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神经性厌食 > 患病危害 > 生而为人,请务必
生而为人,请务必
据英国《卫报》报道,近日马来西亚一名16岁女孩在Instagram上上传了一张照片,并配上文字“这真的很重要,帮我选择下到底是该活下去还是自杀”。帖子发出后,有69%的网友投票支持其自杀,于是该女孩选择了自杀。该女孩的死引发巨大争议,有律师建议那些投票支持她自杀的网友应该被指控教唆自杀罪。“这些网友的‘鼓励’是不是对该女孩采取自杀行为产生了影响?要是大部分的网友都投了反对票,那这个女孩今天还有可能还活着。”
扼腕过后,很多网友发出了“生而为人,请务必善良的感慨”,以谴责那些说风凉话导致这位患有抑郁症的女孩自杀的人们。这些人自以为在网络上就可以为所欲为,把自己的恶放大,肆无忌惮的践踏这个女孩生命即将枯萎是仅剩的一点点尊严。他们把尊严撕碎,抛到空中,重重的摔在地上!可最令人不齿的是这些人还唯恐自己的身上沾上哪怕一点点血迹......我个人认为,以上全错!!!因为对于抑郁症,不是生而为人请务必善良;而应该是生而为人请不要无知。可怕的是我们很多人对抑郁症一无所知,就像对待自闭症的孩子一样。抑郁症是一种情绪障碍。经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目前,全世界抑郁症患者高达3.5亿人,预计到年,抑郁症将成为全球第二大疾病。在我国,抑郁症患者已达万,这意味着个人里面有7个人患有/患过抑郁症。而抑郁症更偏爱哪些处于高压力、激烈竞争、患有躯体疾病或慢性病的人群。在这些人群中,抑郁症的发生比例更高。抑郁症的发生不分权贵,它存在于各个年龄阶段、各种职业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中。
在美国和加拿大,抑郁症是人们丧失行为能力的首要原因,超过了冠心病、癌症以及艾滋病。美国大约17%的成年人曾患过抑郁症,他们为此而花费的医疗费用每年高达亿美元。你无法知道有多少人企图自杀,但可悲的是,美国每17分钟就有1人自杀身亡。除此之外,74%的抑郁症患者还伴有其他某种障碍,包括焦虑症、滥用药物以及痴呆症。
在世界范围内,抑郁症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然而不幸的是,情况并没有得到改善。
治疗抑郁症史也是一部药物发展史:
最早的抗抑郁症的药物是三环类药物丙咪嗪(imipramine)这种三环类抗抑郁药已使用了20年。它控制着脑干蓝斑(locuscaeruleus)中的去甲肾上腺素和血清素的相互作用。蓝斑调节诸如呼吸、觉醒、心率和血压之类的基本生理机能。
蓝斑监控血液的pH水平,而且它是刺激杏仁核进入惊恐发作报警的信号源头。丙咪嗪使大脑的这个觉醒系统稳定下来,这样就不会轻易打开恐慌按钮。对抑郁症患者来说,丙咪嗪几乎立竿见影,几天或几周后,随着焦虑症状消失,他们高度紧张的神经也慢慢放松下来。
随着医学水平的进步,选择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剂(SSRIs)成了治疗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及神经性厌食症的常用药物,以取代较旧及副作用较多的三环素类药物。再加上β受体阻滞剂就构成抑郁症的综合用药形式。
虽然药物能立竿见影的改善抑郁症的临床症状,但是,对于药物带给患者的副作用来说~~~
以上方法全错!!!
只有运动才能让抑郁症患者在没有副作用的情况下逐渐摆脱病魔的侵袭
这是一个意义重大的发现,它告诉我们:焦虑想法是一种认知上的错误解读。你可以利用运动的方式减少焦虑症状,而且随着你自身机能水平的提高,你可以逐渐摆脱这种症状的折磨。久而久之,你教会大脑懂得:这些症状并不总意味着厄运当头,而且你能够活下去;你正在重新规划认知上的错误。
有氧运动能迅速起效并抵御焦虑状态。
在生理上,体育运动不仅降低了肌肉的静息张力,还由此中断了传向大脑的焦虑循环。一旦身体平静下来,大脑的担忧情绪也更少了,不但如此,运动还产生了有镇静作用的化学反应。伴随运动产生的更多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也同时提高了具有镇静作用并增强我们安全感的血清素水平。
这就是运动可以治疗焦虑的最重要原因:它不仅能通过缓解肌肉紧张以及增加血清素和GABA来治疗状态焦虑,而且还能治疗特质焦虑。运动提供了神经元相互连接所需的一切条件,而且一旦我们控制了这个过程,就能在传授大脑应对恐惧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说了这么多,真心希望大家对待抑郁症的患者都能做到:
生而为人请不要无知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