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神经性厌食 > 相关医院 > 茶性与体质
茶性与体质
茶性与体质
文:微尘
——.12.29
中国的茶叶主要分为绿茶、黄茶、白茶、青茶、红茶、黑茶六大类。不同的茶叶属性,对应不同的人体体质,不同的人体体质,又有其适宜饮用的茶类。对于爱喝茶的朋友来说,了解并掌握一些饮茶知识,加上合理地调节饮用,对健康会更有益。
注:本文部分图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一、六大茶类的作用与功效
茶叶含有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生化成份,茶叶不仅具有提神清心、清热解暑、消食化痰、去腻减肥、清心除烦、解毒醒酒、生津止渴、降火明目、止痢除湿等药理作用,还对现代疾病,如辐射病、心脑血管病、癌症等疾病,有一定的药理功效。茶叶具有药理作用的主要成份是茶多酚、咖啡碱、脂多糖、茶氨酸等。
绿茶:由于绿茶里含的丹宁、儿茶素、维生素C、E等成分,皆具有抗氧化的作用,能使肌肤更紧实而有弹性,同时还具有延缓衰老、抑制心血管疾病、预防和抗癌、预防和治疗辐射伤害、抑制和抵抗病毒菌、美容护肤、醒脑提神、利尿解乏、降脂助消化、护齿明目的功效。
红茶:具有暖胃养生、提神益思、消除疲劳、消除水肿、止泻、抗菌、增强免疫等功效。红茶品性温和,味道醇厚,经常饮用加糖或加牛奶的红茶,不仅能够暖胃,还能消炎、保护胃黏膜,对治疗溃疡也有一定效果。红茶有助于胃肠消化,能促进食欲,可有效防治心肌梗死、强壮心肌的功能、降低血糖值与高血压、预防蛀牙与食物中毒等。
白茶:和绿茶、红茶相比起来,白茶中茶多酚的含量是最高的,茶多酚是天然的抗氧化剂,可以有效的提高免疫力和保护心血管等多种作用,还具有治糖尿病、预防脑血管病、可以降血压的作用。白茶中还含有多种我们人体所必需的活性酶。因此,可以促进人体脂肪分解代谢,有效的控制胰岛素分泌量。
黑茶:由于黄茶是沤茶,在沤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消化酶,对脾胃最有好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懒动肥胖、都可饮而化之。同时还具有止渴、抗辐射、抗癌、防癌、助醒酒、促进消化、减肥、延缓衰老、降胆固醇等作用;能增强大脑中枢神经活动的敏锐性,提高思考能力、降血压、抑制动脉硬化等等。
黄茶:富含茶多酚、氨基酸、可溶糖、维生素等丰富营养物质,对防治食道癌有明显功效。黄茶鲜叶中天然物质保留有85%以上,而这些物质对防癌、抗癌、杀菌、消炎均有特殊效果。
青茶:除了与一般茶叶具有提神益思,消除疲劳、生津利尿、解热防署、杀菌消炎、解毒防病、消食去腻、减肥健美等保健功能外,还突出表现在防癌症、降血脂、抗衰老等特殊功效。
二、六大茶类的茶性
食物的寒热“四性理论”是古时人们对于食物对正常状态下的人体影响的一种归纳总结。如性寒、性凉,可清热、泻火;性热、性温,有散寒、补阳气的作用。因此,茶亦有其属性之分。
中国六大茶类茶性均不同,基本上是根据茶叶发酵程度由低至高划分的,经过了“发酵”工艺,具有强收敛性和强刺激性的茶多酚类,氧化聚合形成茶黄素、茶红素与茶褐素等,茶汤颜色随之加深,汤感变得更加醇和滑润,茶性变得温和。一般而言,绿茶和黄茶、白茶由于发酵程度较低,属于凉性的茶;青茶属于中性茶;而红茶、普洱茶属于温性茶。
1、性寒的绿茶
例如:西湖龙井、安吉白茶、洞庭碧螺春、六安瓜片等。
绿茶核心工艺是“杀青”,不发酵茶;水清茶绿,给人清凉爽新之感,本性寒,且汤色透彻,或水清茶绿,或浅黄透绿,天热、心躁之时品饮,给人清凉爽新之感。适合体质偏热、胃火旺、精力充沛的人饮用,且汤色透彻,或水清茶绿,或浅黄透绿,天热、心躁之时品饮,给人清凉爽新之感。此外,绿茶还有很好的防辐射效果,非常适合常在电脑前工作的人。
禁忌:肝脏病人忌喝,绿茶中咖啡碱经肝脏代谢,饮茶过多会损害肝功能。孕妇和手术病人不宜喝,绿茶含有一种物质会阻止新生血管生成。胃寒的人不宜喝,以免引起肠胃不适,神经衰弱者和失眠症者临睡前不宜饮茶。
2、性寒的黄茶
例如:君山银针、蒙顶白芽、霍山黄芽等。
黄茶的核心工艺是“闷黄”,茶性与绿茶很接近,性寒,功效也跟绿茶大致相似,不同的是口感,绿茶清爽、黄茶醇厚。
禁忌:黄茶归于轻发酵茶,制造工艺近似绿茶,富含很多的茶碱、茶多酚等成分,能影响胃部的活动,因而胃部不适者不适宜饮用。其次,黄茶中富含鞣酸成分,会影响身体对铁的吸收,因而孕妈妈不适宜饮用黄茶,不然可能形成胎儿缺铁。
3、性凉的白茶
例如:白毫银针、月光白、白牡丹等。
白茶的基本工艺是“萎凋”、“干燥”,新茶属性与功效大多接近绿茶,但在逐年陈放的过程中,茶性也会由寒转凉及至平和。
白茶适用人群和绿茶相似,但“绿茶的陈茶是草,白茶的陈茶是宝”,陈放的白茶有去邪扶正及杀菌消炎的功效。
禁忌:白茶性寒凉,对于胃“热”者可在空腹时适量饮用。胃中性者,随时饮用都无妨,而胃“寒”者则要在饭后饮用。白茶用量,一般每人每天只要5克就足够,老年人更不宜太多。其他茶也是如此,饮多了就会“物极必反”。
4、性平的青茶
例如:大红袍、武夷水仙、凤凰单枞等。
青茶(乌龙茶)茶性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趋向平和,核心工艺是“做青”和“焙火”。发酵轻的清香型铁观音,茶性更接近于绿茶;发酵适中或较重的则与红茶接近。
青茶性平,适宜人群最广。有不少好的乌龙茶,特别是陈放佳的乌龙茶,会出现令人愉悦的果酸,中医认为酸入肝经,因此有疏肝理气之功,但脾胃有病症者不宜多饮。乌龙茶中的武夷岩茶,更是特点鲜明,味重,“令人释躁平矜,怡情悦性”。凤凰单枞茶香气突出,在通窍理气上尤为明显。
禁忌:忌空腹饮乌龙茶,因为这样很容易出现茶醉的现象,出现类似头晕、心慌、手脚无力等症状。忌睡前饮乌龙茶,这样只会让自己难以入眠。另外,冷了凉掉的乌龙茶最好要加温后饮用,因为冷饮乌龙茶会很容易对胃产生不利。
5、性温的红茶
例如:正山小种、金骏眉、祁门红茶、滇红茶等。
红茶的核心工艺是“发酵”,多酚类化合物的氧化程度很高;花香、蜜香醇厚,味甘性温。
红茶适合胃寒、手脚发凉、体弱、年龄偏大者饮用,加牛奶、蜂蜜口味更好。甜入脾经,具有补养气血,补充热能,解除疲劳、调和脾胃的作用。红茶汤色红艳明亮,情绪低沉之时最宜饮红茶。
禁忌:结石患者忌饮红茶。有贫血的、有精神衰弱失眠的人,饮红茶会使失眠症状加重。平时情绪容易激动或比较敏感、睡眠状况欠佳和身体较弱的人也不宜饮过多,因为红茶有提神作用。胃热、舌胎厚者、口臭者、易生痘者、双目赤红、上火的人、经期孕期哺乳期女性,不宜饮用红茶。
6、性温的黑茶
例如:云南普洱茶、安华黑茶、广西六堡茶等。
黑茶的核心工艺是“渥堆”,发酵程度高;茶味醇和,茶性温和。
黑茶性温,能去油腻、解肉毒、降血脂,适当存放后再喝,口感和疗效更佳。黑茶五行属水,入肾经。脸黑无光泽,喉咙肿痛,食欲减退,下痢,背脚冰冷,腰痛,精力衰退者,饮此茶为好。黑茶汤色黑红艳亮,凉饮热饮皆可,亦可煮饮更妙。
禁忌:患有严重的动脉硬化、高血压病的人,在病情不稳定时不宜饮浓黑茶,因为黑茶茶叶内含有茶碱、咖啡因、可可碱等活性物质,这对已有脑动脉硬化的人是一种潜在的危险,它可能促使脑血栓的形成。贫血患者、低血糖患者也不能喝黑茶。
三、茶性与体质
体质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了解自己的体质类型和生理状态,能够更好的读懂自己的身体,从生活中获取健康,掌握健康的主动权。
健康体质的人形体肥瘦适中,男性肌肉健壮;女性皮下脂肪适中,不过肥,不过瘦。面色滋润,红白适中,细腻而有光泽,而且神采奕奕。胃口好,不厌食,不贪食;不易饿,不到时不饥饿;不易饱,不是稍食即有饱胀感。健康体质的人冬天不怕冷,夏天不怕热,能适应季节与气候。
根据中医的说法,人的体质有热、寒之别,因而体质不同的人饮茶也有讲究。一般来说,燥热体质者,应喝凉性茶,例如,有抽烟喝酒习惯,体型较胖,容易上火者(即燥热体质者),应喝凉性茶。而肠胃虚寒,吃点生冷的东西就拉肚子或者体质较弱者(即虚寒体质者),应喝中性茶或者温性茶。容易上火多喝绿茶或者铁观音,老拉肚子多喝乌龙和普洱。如果要完全掌握茶的养生之道,饮茶除了要注意与体质相互配饮外,还应注意与四季、五脏、五行、五味、五色、七窍、七情六欲等之间的生克关系而进行配饮,此此不延伸阐述,可以去了解本人此前撰述的《黄帝内经之阴阳应象大论》的养生文,再结合各大茶类的茶性进行配饮。
三、九种体质喝茶匹配
(一)平和体质
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再加上睡眠好、性格开朗,二便正常,社会和自然适应能力强,平时不爱得病,典型的平和体质。这类人体形匀称健壮,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睡眠、食欲好,大小便正常,性格随和开朗。舌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
喝茶建议:
喝各类茶饮皆可。到了春季喝绿茶;夏季喝白茶、绿茶;秋季喝乌龙茶;冬季喝红茶、普洱熟茶、陈年普洱生茶、黑茶。
疾病倾向:较少患病。
调养方式:
1、吃得不要过饱,也不能过饥,不吃冷也不吃得过热。
2、多吃五谷杂粮、蔬菜瓜果,少食过于油腻及辛辣之物。
3、运动上,年轻人可选择跑步、打球,老年人则适当散步、打太极拳。
(二)气虚体质
说话没劲,经常出虚汗,容易呼吸短促,经常疲乏无力,肌肉松软不实,这就是气虚体质。这种人喜欢安静,吃或喝凉的食物不舒服,容易大便稀溏,小便颜色清而量多。性格多沉闷、内向。容易感冒,不耐寒暑,生病后抗病能力弱且难以痊愈,还易患内脏下垂比如胃下垂等。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
喝茶建议:
未发酵和轻发酵的茶少喝或者不喝。可以多喝:譬如红茶中的祁红、滇红,焙火乌龙茶中的岩茶、单枞,以及普洱熟茶都是不错的选择。经过发酵的茶,相对更温和一些。
疾病倾向:容易感冒,生病后抗病能力弱且难以痊愈,还易患内脏下垂比如胃下垂等。
调养方式:
1、多吃具有益气健脾的食物,如黄豆、白扁豆、香菇、大枣、桂圆、蜂蜜等。
2、以柔缓运动,散步、打太极拳等为主,平时可按摩足三里穴(具体位置可以百度查看下)。
3、常自汗、感冒者可服玉屏风散预防。
(三)湿热体质
脸部和鼻尖总是油光发亮,还容易生粉刺、疮疖,一开口就能闻到异味,属于湿热体质。常感到口苦、口臭或嘴里有异味,大便黏滞不畅或燥结,小便短黄,有发热感,尿色发黄,女性常带下色黄。容易心烦急躁。身重困倦,男性易阴囊潮湿,女性易带下增多。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滑数。
喝茶建议:
湿热体质那么抓狂,自然是来点甘平排毒的好饮品。清饮点正味铁观音、武夷岩茶;也可以自制调饮一些柠檬红茶、枸杞红茶、薏仁茶,选择还是很多的!
疾病倾向:疮疖、黄疸等病。
调养方式:
1、饮食清淡,多吃甘寒、甘平的食物如绿豆、空心菜、苋菜、芹菜、黄瓜、冬瓜、藕、西瓜等。少食辛温助热的食物。
2、戒除烟酒。不要熬夜、过于劳累。
3、适合中长跑、游泳、爬山、各种球类、武术等运动。
(四)阴虚体质
如果怕热,经常感到手脚心发热,面颊潮红或偏红,皮肤干燥,口干舌燥,常感到眼睛干涩,总想喝水,喜冷饮,性情急躁,外向好动,容易失眠,经常大便干结,脉细数,那就是阴虚体质。阴虚质的人体形多瘦长,耐冬不耐夏,即不怕冷但耐受不了暑热。容易患虚劳、失眠症。
喝茶建议:
喝茶可以泡点黄茶、白茶等清爽的茶类。例如黄茶中的蒙顶黄芽、君山银针,福鼎的白毫银针、白牡丹都可以尝尝。不想清饮,也可来点调制茶饮,譬如来点银耳茶、桑葚茶和枸杞红枣茶等。
调养方式:
多吃甘凉滋润的食物,比如绿豆、冬瓜、芝麻、百合、地瓜、山药;多吃长在水里的东西,如藕、竹笋、荸荠、菱角。少食性温燥烈的食物。中午保持一定的午休时间。避免熬夜、剧烈运动,锻炼时要控制出汗量,及时补充水分。多到海边、山林、河畔等负离子丰富的地方赤脚散步、游玩;住低楼层的房子。可酌情服用一贯煎、六味或杞菊地黄丸。
(五)气郁体质
性格内向不稳定,多愁善感、忧郁脆弱的气郁体质,一般比较瘦,经常闷闷不乐,无缘无故地叹气,容易心慌、失眠。感情脆弱,容易感到害怕或容易受到惊吓,常感到乳房及两胁部胀痛,咽喉部经常有堵塞感或异物感,容易失眠。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此类体质人多发癌症,要注意。
喝茶建议:
气郁体质,又喜欢喝茶,那么我们推荐茉莉花茶、桂花乌龙、菊普和凤凰单枞这些气味芬芳的茶。此外,也推荐像枸杞茶、陈皮茶等有益顺气的花草茶等。不过尽量不要睡前喝茶,对本来就睡眠质量不高的人就更加不好了。
调养方式:
多吃小麦、葱、蒜、海带、海藻、萝卜、金橘、山楂等行气、解郁、消食、醒神的食物。睡前避免饮茶、咖啡等提神醒脑的饮料。气功、太极拳、瑜伽等有氧运动效佳;配合心理疏导。可以服用逍遥散、舒肝和胃丸、开胸顺气丸、柴胡疏肝散、越鞠丸调节。
(六)阳虚体质
总是手脚冷,不敢吃凉东西;吃或喝凉的食物不舒服,容易大便稀溏,小便颜色清而量多,受凉或吃冷东西,容易拉肚子。胃脘部、背部、或腰膝部怕冷。衣服比别人穿得多,比别人容易感冒。性格多沉静、内向。这种人肌肉松软不实,耐夏不耐冬。舌淡胖嫩,脉沉迟。
疾病倾向:脾胃病、宫寒、痛经、闭经、子宫肌瘤、阳瘘等病。
喝茶建议:
阳虚体质,自然要忌寒凉的饮品,推荐多喝暖胃暖身的茶,像陈年茯砖、焙火的乌龙等等,调饮茶方面也可以尝试生姜红茶、桂圆红枣茶(红茶)等。也可以喝些普洱熟茶。
调养方式:
可多吃甘温益气的食物,比如葱、姜、蒜、花椒、韭菜、辣椒、胡椒等。少食生冷寒凉食物如黄瓜、藕、梨、西瓜等。多晒太阳,选择南方或东方、阳光充足的高楼居住,多晒太阳(曝背)、撞背(振奋督脉阳气)。可练习闭目金鸡独立,自行按摩气海、足三里、涌泉等穴位;或经常艾灸关元、命门、足三里。可服金匮肾气丸。
(七)痰湿体质
心宽体胖是最大特点,腹部松软肥胖,容易困倦。皮肤出油,多汗且黏,眼睛浮肿,经常感到喉咙里有痰,口黏腻或甜,喜食肥甘甜黏,舌苔厚腻,脉滑。性格偏温和、稳重。对梅雨季节及湿重环境适应能力差。
喝茶建议:
痰湿体质要注意清淡排毒,实在忍不住茶瘾,淡淡地泡一些老乌龙和老黑茶,解解馋。最重要的还是坚持调理好身体!
调养方式:
饮食清淡,多食葱、蒜、海藻、海带、冬瓜、萝卜、金橘、芥末等食物,少食肥肉及甜、黏、油腻食物。可服用化痰祛湿方:二陈汤。
(八)血瘀体质
刷牙时牙龈易出血,眼睛常有红丝,皮肤常干燥、粗糙,常常出现疼痛,容易烦躁,健忘,性情急躁,容易出现瘀斑,肤色、口唇黯淡,舌黯或有瘀点,舌下络脉紫黯或增粗,脉涩。
喝茶建议:
血瘀体质,没事儿别老生气,平时多喝点绿茶和茉莉花茶等清爽的茶类,比如绿茶中的太平猴魁、洞庭碧螺春和黄山毛峰,茉莉花茶中的茉莉银针和碧潭飘雪都是可以的。非茶类饮品的话,山楂茶、柠檬茶也都是不错的选择!
调养方式:
可多食黑豆、海带、紫菜、萝卜、胡萝卜、山楂、醋、绿茶等具有活血、散结、行气、疏肝解郁作用的食物,少食肥猪肉等,并保持足够的睡眠。要进行有氧运动。可服用桂枝茯苓丸等。
(九)特禀体质
对花粉或某些食物过敏等,常见哮喘、风团、咽痒、鼻塞、喷嚏等。皮肤易起抓痕、紫斑。易患哮喘、荨麻疹、花粉症及药物过敏等。对外界适应能力差,季节变化,易引发宿疾。
喝茶建议:
特禀体质,又很爱茶,宜选择发酵度较高、焙火适中的茶,红茶、黑茶、普洱熟茶都是不错的选择,介于体质高度的敏感性,喝茶也不要贪杯哦。
调养方式:
饮食清淡、均衡,粗细搭配适当,荤素配伍合理。
少食荞麦、蚕豆、白扁豆、牛肉、鹅肉、茄子、浓茶等辛辣之品、腥膻发物及含致敏物质的食物。可服玉屏风散、消风散、过敏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