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神经性厌食 > 厌食常识 > 中医中药二丨针灸疗法

中医中药二丨针灸疗法



今年7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两周年,医院推出中医中药系列宣传活动,今天为您带来的是中医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是祖国医学遗产的一部分,也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族医疗方法。年中国中医科学院申报针灸经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医科主任刘红玲用针灸治疗脑瘫患儿)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灸医学最早见于二千年多前的《黄帝内经》一书。《黄帝内经》说:"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便是指灸术,其中详细描述了九针的形制,并大量记述了针灸的理论与技术。而针灸的出现,则更早。远古时期,人们偶然被一些尖硬物体,如石头、荆棘等碰撞了身体表面的某个部位,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疼痛被减轻的现象。古人开始有意识地用一些尖利的石块来刺身体的某些部位或人为地刺破身体使之出血,以减轻疼痛。针灸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形成了由十四经脉、奇经八脉、十五别络、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以及孙络、浮络等组成的经络理论,和个腧穴以及经外奇穴等腧穴与腧穴主病的知识,并发现人体特定部位之间特定联系的规律,创造了经络学说,并由此产生了一套治疗疾病的方法体系。

(中医科专家为群众义诊)

针灸疗法,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经络为主体,通过针刺或艾灸人体的穴位,以调节人体的气机,达到调和气血,调和阴阳的传统治疗方法,其具有治疗范围适应症广、安全、疗效好、无任何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的特点。

我院中医科自开科以来始终遵循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保持和发扬中医针灸特色和优势,不断开拓业务。

目前治疗项目:传统针刺、艾灸、温针、火针、梅花针、银质针、拔罐、穴位埋针、穴位注射、穴位封闭、三棱针刺血、三伏贴、中药外敷熏蒸等。

治疗范围:

脑病及创伤康复:中风及其后遗症(脑血栓、脑梗塞、脑出血),脑炎及脑外伤后遗症,脑血管性痴呆,脑供血不足,脑萎缩,记忆力低下,早衰,帕金森综合症,舞蹈症,脊髓损伤,运动及外伤所致的各种损伤。

神经系统病症:面神经麻痹(面瘫),三叉神经痛(面痛),面肌痉挛,失眠,带状疱疹,郁症,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多发性神经炎,痿证(肢体萎软无力和肌肉萎缩、侧索硬化、重症肌无力、肌营养不良症、小儿麻痹后遗症等),癫痫,桡、尺、腓总、胫神经麻痹。

骨与关节病症: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骨质疏松症,痹证(颈椎病、颈肩腰腿痛及关节疼痛麻木或不温、风湿性或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扭伤(附:腰扭伤及其他关节扭伤和落枕),劳损(附:老年性骨关节炎),肘劳(附:肱骨外上髁炎),肩周炎。

内科病症:眩晕(附:高血压),失眠,头痛,痛风,疲劳综合症,感冒,咳嗽,哮喘,呕吐,胃痛,呃逆(打嗝),腹痛,便秘,脱肛(附:胃下垂及子宫脱垂),小便不利及遗尿(附前列腺炎),水肿,遗精(附:阳痿、男性不育)。

妇儿科病症: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症,急慢性盆腔炎、附件炎,痛经,经闭,崩漏,胎位不正,乳少,子宫脱垂,不孕,经行乳房胀痛,妊娠呕吐,阴痒,疳积(附小儿厌食及消化不良),小儿食积,小儿脑瘫,小儿多动症。

皮外科病症:神经性皮炎,痤疮,斑秃(附:脱发),风疹(皮肤瘙痒)。

五官科病症:近视,眼干眼涩,暴盲(附:视神经萎缩),斜视,眼睑下垂,耳鸣,耳聋,牙痛(附:牙周炎、龋齿),鼻渊(急、慢性鼻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咽喉肿痛(急慢性咽炎、声音嘶哑)。

痛证:头痛,颈肩腰腿痛,痛经,胃痛等各种疼痛性疾病,乃至癌性疼痛。

美容美形:减肥,戒烟,美容,美体。其他:各种疑难杂症。

联系中医科:—(医生办公室)、(护士站)

温馨提示

我院现有

转载请注明:http://www.pzegp.com/yscs/181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