会调控自己的情绪。成长中很多人要学会慢慢怎么释放、调控情绪。

除了先天发育不足、后天的自卑,还有一方面是依恋关系上面的不足,导致间歇性暴怒障碍。

依恋是孩子探索外界的安全岛,这个安全岛应当是由与他关系最近的人构成,是抚养他、距离近的人。对于大部分家庭来说,这个人应该是父母。父母与孩子这种依恋关系,常见的有:安全依恋、回避依恋、焦虑依恋。这三种依恋都是有效依恋,其中最好的是安全依恋,回避依恋和焦虑依恋将来都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说焦虑依恋,孩子长大之后都会有一些焦虑情绪或者焦虑症出现。缺乏有效的依恋将会带来更大的问题。

还有一种依恋叫做无效依恋,称它为混乱依恋。美国的一项大样本的研究,调查了美国个中产阶级家庭。他的结果是,62%属于安全依恋,15%属于回避依恋,9%属于焦虑依恋,剩下14%属于混乱依恋。另外一项研究结果中也有15%的混乱依恋。

这些研究发现,孩子的性别和先天气质,几乎不影响到他的依恋方式。儿童的气质,有人把它分成:抚养困难型、抚养容易型和中间型,抚养困难型问题可能比较多一些。但这项研究发现,即使是困难型的,并不一定会产生混乱依恋,气质类型与依恋关系并不是直接关系。也就是说,好的气质类型同样可能产生混乱依恋。依恋关系的形成与环境、家庭教育有关,家庭教育是主要的。混乱型依恋关系的表现会从幼儿园开始,或者是暴力倾向,或者神不守舍,或者已经产生一些精神问题。

混乱型依恋者的生理指征:混乱依恋的孩子心率偏高,心率变异性比较明显。正常的心跳都是按一定的节律的,有心理问题的,比如混乱依恋的孩子,他的心跳会发生一些变化,可能间隔不太一样,我们称他心率的变异性。这是我们研究儿童心理,常用的一个客观研究指标。混乱依恋的孩子变异性比较高,压力激素释放的比较多,压力激素释放时血糖血压都会升高。或者是有更低的免疫因子,容易得免疫系统疾病。现在很多疾病都是跟免疫系统有关,儿童也会有很多免疫系统的疾病。

混乱型依恋者的心理因素:混乱依恋之所以会带来这么多生理上的问题,是因为混乱依恋会让孩子产生很多没法解决的困境。父母既是生存需要的提供者,也是恐惧的源头,那么对于孩子来说,既不能靠近,也不能逃走,就会伤心痛苦。在这种痛苦中挣扎,怎么可能不出现问题?自己最亲近的人,既想依恋他,又恐惧他。他们的症状表现为,间歇性的暴怒和情绪波动、进食障碍、暴食症、自杀等等。

人格障碍有先天性因素。比如反社会型的,常见的情绪不稳定性,跟发育有一定关系。大部分是在出生以后,成长过程中,遭受父母的虐待,比如疲于应对父母的问题、家庭暴力和近亲死亡等等,没有安全感,环境造成的。既然是环境造成的,治疗上应该是心理治疗为主。对我们家长和心理咨询师来说,排除是发育、生理问题后,如果确定是环境造成的的话,可以心理治疗。

05

第五种:焦虑

最后谈一谈焦虑。首先要区分焦虑情绪、焦虑症状、焦虑状态、焦虑障碍、焦虑症。焦虑情绪每人都有,大部分是正常的。过度焦虑可能就需要







































怎么样治疗白癜风
小孩白癜风早期症状


转载请注明:http://www.pzegp.com/ysby/15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