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神经性厌食 > 治疗厌食 > 院庆专题中西医结合科治愈帮助与安

院庆专题中西医结合科治愈帮助与安



浓浓“中国风”的红房子中西医结合科,在民众中享有极高的口碑。

医疗是什么?美国医生特鲁多的墓志铭做了最好的解读: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现代医学不断发展的今天,这句话的深意越来越被后人所理解——医学是有限的,很多疾病至今无法依靠医疗技术治愈,而医生对病人心理和情感的抚慰,对于患者的康复来说,与医疗技术同样重要。

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朱芝玲说,特鲁多墓志铭对疾病、健康的认识,与中国中医哲学不谋而合。医院的中西医结合科,正是致力于在传承和发展中医精髓的基础上,从治愈、帮助与安慰的辩证哲学出发,帮助病人康复。

中西医结合科团队

妇产科里的“中国风”

走进医院中西医结合科的病房,立即能感受到浓浓的“中国风”。门楣上挂着中国结,门框上的对联以中药名为内容,走廊墙上挂着介绍中草药的雅致图画。护士们还自创了中药展示盒——透明的塑料培养皿盛装药材,再把培养皿贴上墙。

中医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体自身的平衡,中医认为环境、情绪等因素,都会对身体健康带来影响。医护人员希望将病房布置得传统而温馨,给病人提供静心治疗和休息的环境。

红房子的中西医结合科历史悠久,年,沪上八大名中医之一唐吉父医师开创了科室。

唐吉父教授为西医医师们传授中医知识

唐吉父是沪上中医名家,最早开有自己的诊所,他开创“唐氏学派”,成为上海四大妇科流派之一。“唐氏学派”最为重要的理论是以肝为先治疗妇科和经前期紧张症的辨证施治。

医院早先并没有单独的中医科室,通常只有西医治疗欠佳的病例,中医才介入诊断。后来,越来越多通过西医手段解决不了的病例,在唐吉父这里得到治疗和痊愈,中医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

年,为了响应毛主席关于要发掘中国医药学宝库的号召,老院长王淑贞教授在院务会议上决定:“在医院内开办西学中培训班,由唐吉父教授亲自讲课、带教学生。”从此,全院掀起了西医学习中医的热潮。

经过细致筹划和不懈努力,医院申请开设了中医科,以独立的科室建制,直接面向初诊病人。

医院中医科成立后,迎来了百花齐放的繁荣时期。

李超荆西医出身,但却通过钻研中医,创建了独到的“肾主生殖”理论。“西学中”不仅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更是挑战固有思维方式的过程,李超荆在学习中摸索出了中西医结合的平衡之法。

“宝库的挖掘不是一句空话,最困难的是要颠覆自己的思维定势,战胜自己,用西医的理论基础去解释中医临证治疗的疗效。”李超荆选择的第一个突破点是无排卵功能性子宫出血病。当时这个妇科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年轻妇女往往因失血过多而被迫切除子宫。融贯中西医的李超荆认为,“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排卵障碍与肾阴阳失调有关”。理论依据站住了脚,李超荆便以燮理阴阳的疗法治疗此病,在临床上根据不同患者辨证施治,获得了90%以上的疗效和73%的排卵率,看着一个个“功血”病人渐渐康复,免去了切除子宫的痛苦,李超荆初尝胜利的果实。

应用“肾主生殖”理论,李超荆在多囊卵巢综合征病人的诊治中也取得了惊人的效果,“肾主生殖”理论因此获得了上海市重大科学技术成果奖。

在唐吉父、李超荆等中医大家的带领下,俞瑾、曹玲仙、归绥琪等一代代名医,将中西医结合科发展壮大。

中西医结合科近年来又开展了妇科肿瘤中医诊治,以降低化疗副反应,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同时,积极进军新领域,在中医及手术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由于这些成就,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成为上海市中西医结合月经病诊疗中心和上海市医学领先专业中西医妇科重点学科。近年来,科室列入复旦大学妇产科“工程”重点学科、国家教育部复旦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重点学科建设单位,也加入国家“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复旦中西医结合基础与临床的创新发展研究”建设行列。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月经病特色专科团队

中西医结合科侧重于吸取中医妇科传统医学精华,充分发挥中医药、针灸特色和优势,将其有机地融合到现代医学临床和基础研究中,诊断治疗各种原因不孕症、内分泌失调月经病、反复自然流产、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围绝经期综合征等均卓有成效,其中多囊卵巢综合征、青春期功血、反复自然流产、痛经等方面独到的研究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除了专业上的荣誉,更让中西医结合科医务人员自豪的是,红房子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民众中享有极高的口碑。中西医结合科的门诊量,占整个医院妇科门诊总量的3/4左右。每一天,慕名而来的全国各地患者,等候在名医们的诊室门口,她们将希望寄托在这些受人尊重的医生身上。在切身体会到治疗效果后,病人们又把医生的声誉传播到更远的地方。

把病人看成整体

每次患者满意度调查,中西医结合科的满意度总是很高,朱芝玲解释说,这与中西医结合的诊治方式有很大的关系。“中医问诊有望闻问切的传统,我们的医生很重视与患者的交流,中医是把患者当成整体看待的。”

中医传统在名老中医身上体现得最为明显。为了传承名老中医的医术和中医理论,中西医结合科设立了上海市名老中医曹玲仙教授中医妇科工作室和上海市名老中医俞瑾教授学术经验研究工作室,两位出生于上世纪30年代的老中医,至今还在为患者服务。

已经81岁高龄的俞瑾教授被誉为“世界外婆”,到上海求医的不孕不育患者,大多会从病友口中听到这个名字,她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性不孕、卵巢早衰、围绝经期综合征、神经性厌食、原发性痛经、反复性自然流产、复杂性不孕症等20种与生殖内分泌有关疾病进行系列研究,有突出成就。

俞瑾对中医有独到的感悟力。早年,受到父亲手抄的《伤寒集注》启发,开创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先河。俞瑾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是由于肾阳不足,水湿不能蒸腾而在盆腔中发生如多囊卵巢般的“痰核”,治疗需要补肾化痰。

根据这一理论,俞瑾在中药中不断选择组方治疗,中西医结合取得86%的排卵率和47.4%的妊娠率。至今,多囊卵巢综合征在临床上还是一种治疗难度很大的疾病,俞瑾及其团队50年的研究成果,使国内外生殖医学界逐渐形成共识——中西医结合正是解决这一复杂疾病的首选方案。

俞瑾把这些成绩归功为她总结多年经验和科研成果而形成的“生命网络调控”理论体系。这个理论把人体看成复杂多变的大网络,治疗病人时,除了在中西医方法间择优、互补,还要重视病人的年龄、性别、种族、遗传因子、所处环境及精神影响等众多的因素。

中西医结合科的年轻专家,很多也和俞瑾一样,尽管西医出身,但对中医精髓有着独到的领悟。

年,已身为博士生导师的徐丛剑教授,报名参加上海市高级西学中研修班重新当了一次学生,当时,他的举动在业界备受瞩目。如今回忆,徐丛剑教授解释说,他对中医自小就有兴趣,上大学时,他就曾跟随扬州中医名家抄方,工作以后也曾通过各种渠道进修中医。

徐丛剑说,中西医结合最重要的是找到共同点,中医的整体观、变化观在治疗中非常重要。

寻找最佳平衡

中西医结合科的一个优势在于,患者在这里可以得到“一站式”治疗,从手术到后续的中西医联合治疗,都可以在科室内完成。如今,中西医结合科团队正在致力于寻找中西医结合的最佳平衡。

徐丛剑教授的一项研究,正好体现了这一点。中药用药的一个最重要特点是讲究“配伍”,中药有四性五味,传统中医在开药方的时候,必须考虑各种药物互相之间的作用。但是,中西医结合的治疗中,在中药配伍之外,还要加入西药,而西药在联合用药中会发挥怎样的作用,产生什么样的效果,至今无法确切。“这给中西医结合带来很大的麻烦。”徐丛剑教授现在的研究,就是要找到辨别中药四性的办法,为药性的判断提供依据。

目前,中西药结合科拥有主任医师4名,副主任医生9名;其中硕导4名、博导2名。多年的临床积累带动了科研工作,历年来承担多个国内外重要科研项目,大大推动了中西医结合妇产科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临床诊疗水平的提高。

中西医结合科病例讨论会

多年执著于提高中西医结合诊治效果,换来的是患者的信任与感谢。中西医结合科病房医生办公室的走廊,被一面接一面的红色锦旗占满,患者们喜欢用这种最传统的方式表达对医生的谢意。

让患者感恩的不仅是医生的医术,还有来自医护人员的关爱。朱芝玲还记得一位从偏远地区来就诊的患者,这位患者因医院接受化疗,第二个疗程结束后,医院来复诊,但她放弃了接下来的化疗。

深感绝望的女患者坐在诊室外面不停地哭泣,细心的护士发现了她。患者告诉护士,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她没有能力再继续化疗。了解到这样的情况后,医护人员也觉得非常遗憾和同情。后来,中西医结合科的医护人员自发为这位患者募款,尽管这些钱不能完全解决后期治疗的费用问题,但患者却因为医生们的举动而受到鼓舞。“后来她想办法做完了化疗,现在情况很好。”

患者的康复,不仅需要治疗,还需要精神上的鼓励和心理上的调节,这一点,中西医结合科的医生们非常重视。他们正在探索用中医助眠方法,帮助住院病人解决焦虑等问题。

在这里,“完整的人”的观念,再一次彰显。

-----------------------------------------









































分泌性中耳炎不流脓的中耳炎
女演员患淋巴癌去世nbsp淋巴癌能活


转载请注明:http://www.pzegp.com/zlys/7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