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神经性厌食 > 相关医院 > 厌食症摧毁了这个年轻女孩,除了死亡,她别
厌食症摧毁了这个年轻女孩,除了死亡,她别
案例回放:
今年2月20日,美国一名30岁女子阿斯丽在新泽西州莫里斯敦医学中心姑息治疗部去世,死时体重仅31公斤。
阿斯丽多年来饱受厌食症折磨。年经过强制灌食引起一些不良后遗症,心脏也受损。阿斯丽不愿意再接受任何治疗,希望就这样死去。
医生联系了州公共服务部。公共服务部的律师们向法庭提交紧急请求,医院强行给阿斯丽灌食。但阿斯丽本人和家人决心已定,请了知名的律师上法庭申辩。
州最高法庭年11月21日作出裁决,支持阿斯莉的决定。
厌食症到底能否有机会被治愈?阿斯丽选择死亡是不是真的出于痛苦等死的无奈之举?
先来看看阿斯丽的病情。她从青春期起就患有严重厌食症和暴食症,还共病了酗酒和抑郁症。她身形异常单薄,宛如纸片,不得不遍访名医接受治疗,3年前曾接受入院治疗,但情况并没有明显好转。
经过厌食症专家、心理医生、家人、法官、医院伦理委员会等人的细致观测和深入讨论后,认为阿斯丽的生活质量很糟糕,治疗前景也不太乐观,即使个别医生持坚持治疗仍有一线转机的观点,大家最终决定尊重阿斯丽的死亡权利。
为什么阿斯丽会罹患厌食症?其实就是为了追求过瘦的病态美。很多有体相障碍的个体,包括模特儿、通俗歌手、影视明星都被厌食症所困扰。
当前,我国的青少年群体中,也有不少人渴望追求魔鬼身材来赢取别人的喜爱,在他们眼里,带一点婴儿肥都是丑陋的、缺乏魅力和被人鄙夷的。他们偏食、挑食,如果他人劝他多吃一点,就会变得不耐烦,甚至还与他人产生严重的对立以致关系破裂。
95%的厌食症患者都是女性,她们有共同的人格特征:过分喜好整洁和美观,循规蹈矩,又过分担忧自己在他人中的印象,孤僻、敏感、好幻想、追求完美、看问题肤浅、虚荣等。在行为上,热衷于节食减肥,这股风潮从青春期起,甚至更早,最终走上一条节食—厌食—拒食的演进道路。
厌食症是一种消化功能紊乱的疾病,最初可能轻微短暂,一次治疗后就能治愈。也有人持续几年,虽然一直接受治疗,但病情时好时坏,反反复复。即使日渐消瘦,瘦骨嶙峋,病人依旧担忧体重问题,觉得自己还是太肥了、太丑了。她们焦虑重重,否认患病,不愿与医生讨论厌食和体重下降的问题,内心抵触治疗。患者会撒谎,隐瞒呕吐的事实,或偷偷使用轻泻剂和利尿剂,甚至从事激烈的体育活动来减脂。严重者经久不愈,完全泯灭了进食的欲望,不得不靠外部强行鼻管喂食来延续生命。这会导致患者出现水肿、贫血、心跳减慢、呕吐、基础代谢严重下降等不良表现,影响心、肝、肾、脑等器官的功能,最终可能因为器官功能衰竭或感染而慢慢走向死亡,死亡率为20%。
如果厌食表现较为轻微,要接受心理医生的心理治疗,通过舞动治疗和认知行为疗法,修正患者的畸形审美观,增强对身体的正向感知,形成健康的形体意向。此外,配合营养专家安排合理的膳食,家属监督进食,慢慢走向康复。
对于症状严重的患者,治疗效果取决于患者愿意改变的决心和意志。疗程也会长短不一,时间跨度为几个月到几年。患者需要采用综合治疗模式:
第一,药物治疗。选用一些抗抑郁和抗精神病的药物,控制患者的负性情绪和异常行为。
第二,躯体支持治疗。与家属一道,给患者制定一个进食计划,规定患者的进食时间和食量,矫正进食习惯。特别是要减少或制止呕吐行为,严禁使用泻药。如果患者出现水电解质代谢紊乱,还要给予对症治疗。
第三,心理治疗。对患者充分地共情、尊重、倾听和接纳,和患者建立起良好的心理治疗关系,形成心理治疗联盟。对患者进行心理教育,让其了解厌食症和体相障碍的关系,认识到厌食后的心理机制。对患者进行美和健康的宣传教育,用绘画心理治疗、沙盘游戏、舞动治疗等表达性艺术治疗的模式,让患者说出他们与体型担忧相关的生活事件、个人的情绪感受和曾遭遇过的歧视,让其理解个人的扭曲认知后的心理根源,鼓励其形成健康的审美观。最终,激励患者配合治疗,在治疗中增强依从性和治愈的自我效能感,提高个人参与的主动性,最终以健康的面貌,逐步恢复社会功能。
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