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神经性厌食 > 相关医院 > 案例连载九案例神经性厌食症
案例连载九案例神经性厌食症
年,甘肃酒泉一个叫夹边沟的劳改农场中羁押了近三千名“右派”分子。至年底幸存者已不足一半,为什么会在短短不到三年的时间内人数递减到如此地步?主要原因只有一个:饥饿。
据说真正饿到濒死的人不是骨瘦如柴,而是全身发“胖”,因为水肿的缘故,身上每一处皮肤都呈现鼓胀的透明状,如同吹到极限的气球,一戳即爆。
人们在那里承受着饥饿带来的巨大痛苦与威胁,每当身体开始浮肿,便意味着死神不久就将来临。
每个星期中总会有几个人死去,有的“坐逝”,有的一觉过后就再没醒来。每个人都饥肠辘辘,会尽量避免做过多的消耗以保持仅剩体能,所以对于死者遗体的处理是不会深埋。
这样,就常常出现这种状况:仅仅几个时辰后,当死者的家属赶来去查看尸体时,发现它早被掘出来抛于荒地之上,屁股和大腿上仅剩的肉也被人刮了下来果于腹中,其他的部分更是便宜了山中那些野狗们。
据一位后来的幸存者回忆,有一回他和其他几个人被派去到相邻的农场捡芋头,事后作为劳动奖励,主事人煮了一大锅芋头供他们分食。你想啊,对于平时一天只有几两米饭撑胃的人来说,这种天降的诱惑可怎能招架的住?于是当天晚上就有人被送到医疗室,并且死在了那里,因为长期饥饿造成的狭小萎缩的胃一下子承受不了如此多的东西,四分五裂了。
其实这位幸存者当时也没少吃,但非常幸运,他及时吐出了未消化的食物方才逃此一劫。事后当他不经意地再次路过原来呕吐过的地方时,愕然的发现:一位平时熟识的老教授,此时正悄悄的蹲在地上,捡拾不久前从他口中吐出食物。。。。
以上这些来自于纪实文学《夹边沟记事》,据说还翻拍成电影了,我没敢看。
收拾心情我们回到现在,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在当今社会,尤其是大城市中,还有人会被活活饿死吗?
结合今天要说的内容,大家心中可能了然已有了答案。
没错,在所有心理障碍中死亡率最高的不是抑郁症而是看似不起眼的神经性厌食症!它是有多不起眼呢?尽管进食障碍早就存在,但是很久以来都未引起大家足够的 来吧,先看看来自我们身边的案例吧。
案例:女,21岁,待业,未婚。
10个月前,这位姑娘面临全国高考。当时的学习、精神压力非常大,出现了消化不良、食欲差、胃痛、腹胀、便秘等症状。高考后落榜,以上情绪及身体问题变的更为糟糕。
一次,一位亲戚来到家中串门,无意间说到她的腿长的没有她姐姐的好看。姑娘当场就气抽过去,从此她每顿饭都要与父母谈条件、赌气闹事,因为害怕变胖。并且姐姐要吃下她规定的饭量后(通常都很多)自己才会进食。尽管如此,姑娘的饭量还是递减到每天两顿,每顿只吃2两主食。一段时间后,她连主食也抛至一旁,除了少量巧克力和糖块外不再食入任何其他食物。慢慢地开始不洗脸不洗脚,因为担心别人看见她在自我折磨下形销骨立浮肿不堪的肢体;体力非常虚弱导致行动都出现困难,顿感病势沉重,写好遗书,向父母交待后事。
此后的一天,她突然陷入昏迷、大小便失禁、血压消失,医院紧急救治。
经历整整4天的抢救后才把她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
姑娘在患病之前身高cm,体重43kg,待到入院治疗时体重仅剩29kg。需要卧床,已不能抬头不能活动上下肢不能坐、立、饮食,便便和嘘嘘都需要旁人帮忙。全身皮肤干燥、脱皮、皱折无弹性,皮下脂肪消失,肌肉萎缩,腰背部有多处褥疮,双下肢重度水肿,闭经10个月。
意识方面还算清晰,只是精神萎靡,气若游丝,到了这个地步还念念不忘:我不要吃东西,我怕胖,吃完后肚子胀。
医院方面对她的诊断为:神经性厌食症;极度营养不良。
案例讲完了,有人会说我有点晕菜,神经性贪食症是吃完了吐,神经性厌食症也是吃完了吐,两个病好像没区别吧?
怎么没区别?看我给你慢慢道来:实际上,神经性厌食症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限制饮食型,这种类型的患者主要是限制卡路里的摄入,就是我们说的节食、或者干脆不吃;一种是暴食——清除型,这种类型的患者占了整个神经性厌食症人群的一半之多,也正是这种类型的神经性厌食症容易跟神经性贪食症搞混。
暴食——清除型的神经性厌食症中,患者摄入的食物量相对较少一点,就是不会像神经性暴食症那样一口气吃下去那么多。但是神经性厌食症的清除行为会更加频繁,比如吐的次数更多或者上厕所腹泻的次数更多。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逆差,你知道的,入不敷出,体重就有可能下降到有生命危险的地步。因此能否成功地减轻体重是两者重要区别之一。
此外还要纠正一点误区,就是从字面上来看神经性厌食症有“厌食”二字,通常给人感觉是患者的食欲有问题不爱吃东西。但事实上,患者的食欲是正常的,她不吃东西不是不爱吃而是自己控制着不去吃。这样就又引出了神经性厌食症和神经性贪食症的另一点重要区别,那就是动机问题!
神经性厌食症与神经性贪食症都是对体重的增加有一种病态的恐惧并对进食问题失去了控制。
但是神经性厌食症患者对于这种失去控制(吃的越来越少或者吃的少吐的多)倍感自豪;
而神经性贪食症患者则对于这种失去控制(吃的多吐的多)感到羞耻。
一个是喜悦,一个是愤懑,这两种情绪其实都是巨大的驱动力,加之恐惧情绪的推波助澜,进食障碍患者们的病情可以说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如黄河泛滥而一发不可收拾!
一个有神经性厌食症的人永远不会对其体重减轻的程度感到满意,如果过了一天还保持原来的体重或者有任何增加,这就形如面临灭顶之灾,是会引起患者多大的恐慌、焦虑和抑郁啊~因此神经性厌食症的另一个关键标准就是:对身体形象的扭曲!他们在镜子中看到的自己和别人眼中的自己完全不一样。在别人眼中这时的你是一个憔悴的、生病的、饿得半死不活的虚弱的人,但在患者自己眼里,却没有这些多余的感受,有的只是觉得身上的哪些部位,比如说胳膊、腿或者是肚子,应该再减去几千克好了。也正因为这种扭曲的观念存在,神经性厌食症的患者们很少主动求医,一般是迫于家人或者朋友的压力才选择治疗。
进食障碍出现因素主要有的社会因素、生物因素和心理因素。
第一个,社会因素:
要说啊,神经性厌食症和神经性贪食症是目前为止确诊的心理障碍中与社会文化相关性最强的!是什么驱使年轻人进入一种半饥饿和自我清除(呕吐等)的惩罚性游戏中呢?不说别的,打开电视与电脑,各种减肥广告和诸如“不瘦就去死“的种种宣言扑面而来,外加很多明星的以身作则。这些“榜样”的示范作用潜移默化中形成一种强烈的心理暗示,让你无法自控的在当今审美标准的大河中随波逐流,倘若想不干,压力顿时倍儿大。
所以许多处于竞争社会的中上等阶级的年轻女性认为:自我价值、幸福和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体型的各项测量分数以及身体中脂肪的百分比。实际上,它们真的是与个人的幸福以及成功没有什么联系。但是这种必须变瘦的社会强加于你的愿望会直接促使人们去节食,这是滑向进食障碍危险深渊的第一步。
典型的神经性厌食症患者的家庭特点是成功、进取心强、 第二个,生物因素
啥也不说,像许多的心理障碍一样,进食障碍有一定的家族遗传性:家族中有亲属患进食障碍的人比一般人群发病率要高4~5倍。因为面对生活中同样的刺激事件,他们有更容易产生焦虑的倾向,那这种焦虑一出,就必须靠各种不当的进食举动来缓解它所带来的痛苦。
第三个,心理因素
完美主义啊完美主义,你是什么?你就是一个强大的引擎!
正常的人拥有了你,他们会势如破竹,在人群中鹤立鸡群、出类拔萃,可谓是干嘛嘛像样,做什么什么拿得出手。
可是,当你被按在了病者身上,尤其是在进食障碍中被引向对身体形象扭曲的认识时,那这种破坏力,就好比玩游戏时开了挂,原本龟速的蠕动也变成闪电般的瞬秒,还想要多来劲?是的,进食障碍的患者通常都有着完美主义的态度,只是完美主义有时也是双刃剑。
除此之外,患有进食障碍的女性还把自己看作是骗子,认为自己给别人完美、自信或有价值的印象都是假的。由于这种感觉,她们觉得自己是生活在社会团体中的假冒分子,会感受到很高的社会焦虑。就像神经性贪食症中讲到的菲菲一样,别人都觉得她美丽无比,这是别人的真实感受,而她自己却觉得自己相貌丑陋,因此自己是欺骗了他人,但实际上并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