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神经性厌食 > 厌食常识 > 春节话养生
春节话养生
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春节无论在哪里几乎都离不开吃喝,过分的吃喝对身体的负担无疑是巨大的,吃多了喝醉了怎么办。养生专题,为您一一道来!
春节养生之“人在囧途”——
旅途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办法
春节期间,出行的次数随之增多,特别是春运人山人海,一个不注意就容易出现一些意外,例如烫伤、受伤出血、晕车等等,那么应该如何应对呢?这个时候千万不要惊慌,应该冷静下来,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
一、意外烫伤怎么办
1.冷水或冰水浸泡
对于肢体的烧烫伤,只要烧伤总面积不超过患者自己的20个手掌大小,可以取来冷水或冰水装在水盆或者水桶里,把伤处浸泡在冷水中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等到从冷水中拿出来感觉不疼了,医院。
2.冰敷
对于躯干,如果身体的一些部位烧烫伤,无条件浸泡在水中,可以用冷水持续冲洗,或者用干净的湿毛巾覆盖在创面上后以冰水间隔喷洒直至疼痛明显缓解,医院。如果伤处的面积很小,程度很轻,经过冷水浸泡冰敷后涂些常用药物再包扎上,过5~7天就会自行好转。要强调的是,以上急救仅对烧伤总面积不超过自己的20个手掌大小的患者适用。
3.喝淡盐水
如果烧烫伤部位在颜面、头颈部等,由于部位特殊,即使伤处面积不大,也可能会出现并发症。这时除用冷水紧急处理外,为防止发生休克,可以给患者喝些淡盐水,补充血容量,减轻休克程度。但不要在短时间内服用大量的白开水,以免引发脑水肿和肺水肿等并发症。
二、遇到磕碰怎么办?
火车汽车往往免不了磕磕碰碰,春运人多,如果遇到意外事故需要冷静对待。如果只是小伤口出血,用碘酒或者红药水消消毒,找个创可贴贴上就可以了,一般不会有大问题,但如果是大伤口,医院处理。
专家介绍,对于意外伤口,出血的程度是和损伤部位有关的,如果是创伤部位位于比较大的动脉或者静脉,出血还是严重的,这种情况必须紧急止血。对于比较大的伤口,如果需要缝合,往往不宜自行处理,而应医院,否则容易发生感染;另外,医院注射破伤风针,防治破伤风发生。
至于止血方法,如果是刀器金属刺伤,千万不要随意将其拔出,因为刀器金属本身就是很锐利的,随意拔出有可能导致二重损伤,甚至如果刺穿大血管,更有可能加重出血。此外可以将伤口局部的一些脏东西,比如树叶、灰尘吹掉或擦掉,然后用随身的衣物或者毛巾压住伤口局部进行“压迫止血”。另外,如果是四肢出血,还可以在伤口的“向心端”,也就是伤口上方“结扎止血”。
三、春运如何防腹泻
在长途汽车和火车上,由于车内容积有限,清洁用水一般缺少或不足,许多乘客为了省事而忽视洗手等饮食卫生,引发消化道疾病的发作。还有的乘客喜欢在列车上和朋友一起吃烧鸡、烤鸭等熟食,再喝上几杯酒,这种做法非常不卫生,极易引起腹痛、腹泻、呕吐等。
注意饮食卫生和尽量规律饮食是避免胃肠道疾病的前提。在列车上吃饭前也应用香皂洗手,如果怕断水,上车前最好准备消毒湿纸巾,吃饭前用湿纸巾擦手。不随意用手直接接触食物,尽量使用一次性杯子和碗筷,尽量不要吃冷的食物,同时自带的食品不要吃杂了。
四、晕车晕船怎么办
对于有晕车经历的网友来说,不管你的旅途多长时间,都应该事先做好防止晕车的准备,其中最为有效的就是服用防晕车药。
药店销售的防晕车药种类很多,但无论服用哪一种都要注意药品服用说明。这些晕车药的药效持续时间各有不同,有的可持续4至5小时,有的可达12小时以上,耳朵贴片剂型的晕车药通常可维持3天,因此在买药时应向药师咨询,依据乘车时间长短选用合适的药物。
一般情况下,晕车药应在乘车前半小时至一小时空腹服用。而晕车贴应提前5至6小时贴上。多数晕车药在服用后会有嗜睡感觉。此外,晕车药不可和其他感冒药、镇静镇痛药、镇咳祛痰药并用。
春节养生之“吃吃喝喝”——
春节饮食健康妙招
每年的春节,走到哪里都离不开吃,热热闹闹的春节也基本都与吃挂钩,也可以说春节最重要的就是吃了。春节最为期盼和重要的莫过于那顿合家团圆的年夜饭。在鞭炮声中,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共同辞旧迎新。那么如何把年夜饭吃得精致,吃得健康,就有讲究了。
突出问题
荤食过多素食较少
在传统年夜饭的饭桌上,尤其是在一些北方地区,蔬菜难得登上年夜饭的席面。
危害:这种情况造成的结果是膳食纤维严重不足,而脂肪、蛋白质则严重超标。
煎炸烹炒油脂过剩
过年期间煎炸食品的比例较高,菜肴烹调时放的油也比平日多。北方传统上要在春节期间吃煎炸面食作为零食,南方也经常做些炸年糕、炸鱼、炸丸子、炸鸡之类的食品。不论是红烧还是软炸,脆皮还是干煸,水煮鱼还是香酥鸡,菜肴的烹调中总要加放大量油脂。
危害:食物能量过高,几乎不可避免地造成高脂肪、高热量摄入。
口味浓重盐分过多
在年夜饭中,经常能看到,每个菜的酱油和盐的分量都非常多。
危害:这就意味着菜肴的钠含量过高,对控制血压极为不利;刺激性过强,对控制心血管疾病也不适宜;对肾病患者,过多的盐会加重病情。
喝酒切记“五不为”
春节,不管在怎样的场合下几乎都离不开酒,酒成了一道必不可少的程序。尽管大家都知道“喝酒伤身”,特别是喝得酩酊大醉,对人体肝、胃、脑等部位的损害更是不容忽视。但每年春节过后,医院还是会接诊众多因喝酒过量引起的肝胃不适患者。因此,专家提醒读者,在春节期间,走出“酒文化”误区,适量喝酒、量力而行。
除了适度以外,喝酒时的“五不为”习惯,也能减轻酒对健康的损害。一不为,酒不可与咖啡同饮。咖啡的主要成分是咖啡因,具有兴奋、提神和健胃的作用,如果与酒精同饮,会刺激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极大地增加心血管负担,甚至危及生命的安全。二不为,患有感冒者最好不要喝酒。因为,感冒病人尤其是严重者,多有不同程度的发烧,一旦退烧药和酒相遇,两者产生的代谢物将对肝脏产生严重损害。三不为,一些有急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肝病伴有糖尿病的病人要绝对禁止喝酒。四不为,酒不与茶同饮。原因在于,人喝酒后80%的酒精是由肝脏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并排出体外,从而起到解酒作用。这种分解作用一般需2~4个小时,如果酒后立即饮茶,会使酒中的乙醇通过肾脏迅速排出体外,而使肾脏受到损伤,并降低肾脏功能。所以,酒后不要饮茶,最好吃点梨、西瓜之类的水果为宜。五不为,最后要特别提醒的是,酒后不宜服药。酒后服药,害处多多。
怎样喝酒不伤胃
据了解,酒后服药,会增加毒副作用。比如酒后服痢特灵、优降灵等药,就会出现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等反应;又如酒后服镇静药、抗癫痫药、抗过敏药、降压药等,一方面会增加对大脑的抑制效应,而另一方面又使药力陡增,超过人体正常耐受量,导致危险发生。
1.忌空腹喝酒:饮酒前先喝一杯牛奶或酸奶,或吃几片面包,勿空腹喝酒,以免刺激胃黏膜;
2.多喝白开水:喝白酒时,要多喝白开水,以利于酒精尽快随尿排出体外;喝啤酒时,要勤上厕所;喝烈酒时最好加冰块;
3.忌豪饮:喝酒不宜过快过猛,应当慢慢喝,让身体有时间分解体内的乙醇。酒桌上罚酒数杯或一口闷易醉酒;
4.多吃绿叶蔬菜:喝酒时多吃绿叶蔬菜,其中的抗氧化剂和维生素可保护肝脏;
5.多吃豆制品:喝酒时多吃豆制品,其中的卵磷脂有保护肝脏的作用。
春节养生之“收心大法”——
专家教你
如何应对“节后综合征”
节后综合征就是人们在大假之后的各种生理表现。比如,在节后的两三天里感觉厌倦,提不起精神,上班的工作效率低,甚至有不明原因的恶心、眩晕、肠道反应、神经性厌食、焦虑、神经衰弱等。春节期间经过连续几天的吃喝玩乐,好多人到了上班第一天还有些不适应,甚至对上班怀有恐惧的心理。那么怎样应对这些“节后综合征”呢?
睡眠紊乱
长假玩乐过度,甚至通宵饮酒打牌等,不给身体充分的休息时间。这样就打乱了人体正常生物钟,造成植物神经系统紊乱,结果“睡眠紊乱”就会找上门。
对策:过度疲惫引起的“睡眠紊乱”,需赶紧采取补救措施。体力性疲惫因运动过度引起,可以通过休息或给身体补充营养得到消除;脑力性疲惫原因多是长时间用脑,大量消耗能量导致大脑血液和氧供给不足,削弱了脑细胞的正常功能,集中表现为头昏脑涨、失眠多梦等,缓解的方式是让大脑放松休息,可轻轻推拿头部、散步闲逛或做其他小事分分心、听听音乐等;心理疲惫则由过节压力感造成,应想法减轻心理压力,严重者应赶紧看心理医生。
恐惧上班
经过连续几天的吃喝玩乐,好多人到了上班第一天还有些不适应,一些上班一族还出现了焦虑、郁闷、烦躁等情绪,甚至对上班怀有恐惧的心理。由于在长假里对自己的休假没有什么计划,想吃就吃,想睡就睡,生物钟已经打乱了。到了上班的时候,生物钟调节不过来,松弛下来的弦一时适应不了紧张繁忙的工作状态,因而对上班产生了恐惧心理。
对策:可从生活内容到作息时间都作出相应的调整,静心思考上班后应该做的事,使自己的心理调整到工作状态上。也可每过几个小时进行一次慢而深的呼吸,随着吐故纳新,紧张也离开了身体。同时还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适当的药物,改善情绪。
神经性厌食
过节往往出现一天不停嘴的现象,吃多了,就容易撑着,引起神经性厌食。
对策:适当吃一些健胃消食片或山楂片。尽量吃清淡一点的饭菜,让塞满鱼肉的肠胃也歇歇。经常步行、慢跑、做体操、伸展等,做一些使自己心跳加快、出汗的运动,让自己的身心“动”起来,胃口也会调整到正常状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