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神经性厌食 > 厌食常识 > 漫画教你心理学知识

漫画教你心理学知识



我们都对漫画十分了解~但你们真正读懂漫画了吗?今天小编带你们看看漫画中的心理学~1.谣言谣言是某些人(或者某一个群体、集团和国家)根据特定的动机和愿望,散布一种内容没有得到确认的、缺乏事实根据的、通过自然发生的、在非组织的连锁性传播通道中所流传的信息。谣言是对人、对事、对社会事件的一种不确切信息的传播。谣言的功能总是消极的。它可以伤害个人,伤害群体,伤害社会,伤害国家,在许多情况下,流言蜚语往往成为不诚实的人的政治斗争的手段和工具;它可以使原来比较稳定的人际关系变得互相猜疑、倾轧、紧张;使原来比较稳定的社会秩序变得十分混乱,变得人心惶惶。它可以麻痹人们的思想警惕,减弱人们的防备心理,使人不知不觉成为谣言的俘虏,它可以破坏人们的团结,削弱彼此之间的信任,制造内耗,瓦解对方的战斗力。由于它具有混淆舆论的功能,往往造成极坏的影响。2、内隐记忆内隐记忆:指在不需要意识或有意回忆的条件下,个体的过去经验对当前任务自动产生影响的现象,因为内隐记忆是在研究精神病患者的启动效应(primingeffect)中发现的,所以人们常把内隐记忆和启动效应作为同等概念使用。3、实验者效应主试的态度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影响,统称为实验者效应。霍桑效应:20世纪20-30年代,美国研究人员在芝加哥西方电力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工作条件、社会因素和生产效益关系实验中,发现了实验者效应,称霍桑效应。实验者为搜集能证明其假设的实验结果,在实验中有意无意的通过不同表情,语言,动作将预期的要求给被试,造成一种实验结果有利于证明原假设的效应。4、拖延症拖延症(Procrastination),取意“将之前的事情放置明天”。拖延症总是表现在各种小事上,但日积月累,特别影响个人发展。拖延现象现已成为管理学家和心理学家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该词的最初亮相是在爱德华·霍尔出版于年的书里。几乎是相同的年代,正处于明清交替的中国,一位名叫钱鹤滩的学者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圣经从希腊文翻译为英文的过程中,拖延更多被译成“罪过(sin)”,直到工业革命后,拖延才逐渐具有了现在的含义,被视为“以推迟的方式逃避执行任务或做决定的一种特质或行为倾向,是一种自我阻碍和功能紊乱行为”。不过“拖延症”正式成为病症,国外的研究不过才一二十年。单纯的做事拖拉或是懒得去做,只能定义为“拖延”,也仅是一种坏习惯,改正它并不难。当“拖延”已经影响到情绪,如出现强烈自责情绪,强烈负罪感,不断的自我否定、自我贬低,伴生出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时,才能称之为“拖延症”。拖延的基础,实际上是对自身很高甚至不切实际的期望。如果说完成任务是走过一块一人宽、十米长的厚木板,那么当它放在地面上时,几乎人人都可以轻松地走过。但对结果的高期望则像是将这块木板架到了两座高楼间十层楼高的地方,于是我们会害怕掉下去,即害怕失败或害怕成功,甚至不敢向前迈上一步。而deadline则是身后的一团火,当它离我们足够近时,害怕被烧着的恐惧感战胜了对掉下去的恐惧感,于是我们一下子冲了过去,在deadline前赶完了任务,尽管质量很难说。更可怕的是,很多拖延的人甚至很享受那种deadline过后突然一下放松的感觉,而且拖延的结果有时反而挺好。这种时候,会在心里表扬自己很有“效率”。同时,长期这样下来,尽管不愿承认,但潜意识里确实觉得自己如果花了很多时间成绩却平平,会是一件非常丢脸的事情。于是这一切的一切,都再次强化了拖延。5、顿悟顿悟是一种突然的颖悟。格式塔派心理学家指出人类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顿悟。当人们对问题百思不得其解,突然看出问题情境中的各种关系并产生了顿悟和理解。有如“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其特点是突发性、独特性、不稳定性、情绪性。6、温度与攻击行为很久以来,人们就已注意到炎热的天气与暴力相伴而生。我国的成语中就有“火冒三丈”、“怒火中烧”、“心烦气躁”等。学者们运用地域、时段调查以及问卷调查和实验等方法,从信息加工、唤起、情绪行为等角度,对温度与攻击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热假说(heathypothesis)认为,物理环境中当达到不舒服的高温时,会增加攻击动机和攻击行为。7、恐惧恐惧,是一种人类及生物心理活动状态,通常称为情绪的一种。恐惧是因为周围有不可预料不可确定的因素,而导致的无所适从的心理或生理的一种强烈反应,是只有人与生物才有的一种特有现象。8.愤怒当愿望不能实现,或为达到目的的行动受到挫折时,引起的一种紧张而不愉快的情绪。愤怒被看作一种原始的情绪,它在动物身上是与求生、争夺食物和配偶等行为联系着的。9.压力压力分精神与物理两个领域的定义。物理定义具有客观属性,是指垂直作用于流体或固体界面单位面积上的力。而从心理学角度看,压力是心理压力源和心理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过程。10.厌食症和暴食症厌食症(Nervosa)就是由于怕胖、心情低落而过分节食、拒食,造成体重下降、营养不良,甚至拒绝维持最低体重的一种心理障碍性疾病。约95%为女性,常在青少年时期就有类似的性格倾向。主要包括:小儿厌食症、青春期厌食症以及神经性厌食症。厌食症患者多有治疗上的困难,所以约有10%-20%的人早亡。原因多为营养不良引起的并发症,和精神抑郁而引发的自杀行为。暴食症在医学上属于进食障碍的一种,被称之为“神经性贪食症”。神经性贪食症是这样被定义的:是指不可控制的多食、暴食。暴食症是一种饮食行为障碍的疾病。患者极度怕胖,对自我之评价常受身材及体重变化而影响。经常在深夜、独处或无聊、沮丧和愤怒之情境下,顿时引发暴食行为,无法自制地直到腹胀难受,才可罢休。暴食后虽暂时得到满足,但随之而来的罪恶感、自责及失控之焦虑感,又促使其利用不当方式(如催吐、滥用泻剂、利尿剂、节食或过度剧烈运动)来清除已吃进之食物。11.内向性格的优势荣格认为内向性格的人有这样的特征:他把他的心理能量向内释放。也就是说,内向者的兴趣所在不是外部世界,而是自己的内心世界,即他自己的观点、思想、情感和行为。而外向者,则把心理能量或者说兴趣,指向环境中的一切。我们可以把内向性格分为健康的和不健康的两种。健康的内向性格是自然的、和谐的状态。而且,处于这种状态的人对这一状态没有太大的不满,并且愿意承受由此带来的诸多不便。比如愿意承受孤独,而有时孤独反而有助于他成功。心理学家卡塔尔,就把性格分成十六个基本因子,内向者更有恒性、怀疑性、幻想性、自律性等。一般认为,内向者有种安静的力量。哲学博士JenniferB.Kahnweiler也持类似观点,她认为:内向者的一些关键特性——比如注重深度、清晰准确的表达、习惯孤独等,使他们更易成为卓越领导者。12.假日综合症和季节性抑郁假日综合症,是在长假后生活习惯难以调整的一种心理病。就是在节假日期间,由于过度疲劳、过度放松、暴饮暴食等而引起身体、眼睛、消化系统方面的疾病的总称。它既是身体疾病,也是心理疾病。例如学生不习惯早起、上班族不愿工作、上班后没有精神等。季节性抑郁症又称季节情绪失调症,每年同一时间发作,常为秋末冬初开始,春末夏初结束。并不是单纯的冬季抑郁症,或小屋热(cabinfever)。一种罕见的季节情绪失调症——夏季抑郁症,开始于春末夏初,秋季结束。现代医学研究认为,造成季节性抑郁症的病因主要是冬季阳光照射少,人体生物钟不适应日照时间缩短的变化,导致生理节律紊乱和内分泌失调,出现情绪与精神状态的紊乱。上外心理辅导中心预约邮箱:xlzx

shisu.edu.cn







































北京看白癜风医院哪里比较好
北京那家医院可以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pzegp.com/yscs/10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