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神经性厌食 > 厌食常识 > 你的原生家庭,影响着你的一生

你的原生家庭,影响着你的一生



原生家庭,影响着每个人的一生。我们的伴侣关系、亲子关系,都与原生家庭息息相关。在原生家庭,我们沿袭了父母的“言传身教”。回溯原生家庭的创伤,是一种觉醒式的自我疗愈。但不是把所有的问题都推给原生家庭,而是唤醒我们改变自己的能力,这才是我们追寻更高生命品质的初衷。你的婚姻问题常由原生家庭衍生而来基本上,人一生有两个家庭:一个是自己出生、成长的家庭;另一个是进入婚姻生活后所建立的家,也就是自己“当家”的家。原生家庭就是指个人从小成长的家。家庭塑造人的个性,影响人格成长、人际关系、管理情绪的能力,以及对人与人之间情绪互动的了解,甚至谈恋爱时,总是不自觉看上某种特定类型的对象,也受到原生家庭不同背景的影响。A君长得帅、条件好,周遭有许多女孩子喜欢他,但他的初恋情人患了抑郁症,自杀未遂刚出院。他的第二个女友,是个“暴食症”或“神经性厌食”者。目前他的第三任女友则是个有夫之妇,得不到丈夫的爱,而在绝望时遇到A君。为什么他不断地被“受苦”的异性所吸引?总是喜欢精神上有问题的人?

追本溯源,A君十二岁时,父亲有外遇,母亲顿时精神濒临崩溃,医院;当时,还是个小男孩的他必须转换角色来扶持母亲,其实他更需要被人照顾、关爱。A君象小时候帮助母亲般来帮助那些女孩,希望自己的好行为能使她们快乐起来,并且她们能够重新开始来爱他。在心理学上,这称为“强迫性重复”。

B君的哥哥、弟弟都很外向,很会讲话,他则较安静善于思考。B君不吵不闹、常被忽略、不被注意,所以从小受到的伤害就是“不公平”,他最害怕的也是“不公平”,这是他的“心理按钮”。当别人对他不公平时,就会使他的情绪爆发出来。

B君的妻子是家中的长女,和母亲感情非常好,她对有外遇的父亲心怀恨意,父女之间有很多冲突,父亲自然把许多的爱给了第二个女儿;可想而知,她的“心理按钮”便是希望得到更多男性的爱,希望被珍惜、被疼爱。这个妻子的“按钮”是要“成为特别的”,在丈夫的心目中是“最重要的”。有时她撒娇、耍赖,想得到丈夫的“包容”,也医治过去的伤痛,但B君就受不了,因为这样“不公平”,他认为凡事都要“讲理”,当他越要讲理,妻子越觉得不被“宠爱”,两人就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中僵持不下。

B君妻子生气的对象其实是自己的父亲,每当丈夫强调“公平”的刹那,她好像又看到从前父亲用严苛的标准在要求她;当父亲再度出现时,她的愤怒便有了发泄对象。

经过一些心理辅导,认识了“原生家庭”的观念,她学习饶恕父亲,并把过去的需要讲出来,改善了父女的关系;B君看到妻子和岳父之间有这么大的冲突及痛苦,便特别疼爱妻子,妻子心存感激而对丈夫更好,形成一个良性互动。

生活中有些冲突看起来没什么大不了,但很多人因为长年的冲突没有获得解决,心灵不断得受折磨。我们要把潜意识主宰状态转成意识主宰状态,了解过去带来的影响,并学会如何从当中跳脱出来。 

原生家庭的三个影响因素

婚姻中的许多问题,常是由原生家庭衍生而来的。过去的心理创伤,在与亲密的人互动关系中最常浮现;以前没有得到的满足,现在要加倍得到。比如小时候曾被父亲虐待,对下一代可能会产生两种极端的倾向:一种是重复模式,不自觉地成为打孩子的人;另一种则可能是过度溺爱、完全不管教孩子。有了这样的认知后,我们应警惕自己,莫让过去的创伤延续到现在,勿用愤怒向自己身边最亲近的人“讨债”,而要以理性、爱心慢慢解决问题,找出自己的心理按钮。

在自我探索过程中,对于原生家庭至少要有下列一些基本的了解:

01).家中排行

每个人在成长中多少都会留下某些印记,就是所谓的“心理按钮”。对身为老幺的人而言,在家里他没有决定权,如要突显自己,讲话就得特别大声。一个总是害怕得不到注意而提高声量的孩子,日后在人际关系上最敏感的,就是别人是否能尊重他的意见。一旦觉得被忽视,就容易“情绪过敏”造成不必要的冲突。02).成长背景一个从小看母亲总是用眼泪操纵父亲的小孩,长大后当他看见妻子掉眼泪时,立刻大发脾气,而不是去安慰她;因为那一刹那间,儿时的影像仿佛又重演,他的潜意识里,认定妻子就像母亲要控制父亲一样,其实这个妻子很无辜,她只是不小心触犯了丈夫的心理按钮。生活中有很多情况是因为我们把过去和现在混淆,以为过去的事情又再度发生了,其实,在你身边的人只是碰巧触发了你的心理按钮。02).内在誓言每个人的心理按钮各不相同,有人怕“不公平”,有人则怕“被冤枉”,但也有人行事风格深受“内在誓言”的影响。“内在誓言”也可以说是成长经验中的“座右铭”,或是一直留在心中的某种理念,成为我们人生的最高指导原则。成长背景无形中灌输我们很多信念,这些信念不但牢不可破,而且不断影响着我们。“内在誓言”有其历史性的功能,曾在过去人生某个阶段中保护我们不致受到太大的伤害。内在誓言有很多种,例如:“男人都是不可靠的,所以我要存私房钱”;从小经历逃难或贫困生活,看见父母总是很努力工作,于是学会“人生就是要打拼”,甚至变成“工作就是人生,人生就是工作”。这样的人成年后即使生活富裕,也无法让自己与家人稍微轻松一些、生活多些享受。

受原生家庭影响

衍生的三种自我防卫形态

大家都有受伤的经验,不管怎样的伤口,都需要妥善处理才能愈合。人生难免会因人与人相处时产生冲突、摩擦,而内心受到伤害,如果那些伤害继续存在,没有得到应有的照顾和医治,日后会有很多的后遗症。我们应如何面对这些伤害、如何疗伤,才能更有力量站起来。

如果遭受原生家庭影响,在人际互动时,一般会有三种自我防卫的形态:

第一种是“讨好型”,以“讨好人”来保护自己。这种人总是笑嘻嘻的,保护自己的方式就是甜言蜜语,主动上前和人握手、打招呼,用“只要我乖,人就爱我”的内在誓言,希望天下所有的人都爱他。但若是一直采用同一种方式面对问题而没有弹性时,就会出状况。每个人应该不断成长,学习用更为成熟的心态与方法去解决问题。

第二种是“攻击型”,在人还没有指责他之前,先凶狠的指责别人,与每个人保持距离。用这种方法可以隐藏自己的软弱,不轻易被人刺伤,但付出的代价太大了,因为他内心其实很需要爱,却用攻击的态度拒人于千里之外。

第三种是“隔离型”,既不攻击也不讨好别人,只是把自己隐藏起来,保持遥远距离,冷眼旁观。有的人是“电脑型”,凡事用逻辑分析,过度运用理性,以隔离感情的方式保护自己,不和别人互动,也不把心事告诉别人,似乎离群索居,很难与人深交。有的人是“小丑型”,虽然表面上嘻皮笑脸,却从不开放自己的内心世界,他可以把你逗得哈哈大笑,可是根本不分享心事。如此一来,虽然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但享受不到与人心灵相契的喜乐。

如果我们没有勇气,去面对过去一些痛苦的经验,一味地压抑自己受伤的情绪,反而会变成这些情绪的奴仆,受其控制。

竭力压抑、否认这些情绪,往往会在意想不到的时间、场合,以更大的强度爆发出来。因此,我们要常常自省,学习了解情绪、处理情绪。当我们进入“情绪过激”的“危机”状态时,正是我们重新学习的最好“机会”,这个即时反省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了解潜意识中种种的心理运作。

过去深沉的创伤,需要藉着专业辅导帮助你走出伤痛,或是找到适当的支持团体,有人同行便不觉得那么孤单,也更有力量面对难题,也许我失败之处是别人曾经历过的,别人成功的经验能帮助我,相互打气、扶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pzegp.com/yscs/18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