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神经性厌食 > 相关医院 > 孩子不爱吃饭警惕患厌食症这些现象家长莫

孩子不爱吃饭警惕患厌食症这些现象家长莫



  小孩子的天性就是贪吃,贪玩。可是当美味可口的美食放在他面前,他竟然一点都不想吃,看到美食还皱眉头。这时家长就应该警惕了,孩子不爱美食,是否换上厌食症了呢?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逼孩子进食孩子患上神经性厌食

  注意:强制喂食也易致孩子厌食

  6岁的豆豆因发烧后胃口不好,妈妈给她做了各种好吃的,左劝右劝,她就是没有想吃的欲望,一急之下妈妈就逼她张口进食,每餐几乎都是如此。发展到最后,豆豆一进餐就呕吐。妈妈感到不对劲,医院就诊,医生诊断她患上了神经性厌食。

  “其实,厌食症是小儿时期比较常见的病症,1~6岁的孩子较多见。”广州中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刘华指出,日常生活中,妈妈、奶奶端着饭碗追着孩子喂食的情景很多人都不陌生。即便不用追着喂食,也有不少孩子吃饭比较慢,或者经常含饭。她提醒说,如果孩子长时间食欲不振、食量减少或出现餐后腹胀,这些可能是厌食症的表现。不少孩子的厌食症状表现得不很明显,除了不肯吃东西外,没有其他临床表现,精神也不错,能玩能跳,所以,厌食症的孩子可能只表现为见食不贪,但是长期食量减少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和智力的发展,家长切莫忽视。

孩子为何会厌食

  “这有先天的因素,也有后天的原因,如病后失调以及家长喂养不当、强制喂食都可能导致孩子厌食。”刘华说,有研究认为,一些早产、低体重的孩子厌食症的发生率是41.2%,这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提示人们:优生有助于减少厌食症的发生。后天方面,一些疾病的因素和“强制喂食”的做法是主要原因。特别是“强制喂食”,上面提到的豆豆就是典型的例子。因为妈妈太过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也可能导致孩子厌食。”刘华提醒说,幽门螺旋杆菌常见于成人身上,不少家长在喂食时,好将食物先在自己口中咀嚼后再喂给孩子,就有可能将病菌传给孩子,损伤其胃肠黏膜,导致厌食症的发生。另外,有些家长孩子一有发烧咳嗽就擅自喂食抗生素,容易造成孩子肠道菌群失调,这既是厌食症的诱因,也可能成为其致病的因素。而厌食又会导致孩子肠道菌群进一步失调,所以,家长切莫给孩子滥用或过量使用抗生素。

建议

  “从中医的角度看,喂养不当导致的厌食,和小孩子脏腑娇嫩、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密切相关。”刘华介绍说,《黄帝内经》中提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就是指吃得太多了,肠胃负担太重,反而影响了正常的消化功能。小孩子胃小且脆、容物不多,但处于生长发育期对营养的需要又较大,加上自己不懂饮食节制,遇到喜欢吃的、香口的东西,即使饱了还想吃。比如,有些孩子喜欢吃薯条、饼干、炸鸡块等,有时未到饭点吃一大堆这类食物,肚子填饱了,三餐就不按时进食,过了饭点又饿了。类似的不良饮食习惯如果长期未得到纠正,便易伤及脾胃。

  “所以,给孩子喂食,我们提倡‘乳贵有时,食贵有节’。”刘华提醒说,从婴幼儿期起,喂食就应“定时、定量”,在固定的时间,以固定的量,帮孩子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到一定的时候适当给孩子添加辅食,比如4个月的宝宝可开始吃粥和蛋黄、6个月开始吃点肉食。

  有些没有按时添加辅食的孩子,到了1岁多后出现喂养困难。值得提醒的是,因为家长一直给孩子吃稀、软甚至煮得很烂的食物,有些孩子已经1岁多了仍拒绝咀嚼相对有点硬的食物。比如有些家长喜欢炖瘦肉水给孩子当辅食,却不给孩子吃炖汤中的肉,结果肉中的营养成分浪费了,孩子也得不到适当的咀嚼锻炼。建议在给孩子添加辅食时一定要注意,品种应从单一到多种,量由少到多,质地由稀到稠,食物的口感由软到逐渐增加嚼劲。

调理肠胃小技巧

  孩子厌食,该如何帮他调理?刘华建议,应先查明原因。如果是因疾病引起的,要抓紧治疗,孩子胃口才能逐渐好起来。另外,孩子的情绪也莫忽视,有些孩子想要的东西得不到,又被父母责骂一通,一时想不开心情不好,或是因家中变故、生活环境的改变等都可以影响情绪,导致肝失疏泄、影响脾胃功能。稍大一些的孩子,或因学习紧张,压力大也会导致情志失调、影响脾胃运化,家长要耐心去了解孩子、有效沟通化解其“心病”。

  不过,日常生活中,遇到孩子胃口差不想吃东西、出现明显厌食症状时,很多家长都会着急,不少人从小爱给孩子喂开奶茶、小儿七星茶等。

  对此,刘华提醒说,一些“开奶茶”、凉茶中往往含有金银花、菊花、莲子心等寒性药材,而小儿的脾常不足,常喝易损脾胃阳气,长此以往更易导致厌食症和各种其他疾病的发生。

  对于脾胃运化不良的孩子,刘华建议平时可有针对性地煲些汤水喝。比如,对于脾胃虚弱的孩子,可选用太子参煲汤,同时加些茯苓、扁豆、麦芽、山楂、陈皮,其中麦芽、山楂帮助消食导滞。另外,家长也可以选择山楂、白茯苓打粉,和面粉一起做成酸酸甜甜的山楂茯苓饼,适当给孩子吃些,以助健脾开胃。而对于脾胃阴伤的孩子,则可选用石斛、麦冬、太子参和山楂,或加入一些木瓜来养阴。

山楂茯苓饼具体用量、做法如下:

  1)材料:太子参15g,茯苓10g,白扁豆10g,麦芽15g,山楂6g,陈皮3g,瘦肉g。

  制作:药材稍浸泡,猪瘦肉切成小块。一起与生姜下炖盅,加热开水ML,加盖隔水炖1小时左右。

  功效:益气健脾,理气消滞。

  2)材料:石斛10克,麦冬8克,太子参15克,山楂6g,瘦肉克。

  制作:药材稍浸泡,猪瘦肉切成小块,一起下瓦煲,加清水适量,武火滚沸后文火煲1小时左右即可。

  功效:益气养阴,消食导滞。

保证充足的睡眠

  家长肯定会觉得奇怪,吃饭和睡觉怎么就联系到一块了呢。其实孩子消化道活动与他的大脑皮质的功能密切有关,如果睡眠不足会抑制丘脑下部的进食中枢,从而明显地减少消化液和胃肠道的蠕动,因此充足的睡眠是提高食欲的先决条件。

饮食要定时定量定点

  定时、定点进食会使孩子形成条件反射,每当临近吃饭时,他的消化系统便会活动起来,产生饥饿感,从而为进食作好准备。

要提高进食兴趣

  家长可经常变换食物的烹调方法,以改善食物的色、香、味,这样就能提高孩子的进食兴趣,促进食欲。

不要强迫进食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吃饭吃得少,一定非让他多吃几口。其实由于受到生理、心理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孩子有时会多吃一点,有时则可能会少吃一点,这是件很自然的事情,家长不必忧心如焚。如果强迫孩子进食,反而会引起孩子的反感,久而久之便会产生厌食情绪。

适当的活动

  户外活动可加快新陈代谢,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但进食前半小时内不要进行剧烈活动。

不要在餐桌上训斥孩子

  有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处在愤怒、悲伤或焦虑时,幽门括约肌会放射性收缩,使食物滞留在胃中,导致食欲下降,甚至会造成胃炎。吃饭时训斥或打骂孩子不仅会降低其食欲,也会使孩子用拒食来表示反抗。

不吃零食

  有些孩子每天在正餐之间要吃喝许多高热量的零食,如巧克力、糖果等,或者喝大量饮料,这既会使血液中的糖含量过高,还会产生饱腹感,从而没有了饥饿的感觉,所以到了正餐时间他根本就没有胃口吃饭,而过后又要以点心零食充饥,从而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给孩子喂饭的父母,千万不要这么喂孩子:趁着孩子玩玩具,冷不丁塞进孩子嘴巴一大口饭;孩子前面跑,后面追着喂;强迫性地把孩子紧紧抱在怀里,或夹在两腿间,催逼着喂。如果是前一种情况,孩子玩得忘了吃,那就直接告诉孩子,现在是吃饭时间了,想吃就到专门的就餐地点用餐(没有电视、没有玩具)。还可以象征性喂给孩子一口饭,勾起孩子的食欲。

  如果是后两种情况,那就说明孩子当下的确不想吃饭,不乐意“被吃饭”,那就不逼着孩子吃。如果根据我们前述建议的规矩来,父母放手,孩子一般很快就会懂得:吃饭是他自己的事,不想挨饿就得守规矩。

  ?孩子已经选择了不想吃饭的时候,不批评,只是吃给孩子看,要吃得香香的。若大人都用完餐了,孩子说想吃东西了,不嘲讽,温和坚定地坚持规矩。心软的妈妈,可以为了孩子提前一点吃下一顿饭。

  总之,父母能够做的,就是把吃饭这件事“表演”得非常自然、轻松。不跟孩子做太多“吃饭”的斗争。要把孩子的胃,交由孩子自己做主。孩子饿一两顿没事。怕的是,过多的斗争,更长远地败坏了孩子对食物的兴趣。

  我们现实中,常常会看到一些父母,一方面埋怨孩子光顾着玩儿不知道吃饭,一方面追在孩子后面喂饭。或者认为孩子没吃饱,非常焦虑地板着脸,要求孩子再多吃一点。还有的父母,自己捧着饭碗盯着电视,或者边吃饭边玩手机,却期待孩子吃饭更专心。

  让“吃饭”变成一件顺其自然的事,让孩子对食物产生积极的情绪,非常非常重要。父母若懂得专心吃饭、把吃饭作为一种享受,孩子不爱上吃饭都难。

(此内容本站仅为转载来源:网络综合)

优贝童学







































白癜风可以治愈么
白癜风会传染么


转载请注明:http://www.pzegp.com/xgyy/10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