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神经性厌食 > 相关医院 > 住精神卫生医院住监狱nbsp小伙
住精神卫生医院住监狱nbsp小伙
作者简介:
Twist,待满17岁的妹纸。14-16岁与ED一起成长,16岁时曾在深圳接受住院治疗。活跃在知乎和贴吧,知乎专栏“弯路风景,陌上花开”。转载已获作者授权。
先怒气吐槽:
明明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就是及时就医,但是为什么就医比例那!么!低!
o(-`д′-?)
医院是吃闲饭的吗!医院是给广大劳动人民治病的机构啊!你生病了,自己治不好,医院难道吃观音土请个符能好!(??灬??)
住院就是蹲监狱?养猪场?医院对一些个例采取强制手段是为了不让他们挂掉好不好,都要挂了还谈什么态度!你有强烈的意愿想康复就配合治疗啊!-`д′-
住院没用,出来又是复发?自医院?有问题都可以随时复诊好不好?医院是你保姆啊,难道要天天护着你保证你一辈子不复发?就医院缝个针,你一回家就自己把线扯了把痂抠了,医院没用?(我不信医生没跟你说别乱碰伤口)——╬
。。。吐槽完毕,有话好好说,我们还能做朋友(?_?)
Sction1.需不需要就医?
打个比方,你得了一个小感冒,去医院随你,去医院的话开个药打个针你可能会好受一些,不去就自己扛个几天也能自愈。
但是!你得了非典的话,不管你想不想去,反正如果我在你身边肯医院!只要你觉得你心理不太正常,都可以就医,轻度的就挂个心理咨询的号,跟咨询师聊聊,Ta觉得你没问题你也可以打消顾虑了是吧,要是确实有点问题就及时治疗,防微杜渐是吧。感觉到ED影响了生活,你该去看看心理科了,我不能预测你不看医生就一定会越来越严重,但至少看医生可以就此把你拉住。不要可怜你那点挂号费治疗费,拿去喂马桶难道就值得吗?如果伴有内科共病或自伤、自杀和其他高危行为以及怀孕或有小孩的情况,强烈建议就医
(*゜Д゜)ゞ”
Sction2.怎么跟医生沟通?
自述病情,想到什么说什么,医生不会全信你,也不会全不信你。Ta会考量一下你的意识是否清醒。会哭的孩子才有奶吃,说实话的病人才能得到恰当的治疗。别想跟医生隐瞒什么,如果说你想治好贪食你却隐瞒自己的病情,医生不是测谎仪,延误了治疗怨你自己。有什么想法赶紧地说出来,比如说你可能伴有焦虑抑郁的情绪,需要诊断一下有没有共病其他精神障碍。保持自省,医生可不是你肚子里的蛔虫。医生虽然没有得病的经历,但也不是说完全不理解你,Ta并不是只会给你好好吃饭这种空洞的建议。人家起码是学过的专业知识,要不然你自己买书学一遍考个精神科医生执照好了。你需要跟一个心理医生建立长期的、良好的医患关系,不可能随便哪个医生都能确保合得来的,这个道理跟结交朋友一样。遇到谈不来的医生就换一个,世界上不缺优秀的心理医生(?ω?。)Sction3.医院里是怎么治疗的?放心,医院不是只管患者吃饭的地方,要不然跟养猪场有什么差别?我住院之前也害怕出院之后会胖得不忍直视,我当时那个“不忍直视”又是什么个概念呢?歪曲的认知。我当时认为BMI达到17就是“不忍直视”。最后还是半自愿半哄骗地被拉进去了(说好的开放式病房呢呜呜呜呜呜)。拉我去办住院手续前,我心一横,想:住院能少胖点就少胖点,大不了出院之后健康减肥,反正决定休学,有近一年的时间;如果住院治疗能够让我乐意接受自己胖起来,我心服口服。抗拒从严的道理我懂,所以还是乖乖配合治疗吧。
关于强制治疗,《进食障碍》一书中说:
尽管患者对疾病的本质和后果有表面上的理解,但由于神经性厌食的特点,许多患者的自我洞察力是有损害的,这危害到他们选择治疗的能力。在特定情况下,患有严重神经性厌食的患者,如果因拒绝食物而严重威胁到健康,那么可能需要强制入院。尽管与内心矛盾的患者渐渐发展出治疗联盟会更好,但是强制治疗对一小群有生命危险但又拒绝治疗的患者是合适的。难治性的个案经过强制性治疗能够完全康复,甚至在治疗后十年仍保持疗效,这进一步证明了强制性治疗的疗效。但是,非自愿治疗的患者需要花更长时间达到体重增加的目标,而且其死亡率是自愿治疗患者的5倍。
进食障碍治疗中,一般会心理治疗和生理治疗结合。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门诊或者住院治疗。
心理治疗包括心理动力学疗法(psychodynamicpsychothrapy)、家庭治疗(familythrapy)、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bhavioralthrapy,CBT)、人际心理疗法(intrprsonalpsychothrapy,IPT)、辩证行为疗法(dialcticalbhaviorthrapy,DBT)和团体治疗(grouppsychothrapy,GP)等。其中最常用的是认知行为治疗。家庭治疗经常用于青少年患者的治疗中。(一滴:想更多了解心理治疗,点这里)
在生理治疗中,营养治疗就是帮助你好好吃饭。营养师会结合你的个人喜好、饮食习惯、宗教信仰、营养需求等来给你制定食谱。听从营养师的指导,尽力按照要求完成摄食任务,有意见或不适请及时反馈。营养师不会不近人情,Ta一定是在努力帮助你恢复健康的,双方保持充分信任是治疗的关键。对于经口摄食无法满足营养需求的患者,辅之以肠内营养如鼻饲或静脉注射。传说中的“安素”就是常用的肠内营养剂,可直接喝也可鼻饲(听说挺好喝,反正我没喝过)。
医生也会根据情况决定是否采取药物治疗。精神科药物跟普通的处方药一样,都是一些奇奇怪怪的化学物质,有疗效也有副作用,不要把精神科药物跟毒品划为一类。药物说明书上会列举所有可能出现的副作用,看上去很吓人,具体在患者个体身上会体现哪些副作用因人而异。一种药物副作用大或者疗效不好,还可以换另一种。要问精神科药物有没有依赖性呢?那就看你怎么界定这个“依赖性”了,打个比方,高血压患者需要常常服用降压药控制病情,不服药可能会有生命危险,所以就能说高血压患者对降压药有依赖性吗?那就不服药试试?精神科药物也一样,因为精神疾病属于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有的人需要吃好多年的药,因为病还没完全治好,需要使用药物控制病情;也有的人吃几个月就可以停了。请摒弃对精神科药物的偏见。(一滴:想了解更多药物治疗,点这里)
进食障碍的内科并发症也需要对症治疗。比如内分泌失调、消化系统疾病、糖尿病等。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治疗手段。比如物理治疗就是通过奇奇怪怪的高科技仪器对你的神经进行电刺激,疗效因人而异也很难讲清楚,有的人可能还会出现副作用,一旦有不适情况应及时向医生反映。我不喜欢做物理治疗因为觉得无聊,没做完两个疗程就懒得去了,也没人强迫我继续做完这个疗程;同病房有个抑郁症的女孩做了物理治疗之后出现手脚抽搐的反应,停止了物理治疗;另外一个睡眠障碍的男生感觉物理治疗很有效。
Sction4.医院一定能治好吗?简单粗暴的回答:不一定,看悟性。就医只能给你提供系统的医疗服务,至于能不能治好,谁也说不准。不要轻信“看过心理医生,没用”的言论。复发是进食障碍康复阶段最最常见的情况,复发不代表没治好,不复发也不代表彻底治好了。这是关于预后的问题。
摘自《进食障碍》(主编:陈珏):
在出院前,临床医师需要帮助患者优化自己管理疾病的技巧,这特别要在治疗的维持阶段处理。同时,教育看护者如患者的家庭成员提供合适的支持也很重要。这通常由治疗师、患者和家庭成员三者进行协商,从而可以在患者自己的责任和外部支持之间达到适当的平衡。
实际上,出院后所提供的保健的强度和类型取决于一系列因素,包括:患者的洞察力水平和动机、共病的程度及当地所拥有的服务。另一个重要方面是需要对所有可能的复发或是“危机”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Sction5.医院里面会不会遇到各种精神病人啊?会!医院看病,还有可能遇到病毒性脑炎的病人呢!你看你的病,人家看人家的病,记得保护好自己。有伤害他人倾向的精神病人一般都有监护人或警察蜀黍约束着,自己小心避开就好。如果医生建议你住院,不要对同病区会遇到和结识的病友抱有太大顾虑。也许还能结交到知心朋友呢!我刚进病区就遇到个精分的女孩,当时她处于病情严重的阶段,整天游荡在走廊,神神叨叨,我倒觉得很有趣,也很同情她,其实她是个挺聪明的姑娘;过了几个星期,她变得安静了然后出院了。有一个整天踢病房门、撞墙、拒绝服药的男生没住几天就被转到楼上急性干预科去了。
要是你担心被你所在的病区其他病人打扰,你就干脆把手机带上,关好病房门,一个人沉浸在广阔的网络世界里好了。话说回来,住院期间多多和他人沟通交流是更值得提倡的。医生护士不可能专门陪你聊天。而且,医生会根据你的情况把你安排在合适的病区,不会把你扔在一堆反社会型人格里面。住精神病院听起来确实不太好,不过这也许是一段有趣的经历。当然,主要目标还是调养好自己的身体和心情。
参考资料:进食障碍.陈钰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助进食障碍者自助打赏会全部转给作者
赞赏
人赞赏
无锡治疗胆结石较好的医院城阳要降温啦今明还有阵雨更重要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