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神经性厌食 > 厌食病因 > 厌食症,失控的欲望

厌食症,失控的欲望



怎样治白癜风 http://www.wxlianghong.com/

在推脱不了的生日宴会上,Ta偷偷将蛋糕上的奶油拨去,切下一小块,在众目睽睽之下送进嘴里,Ta感受不到食物的香甜,只觉得在食物顺着嗓子眼儿滑下去的那一刻,自己肚子上的肉又多了一圈,蛋糕到达胃底,也上了心尖。Ta克制不住地去想:蛋糕在消化液里翻滚,逐渐化作一摊糖水,千卡热量被丝毫不剩地释放进血液,Ta不安地捏捏四肢和脸颊,不知道这千卡热量将停留在何处。

蛋糕还在胃里翻滚,焦虑和恐慌愈演愈烈,留给Ta的时间越来越少,Ta再也不能忍了,方法只有一个:冲向厕所,用食指狠狠地捅向自己的喉咙,再反复扣几次,直到一股子酸水奔涌而出,焦虑和恐惧随着这股酸水一泄而空…

如果你曾经有过极端节食减肥并催吐的经历,或许你会对Ta感同身受。当「要么瘦,要么死」成了当代求美者的极端目标,在快速见效的心理预期下,过度节食、戒糖等极端的减肥方式大行其道,无数求美者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摧毁了身体、扭曲了心灵,甚至患上进食障碍(EatingDisorder,ED),连好好吃饭都成为最奢侈的事。

失控的欲望

进食障碍(EatingDisorder,ED)是以进食行为异常为显着特征的一组综合征。这组疾病主要包括神经性厌食症(AnorexiaNervosa,AN)和神经性贪食症(BulimiaNervosa,BN),属于精神类障碍。神经性厌食的主要特征是患者用节食等各种方法有意地造成体重过低,拒绝保持最低的标准体重;而神经性贪食的主要特征是反复出现的暴食以及暴食后不恰当的抵消行为,如诱吐、滥用利尿剂或泻药、节食或过度运动等。

电影《骨瘦如柴》就讲述了一个关于神经性厌食症(进食障碍的一种)的故事,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厌倦食物、恐惧进食、骨瘦如柴是他们共同的特征。在这里,被严格压抑的食欲,最终把人推向极端,好好吃饭,成了他们最大的愿望。

在电影中,20岁的艾伦因家庭、事业、减肥等多重原因患上厌食症,恐惧发胖使她对各种食物的热量了如指掌,她吃的很少,但凡是吃进胃内的,都会被精确的计算出热量,然后再靠相应运动消耗持平。

图片来源:《骨瘦如柴》

长期的能量负平衡使她的健康状况亮起红灯,她比谁都清楚继续下去的后果,但却像着了魔一样停不下来,控制食欲—吃极少的东西—计算热量—过量运动连成了机体的反射弧,医院的病床上醒来,她脑海里的第一件事仍然是捏一捏自己的手臂,直到确认自己依然骨瘦如柴,她才放下心来,苍白的脸上露出满意的笑。

图片来源:《骨瘦如柴》

甚至有人怀孕三个月还在催吐,最终因此流产。

这是病,是单靠意志力难以战胜的病,其之可怕、痛苦、顽固,绝非旁人所能感同身受。

有人瘦骨嶙峋,因严重医院,只能通过鼻饲管强制进食,可当奄奄一息被医生注入营养液时,她的内心依然充满不安,「千卡」,医生给她输入了葡萄糖,她立马算出来热量,清醒后,这个数字一直留在她的脑海里。

图片来源:《骨瘦如柴》

这不是简单的害怕吃多的矫情,也不是想吃就吃的放纵,这是戒不掉的瘾,更是实实在在的病。

而作为被认知较晚的精神疾病,进食障碍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才被精神科重视。

在与食物经历过一番搏斗之后,患者内心是无比空虚的,正常的生活被打破,内分泌的失调让情绪更容易抑郁,睁开眼,只感到生活失去意义,工作、生活、学习……所以曾经热衷的东西都变得寡然无味,只剩下对「瘦」的执着追求,然而这却是一个无底洞,谁也不知道多瘦才能让自己满意。

越瘦越美?

进食障碍的成因有多种,相当一部分与节食减肥的经历有关,当「瘦」成了美丽的必要条件,减肥,也成了爱美之人的必经之路。

反手摸肚脐、A4腰、直角肩、iPhone腿、锁骨养金鱼都是曾经风靡国内微博、抖音、朋友圈的美女标准,女孩儿们纷纷参与这场美丽与身材的竞赛,为的是证明自己足够瘦美。

虽然部分人仅怀着娱乐的心态参与这些挑战,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不切实际、难以达到的审美标准可能会影响某些人对自我价值的判断。

社会对「瘦」的单一而过分的过分推崇,势必对身材普通的人造成社会压力,制定一个单一并难以达到的审美标准,当人们(女性居多)无法达到要求,其造成的负面影响堪比「胖子」、「肥猪」这些消极的形容词。

食色,性也;俊美,人皆求也;当最原始的本能与爱美之心碰撞,当瘦成为美的标配,趋之瘦美,压抑欲望,成了人供认不讳的事实,然而,被压抑的本能并不会消失,而是悄然蓄积,终将以另外一种形式爆发。

尤其是针对未成年女性,根据《卫报》的报道,在10岁女孩中,有三分之一的女孩都把自己的身材列为生活中最关心的事,根据PBS报道,有80%的女生都在10岁之前就至少尝试过一次节食减肥。这些结果,与大众肆意传达以瘦为美的观念不无关系。

而随着意识的觉醒,反对的声音也开始出现。

年,维密推出「body」系列产品,广告词为「完美身材」(ThePerfect「Body」),女性组织认为把极少数人通过非健康方式获得的身材定义为「完美」,是对普通女性的「身材羞辱」,因此发起强烈抗议,在持续的抗议声中,维密被迫变更广告词,修正为「为了每个人的身体」(ABodyforEveryBody)。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胖瘦之争

虽然唯美的模特儿、纤瘦的明星、完美的芭比娃娃…所有一切都在提醒着我们,瘦,才是最美的。

但人类并不是素来以瘦为美的。

咱们胖纸也是拥有过美好时代的。

石器时代绝对是咱们胖纸最想穿越的时代,先来看看当时的女性长啥样儿。

年在奥地利沃尔道夫发现的「沃尔道夫的维纳斯」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在当时,物资的极度匮乏使强大的繁殖力、生存力成了美的象征,能保证子子孙孙烟火长续是人们最向往的事,丰乳、肥臀、鼓腹是繁殖的有利保障,自然也是美的象征。

这个时代的雕塑突出妇女的壮硕,这与旺盛的繁殖力密切相关。

到了中世纪,咱们胖纸依然是很吃香的。

在长期战争、瘟疫、自然灾害等的影响下,欧洲进入黑暗时期,经济下滑、人口减少使得大部分人无法填饱肚子,饥肠辘辘的人们向往着被脂肪包裹的胴体,肥胖是富裕的象征,「圆圆的下巴」是美人不可缺少的标志,也是上等阶级的象征。

再后来,随着科技的革命,物质条件逐渐好转,18世纪的工业革命更是彻底颠覆了古典的农耕文明,蒸汽机的发明、铁路的普及、防腐剂的出现使得食物变得更加廉价,运输更加方便快捷,到了19世纪,由于物质生活的改善,人们的腰包鼓起来了,腮帮和肚子也渐渐鼓了起来,肥胖不再是上流阶级的专属,但也不再是人人追捧的形象,人们开始意识到过分饮食会导致肥胖,贪得无厌的饕餮之徒往往有着肥胖的身躯。

但在20世纪之前,人们对苗条的追求大部分停留在上流阶级,总的来说胖与瘦是平分秋色的。

再到经济更发达,文化娱乐逐渐兴起的20世纪,胖纸渐渐失去市场,瘦的意义逐渐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直到21世纪的今天,人们对女性美的要求越来越挑剔,蜜桃臀、A4腰、又要高挑清瘦又要有力量感,对细节的要求越来越严苛,对瘦的要求也越来越病态。

模特、明星……稍微胖一点就被diss,一不小心就成为「一胖毁所有」的例证。

作为一名资深胖纸,我坚信美的标准是自尊自爱,在维密天使被吹捧的今天,也要自信地喊一声「我不是天使」。

英国大码女孩儿IskraLawrence为反击称她为「肥牛」的网友,在Instagram上发布埋在薯片里的照片,并写道「谨将此照片献给那些曾被称呼为胖子的人。」

图片来源:IskraLawrence的Instagram

曾经是芭蕾舞演员的Frostine即使身体发福,也自信地展现出舞蹈的灵动。

图片来源:Frostine的Instagram

就连广受争议的维密都开始启用大码模特了。

大码模特IskraLawrence海边度假图片来源:图虫创意图片与内容无关

瘦不等于美,无论体重几何,匀称和健康才是王道,在多元化的世界里,审美也是多元的,请记住,自信、自尊的你才是最美的。(撰文:关灯怪;责编:joy)

丁香园DXY

更懂中国医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pzegp.com/ysby/165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