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神经性厌食 > 厌食症状 > 轻得像一床被子15岁少女不幸离世,

轻得像一床被子15岁少女不幸离世,



甲氧补骨脂素能否治好白癜风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10819/9335119.html
今天这个热搜,“那个为爱减肥的少女走了”让很多网友看得唏嘘不已3月的一天下午,医院转医院求助,一个15岁女孩小玲(化名),重度营养不良,呼吸衰竭,已经失去意识。经过医生20多天的抢救,依然没能唤醒那个活泼可爱的少女。思虑再三,父母还是决定给孩子自由,最终妈妈陪她走完最后一程...这个15岁女孩小玲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当时,随车转院的女孩爸爸对医生表示:女儿自大年初三以来,近50天,没吃过东西,只喝水。上周在家神志不清,紧急送院。她身高厘米,而体重仅有24.8公斤。这体重甚至还不如一些低年级的孩子。医生仔细查看女孩,一点自主呼吸也没有,嘴角一直在渗血。最大问题,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消失。“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信号”,瞳孔是由脑干控制的,瞳孔没了反应,意味着脑干已经受损,不一定能醒过来。女孩被转运到医院后,立即推去照脑部CT,医生一过手就被震惊到了:好轻啊,感觉在抬一床被子。这么瘦,已经是名副其实的皮包骨。以至于过床时,医生再三叮嘱:小心一点,慢一点,特别要小心骨折。女孩为何会这样?最初是为爱减肥。妈妈回忆,女儿小玲最胖的时候,是在六年级,大概斤。上了初中,家人就发现她“有减肥的意识”。“她跟我们讲,她吃东西不要放油,一点点油都不要。”之后,妈妈说据同学反映,她暗恋了一个男孩子,但是那个男孩,喜欢一个比她瘦的女孩。后来,减肥之路上,又多了一个“推手”:攀比心理。一次,小玲看到班上另一个女孩光吃青菜,认定人家在减肥。她无法接受一个事实:我比那个同学漂亮,成绩比她好,但她比我瘦!慢慢地,她不吃米饭、主食,最后完全不进食,只喝水:节食变成了绝食。在接下来的一年半时间里,小玲反复绝食,直到陷入昏迷、生命垂危。在东莞转院时,一手带大她的奶奶哭得双脚跺地,不让孙女上救护车:“不要把她送走了,不要让她死在外面了。”此情此景,让很多人泪目。有网友“质疑”,为什么父母没有提前干预?其实女孩父母曾医院,但第一次去,她就试图跳车,开了四五次车门,医院,被强制拖进病房,她就用花洒砸脑袋,尝试跳窗……父母的无可奈何背后还有一个原因,是她得了一种自己完全失控的精神性疾病:神经性厌食。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厌食症”。这个病,就连精神科医生都要闻之色变。厌食症是死亡率最高的精神疾病之一减肥对大多数人来说,3天也撑不下去。但当你“坚持”到一定阶段,“神奇”的事情就发生了:减肥,是会上瘾的。这种上瘾会使大脑分泌多巴胺,产生强烈的愉悦感。这就是神经性厌食,一种有意节食导致的进食障碍,多发于13-20岁的年轻女性。患者对待减肥,就像打了鸡血,除了绝食,还会催吐、抠喉、吃泻药、疯狂运动,无所不用其极。一个神经性厌食患者,永远不会对“掉秤”的程度感到满意,如果过了一天,体重还跟昨天一样,简直就是灭顶之灾。他们乐于看见自己被折磨得精疲力竭、骨瘦如柴。这种“失控”在小玲身上蔓延。一开始,小玲的爸爸在网上找了很多厌食症的图片给她看,“再这样下去,你会得厌食症的。”但小玲信誓旦旦:“爸爸你放心,我不会得厌食症的。”打脸很快到来,减肥1年3个月后,她发现自己没来月经,被父母带去医院检查,诊断为神经性厌食。小玲妈妈说:“最开始,她想减到五十多斤,但等她到了五六十的时候,她就没有底线了,只有越来越瘦。”神经性厌食如果不能及早干预,到了严重阶段,预后(治疗后的效果)就会很差。因为患者:宁愿饿死,也不吃东西。国外有两项长期随访研究显示,厌食症患者,在实施明确的治病计划后,10年死亡率达6.6%,30年随访死亡率达18%。这在精神障碍疾病当中算是比较高的。但患者通常等不到饿死,而是死于长期营养不良引起的全身并发症,比如心脏疾病、器官衰竭、肺炎、骨折,还有抑郁自杀。当小玲被转送到医院前,她身上已经出现了“14种疾病”,全身所有器官都受损甚至衰竭,大脑可能再也醒不过来。小玲最终没有醒过来。当医生告诉家长“尽力了,要做个选择”时,爸爸哽咽道:“放弃于心不忍。”思虑再三,父母还是决定给孩子自由,最终妈妈陪她走完最后一程网友泪目健康才是最重要的↓有网友表示,很心疼孩子父母↓更多网友觉得社会应该提倡健康的审美↓评论:对未成年人要重视生命教育屈旌很多网友将这起悲剧的发生,归罪于当下流行的“白幼瘦”畸形审美,认为在网红,明星的引导下,整个社会对于“瘦”的过度追求,对于胖的过度误解和歧视,让很多女孩儿在很年轻的时候就陷入身材焦虑,在身体发育成长期过度减肥,损害了身心健康,造成了无可挽回的悲剧。这种反思心态当然是必要的。美的标准无需刻板单一,高矮胖瘦,各有其美,健康自信就是最美的状态,活在他人的眼光中,为了世俗标准去磨刻自己,只会思维固化,丧失自我,严重的就可能钻入牛角尖,甚至像小玲一样,患上难以治愈的疾病。但这件事给予我们的警醒,不只是对抗畸形审美,拒绝身材焦虑这么简单。小玲患病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而其父母在早期没有敏锐地察觉到她的状态变化,没有及时告诉她珍爱生命,自尊自爱的重要性,轻视了这种“减肥”的危害性,到她走火入魔,失去控制的时候,再想挽留她,却已经力所难及。对于为人父母者而言,这是无法承受的伤痛,也是刻骨铭心的教训。我们要想更多的办法,做更多的事,让青春期,成长期的孩子学会欣赏和认可自己,善待和珍爱生命,帮助他们完善人格,健康安全的长大。落实将生命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畴,加强学校、社会、家庭的有机联动,切实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让每一朵稚嫩的花骨朵,都能向着阳光无忧绽放,让孩子们学会处理人身安全、情感疏导、人际交往等各种生命课题,珍爱自己,关爱他人,培养积极、乐观、勇敢、自信的健康人格,不要让“为爱减肥致死”的悲剧重演,守护每一个孩子的美好明天。来源:潮新闻·钱江晚报、极目新闻(评论员:屈旌)、深圳卫健委、哔哩哔哩、深圳广电、中广天择、医院、陇原健康、网友评论等

转载请注明:http://www.pzegp.com/yszz/213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