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神经性厌食 > 相关医院 > 正在消失的身体神经性厌食
正在消失的身体神经性厌食
在当今社会,尤其是大城市中,还有人饿死吗?
没错,那就是神经性厌食症患者,其死亡率比抑郁症还要高!
神经性厌食症患者!
扭曲的认知患者在镜子中看到的自己和别人眼中的自己完全不一样。在别人眼中,患者是一个憔悴的、生病的、饿得半死不活的虚弱的人;但在患者自己眼里,却只是觉得身上的哪些部位,比如说胳膊、腿应再减去几斤。正因为这种扭曲的观念,神经性厌食症的患者们很少主动求医,一般是迫于家人、朋友的压力才选择治疗。
案例一女,21岁,待业,未婚。
10个月前,这位姑娘面临全国高考。当时的学习、精神压力非常大,出现了消化不良、食欲差、胃痛、腹胀、便秘等症状。高考后落榜,以上情绪及身体状况变得更为糟糕。
一次,一位亲戚来串门,无意间说她的腿长得没有她姐姐的好看。姑娘当场气抽过去,从此每顿饭都要与父母谈条件,赌气闹事,因为害怕变胖,并且姐姐要吃下她规定的饭量后自己才会进食。尽管如此,她的饭量还是递减到每天两顿,每顿只吃二两主食。
一段时间后,除了少量巧克力和糖块,不再吃任何食物。慢慢地,她开始不洗脸不洗脚,因为担心别人看见她在自我折磨下形神经性厌食销骨立的肢体;身体非常虚弱,导致行动都出现困难,顿感病势沉重,于是写好遗书,向父母交待后事。
意识方面还算清晰,只是精神萎靡,气若游丝,到了这个地步还念念不忘:我不要吃东西,我怕胖,吃完后肚子胀。
医院方面对她的诊断为:神经性厌食症,极度营养不良,褥疮3度。
案例二女,17岁,学生。
在发病前9个月参加学校舞蹈队,自认为很胖,影响体形和舞蹈的表现力(其实身材很苗条:165cm,48kg)。随后开始主动节制饮食,先是不吃肉类,最后不吃主食,只食蔬菜及零食。吃过食物后经常刺激咽部引起呕吐,体重由48kg骤降至38kg。作为独生女,父母对其溺爱有加,所以来自家人的任何劝阻都无济于事,本人仍觉得自己很胖。
随后发展到连蔬菜和零食都不吃的地步,只以大量饮水和几块饼干充饥,充完便引吐。体重又在原来基础上下降了4kg,变为34kg。身体出现进食后腹胀、恶心和厌食、食量减少的症状,月经停止,阴毛、腋毛及头发开始脱落,怕冷,便秘,情感抑郁,身体极为虚弱,容易生气,多次出现轻生念头。
入院后观察:皮肤弹性差,干燥粗糙,皮下脂肪少,毳毛较多,乳房发育不良,阴毛、腋毛稀少,手足冰凉。
最后诊断为:神经性厌食症。
两个案例讲完了,有人会说神经性贪食症是吃完了吐,神经性厌食症也是吃完了吐,两个病好像没区别吧?
实际上,神经性厌食症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限制饮食型,这种类型的患者主要是限制卡路里的摄入,就是我们说的节食,或者干脆不吃;一种是“暴食—清除”型,这种类型的患者占了整个神经性厌食症人群的一半之多,也正是这种类型的神经性厌食症容易跟神经性贪食症搞混。
“暴食—清除”型的神经性厌食症,患者摄入的食物量相对较少一点,就是不会像神经性贪食症那样一口气吃下去那么多。但是神经性厌食症的清除行为会更加频繁,比如吐的次数更多,或者上厕所腹泻的次数更多。
神经性厌食症与神经性贪食症都是对体重的增加有一种病态的恐惧,并对进食问题失去了控制。
但是神经性厌食症患者对于这种失去控制(吃得越来越少或者吃得少吐得多)倍感自豪,而神经性贪食症患者则对这种失去控制(吃得多吐得多)感到羞耻。
一个有神经性厌食症的人永远不会对其体重减轻的程度感到满意,如果过了一天还保持原来的体重或者有任何增加,这就如同面临灭顶之灾,不知会引起患者多大的恐慌、焦虑和抑郁。
因此神经性厌食症的另一个关键标准就是:
内心对身体形象的扭曲!
神经性厌食症VS神经性贪食症:
①能否成功地减轻体重是两者重要区别之一。
② 两者行为的动机不同。
③ 都存在对身体形象扭曲的认知。
在上面两个案例中,有一样东西是神经性厌食症与神经性贪食症患者们共有的明显特征,也是禁食程度的一个客观的躯体标志,那就是:闭经!
患病三因素1社会因素
是什么驱使年轻人进入一种半饥饿和自我清除(呕吐等)的惩罚性游戏中呢?
不说别的,打开电视与电脑,各种减肥广告和诸多诸如“不瘦就去死”的呼喊扑面而来,外加很多明星的以身作则,这些“榜样”的示范作用潜移默化中形成一种强烈的心理暗示,让你无法自控地在当今审美标准的大河中随波逐流,倘若想不干,压力顿时倍儿大。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很多女生间都有一些友情小团体,团体中一些成员对于身体的过分北京中科白癜风偏方制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