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神经性厌食 > 治疗厌食 > 孩子上课做作业时老走神,父母该怎么帮助
孩子上课做作业时老走神,父母该怎么帮助
这两天,有个高年级的孩子上课老走神。课后,他主动来跟我承认错误的时候说,“老师,奇怪,我总是控制不住自己,上课语文课的时候老会走神。对不起呀,我这么说您千万别生气。我并不是说您的课上得不精彩,是我自己的意志力差,注意力没法集中。除此之外,作业的时候也会走神,到底该怎么办?”我相信这个同学说的,的确也是实话。
但是学生之中也是真的有一小群这样的——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注意听讲;对老师布置的作业未听清楚,以致做作业时,常常发生遗漏、倒置和理解错误等情况。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一般情况下,在一节40-45分钟的课中,学生的注意力随教师讲课的时间变化而变化。开始上课时,学生的注意力逐步增强,到上课后的10-0分钟内达到最高值,随后学生的注意力开始分散。如果学生的注意力指数不低于80,称为“理想听课状态”。也就是说,一节课下来,你集中注意力听课的时间达到20分钟以上,就是较为理想的听课状态。
那么,如何才能让我们在上课时尽量不走神,甚至达到“理想听课状态”呢?下面,老师给同学们介绍几种方法:
[听课篇]要多训练听课技巧
训练听课技巧,一是要作好课前预习,了解老师讲课的重难点;二是听课时根据老师讲课的进度,调整听课心理状态,重点问题集中精力,次要问题适度放松;三是带着问题听讲,也可有意识地寻找问题,发现异点,激发听课兴趣;四是努力追寻老师讲课的思路,找出自己的疑难点,及时提问。这样做的好处是,让我们的大脑处于思考问题的兴奋状态,大脑就不容易感到疲劳。不仅听课效率高而且会更轻松,由于更好地掌握了听课的主动性,也把一个通常被动的接受教学的过程转化成了一个主动的求知过程。而这其实就是听课的核心和意义所在。
[学习篇]课上问题决不拖到课后
课前不预习,上课听不懂,容易走神;课前预习充分,自我感觉全懂了,容易分心。对前者,课前做好预习工作,哪些地方懂了、哪些地方不懂,学会带着问题去听课,注意力就容易集中。对后者,不妨认真听听老师讲课,检验是真的全都懂了,还是只懂了个大概。此外,有经验的教师授课时往往强调难懂、易出错的地方,或用顺口溜等概括知识。课堂上教师几分钟的点拨,往往胜过学生课后几十分钟、甚至几小时摸索,要充分利用教师资源,做到课上问题决不拖到课后。
[笔记篇],一定要用心做笔记
通过对老师讲解的知识点进行有目的、有侧重点地记录,使自己的思维一直跟随着老师走。这样做的好处是,同学们不仅可以在课后对笔记进行整理参考,加深印象、掌握当天学习的内容,还有助于对老师第二天所要讲述的内容的衔接,从而使下一节课能够做到更认真地听课。
[心理篇]我是一个注意力很集中的人
学习时心里烦躁容易分心,越紧张越不易集中注意力。自我暗示能调动心理活动积极性,有助于注意力的集中。如学习时自言自语地提醒自己,“不要分心”、“努力听讲”;也可找几张小卡片,写上:“专心听讲”、“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句子,然后把它们放在你平时容易看见的地方,如笔盒里、书桌前的墙上,或夹在课本里。无论是上课听讲还是回家写作业,只要一看到它们,就会提醒自己:“别走神呀!”给自己准备一个小本子,专门用来记录走神的内容。比如,今天数学课中你想昨天的足球赛来着,那么就要在本子上做记录:“语文课——足球赛——约一分钟半”……这样记录几天以后,你从头至尾认真看一遍,会发现自己胡思乱想的东西是多么无聊,浪费了多么宝贵的时光。渐渐地,你会对走神越来越厌恶,记录本上的内容也会随之越来越少。
[环境篇]人乱我不乱,境乱心不乱
有学生抱怨,上课时老喜欢转笔、做作业时总会不自觉地动来动去,不知不觉就走神。学生要学会为自己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如整理好书桌再看书,把零食、耳塞等容易引起分心的东西放到视野之外,或者选择干扰少的场合看书。此外,也要有意识地训练自己在有干扰环境中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努力就能做到“人乱我不乱,境乱心不乱。”
[生活篇]合理休息保持充沛精力
有些学生为了多学习,中午、课间都不休息,晚上还要开夜车,结果第二天上课昏昏欲睡。其实只有身体好,学习时精力才会充沛。学生应该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尽量不熬夜。每周保持锻炼身体10-12小时。此外,家长要做好后勤保障。注意学生膳食合理搭配,特别是注意早餐营养,多吃鸡蛋、牛奶和水果,培养学生不偏食和挑食的习惯。
说到这里,有些同学可能会问,
老师,我做作业的时候老会走神,又该怎么办呢?
在此,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两种方法:
一是情境想象法
无论多么爱走神的学生,当参加重要的晚会、考试或竞赛时,他的注意力也会尽可能地集中。因此,每次上课时,不妨想象自己正参加某次大考或竞赛,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使自己真正紧张起来,注意力自然就集中了。平时做作业像考试一样认真,考试时就能像做作业一样轻松。
二是自我奖惩法
每次写作业或复习功课之前,先给自己定一个时间表,从几点几分到几点几分,要完成什么内容,越具体越好。若在规定时间完成了学习计划,并且始终是专心致志的,就奖励一下自己:看会电视或听一下音乐;若由于分神而使计划落空,就该毫不留情地惩罚自己做不愿做的事,如抄单词或跑楼梯等
“老师,既然你已经制定出了一些解决上课走神的情境的方案,那你可以帮我具体分析一下可能会有哪些原因呢?
还有其他什么原因也会引起这个问题的发生呢?
他走神了我怎么看得出来?
怎么就这件事帮助他解决问题呢?
还有什么其他的普遍性的问题需我们家长注意的吗?”
一、上课走神
孩子上课老走神怎么办?
听课是学习的关键环节,也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途径。学校规划了每天6-8个小时的上课时间,当别的同学上课在专心听讲,自己却上课走神,毫无疑问自己的学业就要落后了。上课走神,就会造成知识疏漏。很多学习基础薄弱的同学就是因为思想涣散,课堂上注意力经常不集中,所以导致基础薄弱、知识生疏等等一系列学习问题。
课上精力无法集中,开小差
写作业的过程中常出现“神游”现象
在课堂上不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不积极参与同学讨论
之前学过的知识没有消化好,跟不上课堂进度
在成长过程中缺乏集中注意力的训练,所以思想涣散,易受外界打扰
老师教学方式呆板、枯燥,导致学生兴趣注意点转移,无心听课
生动讲,巧抓学生兴趣点,吸引学习好奇心
专心听,老师一对一解疑难,集中学习注意力
敢于问,师生合作交流,共同提高课堂效率
重点记,课堂勤记笔记,上课不再开小差
二、习惯不好
怎样解决孩子学习习惯不好的问题?
学习习惯是长时期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学习行为方式和行为倾向,一个人养成什么样的学习习惯,对其学习成绩直接产生有利或有害的影响。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分阶段、按部就班地给以指导,并且需要学校和家庭互相配合。只有找到情绪困扰的根源,帮助学生逐步卸下心理上的负担,树立起孩子对自己和对学习的信心,才能使不良习惯最终消除。因此,习惯矫正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性格气质,采取不同的方法。
学习被动,缺乏主动性
每天埋头学习,成绩却不理想
学习无计划,整天忙于被动应付作业和考试,缺乏主动的安排
不会科学利用时间,有的学生虽然忙忙碌碌,实际效果却不佳
不求甚解,死记硬背。依赖这种方法的学生会常常使记忆内容相互混淆,而且不能长久记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计划是实现学习目标的保证
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要学会善于合理安排和利用时间
讲究记忆方法和技巧,科学记忆,提高学习效率
三、信心不足
孩子学习信心不足怎么办?
自信心的培养,对孩子很重要。没有自信心的孩子,做什么都没有兴趣,即使做了,也是虎头蛇尾。对孩子,要多加鼓励,让孩子们树立起自信心。许多家长总是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攀比,恨不得将所有孩子的优点都集中在自己孩子的身上。家长应接受孩子在学习上的不足,不应给孩子太大的学习压力。
上课不敢或很少主动举手发言,不敢在集体面前讲话。惧怕参加集体活动,害怕与别人相比。
不敢主动与其他同学交往,缺乏主见。总是跟在能力较强的同学后面,从不充当领导者。
遇到困难常常害怕,退缩,易放弃,而不能努力解决。
缺乏独立性:现在的学生多为独身子女,家长过度溺爱、娇惯,使他们不仅缺乏必要的生活自理能力,而且缺乏独立性,使他们更易遭受失败、挫折,造成自卑。
家长过高的期望与要求:家长期望值过高,会使孩子望而生畏,给孩子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一但期望值落空,就会使孩子走向自卑。
尊重与宽容:使他们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产生一种成功的情绪体验,产生“自我激励”的心理状态及相应的自信心理。
增加孩子成功的机会:如果一个人总是失败,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自信心就会降低,反之则会增强。
四、效率低下
孩子学习效率低下的解决办法
有很多中小学生学习成绩不好,不是因为懒惰,相反的,有好多学生学习起来特别认真,恨不得将自己的所有时间都用在学习上,可是虽然时间花了这么多,却总是不见成效,学习效率很低下。
听课反应慢,容易走神
课后复习慢,没有头绪
作业完成慢,影响睡眠
考试速度慢,答不完卷
注意力不集中,学习知识时需进行多次的重复;
学习动机不足,学习兴趣不高,无法收到良好效果;
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学习没有计划,效率不高。
学习时集中注意力,做到全神贯注,心无杂念;
学习主动,只有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
总结出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并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五、思维呆板
孩子死记硬背不会举一反三怎么办?
有些平时挺勤奋好学的学生,学习的效果却不是很显著,他们可能更多的是被动、机械的接受知识的灌输,比如:笔记记的很好,老师讲什么就记什么,规定学什么就学什么,规定怎么做就怎么做,等等。学习是有规律、有窍门可循的,缺乏思路,不善于思考,即使再埋头苦学,也是效果甚微,或者徒劳无功。
背书时倾向于死记硬背
做题思维单一,刻意钻研题目,死抠细节
不知道怎么运用知识点,往往感觉学会了,但一考试就蒙了
老师讲什么就记什么,不会主动思考,对学习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迷信书本,参考书、练习册和参考答案,缺乏自己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思维方式呆板单调,不会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问题。
被定式思维所束缚,不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主动思考,学会分析解决问题
广开思路,找到解题突破点
敢于质疑,多问几个为什么
六、心理失调
孩子学业压力太了,影响心理健康怎么办?
由于升学、就业压力、社会环境等各方面的影响,一些学生自杀、反社会行为逐渐暴露出来,心理健康教育也被纳入了公办教育,但是每年总有这样那样的报道让我们痛心疾首,各地频发中学生自杀事件、中学生弑母事件、大学生跳楼、大学生因感情问题杀人事件等等,这无不让我们敲响警钟,心理健康要从小白癜风如何治疗最好全国白癜风十佳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