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神经性厌食 > 厌食常识 > 疑难探究代谢性脑白质病变

疑难探究代谢性脑白质病变



论坛导读:脑实质由白质和灰质组成,主要累及或完全累及脑白质区域的疾病称之为脑白质病变。脑白质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神经纤维聚集的地方,脑白质中的中枢神经细胞的脱髓鞘,会引起脑白质损伤。脑白质病(whitematterdisorders)是指大脑白质的相关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突出于其他表现,是病因复杂的异质性疾病。脑白质损伤(whitematterlesions,WML),又称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或白质高信号(whitematterhyperintensity,WMHs)。WMHs是影像学名词,系指分布于大脑皮质下白质、脑室周围及半卵圆中心的散在或弥漫性的病灶,边缘常不规则,T2WI、FLAIRE成像上呈高信号。病理表现为:髓鞘形成延迟、髓鞘形成障碍、脱髓鞘。病因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获得性疾病包括脑血管病、代谢性疾病、自身免疫性、感染、中毒性和肿瘤等。

代谢性脑白质病变包括维生素B1/B12缺乏、血糖代谢异常、原发性胼胝体变性、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桥脑中央髓鞘溶解症、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等多种与代谢有关的疾病。

(1)Wernicke脑病

由于维生素B1缺乏导致,或继发于慢性酒精中毒、胃肠道或血液肿瘤、肠梗阻等情况。临床表现为意识改变、眼球功能障碍和共济失调三联征,但表现也可不典型。

MRI表现:急性Wernicke脑病可见DWI和FLAIR序列成像上第三脑室周围、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和双侧丘脑中背侧核区域呈现高信号;慢性Wernicke脑病表现为脑萎缩和白质疏松。慢性酗酒者病变常累及乳头体。

(2)原发性胼胝体变性,又称Marchiafava-Bignami病(MBD)

胼胝体变性较为罕见,目前国内尚未见发病率统计学资料。目前病因不清楚,多见于长期嗜酒者,也见于长期营养代谢障碍者。急性型患者表现为意识错乱、定向障碍、神经系统识别障碍以及癫痫发作,慢性型表现为慢性痴呆。

影像学表现:胼胝体变性急性期在CT上呈低密度改变,注射造影剂后可强化。但常规轴位CT扫描对胼胝体体部显示有限,而MR检查具有多层面、多方位、多序列等成像优势。急性期MBD病灶在T1WI上为低信号,T2WI及FLAIR为高信号;亚急性期T2WI上病灶内可见小灶性低信号区;慢性期主要表现为胼胝体萎缩、变薄及中层病灶处囊腔形成,矢状面及冠状面上呈典型“夹心蛋糕”征。

(3)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posteriorleukoencephalopathysyndrome,RPLS)

RPLS是小血管痉挛、血脑屏障破坏引起渗漏导致的。常见原因包括高血压脑病、先兆子痫或子痫、严重的肾脏疾病、肿瘤化疗、器官移植后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胶原性疾病。

PRLS常急性或亚急性起病,表现为头痛、癫痫发作、意识障碍、视觉障碍及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等。其中,头痛、意识障碍和癫痫发作较常见,头痛常为逐渐起病的弥漫性钝痛,意识障碍可从轻度意识模糊到重度昏迷,癫痫持续状态相对少见。视觉障碍可为视力下降、视野丧失、皮质盲或幻觉。当患者同时出现头痛、癫痫发作或视觉障碍时,需高度怀疑PRLS。病理改变为水肿渗出、微出血及小血管壁纤维素样坏死、层状坏死。

RPLS典型影像学改变为大脑后部(尤其顶枕叶)皮质下为主的、双侧对称性、斑片状的血管源性水肿;但额叶、颞叶、基底节、脑干、小脑、胼胝体压部、灰质等也可受累。病灶在CT上呈低密度改变,在MRI上表现为T1Wl等或低信号,T2Wl高信号,FLAIR像呈高信号。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RPLS可以完全逆转,如果诊断和治疗不及时,血管源性水肿发展为细胞毒性水肿,患者可能遗留不可逆的神经功能损害甚至死亡。

RPLS的诊断主要依据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和典型的神经影像学表现,以及经过积极有效治疗后1~2w内症状、体征消失或恢复至病前水平,复查神经影像学恢复正常或恢复至病前表现,可以明确诊断。但是应密切结合病史、临床表现、脑脊液的实验室检查和治疗转归等,与基底动脉尖综合征、脑静脉血栓形成、脱髓鞘性病变等相鉴别。

(4)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centralpontinemyelinolysis,CPM)

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最常见于低钠血症纠正过快时,与脑桥胶质细胞暴露于渗透压力梯度有关。

渗透性脱髓鞘也可以累及还可见于丘脑、基底神经节、中脑、皮层下白质和小脑,称之为脑桥外髓鞘溶解症(extrapontinemyelinolysis,EPM)合成渗透性神经脱髓鞘综合征(osmoticdemyelinationsyndrome,ODS)。

典型者MRI上轴位图像可表现出三叉戟样病灶。CPM多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四肢瘫痪和各种脑干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出现闭锁综合征。

(5)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reversiblespleniallesionsyndrome,RESLES)

RESLES病因包括感染、伴胼胝体压部(SCC)可逆性病变的轻度脑炎/脑病、癫痫及抗癫痫药(AEDs)戒断、高原脑水肿、自身免疫疾病、低血糖或高钠血症、继发于神经性厌食的营养不良及维生素B12缺乏症、神经精神性狼疮、饮酒等。

临床表现意识障碍、视觉、精神行为症状较常见,其中意识障碍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但出现发烧、恶心、呕吐、头痛、腹泻和腹痛等内科症状时,也应警惕RESLES可能。

MRI演变特征是急性期病变通常为椭圆形,边界清晰,无明显的水肿和占位效应。在MRI上,T1WI病变为均匀低信号,T2WI和FLAIR上为高信号,DWI高信号并在ADC示弥散受限,增强MRI通常没有增强效应,高度提示细胞毒性水肿,典型表现为胼胝体压部脱髓鞘改变,随访MRI示发病后一般在1个月内(平均16.5天)病变完全消失或病变大小和信号强度明显减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pzegp.com/yscs/189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