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神经性厌食 > 饮食调养 > 生命之歌58个自杀与早逝的女性艺术家
生命之歌58个自杀与早逝的女性艺术家
有的人欢喜的活着
有的人悲剧的死了
有的人艰难的过着
有的人潇洒的走了
...
找不到适合的音乐就安静的看吧
弗吉尼亚·吴尔夫(VirginiaWoolf,或译弗吉尼亚·伍尔芙,年1月25日-年3月28日)。英国女作家,被誉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
年3月28日,举世无双的伍尔夫在自己的口袋里装满了石头,投入了位于罗德麦尔(Rodmell)她家附近的欧塞河(RiverOuse)自尽。
“死去是一种艺术,和其他事情一样,我尤善此道”。西尔维娅·普拉斯(SylviaPlath,-),美国自白派女诗人,曾与英国桂冠诗人特德·休斯(TedHughes,—)结婚,后因精神失常而在伦敦自杀。
诗集有《爱丽尔》(Ariel)、《渡湖》(CrossingWaters),《冬树》(WinterTrees)及《普拉斯诗全集》,另外出版了自传体长篇小说《钟形罩》(theBellJar,中文译本今年由译林出版社出版)。普拉斯是继艾米莉·狄金森和伊丽莎白·毕肖普之后最重要的美国女诗人。年2月11日凌晨,在伦敦的寓所放煤气自杀。
杰奎琳·杜普雷(JacquelineduPré,-),著名的英藉大提琴家,五岁即展现过人禀赋。十六岁开始职业生涯,才华与年龄的落差倾倒众生;年,被确诊罹患多发性硬化症,遂作别舞台,卒于盛年。
杜普雷作为二十世纪最为著名的大提琴家之一,也是史上几乎最出色的女大提琴家,演奏生涯与卡萨斯截然不同,她的演奏生命其实只有短短的十年,然而即使是在她已经过世近二十年的今天,她为EMI录制的埃尔加大提琴协奏曲依然是古典界最畅销的唱片之一。年十月十九日,因受到多发性硬化症的困扰悲剧般地离开了自己挚爱的演奏舞台。享年四十二岁。
弗里达·卡罗(西班牙语:FridaKahlo,年7月6日-年7月13日),墨西哥女画家。
弗里达的死至今仍众说纷云,最普遍的说法是她在年7月13日病故,但也有人推测其为自杀。她被葬在科摇坎,目前弗里达的故居“蓝房子”(LaCasaAzul)已成为了博物馆。其中至今仍陈列着她临死之前的遗物,包括杭州刺绣厂出品的马恩列斯毛的绣像,和一幅在画架上尚未完成的毛泽东画像。
卡森·麦卡勒斯(CarsonMcCullers),20世纪美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卡森·麦卡勒斯重要作品之人物往往都有一种精神隔绝症。处女作《心灵是孤独的猎手》()几乎包括了作者日后创作中的所有主题,其思想深度使人很难相信她当时的年龄。小说以居住在南方小镇上的聋哑人辛格与其他四个主要人物——饭馆主人比夫·勃拉农、工运分子杰克·勃朗特、少女密克·凯利以及黑人医生梅迪·柯普兰——之间的“卫星式”平行关系为主要线索展开,这四名性格身份迥异、彼此隔绝的人物不约而同地把辛格当成倾诉对象,将其奉若神明,向其发泄内心的郁闷以寻求心灵慰藉。不料,当辛格得知他的聋哑朋友、贪婪自私的安东那普罗斯去世的消息之后,一下子失去了全部精神寄托,自杀身亡,而其他人对生活的幻想也随之破灭,在迷惑不解中重又陷入了孤独困顿之中。
安妮·塞克斯顿:我盼得那么苦又盼了那么久的死亡。
安妮·塞克斯顿(-),美国著名女诗人。年因诗集《生或死》获得普利策奖。主要诗集有:《去精神病院半途而归》《生或死》《变形记》和《死亡笔记》。她是现代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之一,美国著名自白派诗人,西尔维亚·普拉斯的挚友。她自己是这样概述早期的前三本诗集的:在第一本书中,我提供了疯病的体验,在第二本书中,我谈到疯病的原因,在第三本书中,我最后发现我在决定是应该生还是应该死。在普拉斯自杀后,她写了一首悼念诗,说她是贼,抢走了本该属于她的死亡。年10月4日下午3时半,她名声如日中天的时候,在自己的车库里以一氧化碳中毒的方式悄悄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阿莱杭德娜·皮扎尼克AlejandraPizarnik(-)阿根廷女诗人。年,皮扎尼克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吞下过量的安眠药去世,年仅36岁。
告别夏天 荆刺的喃喃细语在蔓延。 摧枯拉朽的风的声音。 它们靠近我犹如我体外的心脏。 我曾渴望成为一具死尸,并进入一颗陌生的心脏。
张纯如(英文名:IrisChang,年3月28日-年11月9日,36岁),美国华裔女作家、历史学家和自由撰稿人,以出版英文历史著作《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TheRapeofNanking)而闻名。
著作《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之谜》《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
《美国的华人:一部叙述史》
她在为其第四部著作,有关二战期间美军在菲律宾的军事行动做研究期间患上严重的忧郁症,年11月9日被人发现在自己的汽车内自杀身亡。年11月19日在旧金山出殡。美国多家报纸、电台、电视台播放了这位华裔女作家的去世[3]。南京市为她制作两尊雕塑,一座放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另一座放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院。
茨维塔耶娃·玛琳娜·伊万诺夫娜(—),生于莫斯科。二十世纪俄罗斯最伟大的诗人之一。(“我对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在诀别时才喜爱,而不是与之相逢时;都是在分离时才喜爱,而不是与之相融时;都是偏爱死,而不是生”。)
茨维塔耶娃6岁习诗,年发表第一本诗集《黄昏纪念册》(Вечернийальбом),勃留索夫首先注意到茨维塔耶娃的才华,认为她诗“不容怀疑的天才诗人”,她的诗流露出“惊心动魄的内心隐情”。紧接着出版了两本诗集《魔灯》(Волшебныйфонарь,)和《选自两本书》(Издвухкниг,)。年出版《里程碑》(Версты),其中收录了—年间的抒情诗。以及《献给布洛克的诗》()、《分别》()、《手艺》()等。年,移居布拉格,三年后转赴巴黎。在国外期间,发表过诗集《俄国以后》(ПослеРоссии,)等。年回国。年自杀身亡。
戴安·阿勃丝是美国新纪实摄影最重要的旗手,对社会主流人物和边缘人的两面性在视觉上做了深入探索。年自杀。
黛安.阿勃斯[DianeArbus]的一生 Aphotographisasecretaboutasecret.Themoreittellsyouthelessyouknow.照片是关于秘密的秘密,它揭示的越多,你知道的就越少。 —DianeArbus(-) 年1月26日,48岁的黛安.阿勃丝在自己家中吞了一把巴比妥盐酸,穿戴整齐地爬入浴缸中,用一把刀片切开了自己的双腕。她留在日记本上最后的词语是“最后的晚餐”。谁也不知道她何所指。有人称她为“摄影界的文森特·凡高”。戴安·阿勃丝是美国新纪实摄影最重要的旗手,她把穷人、畸形人、流浪汉、变性人、同性恋者、裸体主义者、智障患者作为自己(正常人)和社会(主流)的背面而进行的摄影探索,执拗地逼迫着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正常”与“不正常”、“道德”与“不道德”、“公正”与“非公正”、“尊重”与“侵犯”这样一些根本问题。她的摄影展在全球巡展,参观者达万人次。她是美国第一个参加威尼斯艺术双年展的摄影家。
萨拉·凯恩:我一直不断地写剧只是为了逃避地狱,然而始终未能如愿。但从事情的另一端来看,当你们坐在席间一边看一边觉得,那是对地狱最完美的表述时,我又感到这也许是值得的。
萨拉·凯恩(SarahKane),英国当代著名戏剧家,是西方“直面戏剧浪潮”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被誉为“英国继莎士比亚与品特之后最伟大的剧作家”。她出生于年,年自杀身亡。28岁的生命中只留下五部作品,却部部经典,作为新生代戏剧家,她本人及其作品颇受人们争议,然而当她死后,世人又都为她作品所蕴涵的人文关怀及艺术探索而震撼和折服,许多人认为,世界失去了二十世纪末最优秀的剧作家。其作品有《摧毁》、《菲德拉的爱》、《清洗》、《渴求》和《4.48精神崩溃》。年,身患忧郁症的英国女剧作家莎拉肯恩SarahKane,吞药自杀。
顾圣婴(-),中国著名钢琴演奏家。年参加比利时国际钢琴赛再次获大奖;“文革”中遭受残酷迫害,年1月31日与母亲、弟弟同时自杀身亡,年仅30岁;年1月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阿根廷女诗人AlfonsinaStorni,位诗人与海有着不解的情缘,写过不少与海有关的诗歌,孤独,边缘感,癌症。三位好友接连自杀,最后,于46岁,她也蹈海自杀。
日本女作家鹭泽萌,~。作为一名“美女作家”,鹭泽萌可谓“少年得志”。
年,18岁的她就以处女作《河畔的道路》获得了日本第64届文学新人奖。那年正值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和吉本芭娜娜的《厨房》相继问世,而“才貌双全”的鹭泽萌却以其“具有透明感的独特文风”脱颖而出,受到了日本媒体的热烈追捧。鹭泽萌的第二部作品《不归的人们》一问世,便入围日本著名的芥川文学奖。此后,她又3次入围芥川奖,但始终与该奖失之交臂。年,鹭泽萌终于以《奔跑的少年》一书荣获日本另一个著名的文学奖——泉镜花文学奖,从而奠定了她在日本文坛的地位。鹭泽萌20岁时得知祖母是韩国人,于是,她在4年后便赴韩国留学,并且在回国后创作了《连翘是花、樱也是花》、《你爱这个国家吗?》等一系列以“寻根”为主题的作品。在鹭泽萌一生所写的47部作品中,最受读者青睐的当属《海之鸟·空之鱼》。她在这本书的后记中写道:“每个人都有闪光的瞬间,此后漫长的日子也只是为了追忆那闪光的瞬间而存在。”而她用来追忆她18岁时“那段精彩日子”的时间,却只有短短的17年。
伊莎多拉·邓肯(isadoraDuncan)是当代最伟大的舞蹈家,是舞蹈艺术的伟大革新者,是现代舞蹈的先驱。年9月14日,邓肯围着的长围巾突然卷进汽车轮子里,飞旋的车轮当场把她勒死。时年49岁。
伊莎多拉·邓肯(isadoraDuncan)现代舞创始人、著名舞蹈家,把解释性舞蹈提高到创造性艺术地位,她是先驱者。在生活中,邓肯更是以奔放的情爱和强烈的母爱来体现其独特的生命认知。一直到自传的最后,邓肯的生活和她的开篇一样艰难和拮据,她的历经判道给她带来了荣誉也给她带来了批判。在最后一章,邓肯甚至还发出“人生的真谛究竟是什么”的疑问,可是一直以来,她是自由的。也许直到现在,了解现代舞,或者说了解邓肯的艺术形式的人并不太多。人们对她那种只觉得已成的清规戒律令人不快,于是她就选择了自己的方式的追求,对生命人性的态度,有了近百年而更为激越的共鸣……在这本书的序里,邓肯这样写到:无论是什么人,只要如实地写下自己的生活经历,都会成为一部杰作。这部自传被称为世界传记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非艺术家)希帕提娅(英语:Hypatia,希腊文:Υπατ?α;年-年),希腊化古埃及学者,是当时名重一时、广受欢迎的女性哲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占星学家以及教师,她居住在希腊化时代古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对该城的知识社群做出了极大贡献。
根据后世资料显示,她曾对丢番图的《算术》(Arithmetica)、阿波罗尼奥斯的《圆锥曲线论》(Conics)以及托勒密的作品做过评注,但均未留存。从她的学生辛奈西斯(SynesiusofCyrene)写给她的信中,可以看出她的知识背景:她属柏拉图学派──虽然我们只能假设她曾采纳普罗提诺的学说(普罗提纳斯为公元三世纪时的柏拉图门人,也是新柏拉图学派的创始者)。另外有少许证据显示,希帕提娅在科学上最知名的贡献,为发明了天体观测仪以及比重计。她最后被狂热的基督徒暴民袭击致死。年其生平被改编成西班牙电影《城市广场》(Agora)搬上银幕。
(非早逝非自杀)卡缪·克罗黛尔(CamilleClaudel,---年10月19日)法国女雕塑家。19世纪印象主义时期一位很有影响的女雕塑家,与大师罗丹的情感纠缠让其一生孤独乃至最后被送进神病院郁郁而终。
和罗丹分手之后的三十年,她生活在深深的绝望与仇恨中。她继续创作,却不再得到承认。她的精神受到越来越严重的打击,在这个充满虚伪、欺骗、自私、不平等的严酷冷峻的世界里,她感到自己只是一条被遗弃的可怜虫。她抗争、拼搏、呐喊,但这一切都淹没在茫茫云烟之中。她开始神经错乱,开始自悲自弃,她时而与流浪汉为伍,时而连续一周不出家门,不开窗户。年她拿起了沉重的铁锤。随着深夜一声声凄苦疯狂的尖叫,随着一件件无价之艺术珍品在铁锤的挥动中砸成碎片,卡缪·克罗黛尔永远地离开了爱,离开了艺术世界,离开了曾使她弃食废寝、不休不眠的雕塑。年3月,父亲去世一周后,48岁的卡缪·克罗黛尔被正式送入精神病院。她从此不再创作,拒绝雕刀,她选择了完全的沉默来逃避和抗议冷酷无情的外部世界。她在精神病院中度过了生命中最后的整整三十年!年10月19日,79岁的卡缪·克罗黛尔在精神病院中默默地死去。
三毛。卒于年1月4日,享年四十八岁。因子宫内膜增生症住院治疗的三毛被发现在台北荣总病房内逝世,死因为以丝袜自缢而亡。
转瞬即逝的流星——吉内特·内芙(GinetteNeveu,-),法国天才女小提琴家,也是二十世纪最著名的女性小提琴家之一。可惜年她年仅30岁就死于飞机失事。虽然内芙的演奏生涯仅有短短的十几年,但耀眼的光芒至今仍未曾稍减。
莎拉·蒂斯代尔:如果死亡是善良的,那一定有回归的理。
莎拉·蒂斯代尔(SaraTeasdale,—),美国抒情女诗人。她的作品主题主要是爱、自然美和死亡。年以诗集《爱之歌》(LoveSongs)获得哥伦比亚大学诗歌学会奖(普利策诗歌奖前身)和美国诗歌学会年度奖。她的作品在20世纪早期深受读者喜爱。近年来,她的作品不断以各种形式的选集出版。美国有许多关于她的网站。年,美国女诗人莎拉·蒂斯代尔服下大量的安眠药,自溺在纽约寓所的浴缸里。
邱妙津(年5月29日-年6月25日[1]),台湾彰化县人。著名的女同性恋作家。她的著作影响台湾的同志文学相当深远。
邱妙津是北一女、国立台湾大学心理学系毕业。曾在张老师心理辅导中心担任辅导员,接着在新新闻杂志社担任记者。年出国就读于法国巴黎第八大学第二阶段心理学系临床组。之后曾转入女性主义研究所。邱妙津的死关于邱妙津的自杀,有相当多种的说法,正确时间是年,然而日期并不确定,可找到的资料是6月25日。至于自杀的形式,大部份资料都指向于她是用水果刀刺胸身亡,而非跳楼或是服药。
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IrèneNémirovsky),年2月11日生于基辅,年8月17日死于波兰奥斯威辛。犹太裔小说家,定居法国。凭借其处女作小说《大卫·格德尔》(年)一举成名。
年7月13日,39岁的依莱娜·内米洛夫斯基由于“是没有国籍的犹太人”而被法国警方根据德国占领军的规定逮捕。被带走前,她对两个女儿说:“我现在要出门旅行一趟。”她于一个月后的8月17日死于伤寒。她十三岁的长女德尼斯带着一口箱子东躲西藏,箱子装着承载着痛苦的圣物:母亲的遗稿———直至今天才出版的《法兰西组曲》。
安妮·勃朗特(AnneBront?)(年-年),英国女作家。
代表作为半自传小说《阿格尼斯·格雷》,讲述的是一个自幼受人宠爱的娇弱英国少女格雷因家道中落被迫外出,担任富人家的家庭教师,尝尽人间辛酸。她曾于年和姐姐们自费出过一本诗集。年艾米莉的《呼啸山庄》和安妮的第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艾格尼斯·格雷》同时出版。年,安妮又出版了她的第二部长篇小说《怀尔德菲尔府的房客》。正当安妮的小说艺术日趋成熟时,不幸因结核病恶化而去世,年仅二十九岁。
萨福(Sappho,约前或者~约前或者),古希腊著名的女抒情诗人,一生写过不少情诗、婚歌、颂神诗、铭辞等。一般认为她出生于莱斯沃斯岛一贵族家庭。
丰盛的财富使她能自由地决定自己的生活方式,而她选择了在当时的文化中心勒斯博(Lesbos)岛上专攻艺术。她的父亲喜好诗歌,在父亲的熏陶下,萨福也迷上了吟诗写作。她是第一人描述个人的爱情和失恋的诗人。青年时期曾被逐出故乡,原因可能同当地的政治斗争有关。被允许返回后,曾开设女子学堂。古代流传过不少有损于她的声誉的说法,但从一些材料看,她实际上很受乡人敬重。从奥维德的传说来看,诗人因为一名年轻水手法翁(Phaon),而心碎跳崖自尽,丧命英年。别的史学家则认为诗人一直活到公元前年左右才寿终正寝。
芙茹弗·法洛克扎德(ForughFarrokhzad,??????????;年1月15日-年2月13日)是伊朗诗人和导演。法洛克扎德是伊朗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女性诗人,以其备受争议的现代主义和反传统的诗作而著称。
年2月13日早晨,她死于一场交通事故,年仅32岁。她死后,她本人和诗歌被人们长期尊重和纪念。
在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女摄影家中,有一位如同流星般在摄影的星空中闪烁的人物:弗兰瑟斯卡·伍德曼(FrancescaWoodman)。
伍德曼是位聪明而又野心勃勃的艺术家,她彻底改革了摄影艺术,但却未在她的时代得到认可。伍德曼的作品几乎预见到了艺术摄影及商业摄影的所有的未来的流行趋势:黑白色系的广告作品,以及当下流行的将环境与主题融为一体的摄影手法,以及将文字,声音,思想通过摄影作品揉进视觉元素当中的一些手段。但在伍德曼所处的时代,她并不能完全实现她的这些想法。年,年仅22岁的Woodman从楼房的窗户纵身一跃,结束了她年轻的生命。
安东尼亚·波齐那(—),意大利女诗人,出生在米兰。在米兰大学学习,毕业后突然自杀。去世后,好友把她的诗集拿给著名诗人蒙塔莱看,蒙塔莱为她的才华所惊服,并为诗集作序并发表,立即引起轰动。诗集《言语》年出版。她的诗明快,淳真,执着地寻求事物的真实
假如我永远地走了 假如我永远地走了我的什么东西总会留在 我的世界上——在一片喧嚣中 留下沉默的淡淡的印痕——在一片蓝色中 留下白色的细细的气息 十一月的夜晚一个瘦弱的小女孩 在大街的角落叫卖一束束菊花 远方闪烁的冰冷的绿色星辰好象有人在哭泣 谁晓得在什么地方 当我应该走了永远地走了 这个世界总有人为我去寻找一枝菊花 ——安东妮亚·波齐那
诗人谢烨(-),女,原名张红。年7月4日生于北京。年10月8日被顾城砍伤致死。(顾城、谢烨合影)
年10月8日,新西兰北部一个小岛上,诗人顾城自缢于一棵大树之下。妻子谢烨,则倒在岛上的一条路上,头部被丈夫用斧头砍伤,后不致身亡。图:年《星星诗刊》中国十佳诗人在成都颁奖,北岛,顾城、舒婷等住进了成都花园宾馆,那晚北岛舒婷出席交流活动,只有顾城和他妻子谢烨在房里。肖全拍下了童话式的童话诗人。顾城回北京后,给肖全邮来诗集《黑眼睛》,并留下两行字:那些花已经走远了。
金子美铃(金子みすゞ,KanekoMisuzu,年4月11日-年3月10日),本名金子照(金子テル,KanekoTeru),出生于日本山口县大津郡仙崎村(现长门市仙崎),是大正末期与昭和初期活跃于日本儿童文学界的童谣诗人。
因与丈夫之间的相处问题自暴自弃,并于离婚后服毒自杀,留有一女,去世时年仅26岁。由于创作生涯短暂,其作品曾一度被世人遗忘。年,金子美铃生前留下的三本手抄童谣诗集共首作品正式结集出版,即刻受到瞩目,并广为流传。迄今为止,金子美铃的多首代表作被收录于日本的中小学国语教科书以及参考书。其作品已有已有包括中文在内的英、法、德、波兰、锡克、尼泊尔、韩、蒙古等十种语言的版本。
樋口一叶(年5月2日-年11月23日),生于东京,原名樋口奈津或樋口夏子,是日本明治初期主要的女性小说家。
长年困苦生活和过早凋谢的爱情使得一叶身心交瘁,年11月23日午后,结核病无情地夺去她年轻的生命,死时年仅二十四岁。她是明治新时代妇女社会角色变化的先驱者,因此成为日本纸币史上的第一位女性肖像人物。有着“明治紫式部”之称的女作家,宛如永不凋谢的昙花,留下令人萦怀难忘的文学芳香。明治时期的女作家樋口一叶因患肺结核于年(明治二十九年)11月23日离开人世。
伊迪特·伊蕾内·索德格朗(瑞典语:EdithIreneS?dergran,年4月4日-年6月24日),是芬兰著名的瑞典语女诗人。她是北欧文学史上最早的现代主义作家之一。
年6月24日,也就是仲夏节的那一天,伊迪特·索德格朗在雷沃拉病逝,死因是肺结核和营养不良,时年31岁。一位在她临终前不久去看望她的诗友写道:“她那又大又灰的眼睛,如同幽暗水面上的月光。而她在微笑。”她终生未婚,没有后代。她被安葬在当地的一所乡村教堂的墓地里。她的母亲海伦娜·索德格朗一直活到了年,她死的时候正值苏联入侵芬兰的冬季战争。根据年3月12日芬兰和苏联签署的《莫斯科和平协定》,包括雷沃拉在内的卡累利阿地峡被割让给苏联,伊迪特·索德格朗的墓地也转到了苏联境内。冬季战争后结束不久,雷沃拉(Raivola)更名为罗西诺(Рощино)。年,罗西诺政府为她树立了一座雕像,但她的故居已经只剩下一片石头地。年的苏联解体后,她的墓地又转入了俄罗斯境内,但那里她住过的的村庄已经消失。现在她的墓地已经没人能够找得到了。人们已经根据她的故居的照片修了一座一模一样的房子,供游客参观。
艾米莉·简·勃朗特(英语:EmilyJaneBront?,年7月30日-年12月19日)是著名的英国作家与诗人,在勃朗特三姐妹中排行第二。
在年,艾米莉出版了唯一一部小说《呼啸山庄》,比夏洛特的《简爱》还要晚,不过在安妮的《艾格尼丝·格雷》之前。《呼啸山庄》虽然在第一次出版的时候得到了相当两极化的评价[1][2],而它崭新的故事结构也使得当时的评论家感到有些困惑,不过现在《呼啸山庄》被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最奇特,最具震撼力的小说之一,内容则可能受到了哥德小说的影响。在年,夏洛特将《呼啸山庄》当成艾米莉独立完成的作品,而且以艾米莉的本名来出版。艾米莉生性内向而孤傲,深居简出,喜欢一个人在荒原上散步。长相平平的她一辈子都没有谈过恋爱。与她的姊妹一样,艾米莉的身体因为当地的气候而显得衰弱。在年9月她的兄弟的丧礼期间,艾米莉感染了风寒,并且拒绝服用药物。在年12月19日,艾米莉因为结核病而去世。艾米莉后来被葬在西约克郡哈沃斯的圣米迦勒教堂。
特克拉·巴达捷夫斯卡-巴拉诺夫斯卡(TeklaB?darzewska-Baranowska,年-年),波兰女作曲家。
流传于世的作品仅有一首,即钢琴独奏曲《少女的祈祷》(Modlitwadziewicy)。该曲作于年,发表于年的巴黎一家音乐评论的副刊上,是有史以来最为畅销的钢琴曲之一。此曲难度中等,因其浪漫而迷人的旋律为许多人喜爱,死于肺炎。
(非艺术家)安内莉斯·玛丽·“安妮”·弗兰克(AnneliesMarie"Anne"Frank,年6月12日-年3月),女,犹太人,年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15岁死于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
15岁时死于伯根-贝尔森集中营(Bergen-Belsenconcentrationcamp),是最受后人
北京看白癜风病哪个医院最好
在北京治疗白癜风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