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神经性厌食 > 相关医院 > 小儿厌食,中医儿科有妙招

小儿厌食,中医儿科有妙招



儿童节快乐!

HappyChildrensDay!

夏天来了

天气热了

宝宝又不吃饭了

一家人端着饭碗追在后面

急得团团转

别急!

友谊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中医儿科医生

见招拆招

~

小儿厌食

你真的认识“他”吗?

HappyChildrensDay!

小儿厌食是指小儿较长时间厌恶进食、食量减少的一种小儿常见病证。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季节,但夏季暑湿当令之时,可使症状加重。本病各年龄段都可发生,但以1-6岁多见,城市儿童发病率较高,中医称之为“不思食”“不嗜食”“恶食”等。

小儿厌食

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先天因素

Congenitalfactor

后天因素

Acquiredfactor

1.先天因素:包括因早产等因素,先天胎禀不足,脾胃薄弱,导致消化能力较差。

2.后天因素包括:

(1)天气原因:夏伤暑湿,脾为湿困,可使受纳运化失常,致厌恶进食。

(2)喂养不当:

1.未及时添加辅食;

2.饮食偏嗜,饮料甜食零食冷饮,损伤脾胃;

3.服用营养品或饥饱无度,损伤脾胃。

(3)情志因素:受惊吓或因打骂,环境变化等引起儿童情志抑郁,导致肝失调达,乘脾犯胃,形成厌食。

小儿厌食

你要如何诊断和鉴别?

HappyChildrensDay!

诊断要点

1.诊断要点:病史有喂养不当、病后失调、先天不足或情志失调史。

2.临床表现:

(1)长期食欲不振,厌恶进食,食量明显少于同龄正常儿童。

(2)面色少华,形体偏瘦,但精神尚好,活动如常。

(3)除外其他外感、内伤慢性疾病。

鉴别诊断

1.疰夏:为季节性疾病,有“春夏剧,秋冬瘥”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除食欲不振外,可见精神倦怠,大便不调,或有发热等症,秋凉后则自行恢复正常。

2.积滞:有伤乳伤食史,除不思乳食外,应有臆腹胀满、暧吐酸腐、大便酸臭等乳食停聚、积而不消、气滞不行之症。

小儿厌食

中医儿科来支招!

常用中成药

中医适宜技术

1.穴位敷贴:

药物包括丁香,藿香,佩兰,砂仁等芳香化湿药物。

取穴:神阙,足三里,中脘等穴

每日一次,每次2小时。

2.针刺/指掐四缝穴:

在患儿第二、三、四、五指掌面,近端指关节横纹中点,即四缝穴处,皮肤局部消毒后,用三棱针,速针刺0.5-1㎜深,刺后挤出黄白色粘液。每周一次,直到针刺后不再有黄白色粘液挤出为止。四缝穴也可指掐进行治疗。

3.香佩疗法:

主要药物是苍术、肉桂、艾叶、佩兰、菖蒲、蕾香等。中药装入香囊中,日间将香囊固定于胸前(近膻中穴),夜间不佩戴时置于枕边。每2周更换一次。

4.小儿推拿:

补脾土,运内八卦,清胃经,掐揉掌横纹,摩腹,揉足三里、捏脊等手法。每周2次。

小儿厌食

中医儿科医师简介

HappyChildrensDay!

吴敏

上海交通大医院中医科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站导师、名中医工作室带头人。从事医、教、研工作近40年,擅长中医药防治儿童常见病、疑难病,特别是对抽动障碍、多动症、遗尿、癫痫、顽固性咳嗽、哮喘、肺炎、反复呼吸道感染、鼻炎、腺样体肥大、女童性早熟、儿童生长发育与营养性疾病等有独到的治疗方法。

陈燕妮

硕士研究生,中医科负责人、副主任医师。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儿科专业。先后师从海派徐氏儿科传人虞坚尔教授、吴敏教授。擅长运用中医药防治儿童常见呼吸道疾病如反复呼吸道感染、小儿咳嗽等,脾胃消化系统疾病如小儿厌食、小儿腹痛等。

愿所有宝贝健康成长、欢乐常在!

HappyChildrensDay!

门诊地点:上海市宝山区宝杨路号门诊2楼中医馆

-

供稿:医务科

编辑:肖璐

审核:蔡爱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pzegp.com/xgyy/193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