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神经性厌食 > 相关医院 > 水禽的19种常见病目录二
水禽的19种常见病目录二
19种常见病目录(二):
11、水禽大肠杆菌、浆膜炎
12、鹅痛风
13、鹅小鹅瘟
14、鹅黄曲霉病
15、鹅慢性呼吸道病
16、鹅痘
17、鹅蛋子瘟
18、水禽巴氏杆菌病
19、鹅出血性肠炎综合症
11、水禽大肠杆菌、浆膜炎
病原:大肠杆菌、鸭疫里默氏杆菌
发病日龄:多发于2-8周龄水禽,2-3周龄最易感,种鸭种鹅大肠杆菌病又称“蛋子瘟”病。
临床特征:体温升高、食料减少、软脚、缩颈、拉白色稀粪,个别有头颈震颤、前仰后翻等神经症状。
剖检特征:
(1)三炎: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心脏、肝脏、气囊有黄白色纤维素性渗出)
(2)脾脏肿大出血、坏死,呈斑驳样
为什么水禽容易发生大肠杆菌和浆膜炎?
(1)血清型多:大肠杆菌抗原结构及血清型极为复杂,抗原主要有菌体(O)抗原种、表面(k)抗原种和鞭毛(H)抗原60种,此外还有菌毛(F)抗原,我国禽类主要流行O1、O2、O78、O35;鸭疫里默氏杆菌目前已发现25个血清型。
(2)场地环境、水源污染大,养殖批次间歇时间短。
(3)天气突变、高温高湿。
(4)饲养密度过大,通风不良。
(5)病原耐药性特别强,多种药物效果不理想,容易复发。
(6)某些疾病后期继发感染(如:花肝病、慢性呼吸道病、副粘、流感等)
剖检案例:
防治:
1、加强饲养管理,保持场地、水源清洁卫生、环境通风干燥。
2、实行全进全出制度,便于场地环境的清洁消毒和净化。
2、可在5-7日龄使用大肠杆菌-浆膜炎灭活疫苗免疫。
3、定期对场地进行药敏试验,使用敏感的抗生素;抗生素应联合用药和轮换用药,防止细菌产生耐药性。
4、发病时可用敏感抗生素,连用3-5天。
12、鹅痛风
发病因素:
1、病毒感染:星状病毒感染(年首次在山东农业大学实验室分离)
2、饲料因素:食用含有较高的嘌呤类的蛋白质饲料、青绿饲料偏少。
3、代谢因素:肝脏对嘌呤代谢障碍生成的尿酸增多,肾脏排泄的尿酸减少。
4、药物因素:例如磺胺类药、庆大霉素、泰乐菌素等使用不当导致。
5、饲养管理因素:饲养密度过大,育雏舍湿度偏高、温度偏低,导致小鹅怕冷打堆,运动减少,饮水减少,肾排泄降低,肾尿酸盐沉积增加。
流行情况:发病地区:年以来,广东、山东、安徽、江苏、辽宁、河南等地区陆续发生,年至现在,广东地区特别流行。
发病日龄:5-20日龄为主。
发病情况:发病率、病死率5-30%不等。
剖检案例:
预防和治疗:
(1)治疗可用:五苓散、葡萄糖、小苏打饮水连用3-5天。
(2)加强饲养管理,增加育雏舍温度,夜晚驱赶2-3次饮水。
(3)尽量少用嘌呤类较高的饲料,保证青绿饲料供应。
(4)避免使用过量磺胺类药、庆大霉素、泰乐菌素等影响肾脏功能的药物。
(5)1-3日龄可用痛风精制抗体注射0.5-1毫升预防。
13、鹅小鹅瘟
病原:小鹅瘟病毒。
流行特点:小鹅瘟主要发生于3周龄内的雏鹅、雏番鸭,死亡率可达90%左右,且发病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今年以来,广东地区,30-50日龄肉鹅也常有发生。
临床特点:精神沉郁、厌食、走动无力、下痢(粪中有时混有纤维素性絮片),迅速脱水,体重减轻、消瘦死亡。
剖检特征:
(1)急性病例,小肠粘膜充血、出血
(2)亚急性病例,小肠中、下段特别是回盲部极度膨大,切开可见腊肠样栓子(腊肠粪)。
剖检案例:
防治:
1、种鹅产蛋前15-20天,用小鹅瘟鸭胚化弱毒苗,10-20倍免疫。小鹅1-3天龄,可用小鹅瘟精制抗体或高免血清预防。
2、发病时可用荆防败毒散白头翁散、温白三、郁金散、甘草颗粒等,连用3-5天,同时可用小鹅瘟精制抗体或高免血清配合抗生素、干扰素注射。
14、鹅黄曲霉病
病原:曲霉菌
临床症状:喘气(常有腹式呼吸),咳嗽、流泪、流涕、急性死亡,广东地区,高温高湿更容易发生。养殖户了解每日鸡鸭鹅蛋、肉、雏价格可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