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神经性厌食 > 厌食常识 > 当ldquo吃rdquo的本能成

当ldquo吃rdquo的本能成



图摄:johnsoft

字/5分钟阅读

马斯洛将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这些需求是有层次的,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若没有满足低阶的需求,是不会去思考高阶的需求的。

换句话说一个乞丐最想的就是如何吃饱、穿暖,而林妹妹吃穿不愁才有心思去伤春悲秋。

“吃”是人类生存的本能,可是谁会想到有一天这种本能竟会成为一种负担!

感妈妈坐在诊室里,面带愁容。

她说,“我现在吃饭很痛苦,总是忍不住要吃很多、很多米饭,每次都要从家里带一整饭盒的米饭,压得实实的,还要从食堂里打,食堂的那种餐盘,米饭我都让师傅打很多,别人看了都说怎么比男的吃得还多。”

感妈妈又补充道,”吃的时候还得找各种理由自己一个人吃,因为我吃得很快,而且还要把家里带来的也吃掉,被别人看见会很不好意思。经常撑得自己都要吐了,大部分是不会吐出来,但胀得很不舒服。有时太胀了,就要找理由去个远点儿的卫生间把饭菜吐掉。我都不敢去外面吃饭了,怕人家看见。”

仔细询问之下才知道,原来感妈妈怀孕的时候体重增加了,生产后为了给孩子哺乳体重一直没有减下来,等到孩子断奶了,就想减肥。

于是通过少吃饭的方式,每天吃一顿,每顿只吃一点点,连着1个月,体重恢复了,人也饿得难受、心慌、坐立不安。

再看到食物就会猛吃,好像怎么也吃不饱一样,所以就一直塞,直到觉得肚子撑得不得了,快要炸了,才罢手。

自那以后,就常常觉得自己吃不饱。每次都要从家带饭,还要从食堂打饭,吃到自己撑,不然就难受,但是吃得撑也难受;每次吃完就后悔,可是下次还是照旧。

而小感姐姐则是另一番情况。

她的身高有1米7,体重只有70斤,仍然认为自己很胖,不肯吃饭。

一顿饭吃冰糖柑半个、饭和菜一起装不满一个饭盒,只吃一半,就说吃饱了,在楼下不停地快步走;如果体力还可以,就跑步;

如果没力气了,就喝大量的水然后用手抠,把饭菜吐出来;还经常发脾气,用手捶打自己的头。

这一次来住院是因为突然出现了幻觉,感到很可怕。而病前,小感姐姐是一个成绩很优秀的学生,不过体重超标,有斤。

青春期开始爱美,加上有人说她太胖了,小感姐姐就有了减肥的想法,家里人也是支持的,所以跟着一起制定了一些计划:比如一起运动,吃的菜都是用水煮不放油,吃的量都有限制,再饿也不能多吃。

一段时间后小感姐姐的体重果然下降了,降到斤左右,家人觉得这样挺好了,很漂亮。

可是小感姐姐却仍然觉得自己胖,继续坚持少吃、多运动,还加大了运动量,甚至开始了故意呕吐。

等到体重下降到90斤时,家人才发现不对劲,而小感姐姐已经一发不可收拾,仍然认为自己胖,跟家人发脾气,不肯吃多一点,从一开始偷偷背着家人吐,到毫无避讳地吃完去吐。

一段时间后饿得难受,又会大量狂吃,然后继续吐,体重直线下降,虚弱得都无法站立。

“吃饭”,这个本能的事情,怎么给感妈妈和小感姐姐带来了如此大的困扰?原来他们所患的都是“进食障碍”。

到底什么是进食障碍?为什么感妈妈不可控制地吃得多,而小感姐姐却主动拒食。

根据DSM-5的诊断标准,进食障碍可分为三类:神经性厌食症、神经性贪食症和暴食障碍。

神经性厌食症是指控制进食导致明显的低体重;对体重增加或发胖有强烈的病理性的恐惧或者有持续的避免体重增加的行为;对体重或体型有体象障碍或者否定低体重的严重性。

神经性贪食症是指反复发作暴食行为,发作期间,感到不能控制进食(不能停止进食或控制所吃食物的种类和数量),在一段时间内吃得比大多数人在相似情况和相似时间明显多。一定会出现清除行为,即为了抵消暴食行为带来的体重增加,反复采取呕吐、泻药、过度运动等行为。

暴食障碍与神经性贪食症相似,所不同的是暴食障碍不会出现清除行为。

进食障碍不仅仅是“吃”的问题,还会带来大量的内科并发症:影响患者的心血管系统、胃肠道、血液系统、代谢、肌肉骨骼系统、内分泌、神经系统和皮肤等。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疾病?

现在仍然不知道确切的病因,但有些危险因素是我们需要知道的。

比如社会的整体审美观,同辈之间的嘲笑,家庭环境的不和睦,个性上的完美主义。

如何治疗进食障碍?最有效的治疗就是食物。

对于神经性厌食的患者,经过食物治疗,体重恢复后,身体的机能也能恢复常。很多异常的思维比如“病理性地认为自己胖”就会自然缓解。伴随的抑郁和焦虑的症状可以由于营养的恢复而改善(Mattaretal)。

对于暴食障碍和神经性贪食症的患者来说,食物也是有效的治疗,但需要正常数量和正常速度的进食。

总体来说心理行为治疗对进食障碍来说是更有前景的治疗。

帮助患者一起建立正常的进食模式,自我监测食物的摄取;

帮助患者调整并接受体重和体型的变化;

帮助患者应对进食相关的情绪,处理个性上的完美主义、低自尊、人际交往困难和生活中遇到压力时的调节等等都是有效的治疗。

重要的是帮助家庭找出顺应患者疾病的行为模式和态度,并且打断强化患者症状的循环,帮助患者更好地康复。

虽然这条路走得时间长且坎坷辛苦,可能会反复跌倒,但好消息是在10-15年随访中,有76%患者康复,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好。(Stroberetal;Keeletal;FichterQuadflieg)

参考文献:

1.MattarLetal.Depression,anxietyandobsessive-







































白癜风应该怎样治疗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专项基金援助


转载请注明:http://www.pzegp.com/yscs/15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