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神经性厌食 > 厌食常识 > 中医说小儿厌食

中医说小儿厌食



厌食指小儿较长时期不思进食,厌恶摄食的一种病症。本病在儿科临床上发病率较高,尤在城市儿童中多见。好发于1~6岁的小儿。

病因病机

本病的病因较多。小儿时期脾常不足,加之饮食不知自调,挑食、偏食,好吃零食,食不按时,饥饱不一,或家长缺少正确的喂养知识,婴儿期喂养不当,乳食品种调配、变更失宜,或纵儿所好,杂食乱投,甚至滥进补品,均易于损伤脾胃。

其他疾病使脾胃受损,或先天禀赋脾胃薄弱,加之饮食调养护理不当而成病。

因此,本病多由于饮食不节喂养不当而致病,其他病因还有他病失调脾胃受损、先天不足后天失养、暑湿熏蒸脾阳失展、情志不畅思虑伤脾等,均可以形成本病。厌食的病变脏腑在脾胃,发病机理总在脾运胃纳功能的失常。胃司受纳,脾主运化,脾胃调和,则口能知五谷饮食之味。小儿由于以上各类病因,易造成脾胃受损运纳功能的失常。

辨证要点

厌食患儿一般症状不多,辨证要区别以运化功能改变为主,还是以脾胃气阴不足之象已现为主。脾运失健证除厌食主证外,其他症状不多,无明显虚象。脾胃气虚证伴面色少华、形体偏瘦等气虚征象;脾胃阴虚证伴口舌干燥、食少饮多等阴虚征象。若因症状不多而辨证困难时,可重点从舌象分析证候。

治疗原则

厌食治疗,以健脾运为原则。宜以轻清之剂解脾气之困,拨清灵脏气以恢复转运之机,俾使脾胃调和,脾运复健,则胃纳自开。脾运失健证固当以运脾开胃为主治。若是脾胃气虚证,亦当注意健脾益气而不壅补碍胃,同时佐以助运开胃之品;若是脾胃阴虚证,亦当注意益阴养胃而不滋腻碍脾,同时适加助运开胃之品。在药物治疗同时应注重饮食调养,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才能取效。

分证论治

脾运失健

证候:厌恶进食,饮食乏味,食量减少,或有胸脘痞闷、嗳气泛恶,偶尔多食后脘腹饱胀,大便不调,精神如常,舌苔薄白或白腻。

治法:调和脾胃,运脾开胃。

方药:不换金正气散加减。

脾胃气虚

证候:不思进食,食不知味,食量减少,形体偏瘦,面色少华,精神欠振,或有大便溏薄夹不消化物,舌质淡,苔薄白。

治法:健脾益气,佐以助运。

方药:异功散加味。

脾胃阴虚

证候:不思进食,食少饮多,口舌干燥,大便偏干,小便色黄,面黄少华,皮肤失润,舌红少津,苔少或花剥,脉细数。

治法:滋脾养胃,佐以助运。

方药:养胃增液汤加减。

其他疗法

中成药剂

1.小儿香橘丹每服1丸,1日2-3次。用于脾运失健证。

2.儿康宁口服液每服l0mL,1日3次。用于脾胃气虚证。

针灸疗法

1.刺四缝常规消毒后刺出血,3日后重复1次。用于脾运失健证。

2.艾灸足三里每日1次。用于脾胃气虚证。

推拿疗法

推补脾经,揉一窝风,分阴阳,逆运内八卦,推四横纹,推清天河水等。用于脾运失健证。

预防护理

01

对儿童,尤其是婴幼儿,要注意饮食调节,掌握正确的喂养方法,饮食起居按时、有度。对先天不足,或后天病后脾弱失运的患儿,要加强饮食、药物调理,使之早日康复。

02

厌食矫治,不可单纯依赖药物,必须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如贪吃零食、偏食、挑食,饮食不按时等。

03

注意少进甘肥厚味、生冷干硬之类食品,更不能滥服补品、补药等。

我们以原版中医恭候在这里

期待您的到来

医院

医院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团结湖北路2号

(东三环长虹桥往南50米路东)

乘车路线

地铁10号线团结湖站C出口

(公交长虹桥或团结湖站)

预约电话

-

上午08:00~12:00

下午13:30~17:00

垂询电话

-(咨询)

-(预约)

门诊时间

07:30~21:00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pzegp.com/yscs/181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