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神经性厌食 > 厌食症状 > 間歇性飢餓可減肥
間歇性飢餓可減肥
文明社會很少出現饑荒或極度飢餓的感覺,除非因工作太忙沒有時間進食。都市人為了減肥,最近卻流行一種新興方式「間歇性斷食」(intermittentfasting),讓自己間歇性處於飢餓狀態,據稱短時間內可減十多磅,看似是一種迅速又簡單的方法。採用此方法者,有規律地斷食14至48小時,每日只有6至8小時正常用餐,此時段內毋須特別節食,但在用餐時間以外,則只能攝取不含熱量的食物,如茶、水、黑咖啡。追隨者大多認為這種方式可以減肥及排毒,而且幫助減低心臟病風險,以及控制血糖。可惜,這種說法現今還未有足夠醫學研究支持。
營養學家李正雅指出「間歇性斷食」並不一定適合每個人。
一般來說,吃完一餐後,食物需要6至8小時在胃及小腸內消化,然後停留33至45小時在大腸內消化、吸收及排廢等,肉類及脂肪比高纖維的複合性澱粉質蔬果所需的消化時間多出一倍。間歇性斷食減肥法的理論,正是利用長時間不攝取食物的方式,增加身體燃燒脂肪的時間。由於在飢餓狀況下,身體燃燒脂肪會先用肝糖,令大量水分流失,從而減磅。這種方式的成功重點取決於「熱量吸取多少」、「斷食時間長短」及「意志力」。
其中比較常見的規律為「飲食法」,是指一天內有16小時空腹,其餘8小時進食。另外,有「52輕斷食法」,是指一星期有5天正常進食,另外兩天每日只攝取低過卡路里。還有24小時斷食,即每周或每月選擇一天不攝取任何卡路里。如在進食時段,採取合理飲食方法,即低油鹽糖的均衡飲食,並飲用足夠水分,一日攝取不高於卡路里,對瘦身有一定幫助。不過,要留意有特定健康狀況的人,如糖尿病、厭食症、胃潰瘍患者或孕婦,並不適合這種間歇性斷食減肥方法。
間歇性斷食的壞處
然而,這種被吹捧的斷食減肥法,其實隱含不少問題。如開始時用斷食作為藉口,只在斷食期間嚴格控制卡路里,在進食時段內卻暴飲暴食,卡路里的總攝入量不減反增,以致一段時間後,體重不減反增。而且,交替斷食會導致極度飢餓感,增強對食物的欲望,因此難以長久實踐。再者,胃的排空時間大約是2至3小時,如果經常處於空腹狀態,除了會造成胃酸過多而形成胃潰瘍外,胰島素水平變化更可能引起情緒波動,使人變得異常煩躁。這種方法亦可能導致營養攝取不足,有些人更會縮短進食時間,令熱量攝取過少,長期下去會造成營養不良、肌肉萎縮等問題,影響健康及工作表現。
間歇性斷食有可能令人在進食時段暴飲暴食。
間歇性斷食法只是瘦身的其中一種方式,想健康減磅還有很多途徑。只要平日均衡飲食、注意熱量攝取、建立良好生活習慣、多做運動,自然能減得健康自然!
北京中科白殿疯医院天津市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