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神经性厌食 > 厌食常识 > 第二代抗抑郁药对体重的长期影响横向比较
第二代抗抑郁药对体重的长期影响横向比较
用药2年后,几乎所有抗抑郁药均可导致明显的体重增加;
相比于参照药物氟西汀,仅安非他酮可显著降低患者体重,但仅局限于非吸烟者。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抗抑郁药对体重的影响存在差异。例如,氟西汀和安非他酮具有降低患者体重的潜力,而其他一些药物(如帕罗西汀和米氮平)则可能导致体重增加。然而,上述随访数据多局限于治疗后12个月内;针对抗抑郁药对体重的长期影响,目前的证据仍相对缺乏。考虑到服用抗抑郁药往往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故此方面信息对临床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一项4月13日发表于《JournalofClinicalMedicine》的研究中,一组美国研究者探讨了第二代抗抑郁药与长期体重变化的相关性。研究采用回顾性队列设计,调用了美国华盛顿州一项大型健康系统项目年1月至年10月间的电子数据,变量包括受试者的用药、诊断、身高及体重等。通过使用校正潜在混杂因素后的逆概率加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者探讨了起始治疗后2年后体重及BMI与药物选择之间的关系,而氟西汀则被作为参照。
整个样本的名患者中,人拥有基线及2年后的体重数据,人在2年间持续使用同一种抗抑郁药治疗。意向治疗(ITT)分析显示,几乎所有的抗抑郁药均可导致明显的体重增加;相比于氟西汀,仅有安非他酮在体重副作用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且仅仅局限于非吸烟患者。
研究结果
1、除使用安非他酮的非吸烟者(2年后体重平均下降2.4lbs,约1.1kg)外,使用其他所有抗抑郁药的患者体重均有明显增加,从文拉法辛的2.6lbs至米氮平的16.2lbs不等;
2、非吸烟患者中,安非他酮组体重较氟西汀组平均低7.1磅(95%CI:-11.3,-2.8;p0.01,约3.2kg),优势具有统计学意义;吸烟患者中,安非他酮组体重较氟西汀高2.2lb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
3、从统计学角度而言,使用其他大多数抗抑郁药(西酞普兰、度洛西汀、米氮平、帕罗西汀、曲唑酮、文拉法辛)患者的体重变化均与氟西汀无显著差异。但需要注意的是,米氮平组相比于氟西汀组的平均体重增加达到11.6lbs,但由于样本量相对较小而“幸免”(p=0.12);而舍曲林组体重较氟西汀组平均增加5.9lbs,这一相对较小的差异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
安非他酮导致体重下降的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目前考虑该药的DA及NA能效应可能在食欲、饱腹感、渴求及喂食行为的调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上述结果也与年一项为期12个月、纳入超过22,人的研究一致:在该研究所涉及的11种抗抑郁药中,仅有去甲替林、阿米替林及安非他酮导致体重增加的效应显著弱于西酞普兰。
研究者得到结论:鉴于安非他酮在体重副作用方面的突出表现,该药应被视为超重及肥胖抑郁患者的一线治疗选择,除非患者存在某些禁忌证,包括惊厥障碍史、神经性厌食/贪食或突然停用酒精及镇静剂等。另外,本项研究所纳入的患者体重相对较大,但临床中并非所有抑郁患者均须严格控制体重增加;对于体重本就偏低的患者,其他抗抑郁药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本文作者声明无相关利益冲突。
抗抑郁药对体重的影响
文献索引:ArterburnD,etal.Long-TermWeightChangeafterInitiatingSecond-GenerationAntidepressants.JClinMed.Apr13;5(4).pii:E48.doi:10./jcm.医脉通编译,转载请注明出处。治疗白癜风的医院治疗白癜风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